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论文题目(3篇)

时间:2023-05-01 18:50:0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以人民为中心论文题目篇二:以人民为中心论文题目

  

  教育研究课题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①杨柳(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402160)[摘要]以概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分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容,解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本思想;中国梦[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4-0010-0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若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则需要坚持以人在十九大会议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思想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新篇章,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中国梦的实现开本文对习近平以人辟全新路径,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指导。对此,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予以重点研究。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古代“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民本思想”在政治统治逻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施中扮演重要角色,要求君主以民众为稳定国家的基础,做到。“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春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荀惠于民”孟子等思想家均是“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中,孟子提出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一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认同。明清之万斯达等人更是向君主提出重视百姓的主张。由此际,张居正、“民本思想”始终植根于中华民族可见,在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中,土壤,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的基础,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有机组成体,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具有较思想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强的主观能动性,可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创造巨大财富,体现在人民群众掌握社会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与此同时,革的动向,通过自身创造潜能的发挥可以达到推动社会发展进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政治转型的成果要由人民步的目的。此外,群众享受,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大多数人民群众受益,如果损社会不安的局面,最终会被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则出现政治动荡、时代淘汰。(三)党历代领导人的人民思想“人民主体”思我党历代领导人的人民思想主要包括毛泽东想、邓小平“富民”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以人为思想。(1)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强调在发展进程中坚持“群本”,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群众为中众路线”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习(2)邓小平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富民”思想以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各项政策的生成与实施需要顾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将获得(3)江泽民“三个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满意为政策实施的依据。思想,对人民思想高度概括我党的根本宗旨、先进性,以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4)胡锦涛“以人为本”本利益方可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整体目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民展依靠人民”思想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一)根本立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立场是。我党自成立之初就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题,以为人民群人民”众服务为己任,致力于发展令人民群众满意的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牢固坚持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以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努力奋斗。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要切实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重点处理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带领全体人民群众走上改善民生的一系列工作,于实共同富裕的道路,做好保障民生、践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要从民主公平正义、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法治、活的需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编号:)的研①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九大专项18SKSJ098究成果。作者简介:杨柳(1985—),女,汉族,四川仁寿人,硕士学历,工作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0-

篇三:以人民为中心论文题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基本向度李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教育发展上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教育是育人的工作,人是教育的归宿点。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新时代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明确了培养什么人的基本内涵。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了德与国、德与人、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一种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和个人的德,进一步明确了德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养什么样的人,具体要求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公德和私德统一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中。第二,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党将教育作为民生战略纳入社会治理范围,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从个人角度而言,接受教育、成人成才是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路径。从家庭角度而言,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家庭生活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大部分父母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支持子女读书求学;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精力和经济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教育之于家庭和受教育者个人,已经直接同家庭幸福和个人自我价值实现联系起来,成为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同时体现在教育领域,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深改组和深改委会议上,涉及教育改革的文件和方案就有十几份,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改革决策涉及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发展等一系列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回应了学生和家长的关切,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教育的公平问题。第三,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教育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大视野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对教育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首先,明确了好老师的标准。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其次,强调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最后,明确了教师的职业价值。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责编/赵橙涔美编/陈媛媛人民论坛

  /2019年08月下(特)131(作者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推荐访问:以人民为中心论文题目 题目 论文 中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