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7篇)

时间:2023-05-04 19:3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进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中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进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时期差不多国情,把握教育进展时期性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方针。优先进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升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进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进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全然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要紧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关怀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爽朗地进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进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养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进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进展,全然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舞地点和学校大胆探究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治理体制,改革质量评判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差不多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差不多要求是保证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益,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进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全然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要紧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把提升质量作为教育改革进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进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全然标准。树立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进展观,建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治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升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养。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差不多实现教育现代化,差不多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进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样培养人的重大咨询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进展,着力提升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咨询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以后。

  坚持全面进展。全面加大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进展与个性进展的统一。加大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刻,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大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

  美乐趣和人文素养。加大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连续进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部分

  进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差不多普及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七)重点进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青年必须同意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适应。到2020年,全面提升普及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差不多实现区域内均衡进展,确保适龄儿童青年同意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进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治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同意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意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法。

  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差不多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一般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锤炼,保证学生睡眠时刻。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锤炼一小时,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爱护学生视力。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进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咨询题。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进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领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进展,逐步在更大范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舞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峻损害儿童青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爽朗学习、健康欢乐成长。领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大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治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摸索、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刻。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乐趣,培养子女的良好适应,加大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

  高中时期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时期教育。到2020年,普及高中时期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同意高中时期教育需求。

  (十二)全面提升一般高中学生综合素养。

  (十三)推动一般高中多样化进展。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进展职业教育。

  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差不多办学标准。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方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吸取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主动性。

  (十六)加快进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十九)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

  连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进展连续教育。连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专门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建立健全连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二十七)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进展水平。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加大教育对口支援。

  第十章

  专门教育

  (二十八)关怀和支持专门教育。

  (二十九)完善专门教育体系。

  (三十)健全专门教育保证机制。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进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高素养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舞个性进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连续进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加大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思结合。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治理制度改革。

  健全公布、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判和人才评判制度。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一般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差不多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养评判,择优录用。对特长明显、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用;高中时期全面进展、表现优异的,举荐录用;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用;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奉献或具有专门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用。

  (三十七)加大信息公布和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加大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按照章程规定治理学校。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治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判和鼓舞机制。

  扩大社会合作。

  推进专业评判。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治理制度。完善一般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治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持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气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主动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进展的格局。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四)依法治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

  治理体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治理体制。

  (四十六)加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治理职能。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八)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五十)提升交流合作水平。

  第四部分

  保证措施

  第十七章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养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地位,爱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深、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大师德建设。加大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宽敞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判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五十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主动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打算,完善代偿机制,鼓舞高校毕业生到困难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大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大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大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靠有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有关人事

  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体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升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养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治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舞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打算、“长江学者奖励打算”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阻碍的学科领军人才。

  (五十四)提升教师地位待遇。持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升。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五十五)健全教师治理制度。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究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加大学校岗位治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鼓舞机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制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淌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大教师治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升校长治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第十八章

  保证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提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一般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

  (五十八)加大经费治理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进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差不多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六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鼓舞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咨询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治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差不多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

  (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尊重教师权益,加大教师治理。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平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职员提升法律素养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榜样。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咨询责机制。严格落实咨询责制。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尽快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差不多达标;改善农村学生专门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差不多满足需要。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连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打算,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大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研修培训;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体会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打算,加大中西部地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连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连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连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进展民族教育。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点贫困县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加大对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

  进展专门教育。改扩建和新建一批专门教育学校,使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青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专门教育学校;对专门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打算;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把一般高中学生和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运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培养各种外语人才;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推进素养教育改革试点。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探究弹性学制等培养方式;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公布测评结果等。

  义务教育均衡进展改革试点。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区域内一般教育、职业教育、连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主动进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探究自主录用、举荐录用、定向录用、破格录用的具体方式;探究缩小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区域差距的举措等。

  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

  地点教育投入保证机制改革试点。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第二十二章

  加大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大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进展、科学进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进展的重大咨询题和群众关怀的热点咨询题。

  (六十九)加大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进展观,坚持用进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宽敞师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

  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气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斗争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榜样作用。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进展党职员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加大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从严治教、规范治理,主动推行政务公布、校务公布。

  (七十)切实爱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固。加大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职员的实际困难和咨询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治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大校园网络治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大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治理,提升预防灾难、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大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制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实

  施

  《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刻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

  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各地要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要紧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提出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时期、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实施。

  鼓舞探究创新,加大督促检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舞各地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制造性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

篇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复习题

  一、填空: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共设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升国民素质、促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动公平、提升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动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升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推动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水平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9.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展开“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实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升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12.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13.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点,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动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点,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15.增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6.增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简答题:简述《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三、论述题:

  1、请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试论述怎样贯彻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2、试论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的教育在哪些方面实行了改革?意义何在?

  答:《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升国民素质、促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协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教育规划纲要》对我国的教育在多方面实行了改革: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又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点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种因素。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针对升学压力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深层次原因,《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了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实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学生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意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规划纲要》有四大亮点:⑴目标非常明确,开宗明义讲要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纲要非常重要的目标。⑵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学。⑶各级各类教育把提升质量作为重点,各类教育都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⑷整个教育要上一个新台阶。到2020年前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篇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确立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到202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温家宝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生产总值4%的目标。

  第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

  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题如何做:仔细审题,抓住要点;关注细节,突出重点。

  一、涉及教学过程的案例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教师是否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案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技能的形成,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忽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生命的珍视,忽略学生责任感的教育。

  2、是否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学容的丰富。教师易忽略学生的独特说法、想法,忽略学生的一念灵感,错过课程资源开发的机会。

  3、是否充分调到学生主体性发挥,关注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教师易一言堂,一味沉醉在自己的教学中,而不和学生交流互动,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收获。

  4、是否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指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涉及德育的案例或者涉及师生关系的案例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由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平等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

  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教师对待学生的言行态度,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应充满期待,鼓励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人格的发展。管理和教育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的管理方式,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和行为定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

  4、如果遇到题中需要分析使用了什么德育原则、方法或德育理论。这就要具体分析案例,与德育原则、方法或德育理论相对应。一般应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要注重教师的榜样示作用。

  三、涉及法律或师德的案例

  1、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以下权利: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人格尊严权、物质财产权、人身安全权、休息权等等。

  2、教师易出现:赶出课堂、罚站、讽刺、罚抄作业、没收学生物品等等。

  3、教师教育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做法欠妥,语言过激,有的。

  4、对策:一般强调,依法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讲究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四、涉及素质教育或规办学行为

  1、是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使学生全面发展。

  2、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是否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

  4、学生在校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小学6小时、初中7小时、高中8小时,只注重考试科目,而忽略非考试科目。艺体课程、课外活动流于

  形式。

  备注:以上四类案例,并不是每一道题都涉及以上的诸方面,有的是一点,或两点,或三点,也可从全面的角度分析。关键看清题目要求,有的要突出要点,要点要详述,其他可略述。

  辨析题:1、要对给出的说法作出判断:对或错,全面或片面。

  2、无论说法对与错,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辨析。

  3、最后,对这句话进行总结。

  2011年考试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新课改“三维目标”指的是()

  A、知识、能力、品德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C、认知、技能、情感D、德、智、体发展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以学生为主体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D、育人为本

  3、人民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A、热爱学生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搞好教学

  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中小学的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D、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课外辅导

  8、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9、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得到发展

  A、特长学生

  B、优秀学生

  C、后进学生

  D、每个学生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实际锻炼

  B、冶教育

  C、榜样示

  D、品德评定

  11、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

  12、学生上课时,一边听教师讲课,一边记笔记,这属于()

  A、注意围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后均速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14、学生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B、附属驱力C、欲望驱力D、自我提高驱力

  15、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

  16、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

  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17、下列情形中应撤销教师资格的是()

  A、侮辱学生影响恶劣B、被实行记过处分的C、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D、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18、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19、我省制定的第一个关于中小学规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

  A、《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B、《中小学常规管理》

  C、《中小学管理规》D、《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20、在我国,教师任用的三项制度是()

  A、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聘任制度

  B、职务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C、资格制度、培训制度、聘任制度

  D、资格制度、聘任制度、退休制度

  二、判断题:

  21、省教育厅发布“五严”规定要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分别不得超过7小时、8小时和9小时。

  22、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目标教学法的实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4、复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25、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行知。

  26、某个学生测出的智商是99,表明其智力发展水平优秀。

  2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名言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智力能力。

  28、在典型的四种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气质类型最好。

  29、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加以克服的。

  30、课外活动的特点是自主性、差异性、实践性。

  3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2、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基础。

  3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布置1小时左右的家庭作业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

  34、复习的次数越多,掌握知识的效果越好。

  35、教案是教师某一节课的上课方案。

  三、简答题

  36、教师备课一般要写好哪三个计划?37、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数,就证明教师教学好。请你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对这句话做简要回答。

  38、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的角度,简要回答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39、我市中小学目前存在着“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的现象,请你就此简要谈谈如何克服这种现象,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案例分析题

  40、教师教《井底之蛙》一课,要学生就“青蛙跳出井底之后”说一段话。一位农村来的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底之后,走了几步,又跳回了井里。”老师一听,气愤地说:“真是一只井底之蛙!”引得哄堂大笑。第二天,老师看到这位学生的文章:“青蛙跳出井底之后,兴高采烈地往前走,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农药味,发现水面还浮着几只发肿的死青蛙,顿时吓住了。突然,它听到一声惨叫,原来又有一只青蛙被叉子插住了。那只青蛙吓得赶紧往回跑,看来还是井里比较安全,于是又跳回井里……”

  请运用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分析上面的案例。

  41、某小学一青年女教师上课时因要求学生安静不见效,便走下讲台用教鞭敲学生的头,当时有27位学生的头皮敲起了泡。

  案例中的教师有什么的行为?此类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案例中的教师应如何处理?

  五、论述题

  42、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不少人认为,教学中老师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多掌握知识。请你用新课改的理念针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

  43、请您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篇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篇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消除大班额。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第六章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七章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

  第九章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增加投入。

  第十章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加强考试招生法规建设,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服务社区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民办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

  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改革试验,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

  (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流动调配等职能。

  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

  本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鼓励探索创新,加强督促检查。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

篇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篇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

  

  日志

  [转]

  2011年招考《教育规划纲要》模拟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_。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_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_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__教育投入_,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_学生健康成长_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_坚持德育为先_、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_。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_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_,重点是_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_,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_促进人的全面发展_、_适应社会需要_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_大力发展职业教育_、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_人才培养体制改革__、考试招生制度改革、_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_、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_加强教师队伍建设_、保

  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_推进依法治教_、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12.《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_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_、推进农村学前教育、_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_、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13.《教育规划纲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十个重大改革试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_、_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_、_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_、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14.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_小学生_减负。

  15.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_,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_。

  16.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_输入地政府管理_为主、以_全日制公办中小学_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7.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_分类管理_。

  18.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_学分积累与转换_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9.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念”,即:全面发展观念_、_人人成才观念_、_多样化人才观念_、_终身学习观念_、_系统培养观念_。

  20.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_注重知行统一_、_注重因材施教_。

  21.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_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_的考试招生制度。

  2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是: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_、_维护社会公平_.

  23.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_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_的现代学校制度。

  24.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_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_的办学体制.

  25.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_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_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26.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_多层次、_宽领域_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27.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_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_,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2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行_城乡统一_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

  倾斜政策.

  29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_、_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_、_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_。

  30.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_学校_、_终身学习_、_学前教育、_家庭教育等法律。

  31.《教育规划纲要》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9日。

  3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3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3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35.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36.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37.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8.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39.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40.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4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4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4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__

  _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A)

  A.十

  B.十五

  C.二十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___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__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____年教育.(B)

  A.三、二、一

  B.一、二、三

  C.二、三、一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____。(B)

  A.70%

  B.80%

  C.90%

  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____。(B)A.30%

  B.40%

  C.50%

  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_

  _年.(B)

  A.13B.13.5C.14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____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____.(C)

  A.12,30%

  B.12,20%

  C.11。2,20%

  7.《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__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A)

  A.五

  B.三

  C.八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___年要达到____。(C)A.2012;4%

  B.2012;5%

  C.2020;4%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

  _教师职务(职称)。

  (A)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_

  _。(B)

  A.骨干教师

  B.教育家

  C.特级教师

  11.招生选拔的标准和途径过于单一,以统一的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造成的弊端是(C)

  A.教学水平低

  B.学生厌学

  C.一考定终身

  D.教师职业倦怠

  1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________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D)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13.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一切为了学生

  B.学生健康成长

  C.减轻学生负担

  D.创新发展

  14.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A)

  A.改革创新

  B.教师培训

  C.科学管理

  D提高质量

  15.教育公平的重点是(D)

  ①机会公平

  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6.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B)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17.《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______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D)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8.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______减负。(A)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推荐访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 教育改革 规划纲要 方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