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7篇

时间:2023-04-29 20:05: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下的教师使命(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新时代下的教师使命

  近几年,全国、省、市都在不断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网上培训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作为新时代下的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何把学生教育好呢?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

篇二: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教师自古以来都身负建国君民、教化人伦的责任,新时代教师的社会担当必然有新的内涵,身处新时代的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01.教师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的使命根本。教师工作关键在于“传道”,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透过教育教学活动浸润到学生心田之中,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不能只限在课堂中、课本上,更需要扎根大地、扎根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联结起来,让价值观教育落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创新多元公益活动、服务学习、感恩教育,去播撒社会责任意识的种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从小我走向大我。另一方面,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社会小公民”的身份角色,真正的达师应在尊重学生性情、经验和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人格的感化,赋予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自主权,不断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02.教师要身先垂范社会责任担当

  有学者曾经指出:“人师是指那些能体现道义,能用人格感化学生,能以己身为学生、为社会民众作表率的教师。”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必须要身先示范。美国教育家吉鲁就曾指出:如果教师要把学生教育成为积极的、批判性的公民,那么他们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转化性知识分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教师必须首先要做良好社会公民的表率,要肩负知识分子这一社会角色。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师不仅要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体现价值,更要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实现社会价值。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基本政治活动、社会治理活动和基层公共生活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代表更加需要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挥引领和组织功能,促进社区整合,促进政治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志愿公益活动,更好地促进形成积极广泛的民间力量,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进一步提高民众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对于社会公共生活和志愿公益活动的参与,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榜样,对于其他民众也是示范,教师以自身行动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才是尊师重道之风得以形成的内核所在。

  03.教师要在使命担当中求成长

  承担社会职责、广泛参与公共生活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一种责任,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教师的工作容易陷于日复一日的工具性活动中,在教学技术化陷阱中,逐步成为只能授业解惑的经师。而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只是不断帮助教师在技艺层面臻于极致,但却忽视了教师作为全人、作为知识分子的发展。

  因此,使命担当本身给予教师新的生长机遇。一是教师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能更为深入地探讨伦理、社会和政治尺度上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从而能超越一己之得失而在更广泛的制度体系层面去审视教育活动,从而浮现和彰显教师工作的德性维度;二是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能帮助其保持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并了解不同人群的教育立场,日本等国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就安排有社会研修,目的就是让教师从社会其他部门需求来思考教育目标与功能;三是教师在践行服务国家使命过程中,能更深化对教师专业的身份认同,追问教育的意义及其终极价值。如果说教师的工作是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那么使命担当则能唤醒教师的本真德性和精神主体。教师唯有在践行使命担当中不断认识自己、觉察自我并实现价值自觉,才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引路人的角色。

  摘要: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教师除了传道授业外,还要为学生解答人生的疑惑。这样的老师在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长者了,但在今天看来,他们还只是停留在被动地等学生有"惑"才解的阶段。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今天的教师更应主动地在学生成长的人生之路上亮起一盏盏明灯。教书固然重要,而“育人”更是每个教师都应放在首位的职责。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师;责任与使命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99-01沈阳市第五中学的特级教师金魏松说过:"做为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对学生产生正确而深远的影响,而做到这一点,没有思想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以及责任的力量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传递知识,守护人类核心价值观念外,必须具备一种批判精神,一种反省意识和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

  我国的素质教育实施了好多年,给学生减负也喊了许多年,在一些地方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威慑下,各地的应试教育风气依然很浓,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寒暑假补课,定大量的复习资料,在一些小城市还很盛行,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要改变这一切,并不是没有人努力过,可以说,每年都有许多青年教师用自己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调整教材,改变教法,开发新课程资源等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丰富起来,这样的课也深受学生的欢迎。然而在实践中,他们不断遭遇挫折,既有来自同事的,也有来自家长的,更有来自领导的批评、冷眼、嘲笑,加上统一的考试制度,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他们所教学生的"分数"往往很低。于是,有小学教师哭着向家长和学校保证"再也不实施素质教育了",有家长认为锐意改革的教师是"胡闹",要求自己的孩子转班……过不了几年,这些教师的热血不再沸腾,棱角被磨平之后变成了年轻的"老"师,成了学校和家长都"放心"的"优秀教师"。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教书匠”。沉于题海中的教书匠,怎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呢?怎能对学生产生深远而正确的影响呢?怎能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如果教师不警醒,不反思,国家素质教育的政策只能流于我们疲于应付甚至懒得应付的形式,我们所谓的成功学生也只能是除了录取通知书以外一无所有的悲哀者。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正确而深远的影响呢?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并自觉地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争取一片尽可能大的天空。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市场经济在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被誉为"红烛"的教师,从选择这一职业那天起,就注定了要奉献的,奉献是教师永恒的精神。教师在奉献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而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生活和事业热情执着、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不掺纤尘的爱心、公正正直、固守自己做人的准则的人,这些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

  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还必须具备一种教育情怀。目前我们很多教师还缺乏这种深厚的人文情怀,或者说这种人文情怀迷失在书山题海中,在各地都要求出“成绩”的形势下,教师们忽略了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宽容和平等,忽略了学生千姿百态的、丰富多彩的差别,忽略了去小心呵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学上也逐渐失去了创新精神。而这忽略的一切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又是多么重要啊!

  上海一位数学特级教师,他的小学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有一天数学课上要考试,他由于踢足球摔断了膀子,绷着绷带不能写字,老师走过来轻轻对他说:"不要急,你说,我帮你写",老师就这样帮他答完了卷子。老师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他温暖和真诚的关怀。后来他的数学学得很好,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数学特级教师。

  九十岁高龄才开始学剪纸的李淑芬老人,几年来创作了大量精致的作品。她创作的几十副关于奥运题材的剪纸作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送给了每一个国家的代表队,让中华文化传遍了世界。她说是当年在燕京大学时,陶行知老先生教育他们要实事求是,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教诲影响了她的一生。

  少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期,也正是有孔昭绶、徐特立、杨昌济等一批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富有民主精神、创新精神的教师,才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青年。那些教师不但给了毛泽东的一生以积极的影响,也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应承担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具备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良知、高尚的人格、清洁的精神,具备对于整个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勇于用自己热情的教育情怀对教育现实进行批判,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深刻反

  省,与应试教育适度对抗,对教育理想执着坚守,对应试时代教师的尴尬命运勇于承担。

  当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完全对抗应试教育是不现实的,但是,一个具有教育理想主义情怀的教师,会自觉地拒绝世俗强加于教育的种种枷锁,会在应试的夹缝中为孩子将来的成长争得尽可能大的一片天空。而千千万万具有这情怀的教师则完全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从批判走向建设,最终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

  长久以来,我们正是因为过多地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才使得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只有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觉醒起来,意识到自己对教育的这一份责任,才能够最终汇成滚滚洪流,冲破应试的樊篱,为教育争得一片光明的未来。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

  我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也是缘于从小就有这么一个梦想,如今梦想成真,那些曾经是梦想中的镜头还清晰在眼前。

  当我第一次站在你们面前,面对几十双真诚的注视着我的双眼时,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你们每个人的未来在那时好象都与我连在了一起。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时间将一个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学生的成长呼唤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置,教室内书写完毕的一个小粉笔头的处理,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同学们,作为学生你们的责任是不是也应该从小事做起呢?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充分利用时间了吗?上课的时候积极动脑了吗?今天我独立完成作业了吗?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今天班级任务完成了吗?我主动帮助同学了吗?今天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想到父母辛劳。

  同学们,你们就如同一枚枚等待被点燃的火种,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其主要责任和使命就是如何用我们的星星之火去燎原,去引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作为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老师们让我们用内心的责任与使命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真心凝成团结,一起为明天的更加辉煌而努力奋斗吧,让我们满怀豪情的告诉天下,教书育人,舍我其谁?

篇三: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教师初心和使命

  新时代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教师是以教书为生的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新时代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体现,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实践。9月9日上午,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彭清华对搞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工作推进中要注重领导带头、做到一体推进、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强化统筹安排,确保取得实效。

  教育事业是党的伟大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育机构的基层单位--学校,如何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初心使命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教育的最本真状态--教书育人。这就涉及到教什么样的书、怎样教书?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首先要搞明白的是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我们党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峥嵘岁月,建党伊始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名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带领中国人民风雨兼程七十载,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历史证明,教什么样的书、怎样教书?是实现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这目标的手段、方法和途径。这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能教书,教好书,为党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精神践行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新时代教师的初心和使命5月13日电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铭记“为中国

  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普通党员,如何铭记初心、实践初心、实现初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教育教育,育人为本,育人应该是我们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我们在教学之路上就会走得十分茫然,就会忘记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就会以灌输为基本方式,少了去仰望教育这个广阔星空;就会以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以致让学生的心灵物化和精神枯萎。

  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处处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我们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即使在细微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必须坚守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丰富专业知识,牢记育人使命,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在教育这条点亮他人希望与智慧之灯的光明坦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自己的育人工作。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师,合格教师。

  新时代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十九大会议的主题,也是总书记代表中国和中国人民发出的时代强音。如今,十九大精神已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梦的理想也愈发丰满起来。今年恰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

  70周年,这必将使得中华儿女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愈发强烈,激励着全国人民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我们的深情厚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激励和传承之言。什么是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但初心之于我们个人,之于我们教学工作者,又将如何呢?初心是我们为家庭美好生活辛勤奋斗的真心,初心是我们对待学生尽心尽力的耐心,初心也是我们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善心。那么如何才能不忘初心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是告诫我们坚持本真,信守承诺。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奉献工作的耐心和激情,时刻保持对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渴望,以模范行动树立好形象、立起好样子。

  初心不忘,始终以真心待之。严华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始终牢记

  自己的职责、使命,并将之贯穿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方能求得圆满。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也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无论是对群众、对学生、对同事还是领导,始终以真心相待,不自恃清高、不虚以委蛇;待人处事谦逊为本,既不因与自己无益而怠慢,也不因与自己有裨益而优待。这样的话,工作中必能以友善之心对待学生,竭诚服务学生;以平常之心对待同事,齐心只为工作;以尊敬之心对待领导,潜心做好交代事务。无论何人,以真挚之心对待;无论何事,以公平、公正之心处理,方是不违本心、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时刻坚持“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基础、有仁爱之心。很多老师认为留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学生要么是成绩优异,要么是惨不忍睹,但是1314班这位学生因为叛逆让我记住了他。那是一节习题课,在评讲到书面表达的时候我给学生提出了坚持练习英语书法的要求,并介绍了字体写好的优势,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信服,几个学生表示不想但也必须练,只有他直接告诉我不练,理由很简单:暑假里练过两个月证明没有用。他的原话是“我爹看着我练都没用,你让我练就有用吗?”当时我很生气,不仅是因为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顶撞了我,还因为他那句毫无教养的话,这句话让我很受伤。当时我的决定是对这种目无师长

  的学生放弃治疗,他明显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忽视,开始在课堂上捣乱或者睡觉,之前虽然他听课也不认真但多少会学一点,突然我也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疏忽可能影响到这个孩子今后的学习,后来我尝试课堂上去关注他,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讲到sportsstars那一课,猜想到男生会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所以我提问到他喜欢的篮球明星,点到他的时候,他显然出乎意料,在我的鼓励下站起来,开始侃侃而谈,提到了姚明、詹姆斯、科比,仿佛这些都是他的老朋友,他的精彩演说带给了全班同学极大的快乐,同时也给我上了一课,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就像其中一片树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应该足够有耐心,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会议精神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要有新担当。在总书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下,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和本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使命,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要注意增强法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学习党中央新精神新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应始终以身作则,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强化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时代新知识,不断要求进步,时刻把握好自身的位置,摆正好自身的态度,坚定好自身的信念,用更饱满的热情做好工作,用更饱满的激情对待生活。泰戈尔说:“热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不断的热情为工作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深入骨髓的激情是生活走向美好的风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时刻坚持“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基础、有仁爱之心。很多老师认为留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学生要么是成绩优异,要么是惨不忍睹,但是1314班这位学生因为叛逆让我记住了他。那是一节习题课,在评讲到书面表达的时候我给学生提出了坚持练习英语书法的要求,并介绍了字体写好的优势,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信服,几个学生表示不想但也必须练,只有他直接告诉我不练,理由很简单:暑假里练过两个月证明没有用。他的原话是“我爹看着我练都没用,你让我练就有用吗?”当时我很生气,不仅是因为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顶撞了我,还因为他那句毫无教养的话,这句话让我很受伤。当时我的决定是对这种目无师长的学生放弃治疗,他明显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忽视,开始在课堂上捣乱或者睡觉,之前虽然他听课也不认真但多少会学一

  点,突然我也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疏忽可能影响到这个孩子今后的学习,后来我尝试课堂上去关注他,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讲到sportsstars那一课,猜想到男生会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所以我提问到他喜欢的篮球明星,点到他的时候,他显然出乎意料,在我的鼓励下站起来,开始侃侃而谈,提到了姚明、詹姆斯、科比,仿佛这些都是他的老朋友,他的精彩演说带给了全班同学极大的快乐,同时也给我上了一课,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就像其中一片树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应该足够有耐心,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会议精神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要有新担当。在总书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下,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和本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使命,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要注意增强法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学习党中央新精神新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应始终以身作则,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强化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时代新知识,不断要求进步,时刻把握好自身的位置,摆正好自身的态度,坚定好自身的信念,用更饱满的热情做好工作,用更饱满的激情对待生活。泰戈尔说:“热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不断的热情为工作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深入骨髓的激情是生活走向美好的风帆。

篇四: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劳动经济论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杨静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000之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在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必然会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关键词:新时代;教师;使命与责任摘

  要:新时代,意味着新使命、新责任,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必然有新的内涵。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cnki.1672-3198.2021.16.033j新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时代的更替,新的时代对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被视为是最崇高的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意味着教师肩负着更重的使命与责任。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无论处于哪个时代,教育都影响着一个人,甚至一个社会的发展,因而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肩负着不同时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他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时代的来临,使中国社会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也有了新的内容。没有使命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的教育是轻薄的。新时代教师不仅需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更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笔者认为,新时代教师担起新的使命与责任,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一名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那么他必定不是一位完全称职的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职责的第一位就应该是“传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应将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格,树立正确的志向;树人,就是通过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改变、发展人,使学生逐渐具备形成良好道德品格和实现远大志向的能力。一名好教师,在选择职业之初,就应明确自己所担的责任,时刻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要善于在课本中提取能够用来进行“立德”教育的素材,将其与单纯的文本知识相结合,适时教育。在课堂中,要善于发挥教育机制,将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之中。但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于课本中和课堂上,更需要扎根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激励学生,同时将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努力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中去,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66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

  教育也必然会有新的要求。因此,学校的发展也不能因循守旧,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事物、创造教学新方法、形成教育新思想、制定教育教学新制度,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身处新时代,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到学生的心中,积极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帮助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树立向上拼搏的志向。教师应将教育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增进学生对实际社会发展的了解,进而促使学生具备实现梦想、为国奋斗的能力。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就必须要以身作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往往比单纯的语言教导产生的作用更大。当教师自身都没有做到某件事,而一味地教训学生,要求学生该如何做时,学生是难以服气的,甚至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离不开于公于稳重的精神面貌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爱之情,对文化知识产生崇敬之情,从而树立教师的威信,也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运用知识,获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心的仁师才会真正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才会实现正确、合适的教育。教师要用爱培育爱,用自己真诚关爱学生的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做一个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以爱为出发点,当一个教师具有仁爱之心时,他才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需求、感受学生的情感、发现学生的优点、四有”好老师3争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师范大学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了广大教师莫大的鞭策和引导,指引着新时代教师不断朝着新的道路前行。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理想信念,就是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白自己作为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党和国家的忠诚信仰者,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追梦者和传播者,用自己的行动燃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有理想信念,也要求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理想和期望,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砥砺奋进,追求梦想,遇难不弃,遇败不馁。理想信念是人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在前进道路中的指路明灯。一位拥有理想信念的老师,能够在自身的教育事业发展中不断取得飞跃,能够帮助孩子筑梦、追梦、圆梦,能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智慧与希望。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学识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观念上。为师,就是为人、为范。人做好了,才能做好教师。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应是全社会的榜样,是社会文明风尚的领袖,应具备相较于其他职业更优秀的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决定着其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方向,时刻影响着学生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的发展。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够在为人处世、治学态度等方面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将难以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大任,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极为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人格高尚、情趣高雅的模范。学校也应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会教书,更会育人。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有扎实的学识可以说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这信息技术发达的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具备扎实学识的老师,才能具备优良的自身素质和智慧,才能在各个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在书本中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主动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学习人类的文明成果,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学。在具体的情境中,将所学理论结合实践,积极适应时代需要,创造性地在实践包容学生的不足,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从而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

  学海无涯,终身学习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有人类而必有教育,有教育则必有教师。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取得发展进步的根基就是教育,因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

篇五: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能否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师理应承担新的历史使命,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提高师德修养,做学生一生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和精神人格的塑造者,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古希腊教育家、思想家苏格拉底告诫他的学生说:“一定要把灵魂教育托付给那些拥有美德和真理的教师。”新时代的教师,师德的标准也相应变得更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一名教师,思想道德行为和待人接物的礼仪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意识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爱心、责任和敬业精神铸就高尚师德。要弘扬水杉精神,永葆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塑

  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做。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诚然,教师也是肉体凡胎,也需要生活,也需要抚育子女、赡养老人,也需要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但是由于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理应成为精神的一面旗帜,指引学生知行合一,理应成为精神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学生成才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教师要以教学新思维和新视角来探索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在新课标“解放”的鼓舞下去自觉地“解放”学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要向着总书记所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看齐,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六: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高中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教师的职责是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的使命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1.在价值观念上用梦想激励学生筑牢爱国的理想信念。

  2.在形象刻画上将品行病毒感染学生奋发向上高尚的道德职业道德。

  3.在终身学习上当榜样鼓舞学生起航浩瀚的知识海洋。

  4.在无私奉献情怀上用关爱示范点学生短容赤子之心。

  教师的使命:

  1、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继续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职责教师可巧,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关心、爱惜全体学生,认同学生人格,推动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5、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角色性质

  1、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科学知识,而是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建议,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去推动学生蜕变,教师这种角色就是一种性质繁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蜕变为这种角色须要经过繁杂的、长期的自学过程。

  2、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

篇七: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

  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

  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我们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首,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明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点出了打造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升级版的时代主题。

  5年来的教育成就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高度概括和精准评价了教育5年来的巨大变化。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5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部署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5年也是人民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5年,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指导下,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稳定在80%左右,30个省份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显著增加,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应助尽助,保障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同样反映在教育领域,群众在教育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已向教育质量转变,从能上学到上好学,从能成人成才到就业创业,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在更高水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满足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求。

  新时代教育要增进全体人民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教育而言,获得感是提高受教育机会、增加受教育年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更普及、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红利,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让13亿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一是扩大教育资源,提高受教育机会,让全体人民接受更多的教育,使更多的人民接受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通过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继续教育,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加快高等教育普及化,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80%以上,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以上,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学,实现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目标。

  二是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东西部教育协调发展,帮助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在新技术条件下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人人时时处处都能受教育,实现有教无类和学有所教目标。

  三是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到2020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小班化教学,健全教育质量标准,加快课程教材教学改革,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实现教有良师,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

  新时代教育要增进人民更多幸福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发展并不一定必然提升幸福感,有时反而会与幸福感提升形成“幸福悖论”。不忘初心,教育的本质是增进人类的幸福,教育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幸福教育的样子是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优质教育,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教育,是奠定学习者事业成功走向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Institute)的研究人员曾甄选出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国家,诸如挪威、丹麦、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其共同特点都是教育良好,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要求。

  为此,一是要有力保障人民对教育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参与教育事业的共建共享。

  二是要全面增强人民对中国教育的信任度和自豪感,通过开放包容和互学互鉴,使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全面贯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中国教育优势特长全面发挥,中国教育的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中国教育的社会贡献得到普遍承认,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高,成为世界富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国。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要维护人民受教育合法权益,全社会尊师重教,依法教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相互聆听和尊重,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享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是要满足人民受教育的美好需求,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教育立交桥,保障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是要幸福的教师培养更幸福的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传授科学知识,传输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让学生走上人生幸福之路。

  新时代教育要增进人民更多安全感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共出现了50多次,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足见其重要性。

  生命第一,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身心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的安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

  安全感是衡量教育运行机制和人们教育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的需要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安全感是走向幸福生活的支撑。增进安全感,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我国社会总体安全形势良好,但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交通事故、溺水、自然灾害是威胁学生安全的三大杀手。据调查,涉及学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溺水、黄赌毒等,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学生在校受到伤害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防范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设施条件差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

  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到最低,让他们健康安全成长,是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此,一是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把学生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担当学生安全的主体责任,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相结合,织密安全保护网络,全面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努力创造学生健康安全成长的环境。

  二是预防为主,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保障校园环境安全,防范公共安全事件,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确保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安全,保障教育教学过程安全。

  四是安全防范、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防止校园暴力,禁止从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惩罚学生。

  五是加强安全教育,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有效开展逃生演练,熟练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及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保自救逃生能力,远离溺水、交通、灾害危险及良好的应急心态。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最大限度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六是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增强师生安定感、归属感,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防止因心理障碍而发生的自伤、自残事故,培养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

  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升级版循序渐进方得始终

  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教育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升级版,体现在教育机会、过程、结果的有机结合,体现在公平、质量、个性多个方面,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民受教育权益都能够得到完全的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都能够向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为此,一是要不忘初心,永不懈怠,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要尽力而为改革创新,一切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教育占据世界教育舞台中央,引领世界教育潮流,从跟跑者、并行者变成领跑者。

  三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稳中求进,不要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急功近利,不要盲目攀比而追逐虚荣,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着重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保基本,保障全体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荐访问: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 使命 教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