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

时间:2022-08-13 08:00: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供大家参考。

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

 

 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认真按照省委关于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 在全系统率先启动了 “固本强基送关爱”活动, 及时把帮扶村级组织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村, 以此推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早见效、 见实效 。

 全省组织系统开展的“送学进村, 推进教育”活动主要内容是:

 :

 “送学进村, 推进教育”是各级组织部门“固本强基送关爱”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2 月 20 日下午, 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和省委组织部专门向富阳市胥口镇的村党组织赠送了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资料和音像教材。

 各市、 县(市、 区)

 委组织部也纷纷给农村党组织送去先进性教育有关书籍、音像资料、 春联年画等。

 目 前, 30 多万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第三批先进性教育试点工作特色做法 60 例》、《浙江农村时代先锋画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音像资料 300 部》 等书籍和一些音像资料陆续送到全省农村。

  推进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 是省委“落实三真、 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 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翘首期盼的一件大事。

 各级组织认真按照全省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现场推进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动员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督促各地加快建设进程, 确保村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时有场所。

 据初步统计, 省直单位共落实帮扶资金 1455 万元, 提供各类物资折合近 200 万元, 对 350 个村进行重点帮扶。

 到目前, 在全省计划今年完成的 2462 个村级组织办公场所中, 有近 84%的村已竣工, 其余也都将在年底前完成。

  活动开展以来, 各级组织部门还结合元旦春节慰问, 组织有关部门重点对农村工作指导员所驻村的基层干部、 农村工作指导员、 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慰问。

 动员和组织省直农村工作指导员所在党支部与所驻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指导所驻村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 带领农民致富、 密切联系群众、 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职责。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抓好关键环节, 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班子建设, 发挥核心作用。

 农村党组织强不强, 关键要看村班子强不强。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是通过建设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来加强村班子建设。

 首先, 选好配

 强村党组织书记, 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 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民营企业家和外出务工经商回乡 者中, 选拔守信念、 讲奉献、 有本领、 重品行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积极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不断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对后进村, 大力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 帮助、 指导、 协调村党支部开展工作。

 其次, 大力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县委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 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 乡 镇党委培训其他“两委” 干部, 重点组织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及现代农业、 实用技术和民主管理、 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知识, 不断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 推动发展、 服务群众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建好党员队伍, 增强生机活力。

 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一段时间以来, 一些地方农村党员队伍入口关没有把好, 加之党员教育管理也没有及时跟上, 导致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淡化、 素质能力偏低、 群众威信不高, 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为此, 要积极改进发展党员工作, 积极引导非党员村干部、 转业退伍军人、 专业协会负责人和回乡 大学生等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 票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逐步解决发展党员家族化问题, 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大力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 依托乡 镇党校和村党组织活动场所, 采取举办培训班、 上党课、 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 对党员进行理想、 信念、 宗旨教育, 政策、 法纪教育和文化知识、科技致富教育等, 提高其综合素质。

 创新组织设置, 扩大覆盖范围。

 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覆盖范围是影响党组织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 重大变化,党员从业方式日益多样化、 复杂化, 这些都对农村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果不能及时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 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就会出现“空白点” ,也势必会影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创新组织设置, 扩大组织覆盖, 应在原来以地域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 完善推广在农村社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模式; 结合乡 村区划改革实际, 积极探索村村联建、 村企联建、 村居联建党组织等方式,促进大村带小村、 强村帮弱村, 放大优质组织资源带动效应; 抓紧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

 集中点建立党组织。

 通过组织设置方式创新, 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农村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 承载着引领农民走向富裕、 小康、 和谐新农村的重担。

 目前的农村处于一个以调整、 反哺、 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期, 因此在农村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开拓发展思路, 提升新农村建设能力, 充分发挥出党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 目前农村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现状

  创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顺应形势、 迎接挑战、 致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业现代化的组织保障。

 近日, 我们就我县农村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调研表明, 农村基层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已初步见到成效, 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

 学习流于表面, 陷入本本主义。

 在走访调研中, 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样解说如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无非就是读读报纸, 看看书, 学学文件。

 这种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造成这样一种局面:

 随手抓起一份报纸, 从头念到尾, 念的人是口干舌燥, 听的人是睡倒一大片。

 这种学习模式流于表面, 使农村党员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难以融会贯通、 贯彻落实。

 (二)

 学习疲于应付, 陷入形式主义。

 有些基层党组织将学习当作一种形式, 一种框架,读报―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上级检查―学习结束; 学习成为上级要我干啥我干啥, 让我准备什么我就准备什么的任务; 学习是做给上级看的, 只是拟个实施方案, 报个总结,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等。

 这种“走过场”的应付学习形式, 结果只是就学习抓学习,就活动搞活动; 学习笔记密密麻麻, 手抄到抽筋, 脑中是像雨像雾又像风; 材料写了一大堆,大会、 小会不断, 弄得身心疲惫等。

 (三)

 学习缺乏机制保障, 陷入机械主义。

 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 长效学习机制的严重缺位, 是造成农村基层机械性盲目学习、 被动应付学习、 一阵风式学习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在走访调研中, 农村党员普遍反映:

 学与不学一个样, 学多与学少一个样; 学习考核上虽然也采用考试的形式, 但一般都是人人参与, 人人过关, 照着答案抄, 成绩全优秀等现象。

 这种学习考核机制严重抑制了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导致相当一部分党员产生厌学情绪, 从而使党员放松了学习。

 二、 农村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路径分析

 (一)

 菜单式学习内容, 拓宽个性化学习空间。

 创建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 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菜单式”自 主选学, 就是让农村党员根据个人和工作实际进行“点菜”, 实现个性化学习, 激发学习热情,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学习内容千千万万, 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也不能完全迁就个人学习爱好。

 学习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农村发展需要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 学有所成。

 一是着眼于满足政治素质的需要。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和党性教育作为必学内容,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

 这一部分学习内容不能可有可无、 自主选择, 应是强制必学的内容。

 二是着眼于满足农村工作的需要。

 目前农村正处于大发展、 大变革的关键时期, 农村党员干部职能定位发生转变, 农民需求、 农村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农村形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 新问题, 农村党员要与时俱进, 以维护保障农民利益为学习动力,培养锻炼推动农村工作科学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素质, 比如如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 提升应对突发性事件、 处理邻里纠纷等处事能力, 比如如何应对由于征地引起的利益纠纷和群体事件等能力。

 (二)

 探索新方式, 引领党员干部学有成效。

 创新学习方式、 拓宽学习渠道, 也就是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怎么学的问题。

 在学习方法、 方式的选择上, 我们要牢固树立学无固定框架模式的思维。

 1 、 坚持分类、 分层、 分段、 分片的学习方法, 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1 )

 分类学习方法, 就是将学习对象进行分类。

 比如老党员和年轻党员, 他们的阅历、 接受新思想、 新知识的能力不同; 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 他们的职责、 地位不同等。

 因此学习要分类开展, 切忌一刀切, 不顾党员实际情况, 那样只能是有的人“消化不良”, 有的人“吃不饱”。

 (2)

 分层学习方法, 就是按照农村党员的教育背景、 知识结构进行分层学习。

 比如大学生村干部和土生土长的农村党员, 他们的教育经历和社会经验不同, 因此学习过程中要因人而异, 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活动。

 (3)

 分段学习方法, 就是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 结合实际活动和农村工作变化分段开展学习。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过程, 是一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农村工作又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因此在不同阶段, 学习内容、 方法也要有所调整。(4)

 分片分组学习, 就是根据各党组织建设程度的不同开展学习交流, 既降低学习成本,共享资源, 又能相互启发、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2、 “灌输”与潜移默化相结合, 实现外化与内化的连接。

 (1 )

 灌输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深入基层、 深入农村, 离不开外部“灌输”。

 因为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 只有不断的向群众进行理论灌输, 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觉悟。

 因此外部“灌输”是绝不能放弃的学习方法。

 (2)

 潜移默化。

 古人云: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学习不是就学习而学习, 而是要用学习指导实践, 要学会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 身素质。

 因此要将学习过程生活化、 日常化, 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学习内容铭记在心。

 3、 组织开展互动式学习, 开创学习新方式。

 互动式学习方式, 就是党员之间要互相学习, 坦诚交流、 取长补短, 实现全体成员共同提高, 以形成和谐学习的浓厚氛围。

 (1 )

 村村联建促学习, 以一个村党组织为主体, 辐射带动周边村党员结队学习, 共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这样协调统一, 实现了资源共享, 提高了学习效能, 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

 以强扶弱促学习, 以城带村, 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帮扶学习。

 互帮互助的学习, 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党组织资源不足, 发展空间小等问题, 实现资源互补; 另一方面, 又为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提供了实践调研机会。

 通过城乡 组织资源的整合, 带动城乡 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推动城乡 一体化发展。

 此外农村党组织还可根据自身 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体验式学习, 通过交流研讨、 考察调研、 现场观摩等方式, 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学习主动性, 使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 相互促进。

 (三)

 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 以科学规范的制度促进和保障学习效果。

 建立健全符合实际、 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 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化、 规范化、 制度化, 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1 、 建立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

 县级组织部门、 基层党校、 职业学校要密切配合, 发挥各自优势。

 组织部门要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给农村基层注入更多新鲜实用的血液。有计划地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异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县级党校、 职业学校要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 根据农村发展现状, 制定适应农村党员需要的“菜单课程”, 加强理论、 技术宣讲队伍建设, “送学进村”, 以具有乡 土气息的学习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辅导培训。

 组织部门也要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走进党校, 坚持每年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两次以上封闭式培训, 从而提升党员素质。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村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助推作用, 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 理论学习辅导员。

 2、 建立学习考评机制。

 建立切实可操作的学习考评体系, 包括对个人学习和对组织学习的考核评估, 评估指标要量化, 易于实际操作。

 评估指标包括:

 农村基层党组织集体学习时间; 请专家讲学次数; 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轮训情况; 个人自学成果等。

 建立健全...

推荐访问: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 党组织 战斗力 提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