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问题反思【完整版】

时间:2022-08-07 10:2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问题反思【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问题反思【完整版】

 

 关于课堂教学的反思

  学校构建“思问”课堂的热潮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对如何构建自己的“思问”课堂,走向课堂的卓越,我一直在思索着,探寻着。最近两周参与了学校的识字教学竞赛,观摩了本年级组两位老师的教研课,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了如下反思:

 一、课堂观察不注意,不全面,缺乏教学调整 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孩子 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观察,学会教学观察。通过教学观察,敏锐地捕捉孩子 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也要调整孩子 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我在课堂上还不至于只顾自己讲课,根本不看孩子 ,但经常只注意到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那一部分孩子 ,而忽视了不开口的那一部分孩子 .观察做得不到位,不全面,孩子 的各种反馈信息也就看不见,教学调整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结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 就很难接受所教的东西,甚至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 二、课堂提问不组织,全员参与不够 ,思考时间不足 课堂提问是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目的一者检查孩子 对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情;二者是引起孩子 思考,让孩子

 对学习内容做进一步探究。不管什么目的,面对的应该是全体孩子 ,发问应该面对全体孩子 ,回答也应该让全体孩子 都听到,听清楚。当孩子 声音小,很多孩子 听不懂,听不清时,教师要给予提醒。这样,才能使全体孩子 都投入到学习中来,达到多向交流的目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在教学时,提问前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孩子 精神准备不足,效果自然不好。当孩子 回答问题声音很小,很多同学听不清,教师也不做提示,变成了教师和被提问孩子 的单独对话,大多数孩子 茫然坐在那里不知干些什么好。这些都是因为教师组织不到位,形成全员参与不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我自己在备课时,比较关注的是如何突破重难点,但是很少认真的思考要向孩子提出哪些问题,所以在课堂上的提问就没有经过组织,逻辑性不够,有效性不高。提出问题后,不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孩子回答后,教师的评价也比较干瘪,有时是毫无针对性的“好、很好、真棒”之类。孩子思考之后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没有深究孩子到底卡壳在哪里,而是为了完成进度自己把答案讲出来。

 三、 多给孩子质疑、释疑的时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其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而发展起来的。“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设疑、释疑、再设疑的过程。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首要的基本教学技能应该就是善于设疑和激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 敢于和善于质疑,从而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自己

 就一股脑的包办了,当孩子提出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不一致的时候,就搪塞过去;亦或当孩子还没有思考出答案时,就匆匆把答案说了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给孩子充足思考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 ,教学语言要机智

 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仅能让孩子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发展。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孩子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无中生有,应鼓励孩子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断。教师要用特有的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以最大限度的宽容去理解、接纳每一个孩子 ,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能表达不同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句真情的问好、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使孩子 如沐春风,一个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示意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也能使“心有灵犀一点通”,拉近了师生的心灵的距离,使师生的思维产生有效的“共振”。在平时授课中我不但注意规范自己的仪表言行,还特意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尽量使每节课都在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节奏中进行。但有时,只注意关注了部分孩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要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认真反思,我深刻意识到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以孩子为主角,引导孩子发现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去感受,去收获知识真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科学治学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卓越。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问题反思 课堂教学 完整版 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