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法》【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10 11:4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法》【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职业教育法》【优秀范文】

 

 《职业教育法》 的贯彻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职业教育法》 自 1996 年 9 月 1 日实施至今, 已整整七年时间, 在这期间互助县职业中学本着依法执教的原则, 认真宣传并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 使我校的各项工作不断趋于正规、 有序, 从而使职业教育步入了法制化、 科学化的轨道。

 学校因此也获得了 长足发展,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几年来我校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法》 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认真学习、 宣传《职业教育法》, 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职业教育法》 颁布实施后, 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

 学习中实行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 讲解释义和心得体会相结合, 书面考试和有奖问答相结合。

 平均每人共投入 30 多个学时, 对《职业教育法》 进行了 全面系统的学习, 通过学习使全体教职工进一步认清了 职业教育在培养造就各类人才,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进一步提高了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在搞好对《职业教育法》 学习的同时, 我们还对《职业教育法》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宣传队, 设计制作宣传车和广播录音等, 上街宣传。

 宣传中共出动600 多人次, 散发宣传材料 30000 多份, 促进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法》 的了 解。

  二、

  认真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 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建校以来, 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育一方人才, 富一方百姓” 为办学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坚持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为“三农” 服务, 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 积极探索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立足县情, 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转变思想观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 服务农村、 上挂横联下辐射、 职教成教普教相结合” 的办学之路。

 学校现已成为本地区开放型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基地。

  (二)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

  职业技术教育相对普通教育来讲成本高、 花费多, 加之我县地处偏远地区, 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基础设施落后实验实习条件简陋。

 因此, 更需大量的经费投入。

 自《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 省上和县上共投资 70 多万修建了综合教学楼。

 2001 年, 学校确定两个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 报地区计划委员会批准后, 中央国债投资 80 万元, 自筹 20 万元, 建成了语音室和烹饪专业操作平台, 购置 40 台计算机, 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开通了 互联网。

 另外, 学校也从办学收入中每年拿出一部分用于学校“五化” 建设和教学设备的购置更新, 共投资 100 多万建成了“六合一” 的家电实验室, 电教室, 化学实验室, 电动缝纫机室等。

 通过几年的投资建设, 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

 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 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领导班子由 5 人组成, 均具中级职称, 参加了全国职业中学校长培训, 具有 15 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班子内部团结协作, 分工明确, 敢于开拓, 勇于创新, 发扬民主、 勤政廉洁, 保证了学校的健康、 快速、 超常的发展。

  学校设有学校办公室、 教导处、 德育处、 团委、 总务处、 招生与职业指导办公室、 实习基地, 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明确、 相互协调、 步调一致。

  学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 通过不断修改完善, 形成了“三制方案” 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 结构工资制。

 制定了以“德、 能、 勤、 绩” 为主要内容的教职工考核制度, 形成了奖勤罚懒、 奖优罚劣、 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办法和竞争机制, 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线骨干教师每月多拿三、 四百元甚至上千元。

 2002 年通过竞聘上岗, 有 9 名教师落聘而被分流。

 所有这些, 极大地调动了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还制定了中层干部和教师聘任办法、 财务管理、 卫生管理、 食堂管理、 教职工考核等一系列具体的制度,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按章办事, 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了科学、 规范、 高效的管理机制。

  (四)

 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 我校始终致力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立足高标准、 严要、 求重实效的原则,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 业务过硬、 学生欢迎、 家长信任的教师队伍。

 省教育厅也在这方面高度重视, 划拨专款, 组织培训。

 我校目前已有 7 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有 19名教师接受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30 多名骨干教师接受了省内外相关专业的培训。

 在校内学校采取各种形式, 通过自修、 函授、 脱产进修等途径, 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 持“两证” 上岗,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此外通过聘、 调、 借等方式不断充实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从青海师大、 青海医学院、 青海大学、 省饮食服务公司、 青海新天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聘请专家教授来我校讲课。通过多年的努力, 学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教师资队伍。

 现在学校有教职工 61 人, 其中专任教师 55 人, 兼职教师 7 人,教学辅助人员 2 人, 行政管理人员 3 人, 工勤人员 7 人。

 中学高级教师有 6 人, 中学一级教师 17 人, 初级教师 19 人。

 每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均在 4 名以上。

 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的 9人, 研究生 6 人, 专科学历的 39 人。

 其中有 10 人获得了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良好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使学校赢得了社会的信赖。

  (五)

 按章收费, 酌情减免, 奖励优秀, 资助贫困生。

  我县地处边远, 经济不发达, 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收入低下, 他们渴望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 但因经济困难, 常常不能如愿。《职业教育法》 第三十二条规定“职业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对接受中等、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学生适当收取学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

 收费办法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国家支持企业、 事业组织、 社会团体、 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 贷学金, 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为此, 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状况, 制定了 同类学校中最低的收费标准,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酌情减免, 并积极争取助学金, 资助贫困学生, 今年省教育厅共下拨 4 万的助学金, 使许多贫困生得到了资助。同时学校还每年拿出 1 万元, 用于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 以鼓励他们发愤学习, 苦练技能。此外, 学校争取到了 美国利众基金会 24 万元的资助, 先后共有 90 名少数民族学生受到了

 资助。

 总而言之, 我们积极为农民子女, 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创造条件, 为其最大限度地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这对我县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六)

 实施初中后的分流教育, 积极探索职教和普教相结合的路子。

  目前我县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毕业后返乡 务农或外出打工, 他们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付出和回报常常相差甚远, 同时由于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 了解不够等原因, 而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 第十二条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 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 建立、 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 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鉴于这种情况, 在县教育局的主持下,我们尝试进行了初中后分流教育, 具体办法是在初中三年级开始分流教育, 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 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出一至两个职业班, 在保证完成初中文化基础课的前提下, 实施初步的职业教育, 为保证职业教育不流于形式, 我校还下派了专业教师。

 第二学期到职业中学学习, 同样在保证完成初中文化基础课的前提下, 开始正规的职业教育。

 另外, 学校还将一些专业连同教学设备全部下放到乡 镇初中, 并给予师资培训等帮助, 呈现出职业教育以县职业中学为中心向全县辐射渗透的趋势。

 通过探索总结, 我们认为分流教育既可以巩固普九成果, 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而奠定了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

  (七)

 实行产教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必须实行产教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职业教育法》 第二十三条 “职业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 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与企业密切联系, 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职业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基于此, 学校努力为各专业的学生创造条件, 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机会。

 在计算机专业有互联网计算机室 3 个, 共有计算机 150 台, 并开通了校园网; 机电专业有电子实验室 1 个, 可供 30 多名学生同时实验操作; 烹饪专业有热菜操作室 3 个, 面点室 2 个, 实习餐厅 1 个,其中的教学实训设施齐全, 档次较高,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学生操作的需要; 缝纫专业有电动缝纫机 30 台, 实习服装厂 1 个, 汽车驾驶专业有教练车 3 辆, 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以上设施在安全、 卫生、 照明等方面均达到标准化要求, 利用率达到 90%。

 另外学校还有占地 52 亩的实习基地一处和校外挂牌的实习基地 2 处(青稞酒家, 青海新天乐公司)。

 这些实训设施及实习基地大大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八)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 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多年来我校紧扣市场需求, 采取“以长求稳, 以短求活, 长短结合, 灵活办学” 的方针, 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使之日趋合理。

 目前学校有三个不同办学层次, 即职业中专、 职业高中、 职业培训。

 在搞好职业中专和高中这两块的前提下, 我校面向市场不断强化职业培训,以便稳中求活。

 去年学校抓住机遇, 争取到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培训任务。

 到现在已有近 2000 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计算机培训。

 职业培训增强了我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及时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九)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法》 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传授职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 进行职业指导,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 为此, 我校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努力做到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注重特长。

 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方法上,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职。

 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技能娴熟, 操作得心应手。

 在加强专业基础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 不偏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 突出包括意志品质、 职业道德、心理承受能力、 合作能力和职业行为在内的“关键能力” 的培养, 力争培养有道德、 有理想、有文化、 有技术、 有能力的专业人才, 努力提高学生的做人的品位。

  在教学管理中教导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精心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严格按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征订统一的规划教材。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对过程的考评, 以保证结果的优秀。

 在课程设置、 教法改进、 考试改革、 检查反馈、 课外辅导、社会实践和定期实习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的探索和改进。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 如技能大赛、 作品展评等引导鼓励学生苦练专业技能, 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水平提高很快。

 取得了较高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 学校还加强了“双证制” 的推行工作, 自 2000 年起烹饪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技术等级鉴定, 获取等级证书后才能毕业, 今年烹饪专业的毕业生全部参加了技能鉴定, 并取得了等级证书。

  (十)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积极为“三农” 服务。

  互助县全县 37 万人口有近一半的人口处在贫困状态, 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为“三农” 服务的思想, 学校和东和乡 结成联乡 扶贫的帮扶对子, 为贫困户提供许多优惠条件(如免去学费等), 鼓励他们的子女前来学习, 并在毕业后负责安置就业。

 全体教职工也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尽快脱贫, 有的给结对的农户订了《青海科技报》, 有的利用自己的关系介绍到工厂、 建筑公司做临时工, 还纷纷慷慨解囊, 捐钱捐物。

 几年来学校及全体教职工向贫困户的捐赠折合人民币 5 万余元。

 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 很快显示出了职业教育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强大的作用力。

  三. 办学质量和效益

 由于学校不断强化内部管理,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 改善办学条件。从而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质量显著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学生综合素质大大增强, 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不断提高。

  在教学中由于坚持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 并重点强化技能训练, 毕业生各门课程考试平均成绩达到了 73 分以上, 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普遍提高, 实验实习合格率达到了 98. 1%。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文化基础...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法》 教育法 优秀 职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