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政绩观(4篇)

时间:2023-05-04 15:45:0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牢固树立政绩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胡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把地税事业推向新的进程。

  一、对正确政绩观内涵的理解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干部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是党员干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是党员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趋向,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同时也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激励和监督。

  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一届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成长。

  “一把手”作为单位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起着既是决策者,又是实施者的双重决定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单位的兴衰命运与“一把手”息息相关。

  因此“一把手”必须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头脑。

  教育和引导干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工作追求和相应的政绩行为。

  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出现。

  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正确对待基层、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追求政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基层给群众谋利益,而是做给上级瞧的。

  是为了给自己树碑、留名、邀官。

  这样追求政绩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违背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只是投机取巧。

  二、用正确的政绩观统揽地税工作全局,沧州地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地方税收处在继承与发展、创业与创新并举的重要阶段,是地税事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领导下,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干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以“114”工作格局为基点,以“三化一提高”为目标,以“二次创业”为动力,励精图治,不辱使命,务实创新,勇于探索,全市地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二次创业”和“三化一提高”的目标基本实现,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地税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收总量不断扩大,收入质量明显提升。

  到2019年,全市地税收入达3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18亿元,社保费收入12亿元,其他费(金)收入21亿元。

  是地税组建初期34亿元的1053倍。

  五年累计组织收入122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0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917%。

  社会保险费自2019年代征以来,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征缴任务,累计征收37亿元。

  其他规费和基金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到2019年底,地税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50%,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沧州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财力保障。

  地方税收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税收总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各征收单位坚持了“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地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地方税收参与宏观调控的功能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税收经济观,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出台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找准地税部门支持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得到了市委、政府领导的认可。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启动消费、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年间共为3549户企业减免税收8064亿元。

  享受减免税的企业吸纳和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155人,安置残疾人员1800人。

  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全系统引进项目26个,合同(意向)引进资金301亿,我局招商引资、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做法被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连续四年为政府筹集了1100多万元的再就业资金,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稳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落实“服务纳税人,满意在地税”的各项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功能,受到纳税人的普遍欢迎。

  以外网网站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全市开通为标志,健全的纳税服务制度和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已在全市地税系统初步形成。

  三是征管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具有沧州地税特色的征管新格局已经形成。

  经过五年努力,我们建立了与目前财政体制和税收管理体制相吻合的征管格局。

  以贯彻《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收业务工作规程》为重点,通过机构与业务重组、流程再造与整合,实现了征管质量和效率总体提高,先后撤并了20多个全职能税务所,建立了80多个多功能办税服务厅,市区和县城实现了集中征收,市区实行了一级稽查。

  目前,全市地税系统已实现了税银联网,“双定户”通过银行代缴税款率占到总户数的90%以上。

  积极探索和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纳税评估等新的征管方式,为地税征管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征收管理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的整体支撑作用,税收信息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软件开发应用、信息加工利用和数据集中处理等重要环节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历史性跨越,2019年,我局荣获“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十五”期间,全系统共投资1044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目前装备各类计算机1192台,服务器69台,市、县局机关实现了人手一机,基层征收人员计算机人均拥有率达到80%。

  加快全市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快,实现了基层所到县局2兆、县局到市局8兆和市局到省局4兆的网络传输。

  20余个管理软件的全面上线运行,基本满足支撑税收核心业务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征管手段自动化、机关办公自动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

  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税收执法逐步实现规范化。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并根据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地方税收业务工作规程》、《执法岗位职责暂行规定》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符合地税实际的执法工作体系。

  在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税收执法规范化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加大稽查和各项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日常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实现了以查促收。

  累计对46万户纳税人进行税务稽查,查补税款423亿元。

  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事项得到全面落实。

  六是夯实地税工作基础,实现了基层、机关工作上水平。

  我们坚持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的工作思路,下大气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五”期间,全系统新建办公楼9座,占地面积76711平方米;新建基层税务所21个、办税服务厅10个。

  目前全市固定资产总额已达到了213亿元,比建局初期增长了127倍。

  随着基层工作条件的逐步改善,我们把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向内部规范化管理转移,基本实现了“两全(规章制度、纳税资料健全)、两清(税收任务、税源底数清)、两规范(工作秩序、征收管理规范)”的工作目标。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机关建设,按照省局提出的关于机关工作上水平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改善管理结构方式,规范工作业务流程,不断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考核机制,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组织形态已基本建立。

  以“管理年”活动为突破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了“双提”工程,用新的管理理念,全方位推进工作制度规范、征收管理规范、环境设施规范和内务管理规范,从机关到基层,初步形成了各岗位职责衔接、制度配套、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指挥有力、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工作机制科学化趋势日益明显。

  七是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年间,在全系统持续开展了“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行风评议”等活动,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地税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全市地税系统共获得国家级荣誉4个,省部级荣誉17个,市厅级荣誉198个。

  全系统省级文明单位30个,省级青年文明号15个。

  市局连年被评为“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累计23名干部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优秀青年卫士、青年岗位能手、再就业先进个人和市杰出青年卫士、十佳执法标兵等荣誉称号。

  初步确立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专业考试三位一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五年来共举办了科、股所长培训班10期,组织各项培训39期,受训人数达3100人次。

  先后组织了稽查、征管等五个岗位的业务考试,建立了业务骨干人才库。

  目前,全系统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057%,本科学历达到355%,研究生14名,注册税务师39名。

  全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公务员竞争上岗、干部聘任聘用和干部

  交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广大干部营造一个激励与约束并存、富于竞争、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同时下大气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和培训,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初步健全了一套教育、制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回顾五年来的税收实践,我们不仅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内在规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牢固树立科技兴税理念,努力实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四是必须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不断深化征管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五是牢牢抓住“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一主题,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地税整体工作水平;六是必须加强班子队伍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七是必须始终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八是必须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党委、政府合拍共振,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和继续发扬的。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对照检查,认真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起来说,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方面认识比较到位,思路比较清晰,工作比较扎实,成绩比较突出。

  但是,通过对照检查,我们发现在地税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一是有的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树立得不牢。

  个别人不是把劲使在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上,而仅仅是考虑个人得失,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

  口号提得多,落实抓得少。

  二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税收工作内在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站

  在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头去认识和推动沧州地税事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部分单位工作上安于现状、小成即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工作平庸。

  三是一些单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不是树得很牢。

  一些税源紧张的单位还存在为完成任务“寅吃卯粮”、落实减免税政策不到位等问题,而税源充足、任务宽松的单位则存在管理偏松的问题。

  四是个别干部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意识较差。

  特别是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少数干部的理论功底、谋划能力和实现谋划的能力还有一定欠缺。

  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作风不够扎实,在重大决策前缺乏可行性分析。

  有的单位在落实上级政策上不坚决、不彻底,制度不落实、执法不到位和自查走过场、经不起“上查下”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纳税服务形式、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尚未完全融入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

  五是个别单位和干部创新意识较差。

  满足于领导说啥就干啥,推一推动一动,不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是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有的单位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力度不够大,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

  有的为争取部门和个人利益,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的发生在个别单位、个别人身上,但与当前税收形势、工作任务和各级领导的要求格格不入。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了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领航地税工作,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涉及地税发展全局各要素之间的重大关系,才可能实现地税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四、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必须树立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的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问题。

  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

  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现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把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作为第一要务;把基层群众的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为基层、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第一选择,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把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坚持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执政兴税的第一要务,努力抓好税收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要把政绩树立在老百姓的心田里,创造“造福一方”的真成就,而不是搞“造势一时”的假政绩。

  一方面要建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机制。

  地税机关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并切实贯彻到实际征管工作中。

  要依法认真做好减免税审批管理工作,按照征管法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条件,严格审批缓税,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

  要通过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通过落实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公平执法、严格执法,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建立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机制。

  要处理好税收计划任务和依法治税的关系。

  要通过在科学预测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税收指导性计划,分配税收任务,依法组织收入;通过定岗、定责、定标,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以征管质量为主要指标体系的考核办法,建立起与依法治税思想相贯通的税收管理体系。

  (二)必须树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政绩观树立什么样的政绩,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

  现实中,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对群众负责,专门揣摩领

  导意图,专挑“显山露水”的事干,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虽然表面上也许可以赢得鲜花铺地,颂辞如潮,而一旦离任而去,却给当地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在目前财力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要坚持两点:一是尽力而为。

  对群众满意、又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而且要力争做到群众100%的满意;对虽然条件不那么成熟,但群众有强烈的要求,而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有可能办的事,也要千方百计去办。

  二是量力而行。

  要分清轻重缓急。

  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因财力精力有限,不可能件件都做。

  所以,我们要把各方面的意见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把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到发展大局和基础性工作先做好。

  并且要办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

  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三)必须树立一切从实事求是出发的政绩观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即探求,寻求。

  是即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我们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总结沧州地税的发展和不断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方面的共识,即:求沧州地税客观实在之真,务长远规划之实;求税收征管工作规律之真,务深化税收改革之实;求地税干部的能力作用之真,务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实;求税收理论实践创新之真,务加速沧州地税发展之实。

  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严征管、高效率;多实践、求创新;谋发展、抓落实;讲政治、顾大局;带好队、收好税;争一流,再跨越。

  (四)必须树立一切从长远发展出发的政绩观政绩,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许多事在当时看来也许很有道理,但放到历史进程中检验,往往就失去了合理性。

  所以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

  思路与目标正确与否,对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制定我们任期内的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

  目标要合理,要留有余地。

  目标定得准、定得好能够鼓舞人心,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

  在制定目标时,既要防止相互攀比的高指标,又要防止悲观消极、无所作为的低指标,切实遵循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统一好的原则。

  特别是作为“一把手”,一定要有前瞻的思维、长远的眼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不可在政绩上追求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

  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勤于抓基础工作,还要善于补前人之过,乐于填他人之漏。

  事实证明,饮鸩止渴之类的政绩,不是给后人“栽树”,而是给后人“断路”,万万不可为之。

  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实践证明,只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工作,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联系电话:0317—2169012

篇二:牢固树立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做到“三个坚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积极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现今,全党全社会用心用力帮扶,深入推精准脱贫,以确保实现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先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若。要想实现承若,需基层扶贫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扶贫工作者文小华来自省城,针对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加强学习当地的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和群众一起成长。文小华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在工作中真抓实干,不负群众所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虚报浮夸,不搞表明文章。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坚持依法用权、依法办事。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模范,绝不能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某些干部为追求在某一方面出彩的片面主义政绩,往往一手抓、一手包,利用手中权力以实现自己的私利,不追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这样的政绩观损害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有愧于党和人民。廉洁干净的好干部,要牢记权力是受人民监督的,始终坚持依法用权,树立按法定职责、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公正公开透明地行使权力的原则理念,做到心中有法、行必

  依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绩是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判断是真的政绩还是虚假的政绩,必须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政绩的判断者,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政绩的最终标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做到“三个坚持”,坚守信仰,不为外界所惑,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约束自己;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牢固树立政绩观

  

  怎样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胡锦涛指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在掌握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求真务实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是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夫,狠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夫,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解析偶然知晓必然,驾驭个别把握趋势。抓工作、谋发展、干事业,不仅要有满腔热情,而且要有科学精神;不仅要关注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关注今后发展

  的趋势;不仅要充分考虑干部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可能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不仅要深入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而且要深入认识国际形势和我国国情。要改革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决策的论证制、责任制,建立健全听证、咨询、公示等制度,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想当然”地盲目蛮干,避免出“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三板斧”的笑话。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在取得的成绩面前,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从成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并把新的认识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越是成绩显著,越是形势喜人,越要保持清醒头脑,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就是追求、认识、把握、运用规律和真理。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就是坚持言行一致,切实改进虚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行为、实践、作风、态度等。这两个方面,是求真务实范畴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求真是前提和根本要求,务实是归宿和基础。“求真务实”必须成为每个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要努力做到“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与规律,以一种艰苦奋斗的踏实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紧紧围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要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六实”

  “六实”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其实质就是要以“实”为本,踏踏实实、实实在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群众拥护、信任的公仆。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察实情,了解实际情况,讲话一定要有根据;讲实话就是对于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要实事求是地讲,不能隐瞒;鼓实劲、出实招,就是要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确实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看准了的事情抓紧干,不见成效绝不罢休,看不准的事不可盲目蛮干,让一切工作、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反对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防止摆花架子、盲目攀比、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些干部在台上不是想着怎样为老百姓谋利益,而是时刻想要如何树立政绩。这样的干部怎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呢?我们在看待和评价一个干部时,不仅要注重一个干部在任期内上了多少项目、兴了多少企业、修了多少条路、建了多少幢楼,这些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的有形实绩,而且还要注重无形的、潜在的实绩。只有用这样的政绩观来指导工作,才能创造出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为此,我们在领会这一精神实质的同时,就有必要对那些不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不求真务实、不埋头苦干,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鼓实劲、不出实招,不办实事、不求实效,专做表面文章、务虚名、走捷径的人进行强有力的教育、查处、打击。首先是对他们要毫无疑问地推行行政问责制;其次是给那些不想事、不干事、不谋事,漠视人民群众利益的官员时时敲警钟,让其没有活动的空间和市场,不给南郭先生避风港;再次是对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职和渎职行为的干部坚决进行打击和查处。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人提供宽松、和谐的空间和场所,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篇四:牢固树立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经得起检验的政绩观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十分鲜明地提出了实践、群众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经得起检验的政绩观,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实实在在地建树政绩,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要牢固树立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它们是?客观反映于主观?的产物,是否正确和能否成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对于处于党和国家政权宏观之末、微观之首的县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来讲,正确的发展思路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固然十分重要,不可缺少。但要让它们变成政绩,还必须去实践,通过苦干实干,取得实际效果,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

  -1-

  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都应当坚持实践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不断实践和深化认识中出新思路,有新举措,求新发展,特别是在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时,要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充分估计有关方面的可承受程度。在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时,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搞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提不切合实际的漂亮口号,做空洞无物的数字文章,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2002年底,我被组织安排到郾城县任职,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认真分析郾城发展走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经营城市?的思路。为了确保这一思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我组织带领有关人员北上许昌、南下固始,对外考察,对内调查,多方论证,反复研究,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历时3个多月,编制了4万余字的经营城市总体思路(总体思路是:采取多种方式把县域内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与金融部门合作,迅速募集巨额资金,-2-

  投入到回报率高的发展新领域,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推动郾城更快更好地发展),并很快与上海浦发行等多家金融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募集大量资金,推动县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要牢固树立经得起群众检验的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任何决策、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之所兴,在顺民意;政之所废,在逆民愿。如果我们的政策、决策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工作以来,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来自群众的意见,声声入耳;对关系群众的事情,件件落实。为了进一步解决群众就学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了县一高、二高分校和豫南一流的县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积极争取并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与此同时,-3-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社情民意,关心群众冷暖,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做访贫问苦、扶残助困、雪中送炭的好事,多干暖民心、得民心、稳民心的实事。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着深厚的感情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离退休老干部工资无保证的老大难问题,感动得这些离退休干部敲锣打鼓给县委、县政府送锦旗。

  要牢固树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观。历史,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辩证统一。对今天而言,昨天是历史;对明天而言,今天也是历史。对领导干部来说,任期毕竟有限,但只要打好基础,立足长远,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挖好坑、施好肥、浇好水,就一定会迎来绿成阴、树成片。对我们所做的工作来讲,一般总是以现有认识为指导、以满足现实需要为目的。有一些工作,现在看是可行的、合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就可能并不可行、不很合理,甚至会发生问题或留下隐患。因此,开展工作尤其是在事关大局、影响深远的问题上,一定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有的领导干部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忽略全局利益;或只注重速度,忽视质

  -4-

  量和效益......,做不到统筹兼顾,有效统一。尤为突出的是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有的全神贯注搞政绩,制造?轰动效应?,甚至编造?假政绩?等等。其结果是?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不仅个人身败名裂,而且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破坏一方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时,我一方面注重一任接着一任干,另一方面注重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多干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民营经济是漯河市郾城县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县域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和爆发点。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我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同时,注重持久永续发展,提出了?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科技信息、法律政策、培训和投诉五个中心、加大服务力度,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难题?的工作思路,并持之以恒地狠抓落实,促使郾城的民营经济很快实现了量的扩展和质的飞跃。在统筹城乡发展,清醒地认识到城市是企业的车间,企业是车间的机器,企业离开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城市,生产成本必定要高,企业发展就很困难,反之,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城市的繁荣和壮大。为此,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和企业互动发展的现实需要,力求使二者相得益彰、-5-

  共同发展。

  政绩观最终体现在政绩上,只有让实践来检验,让群众来公认,让历史来评判,才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才能端正党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而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6-

推荐访问:牢固树立政绩观 牢固 树立 政绩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