浅谈农村教育现状10篇

时间:2023-05-01 08:35: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广大孩子家长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但是,由于受各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直接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现针对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现状与对策浅谈以下见解。

  一、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环境差。

  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里来说还是滞后的,很多农民为了摆脱经济困扰除农忙时节外还要外出打工。超符合的体力劳动使他们没有精力无暇顾及家庭教育。同时,家庭经济基础落后在购买玩具、图书等学习用品、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开办的各种特长班、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行等都受到局限。这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局限,对孩子成长和发展或多或少产生制约。

  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制约。家长文化水平对新教育理念的接纳与理解、教育方法的实施和因人施教的运用有着直接影响,本地区农村60%家长是初中学历,使得他们自身的生活单调,在各方面不能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庭中的学习氛围难以形成,家长缺乏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观念上超前、行为上滞后”的现状。许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中,常常沿袭着传统而且单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缺乏教育子女应有的知识和技巧。在对子女的辅导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遇到问题更是束手无策。

  父母亲难以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40%至50%幼儿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幼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亲要什么买什么,保吃饱穿暖,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二)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比较落后、单一,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对孩子未来的想法简单而传统,上大学是大多数家长的期望,对子女高学历的青睐显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待,这些家长希望子女通过上学来改变以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命运。但

  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难为儿童提供多元的发展途径,使得这种期待就有些盲目,也有些不客观。也有一部分家长在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同时,又在实际生活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孩子能否成才是天生的,虽然有教育的因素,但并非完全教育的结果。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不作为。

  (三)家庭教育内容片面。

  大部分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教孩子认识几个字,会计算几道题。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学习成绩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四)家庭教育方法陈旧。

  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对孩子理解少,唠叨多;沟通少,打骂多;引导少,限制多。

  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的家庭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作用。本来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改进农村家教现状刻不容缓。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了解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

  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建立家长学校、暑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要依托阵地,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三)加强宣传,营造科学教子氛围。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和“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

  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四)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家长学校工作的常态化。

  1.成立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家长委员会每学年期初都要调整家长委员会成员,制定家长学校的学年计划。每学年开展四次家长培训,由学校领导通报学校工作计划及取得的成绩、听取委员会成员的合理化建议等。

  2.设立各类信箱。为了使家长能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应设立校长信箱,及时与家长沟通,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同时村委会也应设立温馨乐园和心语信箱,使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3.根据学校家长群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年级开发教材,并在校园网上开设家长学校频道。把评比出的优秀家长、优秀家教论文名单等有关家长学校的内容办成宣传栏。以便于家长及时了解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五)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学校应本着“帮助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把家长学校办到社区。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并形成教育的合力。在家长委员会会议上,学校领导要向委员们汇报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思路,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二是以社区为平台,学校经常带领孩子深入社区,与社区居委会建立密切关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遵守社会公德。居委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当前农民富裕起来对农村家庭教育发展也是一个契机,农村家庭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巩固已有经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家庭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农村家庭教育快速发展,为培养建设新农村人才而努力。

篇二: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现状浅谈]浅谈农村教育现状论文

  很多人都知道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近年来有识之士对农村教育的认识,也包括我国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重视。即使是这样,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是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家每年都会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近几年,可见国家对教育乃至农村教育的重视。可是,在农村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虽然现在的孩子都有学上,但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有句古话:良禽择木而栖,许多成绩稍好或者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就会到城市中去上学。当然这是学生的自由,如果学生到城市中去上学,学校的条件比在家好,教师的水平高那也行,对孩子好吗!可是有一部分学校并不好,教师的水平也不高,就图一个好名,这样值得吗?这弄得原来学校的学生人心惶惶。现在家长外出打工的人特别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随之也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和爷爷奶奶留在家里,想怎样就怎样。当爷爷奶奶的不敢说,只管孩子吃饱不生病就行了,作业写不写根本不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在学校还能按时完成作业,一到星期天,就怎么也不写作业。

  二是教学观念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多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强调精讲细练,有的反对使用多媒体。在这些不同的主张当中,都有一个词:适当。怎样做才是适当?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敢去贯彻一种教学观念,总害怕有人批判说是错。

  三是对教育重视的问题。现在的人都重视孩子的教育,这种观念只适用于城市,在农村很多人都认为经济比知识重要。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星期五的时候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试卷,让他们在家人的监督和帮助下完成,并让家长签名。结果,到星期一我检查时,有6个

  同学拿了白卷,但上面签了父母的名字,也有做完家长却没有签名字的。有两个学生告诉我,自己忘了,还有7个学生告诉我说家长不给签。其实做这个实验不是我突发奇想,而是在日常发现了一件事,有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在学校都可以完成,可一到家里,第二天作业肯定没写完,肯定有人认为我作业布置太多,我布置作业如果认真做的话5—10分钟就可以完成。通过我的观察和家访,使我发现了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并不关心或者只是口头上的关心。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感到困惑不已,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依然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样去解决呢?

篇三: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原因分析及其改进策略

  姓名:马仲武

  学号:201012868912专业:教育管理

  工作单位:出水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如一声春雷划破了中国教育的上空。我国在人口众多、教育水平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人才,而且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文化素质。但是,目前农村教育形式还不容乐观。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的各种缺陷依然使农村教育步履维艰。就目前农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建议。望能加深大家对农村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关注农村教育实情,积极建设农村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

  农村教育

  现状

  原因

  改进

  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已基本完成九年制普及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任务。人均受教育程度达9年甚至12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农村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供给城乡差距明显

  中国人均教育方面投入少,且偏重于城市,尤其偏向城市的重点学校。加上资金下拨后的层层克扣,使得直接用于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比较微薄。政府重视城市轻农村,使我国在教育方面出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体育器材较少,课余时间只能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同学只能眺望窗外。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丰富的体育器材往往成了城市学生的专利,教育资源的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城乡二分化。

  2、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

  “振兴教育靠教师”优良师资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据统计,我省中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毕业的学历很少,多数是在职提升学历。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制约,教师队伍老龄化,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多数靠的是学校所学的一点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从教后缺乏集中系统的理论、理念及手段的提高机会,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教师取得了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是兼职的“全能型”老师,多年来都是老一套,尽管开展新课程改革,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没有理解新课改的实质,只学到了新课改的模式。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而且教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相对较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面对新形势下地素质教育,这种现状很难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其次,师资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待遇较差,特岗教师留不住等,制约着农村教育发展。

  3、家庭教育空白,学生缺失家庭辅导,教师工作负担重。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本来不是很高,加上农村家庭教育普遍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的一点知识在家里得不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不佳。同时,农村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让留守儿童的数量日渐增加,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阻碍了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步伐。

  4、农村中小学教研缺乏活力,成效不大。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特别是一些边远小学里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还要必须做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常规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因为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活动。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5、农民收入水平低,教育负担过重,且教育观念落后。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村收入,而农村收入偏低,孩子相对较多,导致日常开支大,使许多家庭不原让大孩子读书。不仅仅是降低了农村教育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的观念落后,近年来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贫困农村已传播,但这也不仅仅是无稽之谈。据统计,大部分农村地区高中毕业生毕业后要回到农村发展,尤其农业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这种迹象使农民更加确定了投资教育是种消费的观念,而缺乏教育的投入是生产投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教育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缺乏教育负担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任务观念。这些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

  6、上级下发文件和学校建设的制度有些只是一纸空文,落实不好。

  在农村中小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一堆堆上级下方的文件和一套又一套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安全工作、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细之又细,但很多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流于形式,不真正加以落实,上级下发的文件不认真执行,文件的权威性发挥不起来,农村中小学和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就因为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估和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广大农村小学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起来。

  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按照“依法治教、优质均衡、软硬件并举”的原则,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设施设备、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二、原因分析

  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1、长期以来重效率轻水平的发展模式扩大了城乡差距

  首先,在外部,各级政府在追求财政收入的主导思想下,将财力集中起来投入到更有经济效率的领域。厚此薄彼,忽视了基础教育的领域的发展;在内部,为追求升学率,为追求教育投资更有效,我国基础政府的教育资源向城镇中心学校、重点学校倾斜,忽视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其次,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应地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讲,经济落后是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对教育的支付能力相对不足,降低了农村教育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活和生产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许多农民从未亲身体验感受到教育的明显收益,从而也形成了轻视教育的落后观念。

  2、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低、待遇差、教学压力大,使得农村师资结构老化。

  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艰苦,加之农村教师的工资长期以来偏低;因此很多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大学生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也不愿被调入农村任教,致使农村教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老龄化,他们的工龄长,知识处于停滞状态,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对现在的新教材难以适应,“照本宣科”“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农村教学质量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在评职称方面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少得多。如果县农村小学初中教师合起来,可评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不如城市高级中学的高级教师机会多,职称比例失衡的现象特别突出。另外,大多农村学校均位于小镇或偏远乡村,交通条件差,生活出行非常不便。而且农村教师负担一般很重,尤其在一些村校还出现一名教师教授多个年级的现象,面对

  偏低的工资待遇和差得工作环境,使得农村教师的进口难,流失自然不可避免,很多稍有点关系的教师都通过各种渠道调到城区学校或城市学校去了。

  农村教师培训提高难。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存在“一少量多”现象,即平常培训少,考级培训多,考级的费用多。由于受制于经济和交通条件,农村学校无法真正地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得不少农村教师想去经济条件好,专业发展机会多的城市。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难。农村学校学生以留守少年儿童为主,这是和城市学校学生的一个明显差异。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心,再加上很多留守老人无精力,也无能力过问小孩的思想行为与学习情况,造成孩子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物质和精神上都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来帮助留守儿童。因此让教师背负上了既当爹又当娘的角色的沉重负担。

  3、农村辍学现象严重与农村教育条件差,素质教育不到位校园活动少,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农村父母观念落后相关。

  家长看到同是外出打工,高中毕业生并不比小学毕业生有明显优势,甚至大学毕业生也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不少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前景并不看好,信心度明显下降,“读书无用论”已在事实上泛起。再加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济,就更不愿意冒险投资供孩子去读书。认为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出去打工、早赚钱、早成家。于是许多农村学生便主动退出中考、高考的竞争。这也正是农村每年有很多初中学生没有参加中考,提前流向社会,以及许多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主要原因。

  三、改进策略

  (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应做到: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让学生提问。第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第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第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学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若把教学现象仅当做教师与学生问的双边互动过程来认识,则过于简单化。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更有力。

  (二)、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

  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在龙华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荐村级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精心组织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为农村教育培育希望的种子。要积极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专业水平高、教研能力强、有一定科研能力、在学校及周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起带头引领作用的农村骨干教师队伍。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郊薄弱学校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的配置管理,各市区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促进农村学校配足配齐合格教师。

  (三)、健全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的评估和奖惩制度,增强其公平性和科学性。

  首先,应规范教师考核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应主要由教师所在学校来组织,中心学校和教育局主要负责监视学校考核工作是否公平、公开、公平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其次,要全面考核,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不应只盯在学生成绩上,应当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去考核,尤其要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考核,农村教师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明显落伍于城市学校,所以更需要努力赶上。再次,考核主体要多元化。单靠学校引导及教师互评的方式是远远无法评价教师工作的全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应把学生、学生家长、村干部等人员纳入考核主体,更能增强教师考核评价的客观公平性。另外,要注意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考核成果的反馈,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使用考核成果对教师进行奖惩时,一定要慎重,应注意避免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在公平公平的前提下,对考核不理想者要给予辅助与指导,找到原因,促进他们积极改进。只要学校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保证教师考核制度的规范执行,就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还要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城区教师支教制度,要把培训送到校,将课送上门,为农村教师送上优质培训资源,共享课改成果,实现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四、总结

  总之,中国教育的所有新疾都在农村教育中有所反映,而且农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政府应加大投入,锐意改革,以一系列之有效的举措来解决农村教育多年的积弊。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农村教育尽快赶上城市教育的步伐,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社会也应重点关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亦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宝贵意见,尽我们所能为农村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时代论文网

  2、中国教育文摘

  3、《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四: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我国农村根底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论文关键词:农村根底教育现状问题解决

  论文摘要:文中就我国农村根底教育现状以及开展农村根底教育所面对的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出要开展农村经济,并通过一系列优农政策促进农村的经济开展。通过这样的政策以及农民兄弟自身的努力,农村经济开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在进行新技术推广以及新品种推广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由于农村根底教育的落后,使得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开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搞好农村根底教育,提高农民知识结构,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农村根底教育现状

  我国由于人口较多,教育底子薄弱,根底教育的开展一直是我国加紧建设的重点。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是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根底教育的开展不仅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也落后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开展。相关调查说明,少数民族儿童教育、女童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开展的难点。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缺乏,质量不高,师资队伍较为薄弱。代课教师尚占一定比例,教师负担较重,师生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根底教育开展的缺乏严重导致我国农民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开展。因此加快农村根底教育是开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关键。

  2.如何解决我国农村根底教育现状,开展农村根底经济

  2.1加强城市、农村教师交流及支援,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针对我国农村根底教育现状,我国必须积极开展农村根底教育支援、交流并利用就近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组织兴旺地区和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校长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实行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农村根底教育中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城市学校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和任教,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克服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

  师的待遇,对于在遥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应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比方大幅度提高工资、实行轮换制度、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专门的进修时机、举办专门的培训班等,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2加强农村根底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及教学环境

  我国的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而我国还是一个开展中国家,这样就导致教育经费十分紧张。199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191l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8l5.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79%,低于世界上许多开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而这有限经费中的大局部又没有投入到根底教育特别是农村根底教育之中。以1998年为例,我国农村根底教育学生为1.23亿,占当年全国根底教育学生的2/3,但当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中用于农村根底教育的只占27.5%。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实施,已逐步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地区间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县间教育投资也相差较大。因此,农村根底教育的投资还应进一步加大,以提高农村教育环境及教师待遇。最终提高根底教育效果。通过根底教育的改善来提高农民整体知识含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开展。

  2.3加强农村女童教育,提高农村未来科技人才数量

  在我国农村地区,女孩失学问题还十分严重。以广西隆林县的某些乡镇为例,04年女孩不入学率和辍学率达55%,在凌云县的一个乡,女孩入学率只有75%。我国其他地区的情形也不乐观,越往高年级的女孩越少,能上初中的就更少。分析根本原因,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反正将来是嫁人〞。所以,九年义务教育中辍学的或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绝大局部是女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少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女孩子参加到了打工妹的行列。在繁华的城市里,由于没有文化或文化低下,她们只能到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报酬低廉的行业,她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业女性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农村妇女从事农业劳动的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新的分工格局把农村妇女推向农业劳动主力军的位置。今天的农村女童是未来农村的劳动者和科技人才,这支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质的上下,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开展的前景。因此,政府

  在实施根底教育开展规划时,要正视目前贫困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拨出专项女童教育资金,采取减免学杂费等方法,特别是要多重视、关注和支持目前资金困难的“春蕾方案〞,为女童入学提供经济支持。

  3.加快农村根底教育改革,促进农村根底教育的开展

  农村根底教育开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升学,许多地区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人为的留级、变相的体罚、分数至上、升学第一的思想十分普遍,使得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从而导致留级率高,辍学率高、普及义务教育步伐缓慢。为了加强农村根底教育,提高农村整体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农村根底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根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等,对于加快农村中小学普及义务教育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做好根底准备工作。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必须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根底教育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并通过家长会等手段不断的对学生家长进行改革理念的宣传,促进农村根底教育改革的实施。

  结论:我国农村根底教育的改革及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中间要通过国家资金投入的加大、教师进修时机、教育资源支援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快农村根底教育的步伐。同时还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开展,只有农村经济开展上去了,农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加大投入。防止年级轻轻就外出打工等现象的出现。农村根底教育与农村经济开展是相辅相成的。要从两方面共同着手,为我国开展小康型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矗

  参考文献

  [1]赵馨蕾.农村根底教育的开展[m].西南教育出版社,2000,6.

  [2]李海龙.农村经济开展——加快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3]赵玉鹏.农村根底教育的有效实施[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9.

  [4]王鹏飞.农村根底教育现状调查[j]高教信息,2004,12.

  [5]陈秀斌.提高农村根底教学投入,加快农村教育开展[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篇五: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

  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调查内容:

  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

  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

  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

  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篇六: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

  作者

  敖荣飞

  摘要:我国历来都希望以教育强国来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而小学教育最为根本、最为重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农村小学教育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是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不断涌现的新矛盾,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瓶颈。只有小学教育得到了有效地、牢靠地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农村教育

  学校

  小学生

  正文:

  我是2006年毕业的一名师范类大学生,经过激烈的就业考试选拨,我很幸运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心的热情,来到现在所任的学校,但是眼前的学校让我十分吃惊,这个学校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小学,学校只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共八间教室,其中两间是老师的宿舍,共有六个班,学校没有操场、没有其他硬件设施,只有一些破旧的桌椅板凳。看到眼前的景象我不免有点失望,但当我看到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时,我还是决定鼓起勇气面对眼前的困境,经过一年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农村小学的教育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也不是仅凭我一己之力能解决的。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落后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基础教育方面,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仍然在拉大,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好的学校不仅有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还有配套齐全的体育馆、塑胶跑道;差的乡村学校连像样的教室都没有。

  就如我们学校一样,学生所坐的桌椅板凳简直是破不堪言,写字、考试都必须用一本课本垫着,因为桌面全是洞;上课时总会发出格叽格叽的声音,因为椅子总是修了又坏,坏了又修,修修补补的木条早已改变椅子的本来面目。除此之

  外,学校没有操场、没有任何体育器材,学生下课的活动,就是玩玩泥巴、玩玩老鹰捉小鸡、甚至用捡来的输液管编起来当橡皮筋跳??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这些硬件设施学校一样也没有,眼前的情景没有身临其境是无法体验的。像这种条件的学校,在中国还很多,在云南更多,就如一个报道所说的一样:“最好的中小学校在中国,最差的中小学校也在中国。”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质量欠佳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出身民办,文化程度不高,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教师负担较重,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就如我所在的学校一样,我们学校就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什么都教,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教育教学差不多都是照本宣科,经历现实的磨练,被迫也都变成了俗称的“全能型”老师。专业教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三、素质教育难于实行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农村小学尤其是山区村校,由于受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接收少,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技术的配置、教育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学法指导等相对滞后,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教学还固守着老师讲、学生听的老模式,教学效果差。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十来年了,但当今农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

  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们却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及主管部门也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最重要依据。加之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这种“应试教育”还将继续下去。现今虽然学校征订英语教材,但是英语课程在有些农村小学一直没能开设,那些教材只能成为一堆废纸。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虽然开设,但形同虚设,因条件限制,这些课程根本无法开展,学生们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要想把新课程理念转变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有关教育事业的“持久战”。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上学不便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广,以及现在的农民工热潮,许多家长将孩子带出去上学,导致农村儿童数量减少,学校人数随之锐减,从而出现撤并学校现象。学校变少了,孩子们上学就集中了,但是路程也变远了,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几年屡次出现孩子上、放学途中发生意外伤亡事故,足以说明。

  五、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农村现在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谋生计,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甚至亲戚,这导致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没有大人的严加管教,孩子大多任意妄为、难以管教,有时连老师也管制不了,出现严重的叛逆心理。这一切都只因孩子缺少父母的教育,爷爷奶奶是无法担起教育职责的,生计固然重要,但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家庭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几乎没有这样的认识。其实,家长不仅要保证孩子的温饱,还应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不能片面的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这样的观念只会阻碍学校和老师开展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牢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带领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当然,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面对这些现状,我必须做到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出清晰的思路,不断探索、研究,加强自己的专业能

  力,找出最适合现在这种环境的教学方法。我深知这一切不是仅凭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这需要国家正确的引导,需要真正有益农村教育的政策,需要学校老师积极的配合,更需要各方社会力量的支持。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

篇七: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学

  研

  修

  成

  永吉十二中

  刘亚凤

  果

  网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的地位。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水平低、教学设备落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由于农村教育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农民文化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严重制约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时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对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更多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

  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显著问题:

  1.农村办学点多而分散。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办学点并不少,一个村或两个村有一所小学,每个乡都有一所初中。但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显著,农村的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再加上不少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子女带到了城市上学,这些原因造成农村学校的生源锐减,偌大的校园里人迹稀少,空荡荡的教室内书声零落。学校是个需要人气的地方,教师对着面前的三两个学生提不起劲头教,学生也没有比学赶帮的热情。这种现象不但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农村师资力量仍较薄弱,农村教师待遇偏低,而且老龄化严重。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艰苦,再加之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长期以来偏低,因此很多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也不愿调入农村工作。目前扎根我国农村任教的主要人员是: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公办教师、部分的中师和师专毕业生,农村教师的平均学历明显低于城市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而言也较老化。农村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均衡,体育、音乐、美术、幼教、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短缺。而且老龄化严重。我校的数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51岁的年龄,想想真令人堪忧。

  3.农村学校的软硬件缺口依然较大,农村教育质量明显落后于城市。尽管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很落后。比如:我校的图书室、音乐美术室只是一间教室加点儿相应备品而已;而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根本就没有。比如:有些科目说不开设就不开设了,遇到雨雪天,学生无法上学,也就停课放假了。由于软硬件条件的不足和长期积淀下来的其他种种原因,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容乐观,与城市的学校相比更有明显差距。如:农村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偏低,差生比例大,升学率低,素质教育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不少农民家长对此深感不满和焦虑,他们中的不少人甘愿多花点钱把子女送往城市读中小学。

  4.农村幼儿教育和农民的技能文化培训有待加强。如果让城市和农村的同龄儿童站在一起比较,就不难看出在个性表现、才艺表演等方面后者明显逊色于前者。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开发程度不同。城市儿童从0岁方案的胎教开始,到花样翻新、各具特色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一路走来城市孩子俨然已被培养成了“小大人”。而农村儿童却没有如此幸运,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托儿所、幼儿园,许多农村儿童从出生后到入学前,过的是玩泥巴、捉虫子、逗小狗小猫的生活,没有人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识字、讲故事。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在同城市孩子的竞争中,他们已输在起跑线上,拉下的距离甚至终生都难赶上。

  二.农村教育发展减缓的教育内部原因

  教育负担依然很重,留守儿童比例逐渐攀高

  一直以来,教育投入在我国居民家庭收入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也成为我国居民最为感到负担的一笔支出,这种担忧在我国农民家庭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很多设施无法达到和城市同样的发展水平,从而制约了农村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状况。

  我国农民由于家庭收入来源的单一性,每年的收入基本来源于土地。因此一年收入基本来自“一亩三分地”,数量甚微。受农民自身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大多数农民只愿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不愿离开

  自己的土地,从而也决定一直以来,农民的收入一直保持在相对很低的状况。

  尽管义务教育经费的改革对于负担很重的农民来说是雪中送炭,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教育投入在家庭支出中的重大比例。尽管目前的困境已经得到解决,但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的高中、大学教育负担已经让农民及早意识到目前必须抓紧赚钱,为孩子准备以后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因此,很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到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希望赚到更多的钱。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占很大的比例。而父母均在外务工的比例也出现很高的比例,居调查一个班级,全班34名同学父母均在外务工的有5人之高。由此可以看出,父母中有一人在外的比例占有更大的范围。这些孩子一般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看,更有甚者是孩子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而这些孩子还有性格上的差异。可以说,教育投入的负担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不断攀高。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交友等方面也因此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问题。

  三、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为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还可以进一步推想,占据中国教育事业半壁江山的农村教育也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成败盛衰。因此,我国农村

  教育中现存的问题并不是穷乡僻壤中的枝节小事,必须引起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1、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农村青少年是未来农村发展各项事业的主力军,从长远来看,提高农民素质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要从政策上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

  2、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应向农村教育倾斜。我国现行政府教育投入的基本格局是: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资重点主要在大学,对基础教育只有数量有限的转移支付;由市地、县区及乡村等各级财力来支撑不堪重负的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中央和省级财力应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很大,不是“涓涓细流”所能奏效的,必须引来“滔滔江水”方能解除“多年少雨的万顷之渴”。

  3、真正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现有流动人口约1.2亿人,其中有进城农民工学龄子女700万,就学难问题十分突出,一部分人已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为保障进城农民工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及部门,应当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中关于流动人口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

  4、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优化组合,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合格率与规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要不断提高教师业务

  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师考核方法,加强对他们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这其中还应裁减部分教育行政人员,压缩数量,保证质量,把有限的师、资力量用在刀刃上。加大政策倾斜专业培训力度,要适当提高教师工资,解决他们的经济负担,改善就业环境,让他们轻松上阵,用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中去。

  四、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农村教育必须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过程。如果说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教育传统与教育经验基本上是适应小农经济基础与社会环境的话,那么,当我国农村正在进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新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会发生激剧的变化,农村教育的对象、功能、机构和体系都将需要有调整和变革,尤其需要有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教育创新。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与时代使命,需要几代人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必须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要从新世纪的实际出发,探索不同地区的新思路、新模式。

  总之,发展农村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级行政和教育部门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齐抓共管。同时还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上去了,农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加大投入。避免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等现象的出现。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

  成的。要从两方面共同着手,为我国发展小康型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八: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建议

  普田乡中心小学

  吴加敏

  当前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开发,然而一些农村家庭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点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感到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深思。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人际互动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向学习教育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多指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也随之产生了。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现今的农村家庭教育,在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有了不少的进步,为四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但也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

  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一些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育孩子成材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意识淡薄。而更多的农村家庭重分数教育、轻素质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只要自己创造的劳动为人类社会作出了贡献,就是“状元",就是人才.而一些农村家长,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材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忽视孩子的道德和人格培养;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全面发展。将分数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孩子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特别是家长忽视孩子早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促使孩子早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2、庭教育缺乏一致性,放任自流

  缺乏正确的诱导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程灿烂辉煌,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农村家长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但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是父辈与祖辈,有时是爸爸和妈妈,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心态各异,他们的想法、做法也缺乏一致性,从而使得家庭良好的教育效果难以达到。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下岗后经商的,外出打工的家长不乏其人,为了经商,有些家长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与别人对商品价格讨价还价上,花在采购货物的旅途中,忙得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来不及睡,为了生计,有些家长终年在外打工,那里还有闲暇来教育孩子.于是,不少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抛置脑后.或直接甩给孩子大把的钞票,代替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放弃了家长教育的责任。

  可这些孩子本身还未掌握多少知识,还不能正确地判断是与非,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一旦成了无人看管、缺乏正确诱导的人,很容易走向歪道。

  3、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思想教育

  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很多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当今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农村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极难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而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对孩子,部分农村家长的管教方式简单而粗暴,缺乏细致耐心的说服教育.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回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4、忽视德育教育和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

  孩子德育的教育和良好的性格培养则很大程度上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进行的。农村当中不仅对家庭道德教育的要求不高,目标不清晰,还缺乏科学的教育措施。另外,农村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怕耽误孩子学习。马卡连柯说:“父母把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不惜牺牲一切.”其实,“这是父母送给孩子可怕的礼物。”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对孩子的品格形成自然要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5、有些家长素质太低,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部分农村家长素质极低,他们的言行不但没有给孩子以好的示范,反而为孩子的成长道路蒙上阴影。有的孩子父母出言就是秽语,张口便是脏话,于是不少孩子,即便是乳臭未干,也学会了很多不礼貌、不文明的口头禅;甚至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到三句话就拳脚相加,办法简单粗暴,于是孩子的活动圈里便出现大打出手,头破血流的惨状。低素质的家长再加上无心教导,这样的家长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些什么可想而知。

  6、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由祖辈照看,稍大一点的孩子自己在家乡读书,这部分学生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虽然各级主管部门都在关心他们,但孩子总感觉被父母抛弃,他们内心孤独、彷徨、封闭内心、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不愿与人交往,学习态度差、冷漠没有团队精神,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令整个社会担心.二、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建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启蒙教育,和谐的环境能够塑造出美好的心灵,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的成败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因此,每位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应是最好的伙伴和朋友,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撑起一片清空万里的蓝天,让孩子真实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让你的言行有利于孩子的茁壮成长,这样你的“说教”才会更有渗透性,才能激起孩子求知欲的火花,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了改变农村家庭的现状,家

  长要使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展开,使孩子真正的心服口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蹲下上身”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孩子在起跑线上、成长道路上所要求遵循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首先从自身的改变做起: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教会孩子学“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去实践这一核心准则。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指出:“如果你给祖国和人民养育了优秀的儿女,你就在自己身后立下了一座活生生的不朽的丰碑;如果你养育的子女不争气,成了社会的败类,你就留下了可耻的罪行。"可见,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而不应该一意孤行,忽视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全面发展.家长既要对孩子进行智育培养,又要善于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不要在道德教育上采取灌输的方法,说教的方式,硬把成人的一套道德观念强加给儿童。而是强调启发儿童,“遇事而诲,遇物而教",使儿童自己发自内心地来接受教育,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思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自己乐观、开朗、热情、诚恳,积极进取的心理品德感染子女,以自己思想道德上的楷模作用,业务中的表率作用,尊老爱幼的榜样作用,勤俭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另外,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总之,劳动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的重要保证。

  、农村家长应舍得为孩子花心思,及时沟通,建立平等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信任的朋友.父母应与孩子在相互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基础上,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向.对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孩子分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使孩子能正确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我,学会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防微杜渐.同时要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使孩子逐步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获得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准备.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要善于保护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孩子有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你可以给他爱,但不能给他思想。作为家长必须正确地对待他们,尊重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这就是家长教育的艺术。

  3、教育一致,言传身教

  家长对孩子必须相互配合,教育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家长意见分歧,各搞一套,不仅使教育影响相互抵消,还会促使孩子利用家长的矛盾掩盖自己的缺

  点和错误,甚至养成优柔寡断的性格,两面讨好的坏作风。这也是一些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另外,家长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孩子模仿成年人,首先是模仿家长,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对家长强调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着,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与发愁等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确如此,家长的语言、思想、作风,对孩子影响很大.一般说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孩子的思想也往往就高尚;反之,家长言行不正,心口不一,孩子也必然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做家长的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给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言教身教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

  4、提高农村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显然更为开放,传播方式也更为便捷,给家庭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使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不少家长对新知识,新技术相当缺乏认识与了解,以致于在与子女沟通时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作为家长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自身的学习,培训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儿童是孩子的面孔,成年人的脑袋,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实。假如父母不注意自身学习,语言乏味,头脑中墨水干乏,靠穿高跟鞋维持在孩子面前的高度,不但

  达不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的理念,有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多下功夫。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遗憾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正确的爱应该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既要精心护养,也要剪枝妨害,不能只顾眼前,还要考虑孩子的将来。若教子无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只要家长多动脑筋,用爱的艺术,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成才。

篇九: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乡村学校教育的现状

  浅谈乡村学校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现如今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是农村教育更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但当前农村教育现状依然比较严峻,作为一名深处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我更深有体会。

  一、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

  学校房屋建筑陈旧,许多乡村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教师没有足够的办公室,许多学校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科学课没有必要的实验器材;教学设备设施不全,乡镇除中学、中心小学和个别学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外,其余村校无一多媒体教室,网络信息设备城乡差别大。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大,始终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农村学校缺乏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许多教师多头教学,一个教师要负担几个年级、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的执教热情不高,工作不安心,教师对农村教育的未来缺乏信心。教师的付出和所得反差较大。这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导致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生活环境等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队伍,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三、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家庭督管不够,学生管理难度增大广大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

  动力外出打工,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要求学校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大大增加了农村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压力。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除了在学校有老师的照顾外,课余时间老师不能一一的照顾,孩子放学回去后,没有父母的督促,从而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表现为行为古怪、表现固执、顽固不逊、纪律涣散、学习不上进。父母过早的离开他们,使他们的家庭及亲情教育出现了空白。另外很多留守儿童家里的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或亲友,其中祖辈监护人

  因为年纪大、文化素质低,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反而对孩子更加溺爱,让留守儿童从小就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父母及时的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倾述的对象,从而导致了他们的自闭,不愿意接触外界,养成孤僻的行为,一不顺心就不读书。父母打工回来却把所有孩子的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推给学校老师。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导致学生日常管理难度非常大。另外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诱惑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读书,造成已有生源的流失。教好一个学生,流失一个学生,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四、教师精神压力大,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地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每科的批改作业都要做到精批细改,稍有失误就被家长视为“这个老师不行。”学生智力好、中、差的差异性又大,有些问题任凭你怎么讲,学生也不明白,也改不对,而这就统统归咎于教师“不认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每学期的统测成绩被学生家

  长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要求孩子考试得高分,把子女成材的希望全托付于老师,作业留多了,埋怨教师素质太低,作业留少了,又找领导“告状”,对其它能力的培养则不屑一顾。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除了斥责自己的孩子外,还暗中指责或背后议论“教师水平低”、“对学生不负责任”、“××老师教不好”……使得教师有苦难言。大大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很大。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和无助了。

  五、家长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他们不懂得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认为进入学校交给老师就大功告成了。广大农村由于交通闭塞、地理分散、信息传递不畅、社会服务不周等多方面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因此,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

  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普遍盛行,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他出路。学校教育在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的重视与认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桎梏中,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六、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当前升学机制的限制,“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评价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将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在教师激励方面,由于绩效工资只停留在聊口号上,在当前形势下不能充分地激发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七、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1.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2.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3.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农村寄宿学生的管理,提高寄宿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总之,农村教育依然面临严峻的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篇十: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日益强烈,这对于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社会对教育重视力度不够,整体意识淡薄

  常言道,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治穷先治愚,治愚靠教育。可见,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人们对于这样一项公益事业的耕耘者——教师,显得那般冷漠,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突破,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教育的举措,“两免一补”、助学贷款、配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但一部分家长依赖于好的政策,助长了他们这种依赖意识,将其孩子送往学校,只供给一定的生活费便一走了之,剩下的一系列均由老师做忠实的守护者,在他们认为,培养人才全是学校的事,但毕竟学校只承担传授知识和一些做人的常识等,与其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是一个人口庞大的载体,而在农村,首先交通不便,除了一些公路沿线的学校和离城较近的学校接连上互联网,其余的学校就享受不到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农村学校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接收卫星资源,但毕竟离实际教育缺少衔接,即就是经过加工、打造也是生搬硬套一般;这样长期接受一种没有创新教育理念,其创新型人才将会更少,缺少创新意识自然新的科技成果发明创造在农村就会很少,继而推陈出新便成了城市的杰作,比如县级名师、教学能手早早的进入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师资力量严重失调,特别是专业化艺术类教师。

  3农村教育专业化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拥有人格魅力,还拥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而现行农村学校,教师一部分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经过培训,提高后步入教育行业,专业水平较低,如专业音,体,美,英语教师很少,面临解决这一问题就是通过稍有特长的教师进行转化,培训,勉强胜任于这些学科岗位教学.农村学校虽然按城市标准配备每23名学生给一位教师编制,教师总体人员不少,但其专业对口较弱,实现教师专业化是当务之急,只有专业化教师从事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科学文化素养的教师才会更加吸引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教学效果也相当显著,这样的教育也就成为一潭活水。

  4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培养

  多年来,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远远不及城市学生,当然,因素较多,农村学生虽整体资源不及城市,可农村学生诚实、厚道、能吃苦耐劳。城市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同时有很多的业余爱好。而农村学生放假、周末只能回到自己家中,行为习惯显然没有城市学生有序;回到家,由于父母出门打工,就无人辅导,面对没有家庭辅导的孩子只有图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久而久之,他们学习仅留于形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更全面、深入于书本进行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形成自身技能。

  5学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研讨

  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校长要准确定位学校的现状,明确学校改革的必要性,把握改革方向,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建立信念,与全校师生达成共识;

  同时,校长要不断学习并对学校的教育实践行为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调整和开发课程和开展校本研究。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管理才能到位。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并激发学习动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班主任应做到“三勤”,脚勤,嘴勤,眼勤,经常走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接触,观察学生,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便及时了解掌握育很少,这个担子就落在我们教师的肩上,因此除了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5.3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

  随着各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农村中小学校,有了设备,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老师平时的学习,逐步更新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通过网络教学,电脑课件,给学生不仅视觉上的感受,而且让孩子们从内心觉得我们的教学是和时代同步的,这样也培养了学生们从小树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把孩子们真正从街头拉回来。

  只有不断解决教育均衡发展,全社会共同努力,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农村教育才会呈现出新的活力。

推荐访问: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浅谈 农村教育 现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