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6篇

时间:2023-05-01 08:15:0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作者:曹晓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8期

  曹晓明

  (烟台市第一职业中专艺术科,山东烟台2640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到来,改革美术课的教学,促进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但要成为创新的教师,尤其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美术课堂;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92-02面对美术课堂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美术课应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教学理念的主旨是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人。在这种形式下,我们教学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运用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我个人认为在实践中对美术教学改革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传统美术除了画画以外,似乎没有别的内容了,沉闷而又乏味。在课堂这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愉快、生动、兴奋的融洽氛围。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很关健的。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自主、探究,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但并不是说传统的学习方式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通过调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教师要营造一个主动的、宽松的、学生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从而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使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不断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愉悦中更加努力的学习。教师上课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讲述美术故事、欣赏分析范画及美术作品,欣赏音乐、动漫游戏、参观大自然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维创造力。

  二、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

  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少;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地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积极创设美术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美术学习中,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激发。所以新的教

  学思路下的教师是导师,是催化剂,能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化发展;能使学生形成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有其个性的、能适应这个知识迅速更新的社会的人。

  三、美术反映现实就要有创意,正如历史伟人所说:“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创意,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更美、更新、更高的境界。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制定教学目标在授课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明确的前提下,学生在实施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有明确的方向,使学习过程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有的学生想创造出具有新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的方法,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幅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探索发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点。旧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先透彻讲解,再让学生依样照葫芦画瓢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养成墨守成规的学习方法。现代教学论则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有所发现,提高其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美术教育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1.音乐与美术相结合。音乐能带给人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在美术课中,教师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音乐的语言是音响、节奏和旋律,这些语言可以间接地描绘画面、塑造形象、表达感情。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大师的作品。这能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文学与美术相结合。文学诉诸思想情感的丰富性,美术则诉诸视觉表现的功能。文学与绘画,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领域:“诗”的领域,也就是抒情的领域。抒情本来就是绘画和文学都具有的特质。在美术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3.美术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美术教育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今社会非常必要,将美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意义。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绘画中,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绘画的技术、技能、技巧,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要根据教材中的不同内容渗透思想教育,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绪。

  五、美术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教学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改造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节省一定的教学学时,而且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启发出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带来的巨大效益。电教媒体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借助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课程内容的抽象,例如美术欣赏、工艺设计及电脑绘画等。学生难以理解的美术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加以理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指导、帮助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适逢美术新课程改革时期,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呈现。教师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

篇二: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

  【摘

  要】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身在高中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很有必要去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自身素质、教师角色转化、教学方法等这几方面应做出调整。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

  美术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素质,就无法实施新课程,也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应付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2.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大家一直都在谈: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

篇三: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探索新课改中的美术课堂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开展美术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美术,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美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美术在人的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使人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美术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作为美术教师,要深刻理解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课堂上欣赏作品,动手制作,想象和创作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从而充分体现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优化的课堂教学才可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感受美术教育的魅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和实践。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甚至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美术新课程更是不可缺少的。课前导入是一节课中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环节,好的课前导入可以引起学生

  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每堂课都要从课前导入上下工夫,利用故事导入、多媒体图像、动画、优秀范作、音乐等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形象的现代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就在于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地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教学方式,在合作中探索与交流

  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应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针对美术学科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采用“合作”的教学方法。美术课中大多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它更需要学生积极探索、合作和交流。例如,在《粘贴装饰画》一课中,上课的第一环节就是欣赏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装饰画作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提出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装饰画?你们小组打算通过什么形式完成装饰画作品,怎样去构思等。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见解,小组间互相提出质疑,解决问题。作品创作的课堂气氛更为热烈,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有的小组参照作品的制作方法进行有特色的主题创作,有的小组则利用现有材料进行自由发挥创作,还有的小组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画面创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提升欣赏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赏析优秀的美术作品是美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优秀作品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创作激情油然而生。教师声情并茂、构思巧妙的启发,将成为学生在黑暗中的指明灯。所以,每次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教师一定要讲得认真细致,这对于学生的思维、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同时,通过现代化电教媒体设置情境,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并适时给予肯定。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人的想象需要情感作发动力,生活经历越多,想象的途径越广,想象活动也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在美术教育中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多进行创作性的训练活动,挖掘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挖掘感兴趣的内容,在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绘画技能之后,布置学生进行记忆画、命题画等创作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创造潜能,提高求知欲望,拓展思维和想象力,从中体验美的内涵。

  四、整合

篇四: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均是不可忽视的,美术教学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大幅提升,并可在更大的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其思维、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增强。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是较为简单的,然而实际操作中也会面对一定的困难,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如此方可保证小学美术教学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从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受到误解的情况依然存在,不少学生并未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对其中蕴含的文化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家长只会在假期将学生送至美术兴趣班学习,使得这种学习呈现出表面化特征。当然,有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较为浓厚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其独立创作能力相对较强,可将个人的见解融入美术作品。然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若想消除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误解,最为重要的是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如此方可将存在的问题消除,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为将来的学习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相对于众多文化知识课程,美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放松,但是如果学生抱着学好学坏都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就无法发挥该学科在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有些美术教师自己对美术课程都不重视,在实际教学时只是组织学生进行几幅图画的欣赏,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学习。还有部分学校往往将美术课程调换为其他文化课程,这样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和教师都应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断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从小学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来看,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尤为关键的,因而要将美术教学切实做到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除要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专业技能外,还要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明显的提升。通过可行的措施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使美术教学顺利展开,而且学生可以在更为适宜的空间中展开思考,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新课改深入展开之际,必须从教学现状出发,完成教育制度的制定,如此方可使学生真正实现综合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一)寻找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寻找到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分析可知,其涵盖的领域包括了欣赏、表现、应用、探索等,教学中应该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多元感受,将其各类感觉神经充分调动起来,那么学生的想象就会更为丰富,学习美术的意愿自然更加强烈,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能够大幅提升。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小学生的年龄不大,其心理并不成熟,教师展现出的言行会成为其模仿的对象,若想保证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文化水平、职业道德,并对个人承担的职责有清晰的认知。同时,要对教学方法展开探析,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对教法进行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主动和学生展开交流,确保其能够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主动投入学习中,如此方可使得教学顺利展开,保证高效教学目标切实达成。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工作量大幅减少,教学资源也可更加丰富。从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说,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方面有更为丰富的体验,为此课堂中可利用多媒体将一些知名作品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并选择合适的音乐来营造适宜的氛围。通过这些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强烈的刺激,以此让其保持创作意愿,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四)美术课堂中重视对学生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不大,然而已经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学中应该以此为基础,采取可行的措施对其审美鉴赏能力予以提升。当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切实增强后,也可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要保证审美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就要对美术学科特点有切实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学会创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美术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对绘画、素描有所了解,还要对其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课堂教学中可对此加以利用,引导其完成创作,在此过程中能够将个性释放出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动手能力会对其将来的学习、工作产生影响,而要达成这个目标,课堂中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主题,并引导其进行想象。比方说,为了使学生对“国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可让学生自己去对戏剧脸谱进行研究。这个主题呈现出明显的开放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可以将想象力充分展现出来,选择绘画、手工等方式来完成脸谱的创作,通过具体的作品来呈现出个人理解。因为学生对戏剧并不了解,教师可为其提供一些资料,或是要求其搜寻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国粹的理解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更为深刻。

  从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若想保证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凸显出来。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学课时予以增加,尤其是要确保广大教师能够了解美术教学具有的育人功能,如此方可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与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工作

  的目标也是相一致的。不仅带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也加强了美术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校内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保障并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焱.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119.

  [2]赵露露.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3):151.

  [3]周启明.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71.

篇五: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共5篇)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后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摆脱“像”的说法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画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突出“变”的创作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

  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要“超越”动手能力

  小学工艺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

  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除了“百宝箱”外,还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艺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还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超越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以后的整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百宝箱”开始制作,“百宝箱”中无奇不有,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

  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以上只是我对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美术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们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

  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

  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在教美术教

  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艺课上要“超越”

  小学工艺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除了“百宝箱”外,还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艺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还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内容,那就

  是超越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以后的整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例如教美术教材第九册《实物的联想》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百宝箱”开始制作,“百宝箱”中无奇不有,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四、欣赏课上要引入“多媒体”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学生对所学的欣赏知识难以消化。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无疑为美术欣赏课打了一剂“催化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得以消化,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则

  使美术课成为老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现代教学媒体,这样就为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例如美术课本第七册《民间年画》,传统美术课最多只拥有几幅挂图,学生往往不专心,而且一节课很难讲完。而我课前先用摄像机去农村中摄一些农户家大门上的门神或家中的一些财神或一些有关年画的录像做成美术课件,课上来展示给学生们看,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学生对民间年画知识很快得以理解消化,而且一课时顺利完成。

  以上只是我对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美术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们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初探

  文章摘要: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美术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评价过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

  正文:

  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现在的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与过去大有不同,过去的做法过于注重静态评价通常是参加美术比赛,或教师一人说了算。现今的做法则特别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下面就谈谈我在美术教学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由重结果的评价变为重过程的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提

  出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二、由单一评价变多元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

  相反的,在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里,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多样的。因此,除了对美术技能技法评价外,还要兼顾情谊和认知的评价。而在评价者方面,我们不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而我们最注重的是学生的自评。因此,我们现在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都是多元的。

  三、由主观评价变客观评价

  儿童作品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外现,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许多教师不了解儿童作品的原有特点,在美术评价上主观、武断,不够客观真实以至走上误区:

  (一)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

  传统上,不少人在评价一幅画是常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它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略了作品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而现在的评价我们应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表象上,一味的用“像不象”“功底深不深”来评价一件作品。

  (二)以对不对来评价儿童作品

  艺术与科学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

  科学性的错误,那几乎是随手可得:“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们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地球和太阳拉起了手”等等。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以喜不喜欢来评价儿童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来作参照,是不是学生都要向自己看齐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不能成为老师的复制品。

  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四、由量化评价变为质性评价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分与85分或者是以优与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来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一件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区分出等级而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提高。

  五、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

  导致教学评价脱离学生实际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治、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参考文献:

  《美术学科课程标准》

  《多元智能的教与学》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

  彭兴民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美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关键词】:

  美术鉴赏

  审美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美术鉴赏教学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对于高的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美术技能,比如起码的描绘能力,设计和制作能力,现代媒体技术能力,美术欣赏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提供帮助。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需要运用多种美术方面的能力。我参加了近几年暑期省教育厅举办的骨干教师美术新课程培训,教了几年高中年级美术鉴赏课,有了一些实践和经验,在这里,我想通过自己的上课感受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在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美术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2、提高备课质量。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要开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美术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丰富的美术史理论知识。高中美术鉴赏课涉及到大量的中西美术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表现客观世界,传达内心思想、情感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第二类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侧重设计、工艺方面的美术创作活动。由于这两大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我讲到人物画这一课时,我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表现?”同学感觉新鲜,津津乐道,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人物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

  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写意人物画。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在介绍《步辇图》等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思想感情、有关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在讲到玉器鉴赏我先给学生讲述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在讲到青铜器艺术鉴赏时用“楚王问鼎”来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一般而言,普通高中学生会更注重理解而不去死记硬背,更注重自我理解和判断。审美意识有所增加。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在学生印象中美术课就是以老师画,学生临摹这样的方式进行的。一节课下来一看分不清谁谁的作业,而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例如“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爱与美的女神”学生的思维就会就此而止。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如果把她的手臂复原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启动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思维止与结论,而起于问题。《马踏匈奴》这一作品,先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段场面。然后提问“这一作品为谁设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一下就能想到问题答案。学生思维扩展开来。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全由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

  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美术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学生80%来自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地就地取材的机会。端午节、元宵节、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很有必要的。例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节,玉石文化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比较生疏,平时的关注程度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品种有相当的差距。馆内可以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再者,邳州有许多玉器加工厂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这是很有必要的。同学们对这些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可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观念。此外,高中美术教师应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土文化,树立为促进我国的美术事业乃至文化事业而努力的志向。

  5、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到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到农村、集市中去搜集旧的剪纸、年画、民间玩具等,邳州是剪纸之乡,学校走廊橱窗展示好多剪纸图片,如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也可以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这些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兴趣大增,又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如果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由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我觉得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许多学生懒于动口,阐述自己的观点更是“无言以对”往往用“不知道”来回答,长期下去,学生会形成你讲我听,不想动脑的惰性。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该多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是由这几大因素构成: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水平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也应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即使在传授美术技术的时候,也一定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三、因材施教

  我们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美术”概念还停留在“美术就是画画”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美术课就是随便画一张画交了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美术课基本没有,许多基本的美术概念、术语、现象、作品都不了解。我们在上课时面对一幅作品,有的同学熟悉的脱口而出它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等,有的同学一概不知,根本没有见过。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先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提供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

  2.《艺术社会学》

  豪泽尔

  第五篇: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新课程标准(习题)

  上传:倪蕾更新时间:2012-6-420:42:07小学美术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一级考核样题

  一、选择题

  (1)单项选择

  1、新课程标准是的制定部门是(c)

  a国务院b省级人民政府c教育部d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什么学科?(a)

  a文化性b选修科目c由地方规定d学校自行规定

  3、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课要求是(a)a必修科目b选修科目c由地方规定d学校自行确定

  4、美术学科最能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方面是(c)a感觉b知觉c视觉d情感

  5、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a)a促进学生发展b促进教师发展c选拔人才d修满学分

  6、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什么的主要途径?(c)a艺术教育

  b技能教育c美育d人文教育

  7、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d)a目标b升学c就业d兴趣

  8、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共分为几个领域(b)a3个b4个c5个d不分

  9、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共分几个学段?(b)a3个b4个c5个d不分

  1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共分几个学段?(a)a3个b4个c5个d不分

  (2)多项选择

  1、美术课程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导向性b.科学性c.整体性d.可操作性

  2、美术课程教学评价要淡化的功能是(cd)。

  a.促进学生发展b.促进教师发展c.选拔性d.甄别性

  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ac)a.基础知识b.情感态度c.基本技能d.学生发展

  4、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abcd)a.情感b.态度c.价值观d.能力

  5、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更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abd)

  a.均衡性b.综合性c.可塑性d.选择性

  6、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的管理者有(abc)a.国家b.地方c.学校d.教师

  8、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有(abd)a.造型*表现b.设计*应用c.电脑美术d.综合*探索

  9、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bc)

  a.过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b.课程的综合性不足c.课程的多样性不足d.加强技能训练

  10、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ac)

  a.提高学生的能力b.加强学科知识c.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d.加强技能训练

  二、填空题

  1、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2、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4、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整体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5、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过分强调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

  8、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9、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10、思维又可以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两种类型,美术活动主动是(发散)思维活动。

  11、艺术至高价值在于(创造性),艺术教育的至高价值无疑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

  12、人的行为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行为,一种是(意志)行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情趣)行为。

  13、(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就是教育的过程与教育的目标的统一。

  14、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5、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学习内容是以四个领域来划分的,分别是(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价),(综合与探索)。

  16、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17、(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18、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4)学段。

  1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7-9)年级。

  20、(造型与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

  三、判断题

  1、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4、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新课程改革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过分强调评分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7、新课程改革是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好适应。(√)

  9、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1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11、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12、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选修的艺术课程。(×)

  13、人文性应该是美术的基本性质。(√)

  14、艺术性是美术学科的基本性质。(×)

  15、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

  16、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四个领域来划分的。(√)

  17、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年的课程目标都做出了清晰的规定。(×)

  18、课程标准内容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灵活的安排。(√)

  1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与音乐课是可以互相替代的。(×)20、国家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内容的唯一管理者。(×)

篇六: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知识文库第03期

  浅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如今的新课程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此,浅谈一下我个人对于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1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儿童喜爱画是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可见,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2新课程理念下对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而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学生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学生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94知识文库

  2020.02(上)

  孟

  丽

  3新课改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3.1兴趣的激励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3.2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我们的社会生活不知会变得怎样。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鼓励学生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学生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渴望。3.3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媒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更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美术教师更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学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焕章希望学校)

  .com.cn.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新课改 美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