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9篇)

时间:2023-05-03 08:45: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xx年关于家庭培训状况调查报告

  20xx年关于家庭培训状况调查报告

  五年来,在xxxxx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妇联、市培训局、市人口与计生局、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部门相互协作,紧紧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目标,以提高家长素养为主线,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化地开展家庭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xxx“期间xxxxx店市家庭培训的现状

  1、全面普及科学家庭培训学识。广泛宣扬普及家庭培训和科学育儿学识,使全市0-18岁儿童家长家庭培训学识知晓率逐年提高,到20xx年达到98%。

  2、家庭培训的阵地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建设,以村区、村屯、中(小)学校、幼儿园为依托,大力进展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家长学校290所。其中,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82所,建设率达到100%;社区家长学校48所,建设率达到90.6%;村屯家长学校160所,建设率达到60.2%。

  3、重视特殊群体的家庭培训工作。加强农村留守流淌儿童、单亲贫困家庭儿童、春蕾女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培训。目前,我市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93个,其中,杨家满族

  乡中心学校和得利寺镇中心学校被评为xxxxx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赵屯乡河洼村“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4、发挥示范带动的辐射作用。大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评比和表彰力度,发挥优秀家长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xxxxx店市社区、村屯优秀家长学校26所,推广家长学校成功阅历。市培训局、老虎屯学校、太阳中心校、义勇学校、四学校、十六学校、幼儿园被评为“中国培训学会家庭培训专业委员会全国家庭培训研究试验基地“。xxxxx店市xxxxx初级中学、xxxxx店市太阳中心校、义勇学校、xxxxx店市老虎屯学校和29中被评为首批“xxxxx市中学校示范性家长学校“5、加强家庭培训队伍建设。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先后组建了由离退休培训工、妇联干部和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培训讲师团队伍6支。全市共有家庭培训工作专兼职工、志愿者共135名,参与过业务培训的95名。

  6、加强家庭培训理论研究。联合培训局、卫生局、关工委等有关部门,深化基层、深化群众了解当前家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冲突和问题,通过调研把握真实状况,提炼正确结论,征集家庭培训论文50余篇,准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状况、提出建议。通过案例揭示家庭培训的内涵、方法和规律,共整理出20大类型、500多个家教案例,并出版《xxxxx店市家庭培训经典案例选》,使我市的家庭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目前,我市家庭培训理论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篇,在市级刊物发表7篇。

  二、实施《规划》以来,xxxxx店市家庭培训工作的新特点、新阅历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家庭培训供应组织保证

  家庭培训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实践。五年来,我市的家庭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相继成立家庭培训组织领导机构,把家庭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我市精神主明建设和儿童进展规划,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家庭培训工作格局,为家庭培训工作的深化开展创新条件,供应了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把家庭培训与妇联业务紧密结合,将《规划》的实施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评估,整体推动,在妇联内部形成了工作合力。市妇联、市培训局负责共同牵头推动家庭培训工作,积极与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成员单位联系交流,亲密合作,相互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家庭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进展。

  (二)巩固阵地,整合资源,将家庭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培训体系。在巩固、完善中学校校、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大力创建社区(村屯)家长学校、农村留守流淌儿童家长学校、早教中心等家教阵地,制定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探究个性化、多元化的家庭培训指导模式,不断扩大家庭培训掩盖面,推动我市家庭培训工作不断向纵深进展。市妇联坚持把社区(村屯)家长学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卫生局、市人口与计生局还进展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举办胎教学识、早期培训等培训,开设家庭培训询问热线,切实从源头做好家教工作。共开设各类讲座50余场,接待新婚孕前培训7万多人,发放预防诞生缺陷、致全市青年一封信等资料20万余份,10万多

  人次受益。

  二是实施“现代家长培训工程“。

  启动“家庭培训大讲堂“公益讲座,组建家教讲师团,有方案的组织他们深化社区、村屯、机关、学校举办家庭培训讲座,围绕家庭培训、儿童成长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宣讲现代家庭培训的新理念和新学识,帮忙宽敞家长解疑释惑,树立现代家庭培训理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妇联还成立家教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家庭培训询问服务活动。

  三是利用媒体广泛宣扬。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宣扬阵地,开设“家庭培训“专栏,为宽敞家长供应科学

  的家教方法,推动家庭培训由阅历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抓住节日契机,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开展询问活动,发放家庭培训宣扬手册上万份。市培训局在学校的网站开拓“家庭培训绿色通道“,开通“老师博客“,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博客“进行交流,准时了解和解决孩子在家庭培训中的问题,拉近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三)围绕主题,创新载体,增加家庭培训工作活力

  一是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双合格“家庭培训宣扬实践活动为契机,举办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怎样培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为主题的家教讲座。开展“十大孝子“和优秀家长评比活动、我爱我家征文绘画活动、家庭培训音乐会、亲子运动会等实践活动,确立了以人为本,家长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培训新理念,帮忙孩子们进一步增加爱国情感,树立远大抱负。今年5月1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家庭培训现场会,还进行了xxxxx市家庭培训音乐会暨示范性家长学校颁奖仪式,整场演出家长与子女同台,艺术与培训共伴,形式与内涵互融,深受领导赞兴誉与观众全都好评。

  二是不断优化家庭培训环境。立足家庭,面对社区,把家庭培训与“五好十星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节省环保型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

  结合起来,使得家庭培训学识走进千家万户、妇儒皆知。开展“知善恶、明荣辱“培训活动,促使人们明确道德的实践方向;开展争创“品德高、十星户“活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形成对善的执着追求精神;开展“事不关己,我该怎么办“研讨活动,培育人们的道德意志,锤炼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坚持和善正义,形成高尚的品德。开展

  “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使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改进家庭培训方法,提高家庭培训质量。开展“每日读一篇文章、每周读一本刊物、每月读一部经典、每年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四个一“读书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关注农村留守流淌儿童家庭培训问题。以“爱心献春蕾“为主题,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爱心桥“栏目,开设募捐热线电话,成立志愿者队伍,在全市开展“代理父母助春蕾“、“情系春蕾、真诚献爱心“、“手拉手共筑爱心桥“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气投入到救助特困女童工作中去。成立xxxxx店市优秀“春蕾女童“奖学金,为特殊逆境家庭女童供应了有效救助,使“春蕾助学“工作向社会化、项目化、品牌化方向进展。以农村留守流淌儿童家长学校为阵地,贯彻实施“共享蓝天“活动,为留守流淌儿童配备法律、医疗保健、心理等志愿者,帮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他们讲

  授未成年人的伦理、心理和生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学识,开设心理询问热线,准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培训,减轻他们心理压力,使他们把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遏止住,有效维护留守流淌儿童合法权益。加大对留守流淌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力度,开设了形势培训、法制培训、心理疏导等学识系列讲座,为监护人和家长解答关于家庭培训、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调整等方面的困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护人和家长的家庭培训水平,解决了隔代培训存在的问题。改善残疾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进展。

  三、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家庭培训工作经费投入。建议由上至下出台文件,把家庭培训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设立家庭培训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培训、研究、宣扬普及等。

  2、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家庭培训均衡和谐进展。加强改善农村家长学校办学条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赐予扶持,加大对农村家长学校硬件设施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否则,农村家长学校进展很难。

  3、加强家庭培训指导队伍建设,增加家庭培训的服务才能。目前,家庭培训的人才培育和储备仍处于弱势状态,主要表现为:缺少家庭培训专业人才、缺少系统的理论培训、缺少制度保障和教材支撑、指导队伍年龄偏大且观念陈旧,不能满足高层次家长对家庭培训的需求,等等。对此,建议进一步打造专兼结合、具有较高素养的家庭培训讲师团队伍,并对新时期的家庭培训进行深化研究,加强专题培训,实行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家庭培训队伍。

篇二: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23年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方式已在国外普遍开展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毕竟国内的信息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文化差异与地域特色,决定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但无法取代我们的研究。

  从国内情况来看,在部分中学都成立有自己的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而未能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中的应有作用,此类的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探讨多,具体实践少;提出问题的多,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少;理性思考的多,实践研究的少。不少学校也开发了家长学校,但这类与其他同类一样,只是将原来传统环境下的家长学校信息电子化。

  本课题研究的趋势是:研究信息技术对德育活动方式的意义、价值,以及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施教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小学网络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都具有特殊重要作

  用。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

  (3)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最相信的是父母、最亲密的也是父母,在父母面前,他们无忧无虑,最乐于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父母,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会茫然若失、进退维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地间最无私的爱,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孩子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最佳督导者和最佳观察者。

  国内外的研究都已证明,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少有一个成人对孩子始终耐心地鼓励和帮助,对于孩子获得生活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还证明;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他们父母的情感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您——伟大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能自我调节的人,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或套话。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是孩子获得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家校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校德育得到延伸和补充。

  (4)建立健全、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要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

  这种结合从“应有”到“实有”

  却有一个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力量整合、教育组织调整乃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模式。

  (2)在网络环境下,大家共同进步。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实施网络德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学生,以及广大家长,都将整个过程中受益,达到多赢的效果。

  (3)德育需要网络,网络成为德育活动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我们用更少的成本,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4)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传统德育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封闭性和一元性,与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不兼容。针对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网络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而无所适从或饥不择食的现状,德育要敞开思维的大门,要走进由不同制度的社会和历史、现实、未来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信息时空,让学生经受信息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2.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

  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4.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网络环境为特定背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形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校本特色的网络德育模式的作用。

  (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品味与魅力,使德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和发展。

  (3)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及重点:

  研究的内容

  (1)探索网络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和谐互动机制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

  (2)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目标。

  (3)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内容。

  (4)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途径、方式方法。

  (5)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评价体系。

  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将以网络环境下德育实践研究、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研究为重点。

  四、研究的方法、思路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运用文献法来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内外关注网络教育、小学德育的相关的理论与

  实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

  (2)调查研究法。通过师生随机的座谈、平时的观察以及课题前期的问卷测查,发现学校德育中存在共性问题,分析小学德育现状,为构建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评估课题研究实效提供参考与依据。

  (3)行动研究法。强调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特点,在德育实践中分析、改进、总结。

  (4)案例研究法。不断收集德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教育规律。

  2.研究思路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现状,建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开展网络环境下针对性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

  3.研究对象:各班级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化教育问题,根据各国国情所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家校合作的方式

  1、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1)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2)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

  (1)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也属此类。

  (2)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

  (3)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3、美国学者戴维斯(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应该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

  (1)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

  (2)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

  (3)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

  (4)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

  (二)家校合作的策略

  1、直接策略: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比如进行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进行语言、音乐和艺术活动,提供学习用品等。家长还可以在学校中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例如协助教师教学等。

  2、中介策略:与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有关,但是支援教学活动的。如使用各种联络方式向家长说明学校情况和学生的进步;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旅行活动,指导学生游戏;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研讨会参与学校政策的讨论、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

  3、边缘策略: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教育活动。如家庭提供青少年儿童基本的生活条件,如营养、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对学校事务的管理并提出建议;家长参加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协会等;学校帮助家庭联系社区资源,提供给家庭和学生一些服务和赞助等。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1、前苏联十分重视家校合作。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必须是经常的、具体的,有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家校合作的典范。

  2、在法国,人们认为,教师、学生、家长相互通报情况,是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互协调的最好手段

  3、德国学校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利用家长的学术专长和专业经验,组织他们帮助学校开展课外活动。

  4、在日本,市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协调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社会教育设施不断充实和增加,如“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儿童文化中心”等,作为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系的纽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5、在美国,有许多组织,如全国家长教育协会、全国家长和教师大会、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等,从事推动家校合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结合。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地方成人集体也为青少年儿童组织了“儿童办公室”、“家庭-学校支援中心”,积极投入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活动之中。

  此外张达红老师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中的两难问题》中指出了我国现有的方式,如学校可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校报、便条扽更家长介绍学校的情况,还有可是适时的家访,与家长沟通。利用电话进行访谈提高效率。学校通过“家长来校日”“家长接待日”等译介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开通家校合作网页等

  三、“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定义的界定:

  (一)与“家校合作”定义的比较:

  ⑴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⑵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二)“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定义:

  ⑴内涵:“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教师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并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这种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追求和谐即保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现代家校合作的目标与归宿。所谓“超教育”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家校合作的各方所处的时代及其背景;二是指与传统的家校合作相对应的特征;三是蕴含了对家校合作中的各方素质与个体特质的特殊要求。其突出特点是教师运用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立足学校领域研究家庭教育,汲取家庭教育的长处,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育的融合,双方的力量和成果相互交流和汇集。一方面部分甚至全部地担当起家庭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综合性辅导,使之具有部分甚至全部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对传统“教育”的跨越性研究。

  ⑵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范畴,寻找二者的契合。

  四、“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

  众所周知,社会参与教育与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展本课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利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总是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试图实现家长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合一。

  其具体任务包括:

  ⑴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之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使家长具有现代育人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具有教育子女的文化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具备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形成促进学校教育的合力。

  ⑵使教师具有家长对子女的爱心、责任感,汲取家庭教育长处,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的理论依据

  1、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中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

  管理理论中,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动中责任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责任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因此,责任、权力必须坚持相统一的原则。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又是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2、从父母教育权的演变历程来看,“家庭教育的超教育”

  使儿童权利更大限度的得以维护。

  古代社会里,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的教育支配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使家庭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教育权利,即家庭中对劳动者的培养,而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于是,开始出现了教育权利由家庭向国家公共教育的转移,也就是“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的雏形。“家庭教育的超教育”

  通过实现家校合一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3、从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协同学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家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表现。

  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组织成为协同系统。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就是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4、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是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

  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5、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而且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相互控制和影响,同时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

  6、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可行性分析:

  有利点:教师具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既有教育学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子女的切身经历,他们本身就是“家长、教师合一”的典范。

  困难预计:⑴教师任务繁重,在时间、精力上难以做许多学生的家长;教师本身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加强自身发展。⑵家长集中学习的时间少,参与教育的时间少;许多迫切需要提高的家长反而拒绝接受教育。

  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内容及阶段性进展: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报10项)

  序号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1——2调查家长现状报告张梅香

  2.3——4制订家长教育内容汇编

  陈文斌

  3.6——10收集家长教育资料汇编余盛国

  4.11——12整理汇编家长教育内容汇编杨辛勤

  5.2——3搜集、研究家长教育方法汇编汪丽娟

  6.4——5整理、汇编家长教育方法汇编

  吴又红

  7.5——6实施家长教育的内容汇编胡子琴

  8.7——12实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汇编许松华

  9.6——10建设校园网

  胡从阳、桂胜文

  10.3——4举行不定期和专题辅导

  陈丙年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

  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

  4—8.12《家长应当上的12堂课》(暂定)专著

  集体

  八、“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

  1、课题研究的重点:

  ⑴使家长协调教育目标。

  ⑵使家长认同学校教育方式。

  ⑶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⑷教师能以家长的情感和家庭教育的长处,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

  ⑸使家长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2、课题研究的难点:使家长具备正确的育人观;获得有利于子女发展的教育方式,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辅导子女。

  九、“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方法、手段:

  ⑴调查法;

  ⑵个案法;

  ⑶不定期辅导;

  ⑷专题讲座;

  ⑸自学法;

  ⑹反馈法;

  ⑺档案追踪研究;

  ⑻家长网络学习;

  ⑼现代传媒如电信、远程教育等学习;

  ⑽社区、夜校学习。

篇三: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23年家庭教育实效性分析

  2023年家庭教育实效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在2023年这个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实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实效性的概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实效性的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家庭教育定义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一种具有纪律性和激励性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包括行为教育、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行为教育是指父母通过行动告诉子女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情感教育是指父母通过感性的方式,告诉子女如何爱护家庭、关心他人;认知教育是指父母通过理性的方式,告诉子女怎么看待事物、如何认识自己。

  二、家庭教育实效性的概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1.家庭教育实效性概念

  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实际效果。即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活动后,子女是否能够得到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

  2.关键影响因素

  (1)父母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包括严格型、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四种。研究发现,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民主型的父母将获得更高的家庭教育实效性。

  (2)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效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孩子们在性格、爱好、能力、兴趣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家长只有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性。

  (3)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效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必须将文化背景和习俗作为参考因素,以确保其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最大化。

  三、家庭教育实效性的解决途径

  1.重视家庭教育的能力培训

  父母需要接受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能力培训。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够学习如何通过创造积极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的成长,并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而影响家庭教育实效性。

  2.建立沟通渠道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建立沟通渠道,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意愿,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的行为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这对家庭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3.创造鼓励性环境

  父母应该创造一个鼓励性、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自信和被尊重,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家庭教育环境的鼓励性直接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家庭教育实效性。

  4.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让孩子感受到

  亲情和尊重。情感教育对于加强亲子关系,促进家庭教育实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2023年家庭教育实效性分析呈现出家庭教育的定义、实效性概念、关键影响因素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一个家长,应该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以积极、正确、科学的态度去教育孩子,以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篇四: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23年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2023年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1调查源起:

  基于当前小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亚健康的现状,我们必须认真透析和反思社会这个大环境对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和实施力度。

  众所皆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伟大的教育家洛克更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确实大多数伟人、思想家、学者、智者和各领域的精英都非常重视身体的锻炼和保养。然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大多处于亚健康状况,尤其青少年更是过早地背负起课业重担!这样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吗?他们是不快乐的,体质是不佳的,所以爱护、必须关心小学生的成长问题——亚健康!我们从国家、社会、家庭及小学生自身多方面反思,探究其原因,以寻求解决途径。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健身教育问题,更关注青少年健康状况,然而面对竞争的压力,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家长的高标准高要求,学生柔嫩的背弯被压重了,我们真不忍看到重重的书包、厚厚的眼镜和各种贪吃贪睡,生活无序无规律的孩子就这样长大!好的习惯是要从小培养,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还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们,他们需要更多科学的培养

  和锻炼,需要良好的社会锻炼氛围,科学的学校、家庭健身教育,加强体质,打好身体的底子,将来才可能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致力于研究这一现象,透析国家和教育机构对健身教育的实施,社会对健身教育的关注,家庭对健身教育的重视以及小学生的自我健身意识,从中发掘健身教育的缺乏而导致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运用专业所学、参考文献及自身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策略与方案,以引起社会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关注,配合学校、家庭加大健身教育实施力度,提高小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让他们积极参与身体锻炼,健康快乐地成长!

  调查基础:

  1、“亚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2、作品基础:《中小学暑期“课业加餐”情况调查报告》,我们有大量的调查报告,访谈记录以及宣传经历,研究现在中小学生普遍课业负担偏重而导致的健康不佳,身体、心理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令人堪忧!从这个研究层面引发我们对于小学生健康状况的思考和探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前瞻性!

  __年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强身健体积极锻炼——家乡人民的保健意识考察》;

  3、国内外已有研究参考:

  ①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者:[日]坂人博子着,[中]王树范译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内容提要:教育孩子历来是一个传统而棘手的问题。在中国有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无论是家长、教师经常只是把孩子放在接受教育的被动地位;总是想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什么和怎么做,至于在启发孩子自己主动地去做什么和怎么做方面下功夫就太少了。本书所介绍的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则相反,它通过在小学校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孩子主动地自己培养自己。真正把小学教育当作启蒙教育阶段,让孩子认识大自然,了解自己身体的一般构造和机能,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本书对家长及教师都会有很好的启示。

  ②《小学生健康教育》作者:郑日昌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兰色畅想)

  本书全面介绍了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旨在帮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感受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质、基本原理、实施方法及组织管理,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以正确的视角对待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为将来能参与这项工作打下初步的专业基础。

  ③一些健康教育参考

  ④《__年年江苏省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短信试题答案》引用

  发放调查问卷,加上访问两者并驾齐驱,双管齐下。

  信息的整理与数据统计:我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卷58份。(后附调查问卷2份)

  3.充分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研究资料。

  4.基于问卷逻辑,编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与分析:

  “亚健康”状态分析:

  从问卷第一大题——共有10种“亚健康”状态,分析所得数据:62.1%出现过或正处在亚健康状态,剩下37.9%的小学生没有出现过亚健康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由此可见大部分人还是处在“亚健康”状态的。

  2023年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2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孩子五岁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今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

  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不合拍,使我们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为什么有的孩子说什么道理都好象知道但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整天口口声声说要珍惜父母血汗钱,但一进校门就大肆挥霍钱财糟蹋浪费衣物和饭菜呢?笔者结合长期观察,并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实践研究,对此提出以下观点,以求教各位家长。

  一、家庭教育现状和分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甚至难以抵制家长朋友的一句消极的话语呢。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

  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从而不闻不问不管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

  “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洗衣服、做清洁、买东西、值日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________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逢年过节的压岁钱;

  (6)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例如:某些有权有势的领导孩子一见有人求他家长办事就故意不走,装着很乖的样子不停地叔叔阿姨的叫等待红包,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

  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高档自行车、电子游戏机、电子词典、随身听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例如:我曾遇到过这样的的家长和学生,家长说:“孩子从来把她不叫妈,要钱的话说:‘喂,给我十元钱’她经常含泪给我说,如果把我叫声名字我都会高兴的流眼泪。”然而孩子却得意洋洋给别人说:“我要十块他们不敢给我八块。”这些孩子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做好父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让孩子对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孩子的承受能力小,或许老师的一次批评,与同学闹点小别扭等都会让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孩子小小的心灵其实与大人一样承受了许多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将对孩子的爱升华,做到真正的无私。

  首先,深入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了解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跟哪些同学交往?有哪些顾虑?每天在校发生了什么事?等等不一而足,试着去了解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向我们诉说的同时也缓解了压力。还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显著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如6——12岁的儿童如何帮助他?一般女孩从11岁,男孩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青春萌动现象,会对异性开始有好感,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教育。这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致手忙脚乱,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堂课,一个心理医生就能解决的。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

  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是他的永远的鼓励者和支持者。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其次,正视现状,建立和谐关系。

  很多做家长的自己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总是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总想让孩子来为他完成。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承受着来自父母双方两大家庭的压力,两大家庭的所有眼光都盯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不说,但心里或许早已在反抗:“你们能不能不盯着我?你们有精力不会自己去成就一项事业吗?”所以我们的孩子其实真的很累。言传重于身教,一个有上进心,有进取精神,勤奋努力的家长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还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及这个生命周期有什么特点。如经期、更年期等有什么特征?预先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孩子的青春期与父母的更年期这是两座火山,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是一触即发,如何做到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的确是一门学问。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是朋友关系。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在实践中学习,他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知识的掌握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创新意识又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后产生的。实践活动孩子乐于参加,它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在实践活动

  中孩子可用手的活动,眼睛观察,大脑思考立体地感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智力活动中实践活动能让各种个性特点,各种发展层面的孩子都有收获。同一件手工制作,思维发展较慢的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能完成,看到成功做好的成品孩子心里高兴。思维发展正常的孩子,能在手工制作时把作品做得更精美更巧妙,看到自己制成的精美制作,心里充满了成功的美好体验。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他们在手工制作中便附上自己的想像和创意,让手工制作过程充满了创造的乐趣,看到与众不同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创造带来的愉快体验。

  此外,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其三,学会思考,理解教育内涵。学校不是教育的唯一,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本人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师最大的职责首先是传播知识,解答孩子对知识的困惑,然后才是传授做人的道理。试想:作为父母每天只面对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感觉头疼,感觉教育困难,一个老师他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面对许许多多突发性问题,自然有力不从心之处,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这时家庭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动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无一不影响到他。做父母的应该把眼光放宽放远,不要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面。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是与学校、社会环境教育并列进行的。家庭教育有时表现在“潜移默化”上,用一句诗词来表达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到哪点,首先我们家长要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浓浓的亲情,它是无与伦比的,是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抽时间陪孩子,让他们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生活,学会如何处事之道。

  中国当前的教育状况逼着孩子走高考的独木桥,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许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已不是童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到过人才交流中心,潍坊的人才交流中心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招聘活动,各大企业急需的人才不是什么白领,而是具有各种技能的蓝领技工,热门专业不一定会有发展空间。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做为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不是孩子考上大学,有个良好的职业他就会幸福。我们要做的只是当好孩子的参谋,适当扶持,根据自身条件,来成就孩子的学业、事业,继而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

  2023年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3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甘肃临洮,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我的不少同学也纷纷加入补课大军,充当假期老师。8月6日在农村的党家墩小学,我对补课学生以及周边补习班学生总共1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当假期真正到来时却又不得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有的是看见同学都去补课,有的是家长的个人意愿,有的是学校的强制要求,那么学生自愿去补课的有多少人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70%

  B、校外补习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参加补习吗?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20%

  B、学校要求60%

  C、家长要求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个月0%

  B、1个月80%

  C、10—20天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93%

  B、没有7%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52%

  B、不支持48%

  8、你认为农村就应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9%

  B、不认为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许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9%

  C、或许是竞争激烈63%

  D、没什么必要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盛行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综合原因77%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硬性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数农村学生都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给学生留了半个月的休息放松时间。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暑期补课都很反感。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校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期补课内容。”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会有假期补课一说。当然老师也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缺乏,足够的财政能解决很多问题),学校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的违背教育局的规定假期补课。更进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部每年巨额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拨给城市重点中学,忽

  视农村的师资及基础建设,农村学校想获得财政上的补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学质量。如今中小学补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教育部有规定节假日不能补课,为什么学校还是要补呢?是因为国家没有真正实施规定,学校当然视之不管。

  2、农村家长教育意识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绩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很多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抹杀掉了孩子的天赋,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补课剥夺了孩子们放松休闲的时间,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当然会受不了。如果彻底一点对农村家长分析,会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他们通常看问题比较肤浅,其中90%的家长以务农为主,对子女的未来抱有太多的期许,对孩子的学习过于不恰当的关心,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

  四、调查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为农村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2、针对教育部门的政策实施问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把国家的假期规定(如节假日不能补课)真正落实到位。

  3、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可能的给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老师工资等,政策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4、针对农村教育体制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师范毕业生去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村农村老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5、针对农村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建议学校在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任务,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些帮助。可依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社会实践,对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会有益处。

  6、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问题,即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宣传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五、调查总结:

  今年暑假很高兴能有机会进行这次调查,在对《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课题中,我通过对家乡当地一所小学的调查问卷作出了上述报告。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很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充实自我。

  2023年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4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本人选取了大岗镇的12所小学作为调查样本,在这些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访问农户50户。调查内容主要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

  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态度欠妥当。从访问的50户学生家庭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

  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

  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二)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三、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家庭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氛围。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采用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学习,当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同时,家长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长。

  2023年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5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4、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

  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6、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

  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二、对策及建议

  1、家长要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家长要善于引导和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目前,孩子们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有的去游戏厅打游戏,有的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有的打蛋子、画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时玩得入了迷忘记了做作业和吃饭。这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找孩子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你可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写好以后让孩子读给你听。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的清楚为止,这样就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读书、下棋、集邮、种花、美术、音乐、写字等。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新的伟大时代。

  2、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随着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要有针对性更细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孩子武断地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我们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学习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过分行为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有的家长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心、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还

  有一些家长忙时闲时心情好时、坏时对孩子都不管,任其发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带着孩子去打麻将,甚至赌钱。家长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家长教育孩子应知此知彼,平等相处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都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又存在哪些缺失,他的理想又是什么?做家长的应该清楚。譬如,孩子喜欢慈祥的爱,家长应该给予多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孩子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一般的孩子是既需要慈仁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既要表扬,又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进步。

  5、重视开展家庭活动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篇五: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23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9篇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1关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转化成为__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3140岁的42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__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

  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

  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

  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

  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

  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孩子五岁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今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不合拍,使我们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

  “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为什么有的孩子说什么道理都好象知道但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整天口口声声说要珍惜父母血汗钱,但一进校门就大肆挥霍钱财糟蹋浪费衣物和饭菜呢?笔者结合长期观察,并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实践研究,对此提出以下观点,以求教各位家长。

  一、家庭教育现状和分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甚至难以抵制家长朋友的一句消极的话语呢。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从而不闻不问不管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

  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特别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

  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洗衣服、做清洁、买东西、值日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________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逢年过节的压岁钱;

  (6)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

  例如:某些有权有势的领导孩子一见有人求他家长办事就故意不走,装着很乖的样子不停地叔叔阿姨的叫等待红包,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高档自行车、电子

  游戏机、电子词典、随身听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例如:我曾遇到过这样的的家长和学生,家长说:“孩子从来把她不叫妈,要钱的话说:‘喂,给我十元钱’她经常含泪给我说,如果把我叫声名字我都会高兴的流眼泪。”然而孩子却得意洋洋给别人说:“我要十块他们不敢给我八块。”这些孩子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做好父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让孩子对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孩子的承受能力小,或许老师的一次批评,与同学闹点小别扭等都会让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孩子小小的心灵其实与大人一样承受了许多压力,我

  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将对孩子的爱升华,做到真正的无私。

  首先,深入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了解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跟哪些同学交往?有哪些顾虑?每天在校发生了什么事?等等不一而足,试着去了解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向我们诉说的同时也缓解了压力。还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显著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如6——12岁的儿童如何帮助他?一般女孩从11岁,男孩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青春萌动现象,会对异性开始有好感,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教育。这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致手忙脚乱,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堂课,一个心理医生就能解决的。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是他的永远的鼓励者和支持者。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其次,正视现状,建立和谐关系。

  很多做家长的自己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总是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总想让孩子来为他完成。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承受着来自父母双方两大家庭的压力,两大家庭的所有眼光都盯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不说,但心里或许早已在反抗:“你们能不能不盯着我?你们有精力不会自己去成就一项事业吗?”所以我们的孩子其实真的很累。言传重于身教,一个有上进心,有进取精神,勤奋努力的家长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还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及这个生命周期有什么特点。如经期、更年期等有什么特征?预先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孩子的青春期与父母的更年期这是两座火山,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是一触即发,如何做到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的确是一门学问。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是朋友关系。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在实践中学习,他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知识的掌握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创新意识又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后产生的。实践活动孩子乐于参加,它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孩子可用手的活动,眼睛观察,大脑思考立体地感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智力活动中实践活动能让各种个性特点,各种发展层面的孩子都有收获。同一件手工制作,思维发展较慢的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能完成,看到成功做好的成品孩子心里高兴。思维发展正常的孩子,能在手工制作时把作品做得更精美更巧妙,看到自己制成

  的精美制作,心里充满了成功的美好体验。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他们在手工制作中便附上自己的想像和创意,让手工制作过程充满了创造的乐趣,看到与众不同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创造带来的愉快体验。

  此外,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其三,学会思考,理解教育内涵。学校不是教育的唯一,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本人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师最大的职责首先是传播知识,解答孩子对知识的困惑,然后才是传授做人的道理。试想:作为父母每天只面对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感觉头疼,感觉教育困难,一个老师他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面对许许多多突发性问题,自然有力不从心之处,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这时家庭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动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无一不影响到他。做父母的应该把眼光放宽放远,不要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面。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是与学校、社会环境教育并列进行的。家庭教育有时表现在“潜移默化”上,用一句诗词来表达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到哪点,首先我们家长要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

  教。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浓浓的亲情,它是无与伦比的,是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抽时间陪孩子,让他们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生活,学会如何处事之道。

  中国当前的教育状况逼着孩子走高考的独木桥,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许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已不是童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到过人才交流中心,潍坊的人才交流中心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招聘活动,各大企业急需的人才不是什么白领,而是具有各种技能的蓝领技工,热门专业不一定会有发展空间。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做为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不是孩子考上大学,有个良好的职业他就会幸福。我们要做的只是当好孩子的参谋,适当扶持,根据自身条件,来成就孩子的学业、事业,继而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3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

  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4、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6、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二、对策及建议

  1、家长要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家长要善于引导和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目前,孩子们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有的去游戏厅打游戏,有的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有的打蛋子、画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时玩得入了迷忘记了做作业和吃饭。这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找孩子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你可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写好以后让孩子读给你听。

  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的清楚为止,这样就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读书、下棋、集邮、种花、美术、音乐、写字等。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新的伟大时代。

  2、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随着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要有针对性更细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孩子武断地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我们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学习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过分行为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有的家长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心、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还有一些家长忙时闲时心情好时、坏时对孩子都不管,任其发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带着孩子去打麻将,甚至赌钱。家长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家长教育孩子应知此知彼,平等相处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都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又存在哪些缺失,他的理想又是什么?做家长的应该清楚。譬如,孩子喜欢慈祥的爱,家长应该给予多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孩子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一般的孩子是既需要慈仁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既要表扬,又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进步。

  5、重视开展家庭活动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4一、前言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位于长兴县城东南的李家巷镇,先后被评为湖州市实验学校、长兴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我校所处的李家巷镇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乡,传统的建材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学生家长在石矿、石粉厂等建材企业工作或在家务农,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多数家长较重视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多数家庭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看出,我镇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我校于12月,承担了县教育局关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长兴县矿区小学学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该课题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期提高矿区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素质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课题研究立足于李家巷镇(长兴县矿区)实际,在县教育局课题的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矿区小学学生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实践和探索,力争研究有价值、理念有特色,真正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为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调查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68份。

  调查时间:3月10日—6月10日。

  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地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理念:

  ①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②指导家长与邻为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导家长全面看孩子。

  ④指导家长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着力宣传和弘扬平凡有为的家庭教育的事迹,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引导家长认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奋,也能成才,做出成绩来。

  6、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则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不可顺其自然,引导家长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教育

  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否则后悔无穷。尽量减少“代理家长”的出现,严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5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地处燕山山区,总的地势北山区高、中间桑干河河谷平地低。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地质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发生创造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较全,包括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我县目前威胁居民区、矿山、交通要道及重要经济建设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53处,其中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35处、崩塌3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4处、险坝6处。有10个乡镇39个行政庄(1334户、5381人,5395间房)和10公里公路、5处矿山、2处采石场)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威胁财产2725万元,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二、防范区(点)的确定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成果,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点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影响因素与自然影响因素,地质灾害性质及威胁程度等确定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做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区(点)。对地质灾害防范区(点),根据其类型、规模、诱发因素、威胁对象、威胁范围等,确定了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以及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制定了一般的治理措施。

  三、隐患区(点)趋势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是降雨,在遇到大雨、暴雨、较长时间持续降雨时,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另外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是人为工程活动,在煤矿区采煤诱发地面塌陷,采石场易诱发崩塌,公路边坡开挖诱发公路边坡滑坡,居民临近坡脚建房开挖坡脚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和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认真落实防灾预案,切实保护隐患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达到防灾减灾安全讯速的目的。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国土资源局。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县人民政府做好大型地质灾害的处置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大型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按有关规定界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督促、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二)明确职责、协作配合。

  1、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与有关部门一起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按有关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灾情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报灾情信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抢险排危专业队伍;会同县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地质专家组配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调查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提出应急防治措施并提交应急调查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结果。

  2、县交通局:做好全县交通道路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公路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在危险路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资以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3、县水务局:做好水库、险坝及其它水利设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和督促开展库周、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保障灾区供水并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局和县人民政府通报降雨信息、汛情动态。

  4、县住建局:做好建设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组织当地行业主管部门抢修因灾受损的公用设施,尽快恢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工程设施。

  5、县安监局:做好全县矿山尾矿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6、县民政局:及时掌握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7、县卫生局:组织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及时赶赴灾区投入抢救治病和防疫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医疗救助和防疫情况。

  8、县公安局: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9、县气象局:收集有关气象信息,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报;分析、预报重点地区未来降雨和天气状况,并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通报。

  10、网通公司__分公司:保证各级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灾害发生地之间的通信畅通,保障通人员和设施安全。

  11、县供电公司:组织灾区供电部门进行电力抢修,恢复电力供应,全力保障灾区医院、重点工程、县政设施、军事等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电力供应和抢险情况。

  12、铁路部门:做好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促、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实施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线的畅通;在危险期路段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铁路运输状况。

  13、武警__中队;参与地质灾害紧急情况处置的会商,并按会商要求部署所属部队参加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通报部队抢险救灾情况。

  14、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参与抢险、救助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领导小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有关人员要立即赶赴发灾现场,协助当地政府及领导,组织群众搞好抢险救灾工作。

  (三)加强汛期值班制度。全县有关部门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公开值班电话。各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办事处和村的监测预防责任人,汛期一定要坚守岗位,及时进行监测和监视,确保信息畅通。

  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速报工作,以保证各级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6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这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198份,收回有效卷190份(其中学生问卷92份,家长问卷98份)。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了问卷内容。

  二、调查目的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

  农民占__%;干部和工人占__%;个体户占19%,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

  中专文化占%;初中占70%;小学文化占%。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

  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其中收入较低的占__%;收入较好的只占__%;经济困难的占__%;特别困难的占__%。

  4、家庭组成情况

  原婚的占__%;再婚的占__%;单亲家庭占__%。

  5、家庭学习环境

  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占__%;指导孩子学习的约占__%。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

  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溺爱孩子

  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8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2、放任孩子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3、严他宽己

  从调查中显示,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4、重智轻能

  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从本次调查中得知,至少有%的家

  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少得可怜。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六、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2、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本人选取了大岗镇的12所小学作为调查样本,在这些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访问农户50户。调查内容主要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态度欠妥当。从访问的50户学生家庭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

  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

  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二)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三、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家庭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氛围。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采用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学习,当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同时,家长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上学后的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都已转交给学校的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学生的前途、未来与家长的关系不大。其实,孩子从入学以后的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同家长朝夕相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的思想、学习、性格、兴趣、情操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密切配合,这已经成为无可辩驳的教育规律之一。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解我校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我校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调查的大致情况如下:

  一、对家庭教育过程的调查:

  在家庭教育中,从访问的50户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见附页)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首先,放任型: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只顾及自己享受玩乐。对孩子听之任之“随他去”,忘记了家长的义务和社会责任。作为家长对孩子不仅是生了就了事,还得养之,教之,子不教父母之过。其次,溺爱型:过分的娇惯使得孩子唯我独尊,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月亮都要摘下来。家长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做一丁点分外事,使得这一代孩子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中国人”,在吃苦耐劳,意志品质方面反而不如外国发达国家的孩子,使得我国艰苦奋斗,勤劳简朴的优良传统显失流传。

  其实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与物质、教育与照料相结合的`过程。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家庭中,教育与培养不够,满足与照料有余。一般的家庭忽视提高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问题、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家庭的情感优势大于责任意识。家长无视自己与生俱来的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影响了子女的成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家长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的办法来教育孩子,殊不知这样做,非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榜样”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二、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对子女的期望的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较大变化。在经济富裕的情况下,家长对子女的未来都寄予了美好的期望,“望子成龙”者大有人在。其中希望孩子今后上大学、当工程师、当翻译、搞科研的人占近35%。愿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好本是人之常情,但作父母的往往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品质的教育。

  三、对家庭教育方法的调查:

  限于时间和水平,被调查的家庭中有40%的家长能稍微过问一下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但是,对于是否会做、是否做对就不细问了,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无其他方法更是无从过问或无法过问。有60%的家长认为上学念书,就该学校管,家长只是负责供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旦听到孩子的测试不及格、听到孩子有什么过错,便非打即骂,“狂

  风暴雨”一过便认为尽到责任了。有56%的家长当子女在学习效果、操行表现上出现偏差时采用的是较为极端的方法:责骂、饿饭、关禁闭等等,真可谓五花八门。

  四、关于对待教师联系的态度的调查:

  家校联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途径之一,是使家校教育同步的必要手段。然而,我们发现,不少家长对此缺乏正确的态度。每当有老师上门家访、或老师以电话联系时,他们的第一反映往往是“孩子又犯什么错了”。对老师在联系的过程谈及的情况,一些家长认为“谈优点是为谈缺点作铺垫、孩子没有缺点老师便不会与家长联系”,使教师的家校联系失去意义,因而,在联系之后,他们往往采取抓住孩子的缺点大做__的作法,无形中造成了师生情感上的对立,由家长亲手把孩子送进了不愿接受教育的死胡同。

  五、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2、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3、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六、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其中与教育部门联系尤为密切。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办家长学校,定时定人办好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接受当前的先进教育意识、教育动态,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是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三是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四是设“家长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长手中,并请家长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教育活动整合一体,既有利于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又有利于调动更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使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得以提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

  附件: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更好的了解家庭教育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只做研究之用,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保密,希望您如实填写这份问卷,感谢您的支持!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孩子所在的年级:

  性别:

  2、您是孩子的()

  A、父亲

  B、母亲

  C、外祖父(母)

  D、祖父(母)

  E、其他亲友

  3、您的学历是()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大学及以上

  4、您家的家庭结构属于哪种类型?()

  A、核心家庭(三口之家)

  B、主干家庭(三世同堂

  C、其他

  5、您的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和谁生活在一起?()

  A、母亲

  B、父亲

  C、爷爷奶奶(或外祖父母)

  D、父母

  二、家庭教育情况

  1、在孩子成长中您最关心孩子的哪方面()

  A、孩子的思想品行

  B、孩子的成绩

  C、孩子的综合能力

  D、孩子的身体状况

  2、您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期望程度是()

  A、门门功课都要优秀

  B、各门功课及格就可以

  C、无所谓

  D、其他

  3、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如捡了一些钱交给了班主任,您会怎么做?()

  A、鼓励表扬孩子做得对

  B、认为无所谓

  C、骂孩子傻

  D、其他

  4、孩子做错事,您一般会怎么做?()

  A、先找犯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批评教育

  B、非常气愤,批评甚至打孩子

  C、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D、其他

  5、孩子不听话或成绩不理想,您一般会采取什么手段教育他?()

  A、谈心

  B、找老师

  C、责骂或打骂

  D、其他

  6、家长是否常常在孩子面前争吵?()

  A、没有

  B、偶尔有

  C、经常有

  7、您会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吗?()

  A、做得很好

  B、有这种意识但做的不好

  C、从未有过这种意识

  8、您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吗?()

  A、经常劳动

  B、偶尔会让

  C、从来不让

  9、您平时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做功课吗?()

  A、经常

  B、偶尔会

  C、不会

  10、您是否了解你的孩子(兴趣、爱好、朋友圈等)?()

  A、了解

  B、不了解

  11、以下几种说法,您同意哪种说法?(可多选)()

  A、小时学文化,长大学做人

  B、树大自然直

  C、智力开发最重要

  D、品德教育最重要

  E、健康教育最重要

  F、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2、您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家长会

  B、书本、杂志、媒体

  C、长辈影响

  D、自己的摸索、积累

  E、其他

  13、您经常通过哪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

  A、家长会

  B、主动与教师联系(拜访、电话等)

  (不限项)()

篇六: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23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5篇

  2023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精选篇1)

  一、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二、原因透析

  1、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2、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3、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三、市民声音

  北虻闹R惶檬歉咧猩约阂渤腥希ぷ餮沽Υ螅挥幸馐度ザ院⒆拥难昂拖喙亟逃泄伎肌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四、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3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精选篇2)

  一、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二、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

  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

  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2、方式失策。

  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三、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许多居村家长对此并不理解,认为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玩耍”,还不如将书本的知识再好好学习。

  四、专家评点

  珠江少年杂志社主编苏颖:过于关注孩子成绩表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父母最爱孩子,但这种爱很多时候都只表现在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质,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交流。还有,大多家长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无论自家孩子多优秀,都觉得比不上别家孩子。孩子要长大,长大后就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服务于社会,要是家长能把孩子放到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2023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精选篇3)

  古训有云:“穷养儿富养女”,即男孩要“穷养”不能给予太多,要多些节俭,多些锻炼;女孩要“富养”,物质上多些满足,生活上多些照顾。

  自古以来,“穷养儿富养女”是中国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很多家长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培养孩子的。可是,有些家长把“穷养”和“富养”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养出了很多胆小怕事的小男孩,还有一些蛮横无理的小公主。那么,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呢?你是否赞成这种教育观念呢?是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就可以吗?养儿和养女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调查大多数家长赞成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还记得几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蜗居》吗?当剧中海藻的妈妈知道了女儿的遭遇后,说了这样一番话:“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似乎《蜗居》中的悲剧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英明正确。事实上,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还是赞成这种教育观念的。男孩女孩因为性别不同,区别对待抚养,应该说是育儿教育的一种进步,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养成举止优雅的淑女、把男孩培养成坚毅勇敢的男子汉,这些都无可厚非。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女有别的社会文化期许。一般来说,常常会要求男的有出息、有主见和靠自己,而要求女的则是善良、富有同情心、温柔等,这种社会不同的期许直接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更直接地讲,孩子长大以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果。”____小学教师____介绍,她自己也有儿子,平时生活中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金钱观念上也注意培养儿子的自控能力。

  观点交锋

  从性别差异来讲,穷养儿富养女并没有错。但是,在生活中,结果却总是让人出乎意料。富养的女孩可能养尊处优,不能免疫诱惑不说,说不定还形成嫌贫爱富的价值观;穷养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失关爱,一方面没有安全感、自闭自卑,另一方面过度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穷养儿”不行,“富养女”也不行,这不是变成了“小儿难养”了吗?现在基本上家家就这么一个小不点,到底该咋养呢?“穷养儿富养女”真的就不对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支持方古训传承多年肯定有道理

  有很多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他们表示,“穷养”男孩的理由是因为男孩子以后要承担更多社会和家庭责任,所以要多经历一些“磕绊”和“摔打”,多吃苦。就像古人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才能磨砺出坚强的品质,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而女孩“富养”是因为女孩应该有富足的物质、优越的环境、开阔的眼界,能让女孩在长大以后对花花世界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不会轻信花言巧语,不会因一些小利迷失自我。

  “从古至今,这么多年了,大家传承下来的育儿经验,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家有女儿的欣欣妈说,“我是穷养出来的,当然跟小时候家庭条件有关系。我一直以来都很自卑,对钱方面非常计较,买个青菜都货比三家,穿着方面,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气质,而且也舍不得买,在择偶方面要求也非常低,其实我自身条件并不差,我完全可以找个更好的老公过富足的生活。所以我的女儿我一定要富养。”

  “富养女、穷养儿,这是老家听过的谚语。大意是富人家的女儿因家境宽裕而仪容出众、气质高雅,从小在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而缺少花花心肠,且不易为金钱所打动,很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妻子与母亲。而穷人的儿子从小饱经磨练,奋发图强,容易成为优秀的男人。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属于富家女穷人儿的故事,也给我们在择偶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样身为教师的吴兰说,她所认识的朋友中,穷养儿富养女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还是比较成功的。

  反对方已与时代不合拍理应摈弃

  虽说这句话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可是很多家长认为,单纯地用穷富来界定养孩子的方法,这样有些极端,而且现在孩子的性格都非常敏感,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小健的爸爸告诉笔者,“穷养”男孩也有“穷养”的弊端。如果孩子因为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自卑,或产生抑郁倾向,或者由于家长给予的经济生活过分拮据而去偷窃,那就适得其反了。而女孩的“富养”,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代社会是不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和“公主”的,需要的是自强自立的现代女性。

  “古时候,女子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低、压力小,就娇惯点养育,以期这样能培养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过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此便

  可安度一生。所以提出穷养儿富养女,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观点,如今早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江苏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钟凌认为,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心态与做法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与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女孩子过分爱慕虚荣,受不了一点委屈,心理脆弱。自视过高的同时又极容易因为外界的`否定感到自卑。

  而80后妈妈晶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否定了这种教育观。“女孩宠着养以后是经受不起挫折的,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婚姻生活过得一点都不幸福。我经常对女儿讲,漂亮不重要,自己有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她认为,小孩子要东西不要给得太快,要通过努力换取。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是不会珍惜的,对孩子无论男女都不能娇惯。

  正确地理解和实施穷养和富养

  其实,“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关键是你到底想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迷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从性别差异来看,女孩天性中具有稳定性,喜欢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给予女孩更好关注与宠爱是必要的;男孩天性中富有冒险和攻击性,给予男孩更多挑战和磨砺也是必须的。但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个得不到满足的男孩,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关

  爱,可能会没有安全感,可能会自卑自闭,也可能过度自我保护,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一个无条件得到满足的女孩,可能会贪慕虚荣,养尊处优,只知道索取,不愿意付出。

  穷养与富养,关键是养的内容,而非物质上的含义。关爱孩子,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乐成长,无论男孩女孩都应一视同仁,这也是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位母亲,因此,对于女孩的教育,自尊自立同样重要,物质上面的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却不足取;对待男孩,未来的父亲,要培养他有担当和责任心。而两性相处中,更要让男孩女孩学会相互尊重,互相服务的理念,平等的关系才能互相帮助与支持,共同成长。

  养育孩子是生活中挑战的事情,对于当前“独一代”的父母们,没有前人经验可寻,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父母们不能简单刻板地以“穷养”或“富养”教养孩子,而是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富有弹性地呵护他们的成长,该紧则紧,该松则松,无论是物质层面,抑或精神层面,松紧适度,才能把握好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时机。

  2023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精选篇4)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的教养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教养态

  度是保护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园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统一。

  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但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正确,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巩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儿园学的本领都还给了老师,在家里从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们在幼儿园自己叠被、整理书包,在家里却由家长代劳。造成幼儿的两面性。

  2、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琐事,大人随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让孩子劳神;还有的认为孩子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这样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而对自理能力、劳动等就不太重视,存在这种心态的家长比例不在少数,这也算是一种社会风气造成的。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需要指导。

  生活自理也是经过训练才学会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训练他们,但一部分家长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

  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没有教给孩子劳动技能。需要专业指导。

  4、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包办代替。

  由于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给想到了,准备好了,照顾到了。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不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5、孩子做事家长不放手,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孩子做家务担心伤到或弄坏东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机会锻炼。

  (2)怕麻烦。一部分家长怕麻烦,开始时孩子的劳动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嫌麻烦,干脆自己做,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

  (3)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他们没有时间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项都在他们匆忙中被包办了。这种做法剥夺幼儿早日获得自理

  能力的机会。

  经过调查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做的事,但由于家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6、长辈溺爱,家庭成员未形成统一战线。

  传统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较差。原因一是在传统家庭中,祖辈因为隔代亲的影响重养轻教,什么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长辈舍不得,就出来打圆场,进行阻拦,两代人教育观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依赖心理,从而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原因二是在传统家庭中,有较多的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长久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等待家长帮忙成为他们的习惯。

  7、不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一种现象是,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孩子比家庭环境较优越的孩子爱劳动,自理能力强,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古话。

  8、孩子过分依赖。

  有的孩子任性倔强,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学会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采取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将一些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以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园共育。通过填写“家园同步小能手交流册”的形式进行。如在交流册中分别设计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以及孩子本人填写的内容,及时交流幼儿自理劳动方面的情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自理活动情况和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自理情况等,以便及时帮助孩子适应集体活动的需求。

  2、加强家园联系,转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将定期组织家园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在家园通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动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长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并付诸实施,使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一致,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与方法。

  指导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当孩子对做某件事有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抓住学习的敏感期,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

  (2)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学习。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习过程,即使孩子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也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教孩子一个方法去锻炼。家长要用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自我服务的技巧,使孩子能够胜任劳动。如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引导孩子整理图书,用图谱的方式教孩子洗脸。这些方式直观有趣,孩子很喜欢。

  (4)给孩子一个要求去贯彻。提出的要求要能让孩子胜任,在要求和任务提出后,家庭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5)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主动学习。为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空间,如腾出家具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间中

  的一部分要以孩子为本,为孩子所需,为孩子所用。让孩子在合适的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6)给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乐的,运用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

  4、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家长,请他们总结自己的有效经验方法,并借助此类家长积极的力量影响班内其他家长,带动其他家庭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教养态度是放任型及保护型的家长,经常与其沟通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多讲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并通过吸引其参加班级的家教论坛、亲子活动等影响家长,慢慢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5、做好祖辈家长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过孩子的父母来影响祖辈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儿杂志在书架上,与老人一块儿读读,或开诚布公的和老人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使祖辈家长逐步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的面对一切,所以从小要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起一个辅助作用,可以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

  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2)通过家园联谊活动,使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自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2023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精选篇5)

  关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转化成为____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3140岁的42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____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

  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

  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

  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

  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

  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篇七: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23年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看法

  2023年,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将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也必将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将对2023年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作出一些看法。

  2023年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将更加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今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会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采取更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家长会更加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此外,家长还将积极促进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023年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将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会不断提高。2023年的家庭教育将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此外,家长还将鼓励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023年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将更注重创新教育。在未来的家庭教育中,创新教育将成为一种趋势。家长将不仅重视孩子的知识传授,还将注重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此外,家长还会多采用互联网教育、游戏教育、社交教育等多种创新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2023年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将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由于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可能会过于关心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导致孩子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过于期望。由于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往往期望孩子能够成为他们的骄傲。这种期望往往会对孩子产生过度的心理压力,使孩子焦虑、自卑、绝望等。

  第三,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质,家长可能会陷入传统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阻碍,使孩子缺乏自我思考、创新能力、拓展视野的能力等。

  总之,未来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将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保护、过高期望和传统教育观念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有效发展。

篇八: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23年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失衡倾向研究

  2023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失衡倾向进行研究。

  首先,目前的家庭教育投入普遍存在“重视物质,忽视精神”的问题。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方面,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虽然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孩子的精神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家庭教育投入中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家庭即使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投入,但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孩子的教育被严重的约束。因此,我们需要在投入的结构中更加关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三,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在时代发展中也有所调整,这就需要家庭教育的投入结构更加关注时代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家庭教育投入不仅需要注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加需要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观念意识和独立思考等,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质,不仅要重视物质,还要注重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注重家庭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家庭教育的投入结构,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

  综合性,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篇九: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推荐访问: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家庭教育 现状调查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