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

时间:2023-04-30 16:55: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完整版)一、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5草船借箭

  稚子弄冰

  村晚62祖父的园子73*月是故乡明8*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一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9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第五单元1013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1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12*两茎灯草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

  我的朋友容容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15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16第七单元1718威尼斯的小艇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的金字塔21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221景阳冈

  猴王出世

  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习作

  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从军行

  送元二使安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军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

  清贫

  习作:他_______了

  语文园地四

  第六单元

  自相矛盾

  田忌赛马

  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语文园地六

  第八单元

  杨氏之子

  手指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23*童年的发现

  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5人,男生22人,女生23人,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以班级学习氛围较浓厚,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课上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能认真完成每次的作业。因而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比较稳定,有几个人的成绩很不理想,时有不及格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本学期仍将继续抓好语文学习常规,以写作、阅读为重点,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2019学年第二学期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三、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没安排语文园地,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8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通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阅读古今名篇著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异域风情的作品,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阅读课文,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学会通过漫画鉴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通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教学重点

  1、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确保朗读的层次性,要使所有学生有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切实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坚持将日记、课文训练重点、小练笔和习作相结合,提高写的数量和质量。

  5、积累语言。本学期安排了古诗词和名言警句,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不断积累语言。

  六、教学策略

  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推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七、培优辅差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后进生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1、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中下等生有发言的机会。

  3、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双重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生,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4、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有计划地“面批”“面导”。

  5、对“学困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尤其是他们的不同心理因素。重视并加强其意志、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因素造成的中下等生,要开展“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活动,采取学生、教师、家庭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

  6、召开学生会议,总结成绩,综合评定。分析不足,提出要求。

  7、发挥集体的作用,形成“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好班风。

  八、教学进度

  周次

  第

  1周

  2.9-2.14第一单元

  起讫

  单元

  教学内容

  报名注册

  寒假作业、社会实践小结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3*、月是故乡明

  第

  2周

  2.17-2.21第一单元

  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

  第

  3周

  2.24-2.28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测试及讲评

  5、草船借箭

  6、井阳冈

  课时数

  22211121222备注

  2.9星期天报名注册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第

  4周

  第

  5周

  第

  6周

  第

  7周

  第

  8周

  第

  9周

  第

  10周

  第

  11周

  第

  12周

  第

  13周

  5.4-5.8第七单元

  4.27-5.1第六单元

  4.20-4.24第六单元

  4.13-4.17第五单元

  4.6-4.10第五单元

  3.30-4.3第四单元

  3.23-3.273.16-3.2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3.9-3.13第二单元

  3.2-3.6第二单元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221222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12*、清贫

  习作:他___________了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检测分析

  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自相矛盾

  16、田忌赛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检测

  18、威尼斯的小艇

  19、牧场之国

  222122112222222222222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第

  14周

  第

  15周

  第

  16周

  第

  17周

  第

  18周

  第

  19周

  第

  20周

  第

  21周

  6.29-7.3期末测试

  6.22-6.26期末复习

  6.15-6.19期末复习

  6.8-6.12期末复习

  6.1-6.5第八单元

  5.25-5.2第八单元

  5.18-5.22第七单元

  5.11-5.15第七单元

  20*、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检测

  21、杨氏之子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检测

  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

  1122222122222222端午节放假

  分类复习

  综合复习与检测

  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想象所描写的景象,领会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二、作者名片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课题解释

  “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

  2.同学们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四、学习诗文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6.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7.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六、课文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八、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村庄男女

  耘田绩麻

  各当家忙

  勤劳→赞美

  童孙学种瓜

  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二、理解题意

  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四、初读课文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1.自由初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五、理解词意

  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六、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七、品读欣赏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2.全班同学齐读诗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4)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八、读背古诗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九、课堂总结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十一、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领略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村晚

  宋代

  雷震)

  二、走近作者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人,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三、理解课题。

  1.读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2.“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漪”。

  五、理解词语

  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六、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七、品读欣赏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全诗。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

  ②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

  ③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④找出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⑤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⑥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

  ⑦“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⑧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

  ⑨“寒漪”指什么?

  ⑩“浸”是什么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么人?

  ②“归去”是指去哪里?

  ③“横牛背”是什么意思?

  ④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

  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

  ⑤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

  ⑥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

  ⑦教师小结:这首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八、读背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九、总结课文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十一、板书设计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1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2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都有着绚丽多姿的梦与快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祖父的园子》,去体味作家萧红的有趣的童年生活吧!二、了解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三、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1)组内交流自己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助解决。(2)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3)小组内解决难懂的词句。(4)画出自己喜欢的词或词组。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朗读练习。

  (1)尝试将课文读正确、流利。(2)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3)边读边理解

  1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课文的意思,读出感情来。(4)小组内互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互相进行正确评价。

  五、再读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交流(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六、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七、总结布置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

  2.抄写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

  1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

  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

  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

  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你觉得描写优美的语句。

  2.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自由

  快乐

  满满的爱

  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写“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1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那么,当我们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什么呢?——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其实不是的,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认读字词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蒙湖

  3.多音字“燕”:yān(燕园)yàn(燕子)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2.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2)经历: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15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

  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景,都无法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了。)还有没有别的趣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5.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多大年纪?(年近耄耋)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这时,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此地有茂林修竹……赏月胜地。)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段话只有短短二十多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么情感吗?(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五、回顾总结,感情朗读。

  1.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对故乡月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全文,要把自己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抄写文中体现作者童真的句段。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诗文或图片,和同学们分享。

  七、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

  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

  永远的怀念和牵挂

  呼应前文,情感迸发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16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1.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梅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幽芳

  玷污

  欺凌

  葬身

  腮边

  玷污

  秉性

  撩乱

  华侨

  眷念

  颇负盛名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2.想想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读诗落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珍爱梅花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赠墨梅图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析课文,体验感情。

  1.自由感情朗读“读诗落泪”这部分,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朗读并思考:

  ①“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②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同桌合作学习“珍爱梅花”这部分。思考并交流: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③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3.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这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①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②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③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

  ④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⑤“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⑥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

  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讨论: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几部分内容。

  四、自读自悟,爱国之情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中国心”

  1.从“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五、重点朗读,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请收集并诵读有关的诗文,并和同学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红梅颂》。

  七、板书设计

  梅花魂

  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

  中国心4.赠送梅图5.递梅花巾

  照应

  爱国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大人们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表现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为基础,做到把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4.在学生精彩的交流中,进行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所说习惯。

  教学重点

  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通过收集反映大人们童年难忘生活的片断,讲述大人们的童年故事,使学生感到童年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清楚,讲具体,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童年,一首欢乐的歌,一个美好的梦,让人亲身经历,永不忘记。那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童年的趣事、乐事又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呢?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3.人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却伴随着人的一生。让我们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13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2)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3.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

  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父母、邻居,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问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把提问对象和问题写下来。

  4.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可以从这些方面提问:他们小时候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难忘的事情……

  (2)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

  1.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时,可以谈整理后的结果,也可以谈提问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还可以谈你的感受。

  2.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

  3.全班评议,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重点是否突出。

  五、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通过交际,我们了解了大人们的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丰富多彩。如果让我形容童年中的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喻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清葡萄的葡萄架……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童话般的故事吧!

  2.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了解更多人的童年生活。或搜集和阅读名家描写童年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说给自己的同学或家人听。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二、小组讨论,感受成长

  1.小组讨论:你在哪一刻感到自己长大了?那一刻你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你是怎么想的?先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学生汇报交流内容,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三、回顾前文,点拨写法

  1.联系课文《梅花魂》,作者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重点是什么?作者在写这些事情的时候重点写的是事情的哪个要素?小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第1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小结:借助自然景物,移情于景,表达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童年的怀念。3.从刚才的讨论中选择一件令你成长的故事,将在课文选段中学到写作的方法用进去,将故事的经过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佳作共赏,加深印象

  1.刚才我们获得了写作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们来欣赏一篇佳作,看看小作者是如何体会成长的。

  2教师出示范文,由学生朗读。教师提问: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点拨总结:文章要想感人,就要说真话,诉真情。

  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五、写作实践,交流共评。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成长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学生完成习作。

  3.学生互评,交流共享。

  六、课堂小结,鼓励写作

  听了同学们的成长故事,我发现此时此刻,同学们真的长大了,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写作,说真话、做真人。

  七、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和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古代诗人笔下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与萧红一起游览了祖父的园子,欣赏了季羡林先生故乡的月亮感受到老华侨浓浓的爱国之情。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来理解和体会情感的呢?

  二、学习“交流平台”。

  1.齐读课文中“交流平台"中四位同学说的话,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把握情感;可以通过抓重点语句的方法体会情感;可以通过抓住细节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2.这些方法都能让我们又快又准地把握文章情感,以后在做阅读理解时,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2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排比的方法写出阳光的亮、刺眼,同时又生动的描写了蚯蚓、蝙蝠害怕光,富有童趣。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拟人和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3.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从“忙、冷、吵、静、快、辣”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二)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写一写。

  1.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此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样对比描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从这句话中表现出母亲浓浓的爱乡情。

  3.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姑爹的小船和精致的乌篷船对比,说明承载父爱的小小渔船的亲切难忘,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齐读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3.简介作者: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人,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4.创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

  2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5.词语注释。(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2)吟:吟诵,诵读。(3)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4)临:将要。

  (5)意恐:心里很担心。(6)归:回家。(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8)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6.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7.这首诗中,作者回忆了一个极其平常的情景,描写了--位慈母为儿子缝制农服的西面,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8.带着对母爱的赞美和尊敬,让我们再次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游子吟》。

  五、学习小结。

  童年的一个个场景,就像一支支动人的歌,不论我们用多少笔墨,都写不尽这首动听的乐曲。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我们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学中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指导学生重点感受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受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本单元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注意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2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

  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草船借箭

  二、读题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学习字词(1)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生字书写指导,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指定学生说出词语,其他同学说说意思。

  四、再读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经过(3-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五、了解起因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2.全班交流:

  (1)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2)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①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①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

  ②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六、课堂小结

  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练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二、借箭准备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3.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4.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5.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三、借箭经过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5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1)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3)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7)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8)“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9)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5.教师小结: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四、借箭结果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说: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4.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5.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

  五、课堂总结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6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简要复述课文。

  2.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七、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6景阳冈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今天,我们在景阳冈上,会遇到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2.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3.注意多音字“泊”读bó时,是动词,停泊;读pō时,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故事情节,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喝酒(1-4自然段);第二部分:上冈(5-7自然段);第三部分: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下冈(13自然段)。

  四、店里喝酒,执意过冈

  1.齐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其实,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猜测意思,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

  3.从这部分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武松哪些情况?“三碗不过冈”这是什么意思?4.武松到了店里前后喝了多少酒,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豪爽又倔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喝完了酒,武松想要过冈,店家阻止了,因为冈上有老虎。然而武松还是不信,所以,趁着酒兴,他便上冈了。上冈之后发生什么呢?下节课为大家揭晓!2.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预习课文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酒店,喝了十八碗酒,感受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那就是——喝酒。那么,接下来,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二、抓住细节,探究赏析。

  1.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武松在相信有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冈?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上冈。

  3.很快,武松酒力发作,他想休息一下。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我们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部分。

  (1)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那大虫如何攻击他?武松又如何应对?①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扑、掀、剪)②武松的应对。(三闪)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2)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哨棒折做

  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①武松没了武器,他用什么应对大虫?②从武松打虎的动作和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4)在第三回合中,武松绝境反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于是,他又找来了折断的哨棒,把大虫打死。经过这番激战,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

  (5)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题。自己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给同桌听,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传神。

  3.打死老虎之后,武松体力耗尽,而且,天色也已经黑了,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尸体放着不管,自己先一步步挨下冈来——下冈。

  三、拓展延伸,各抒己见。

  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无论如何,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而这一切也归功于作者施耐庵,正是他塑造了这样生动传神的形象,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们才能读到这精彩刺激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再去读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跟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7*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认识“芝、迸”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就跟孙悟空有关,一起读课题《猴王出世》,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品和作者。《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它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1.读第一部分。(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五、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勇敢

  自信

  活泼

  快乐

  敢作敢为

  动作灵敏

  拟人的运用使句子生动,连用动词很准确

  生动形象、简练、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

  8*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和谁一起放的呢?放风筝好玩吗?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大观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筝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品,简介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

  2.认读生字词,师指导正音。

  3.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

  经过: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

  结果: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3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4.老师小结:本文主要讲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四、再读课文,理解细节。

  1.窗外的大风筝是谁的?(娇红姑娘的)看到这个风筝,大家是什么反应?(宝玉说给他送回去;紫娟说要拿来玩;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晦气)这时候,大家都兴奋极了,找出了各自的风筝。

  2.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探春: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宝玉:美人风筝;宝琴:大红蝙蝠风筝;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

  3.当风筝都高高飞起时,紫娟把风筝递给了黛玉,但是因为风大,风筝籰子线尽,所以黛玉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这时,李纨安慰黛玉(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带了去就好了)。紫娟更是直接把线剪断,笑说这一去,把病根儿都带了去了。这也说明,大家都希望黛玉能够健康快乐。

  4.宝玉惋惜这个风筝的命运(若落在有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所以,他把他的风筝也放飞,和之前飞走的风筝作伴。

  5.在这伤感之际,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天上几个风筝绞到了一起,都断了线,一起飞走了。)后来,大家干脆把风筝都放走,各自才散了。果然,不仅风筝赏心悦目,而且放风筝的过程,也充满了趣味。

  6.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学交流。

  宝玉:性格率真、心思细腻而且多愁善感。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没有一点儿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黛玉:娇弱、聪明、细心、多愁善感。

  五、课文总结,拓展阅读。

  大观园中众人放飞风筝的场景真是热闹,在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满天的风筝,听到了大家的欢声笑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链接”的片段,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放风筝的喜爱)相信你一定也爱上了放风筝,找个好天气,和你的父母或者朋友一起去放飞自由。

  六、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看见风筝挂竹梢

  放飞风筝乐趣多

  有趣

  喜爱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4.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

  3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选好演出剧本,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

  这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形象鲜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如果我们想把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展示给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实现。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

  二、探究演法。

  1.学生分组讨论选定故事。

  2.准备剧本。(1)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

  (2)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成人物之间的对话。

  (3)根据对话和语境,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4)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

  (5)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

  (6)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要怎么演。

  (7)学生自由排练,注意人物细节。

  三、表演展示。

  1.每个小组逐一上台表演,展示成果。

  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看谁的表演最到位,看看哪个小组的整体编排最有创意。

  3.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通力合作,倾情演绎,真是生动逼真。不仅是大家对人物的理解到位,而且体现出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口语交际的魅力所在。

  五、拓展延伸。

  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味。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整合大家的合理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在下一次的课上给大家展示。

  六、板书设计

  我们都来演一演

  选文一改编一排练

  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3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兴趣。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后感。(板书:写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呢?

  二、文体定义,明白意思。

  什么是读后感呢?我们读书看报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呈现读后感例文。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思考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交流:阅读范文,从写作方面来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①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

  ②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③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④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结合社会现象来谈读书以后的深刻感悟。

  ⑤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来强调总结感受。

  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介绍内容时不能过多的重复原文。要围绕着文章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四、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1.选择材料。(1)简介文章内容(2)选择一两个片段(3)写出自己的感想。

  2.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3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4.集体评议,说说习作好在哪里,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5.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

  七、课堂小结,鼓励积累。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或明白道理、或深受启发。今后,希望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读书时,请同学们时常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人。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走进四大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吧!二、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畅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4)练一练,学运用。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榜文

  客官

  印信

  驿站

  伙计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35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2.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①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②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③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瞑目蹲身”的意思。

  ③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4.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5.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态。(是诸葛亮,即诸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庐看到他时的描写。)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6.小组交流平时的积累,说出来也让同学猜猜。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创作背景: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5.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3)春山:春日的山

  。空:空寂、空空荡荡。

  (4)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5)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6.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

  36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并能用自己掌握的方法阅读更多的名著故事。

  2.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了解名著故事的特点,了解名著故事中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情感及道理。

  3.指导学生掌握更多读懂名著故事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故事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通过阅读和交流,感受名著故事永恒的艺术魅力。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启迪智慧,拓宽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或听别人讲述名著故事,体会蕴含在名著故事中的情感;明白名著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名著故事的方法;通过读或听名著故事,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并阅读名著故事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菲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这节课,就让我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

  二、忆经典,说感受。

  同学们,文学的经典王国里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读了这些人物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三、读经典,习方法。

  1.默读《西游记》节选《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组讨论:(1)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不肯借扇子的原因是什么?(2)各用一个字概括三次借扇的方式方法,并说出每次的结果。(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全班交流总结概括。3.拓展阅读《西游记》节选《大战红孩儿》。

  思考: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小结:《西游记》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无比的世界。

  4.了解《西游记》。刚刚我们读的文章来自《西游记》,从这本书的封面上可以知道,它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谁能说说自己对吴承恩的了解?5.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目录,这本书总共有多少回?哪位同学能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一下?

  6.《西游记》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

  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的故事。

  7.是啊,他们一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最终“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同学们读完后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下?8.总结:西天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大都是由动物变化的妖怪带来的。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与这些妖魔鬼怪作斗争,最终取得了真经。这部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

  四、用方法,爱阅读。

  当我们读到精彩的内容,感想比较深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来把读书的情况记录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写好读后感。

  五、爱阅读,伴成长。

  1.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传》

  《红楼梦》

  2.说说自己的读书计划。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安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部分教学内容。“汉字真有趣”通过“字谜七则”“门内添‘活’字”“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有趣的形声字”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等。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我爱你,汉字”安排了“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指导学生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因此,教学时要从“有趣”走向“可爱”。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真诚的爱。要从书本走向生活。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把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还从自主走向自觉。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汉字真有趣

  教学目标

  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3.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制订活动计划和搜集材料;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难点

  学会制订活动计划;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对汉字有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3.同学们,我们以上的交流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吧!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和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有趣。

  1.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趣味。思考:(1)这五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是有趣的?为什说汉字是有趣的?(2)除了上述五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活动建议:(1)搜集或编写字谜。(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2.互相交流: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3.小组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1)查找图书(2)网络搜索

  (3)请教别人

  4.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5.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6.讨论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小组合作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2.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3.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同学们,这次活动,我们首先从猜字谜开始。你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看谁能夺得这次擂台赛的冠军。

  2.小组派代表利用投影出示自己小组同学准备的谜语,其他小组同学抢答,展示小组的全体学生组成评委,老师是记分员。

  3.老师出示字谜。

  4.全班抢答,并说说自己猜字的理由,交流并积累猜字谜的方法。

  5.拓展交流:(1)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2)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6.自由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并交流从故事中感受到汉字的什么特点?

  有的汉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而成的。

  (二)谐音大舞台。

  1.我们刚刚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擂台赛,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许多有关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进入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1)歇后语:一人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指名说其中的谐音字。

  教师小结: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材中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如,“孔夫子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用这个歇后语来形容比赛或战斗老是失败,幽默诙谐。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

  (2)笑话: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感受谐音的有趣。

  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3)古诗:一人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说后半句。交流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

  (4)对联:一人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教师小结: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不过,谐音也易引起听讲者之间的误会。为了避免歧义,我们要注意分场合使用。

  (三)有趣的形声字。

  1.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

  2.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形声字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由于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象形的特征一旦简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形声字。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形声字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字谜、汉字谐音、形声字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丰富和有趣。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继续制定活动计划,搜集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四、布置作业

  (1)在小组内继续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

  (2)把搜集到的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谐音古诗、谐音对联、形声字等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字谜擂台赛

  谐音大舞台

  有趣的形声字

  我爱你,汉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欣赏书法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学会制定计划,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难点

  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

  制定计划

  开展研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应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项内容开展活动,尝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活动前,先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2.活动建议(1)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

  二、制定计划。

  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了解汉字的历史、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社会用字调查、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作品。)

  4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2.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

  3.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4.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____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学阅读资料。(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6.小组开展研究:观察了解、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

  第二阶段:活动展示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一、活动一: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问题交流: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说一说: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议一议:(1)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2)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以上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展示汉字趣味故事

  (1)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想的。

  (2)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书法作品欣赏

  二、活动二:书法作品赏析

  1.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42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2.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3.读读背背《千字文》。

  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

  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现场挥毫。

  5.教师小结: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三、活动三:了解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1.呈现各种民族文字,及各种异体字、不规范字。

  2.找同学指出,如果不使用统一文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3.理解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四、活动四:学写研究报告

  1.阅读《关于

  “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2.互相交流:怎样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课题提出的缘由;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资料的整理。可以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如表格等。

  (5)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结论。

  五、活动五:调查研究,撰写报告

  1.组织活动:带学生去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或让学生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或作业中的错别字。

  2.指导记录:可以采用记录表的形式,可以拍摄下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记录。

  3.撰写报告。

  4.小小建议书。

  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建议书,建议改正错别字。

  第三阶段:活动评价

  1.互相交流: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4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我爱你,汉字”活动评价

  (1)自评:能提一些好的主意()与组员愉快地合作()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2)同学对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3)老师对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3.总结本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成果。运用自己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资料、图片,制作小报、班级举办展览、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成果。

  4.学习中继续探究有关汉字的问题。如识记汉字的方法,防止错别字的办法等。

  5.课堂总结,布置任务。

  (1)总结回顾:同学们,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综合性学习,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希望大家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2)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我们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习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4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学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呢?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生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2.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3.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4.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从军行》,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吧!(1)了解诗人王昌龄。(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一、二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现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如果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那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第三、四句)第三句主要写了什么?然而,即使战争如此惨烈,他们还是在心中暗暗发誓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突出了戍边将士为了保家卫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

  四、小结。

  诗人在描写战争时,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战斗的艰苦生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试着背诵这首诗吧!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45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军行》,在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中,感受到了戍边将士誓死破敌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背诵这首诗,体会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了解诗人陆游。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简单来说,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两句诗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然而,如此大好河山,却沦于敌手,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民的伤心欲绝?然而,他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这多么令人心碎啊!4.自由读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一首写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另一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看这首诗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吧。

  2.了解诗人杜甫,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流落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消息,想到终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禁满怀欣喜。于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3.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他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中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到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10军神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46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文中的会认字,正确书写文中的会写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军神》,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2)通过预习,课文中的“军神”指的是谁?

  (3)简介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成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质疑课题: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汇报交流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自由阅读全文。3.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三、探究交流,感受坚强。

  1.自由读课文,找找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刘伯承各是怎么表现出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4.手术前: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什么是“麻醉剂”?(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被尖锐的物体刺伤或被锋利的刀具划伤会有什么感觉。(3)结合刘伯承的资料思考他为什么坚决不肯用麻药?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4)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5)读一读,读好人物语言,读出坚定的语气,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5.手术时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1)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2)作者主要抓住当时刘伯承的什么来进行描写?(3)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你体会到什么?(4)读一读,通过“抓住”、“暴起”、“汗如雨下”、“使劲”等词语表现出病人的痛苦,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6.手术后,抓住“七十二刀”感受人物品质:(1)“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什么?(2)你从“七十二”中感受到什么?

  四、了解沃克,感受坚强。

  1.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谁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沃克医生神态和情绪的变化的语句。

  2.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3.读一读,用简单的话说说沃克医生神态和情绪的变化。

  4.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

  (1)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

  (2)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

  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3)从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中能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5.通过人物评价感受人物品质: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1)互相交流,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

  (2)互相交流,说说沃克医生的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①这句话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②这句话体现了沃克内心震撼、极度赞扬之情。

  ③这句话衬托出刘伯承镇定、沉着、坚毅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五、讲述故事,深化情感。

  1.师生配合分角色读读课文,再次理清故事内容。

  2.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复述课文。

  六、教师小结。

  课文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一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病人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珠,病人的表现堪称军神的故事,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内容

  10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

  ↓

  ↓

  ↓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

  堪称“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4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齐读课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2.学生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与课文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知。

  4.简介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5.相关资料,毛岸英简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五、课堂总结,布置任务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50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研究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研究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XXX,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研究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想思绪】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协作、探究研究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XXX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研究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

  1.请同砚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克不及用本人的话来描述一下眼前的这片光景。(如果能用上本人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XXX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读诗第一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候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另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XXX叫做——范石湖。

  2、有感情地朗诵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XXX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人人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XXX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干使秧苗有一个好的开展环境,通过适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良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纵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肯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

  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劳,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XXX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云云勤劳,纵然是——(引读)

  XXX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XXX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故乡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XXX未解供耕织。

  6.请人人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以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相互背背看。(指背,另有谁要背,会背的同砚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故乡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故乡群众,令XXX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砚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故乡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XXX《稚子弄冰》教学设想

  教学方针:

  【常识与能力方针】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说话导入,激起兴趣

  同砚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端庄历着人生的美好季候,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有很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形。

  本日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2、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XXX(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XXX: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XXX,并非现在的玻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XXX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XXX穿XXX,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敲成XXX穿XXX,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XXX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诗歌小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XXX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曾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XXX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致了解诗的意义,并选一首本人喜爱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功课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XXX穿XXX,忽作玻璃碎地声。

  XXX《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研究诗歌理解内容。

  2.本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诵表现本人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精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诵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情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XXX(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研究。

  2.好,诗曾经写完了,现在谁能乐意来为人人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诵情形。

  3.激发疑问。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另有问题吗?(肯定曾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应用我们的智慧来办理这些问题了。

  3、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应用本人的语言报告本人本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朗诵,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XXX,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请求:应当把这首诗的韵脚“陂、XXX、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诵。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写乡村光景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途了,让我们一同来瞧一下吧。

  请同砚们分成小小组举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2《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想

  【教学方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爱的段落,有兴趣的同砚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

  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末了两段

  教学准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教师准备:歌曲《送别》;电影《城南旧事》片断及各种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作者XXX的资料。

  【教学过程】

  XXX.童年.骆驼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是甚么动物?大家听过这首歌吗?。

  2、多媒体播放《梦驼铃》。

  3、这个画面,也正是作者XXX脑海中无数次浮现的画面。关于作者,你了解些什把你搜集的资料跟大家说说吗?

  师课件出示:(人物和文字)这就是本文的作者XXX,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XXX,XXX。5岁时随父母从台湾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师:后来,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请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

  1、研究课文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砚们预课文的情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认读情形。(出示生字,并组词)请这一排同砚开火车读,如果他读错了,人人给他改正;读对了,人人跟读一遍,好吗?(强调卸、嚼、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师:这里另有1个多音字,你会读吗?慢慢地嚼;咀嚼。师:在这两个中央,读音是纷歧样的。普通单独用的时候,都读“jiao”,但是在“咀嚼”这个词里,要读“jue”。

  2、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检查一下课文朗读的情况.别人读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听,发现他读错了及时纠正。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往事?

  生:时间顺序。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时间顺序的?生答略。

  师:更切实地说,是以季候的推移为顺序记叙的。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

  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向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师:那课文的15、16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答)

  师:谁能把作者的这四件童年往事和15、16段的意义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师;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生接(主要内容)

  谁再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与作者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我们先来看“学骆驼咀嚼”这件事。

  师:(课件出示)请同砚们反复读课文的1-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本人感受最深的文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本人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本人的理解试着操演有感情地朗诵。好,开始吧

  学生圈画,教师巡查。

  生1:“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XXX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然后我就想到了这时候的XXX是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应该是非常怪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师:为什么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生:因为她看得太着迷了,她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骆驼咀嚼的模样,觉得非常好玩,本人的牙齿也跟着动了起来。

  师:看的时间久了,太着迷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本人就是什么?

  生(齐答):骆驼。

  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那头骆驼,所以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

  师:怎么样是看得呆了,你能想象出小英子的神情吗?(生答:如眼都直了;忘了周围的一切;傻傻的样子……)

  师:你能来做个看呆了的表情吗?(生表演)

  这个“呆”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生:这个“呆”字让我感受到XXX擅长发现周围的事物,并对它们充满了猎奇,有着一颗猎奇的心。

  生:我感受到了XXX的幼稚纯朴!

  生:我感受到了XXX的可爱!

  生:我感受到了XXX的天真!

  生:我感受到了XXX看得非常出神!

  师:是啊,她忘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骆驼!

  生:我感受到XXX对骆驼咀嚼的好奇!

  师:她观察得多仔细呀,这是在她在用心感受生活。

  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来读出XXX的投入(指导读:个人读,齐读)

  师:XXX这傻傻的样子多么可爱呀,你能告诉大家,她在看什么看呆了?(生:看骆驼咀嚼)

  师:骆驼是怎样咀嚼的?用横线在课本中划出来。

  (学生交流: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XXX沾在胡须上。)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导读。

  师:XXX除了看骆驼怎样咀嚼草料看呆了,还看什么看呆了?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指导读。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骆驼这有趣的长相和吃相,和XXX看呆了的傻傻的模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师:XXX看得多着迷呀,也许这是XXX第一次看到骆驼,难怪她会看呆了。你能通过朗诵,读出XXX的这份天真,这份猎奇吗?本人试着读一读吧。(齐读)

  总结学法: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作者的第一件童年往事,你能说说我们用什么XXX的吗?生说师出示:读——画——写——读,下面请你从其余的三件事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件事,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行研究。好,开始吧、学生自学。交流。

  师: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生答(师出示第二件事。)

  师: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师:关于打头的那一匹骆驼,长脖子底下为什么总是系着一个铃铛,爸爸的观点是什么?

  生:爸爸的观点是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师:XXX怎么看?

  生: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师:XXX说XXX是为了增加行路的兴趣!一个问题,两种说法。你更附和谁的?说说理由?

  生:我附和爸爸说的,因为爸爸说的有科学根据。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师:噢。你也在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赞同XXX说的,因为人们要走那么远那么长的路,要是戴上了驼铃,就像乐曲一样能增加他们行路的情趣。

  师:你也是个孩子,老师理解你!

  生:我赞成XXX的想法,因为XXX的想法更符合我们的想法。

  师: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关于XXX,你们有没有本人的遐想呢?为什么?

  生:我认为沙漠里常有风暴存在。当风来时,风就会吹响骆驼的铃铛。当铃铛响时,就会提醒它们的主人,然后好避风。

  师:能告知主人我在哪里,是吗?说的挺有道理的。

  生:夜晚有猎人打猎,铃铛摇一摇,主人就会来救。

  师:是啊,铃铛可以保护骆驼。爸爸、XXX,另有你们说的都挺有原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得对问题的看法也不相同。爸爸呢,是个成人,看法更现实一些,充满了理

  性。而XXX和你们就像诗人一样,想象充满诗意,充满兴趣。咱们怎么读好父女两人的对话呢?爸爸说的怎么读?

  生:严肃一点。生:和蔼。

  生:读出对XXX的爱。师:XXX的话该怎么读?

  生:天真一些。生:活泼可爱。生:诚恳。

  师: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同桌合作,一个当爸爸,一个当英子,开始读吧!

  (指名同桌读合作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全班分角色读,男同砚读爸爸,女同砚读XXX,老师读旁白,体会爸爸的理性,XXX的天真可爱。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生:想给骆驼剪毛。(师出示课件第三件事,指学生读)

  师: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里有趣?

  生:XXX看着骆驼把脱下的驼绒袍子垂在肚皮底下,她想拿起铰剪帮骆驼剪整洁,这件事体现了XXX童年时非常老练、天真,她小时候非常有趣。

  出示这句话。师:从中你也可以体会出什么?

  生:我从这件事看出她的心灵是十分天真纯洁的,她对一切都十分好奇。

  生:喜欢骆驼,关心骆驼。指导读这句话。齐读第三件事。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生:问去处。(师出示课件第四件事,指学生读)

  夏天来了,再也见不到骆驼的影子了,它到哪了呢?老师来当妈妈,谁当英子来问一问?(指名师生对读;老师和部分学生对读)

  师:XXX总是问,她都问了什么?

  生:夏天来了,骆驼去哪里了?

  生:骆驼的脖子上为什么系上一个铃铛?

  生:骆驼的皮毛为什么到春天就会掉下来?

  师:为什么童年时的XXX“总是问、总是问”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生:她对世上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看到什么都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师:是呀,这就是孩子,猎奇的孩子。脑海中有着问不完的问题。

  五、学课文末了2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北京,在城南,我的童年是多么有意义呀!但是——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2段。

  师:

  1、从这两段中你体会出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怀念

  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2、前面作者说“童年一去不还了”,后面却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两句话不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是啊,童年的时光一去不还了,但童年的往事却常常浮现在作者的脑海中。

  六、看板书总结课文

  希望大家课下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被作者描写的那些景物和人物所吸引。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15、16自然段。

  板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XXX怀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剪驼毛

  问去向

  教学反思:

  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想

  研究方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爱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第一课时

  教学方针

  1.研究生字词,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和谐清爽灵气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调和清新活泼、富有灵气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蜂飞蝶舞,黄瓜倭瓜自由生长;有一个女孩,淘气顽皮,古怪精灵,她和祖父在这园子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段温馨的回忆深深地刻进了女孩的生命,终生难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3.指导读题

  (1)如果这个园子是我和祖父共有的,怎么读?

  (2)如果这个园子只属于祖父,又该怎么读?

  2、检查预、团体感知

  1.默写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蜂子、XXX、蜻蜓、蚂蚱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出示三组词语,相互批改。

  3.再当真读读这三组词语,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类?

  (按照昆虫、农作物、农活划分的)

  4.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小结:看来,以后我们在预新课的时候,遇到生字词要画一画,会读会写了以后,如果有必要,再给它分分类,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6.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形:

  土窝:下种留下的土坑。

  XXX:本课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倭瓜:南瓜的别称,北方人把长的圆圆的小南瓜叫做倭瓜。

  谎花:指不结果实的花。

  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7.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别读。

  三、走进园子,感受特点。

  1.过渡:浏览全文,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些昆虫和庄稼?(2、13小节)2.自由地读读这两个末节,一边读一边考虑: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学生交流: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美丽的自由自在……

  相机板书中心词: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3.研究第2自然段,朗读,边读边在书上勾画,想想这个园子的“丰富多彩”是从哪些文句中读出来的。

  交流: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1)出示第一句: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XXX、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抓住“样样都有”。还会有什么?(蜗牛、蚯蚓、小甲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总之,不论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着名的,不着名的,样样都有。这是“品种”上的样样都有。

  指名读第一句。

  (2)除品种上的“样样都有”,另有什么也是“样样都有”的?

  昆虫的颜色

  出示:XXX有XXX、XXX。这些XXX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XXX,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这白,这黄,这红,这金,这绿,多么绚丽多彩的颜色呀,想想怎样通过你的声音把这几种不同的颜色读出来呢?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这么多可爱的昆虫,色彩缤纷的昆虫,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你会怎样来介绍这个园子呢?带着怎样的语气?

  配乐感情读第二小节。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方针: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XXX的自由和康乐,祖父的宽大和慈爱,感受XXX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究读对话的方法,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

  2.读悟中领会“借物抒情、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进程:

  一、复导入:

  同砚们,本日这堂课让我们继续研究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还记得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吗?

  2.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奄奄一息的!

  (板书: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二、品读感悟

  过渡:这个园子不但生机勃勃,而且充满自由。(板书:自由自在)哪一段告诉我们的呢?(第13自然段)(一)感受园子里的自由(研究第1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中哪一句概括了“自由自在”?对,这就是中心句。出示,有感情地读一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

  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乐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7.鸟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飞得多高啊!它如果不想返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虫子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你看,这些动物、动物都活了,就像是小XXX的小伙伴一样,它们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变革成诗的形式读:XXX的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园子里另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找来读读。

  倭瓜乐意爬上架就爬上架,乐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乐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乐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玉米乐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乐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话虽然没有出现“自由”这个词,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呢!而且这段话很特别,“愿意……就……”多次出现,反反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又好读又好背呢!想挑战一下吗?(生自由读,背。)

  特别的写法每每包含了特别的情感,XXX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我们可以读得快一点。倭瓜乐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乐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乐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乐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乐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XXX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是啊,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羡慕不?让我们也来自由一番吧。

  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指名说)这的确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

  同砚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XXX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XXX)

  对呀!因为XXX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课文中就这样连用六个“愿意、就”,让我们感觉这个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让我们感受到到最自由自在的XXX——(引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指读板书:自由自在)

  (二)感受XXX的自由与快乐(研究3-12自然段)

  1.那末无拘无束的“我”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朗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出示协作研究请求:汇报交流,相机补充。

  【预设一】第3自然段

  ①关注内容:领略事情本身的有趣。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如尾巴一般跟随祖父,成了祖父的影子。

  ②关注形式:感知语言、句式的独特。

  再来看看这段话,写得也比力有趣。试着读读看。

  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③“我”和祖父如影随形。“我”就像祖父的()。

  祖父下种,我就——

  我真是在下种吗?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看看后面的内容,我们继续结合自己的批注交流。

  ④谁关注到了她的动作?

  园子里的我不是在溜土窝,而是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瞎闹背后可是那份自由、那份快乐。你还关注了哪些词语?

  (若没有人说到“踢飞”:一起关注这个词——踢飞)

  踢飞的是,踢出的是。请你来读好这几句话朴实的语言,简单的句式,读来有趣。这就是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预设二】第4-10自然段

  ①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菜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能吃的割掉了,不克不及吃的倒留着,这下可要饿肚子了。

  ②关注“爬““乱勾”。

  ③关注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想象着人物的表情,我们就能把对话读得有声有色。

  【预设三】第11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这是XXX版的XXX下山、小猫钓鱼啊。

  关注文中连续用的4个“又”。

  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这里谁又会去在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三心二意呢,唯一让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自由)把这份自由、惬意,随心所欲读出来。

  【预设三】第12自然段

  (1)想象画面(2)指导朗读

  关注动词“抢”“拼”“扬”“喊”。乱闹中扬出的是水滴,也是兴趣啊!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又闻声了什么?“下雨了!下雨了!”

  谁也来喊一喊?这一喊,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XXX地喊一喊。小女生一同来喊一喊。

  一抢一拼,一扬一喊,把这份快乐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

  (3)综上小结: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本人喜爱的工作。你看,她是

  (点击中心句: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是啊,自由自在的XXX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板书:充满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这一幅幅小XXX跟在祖父后面玩闹的画面,都让她感到快乐和自由,那么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她的?(祖父)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出示研究请求:

  交流: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

  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教我认谷子——祖父很有耐心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

  是呀,(引读)当我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踢飞时,祖父笑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当我从祖父手抢手水水瓢,把XXX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巴草时,祖父笑了;

  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花瓜、追蜻蜓时,祖父笑了。

  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

  小结:许多年以后,XXX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令XXX难忘,其实是祖父的爱让作者怀念啊。(完成心形板书)

  让我们再次走进13末节去感受这份让XXX念念不忘的爱吧。

  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是自由的,看到的景物就是自由的;心如果XXX的,看到的一切景物就是XXX的,这就是借景抒情。XXX选择了典型的事例,用共同的语言表达了本人的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4.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和品质。

  2.以读为本,读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丰满人物形象。唤起学生对XXX神机妙算的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XXX的神机妙算,熟悉到XXX“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赤壁(下)》中草船借箭的视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课件

  教学进程:

  一、复导入。

  同砚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曾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成效。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出示操演)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台甫著之一的(),作者是()。

  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3.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一)、XXX三天就出色完成了这么困难的任务,怪不得XXX自叹不如,请找出他佩服XXX的句子。

  出示:XXX长叹一声,说:“XXX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抽生回答)

  (二)、XXX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砚们朗读课文的4到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XXX终究“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1)学生自读勾画,在书中批注。

  (2)组内交流。

  (三)、汇报反馈

  1.知天文:大雾漫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出示:这时候候大雾漫天,XXX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大雾漫天可能是巧合呢?从哪知道不是?

  (大屏幕出示两组句子)

  比较哪组句子更好?为什么?

  第一天,不见XXX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XXX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XXX秘密地把XXX请到船里。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XXX秘密地把XXX请到船里。

  2.知天文:顺风逆水

  出示:

  XXX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XXX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思考:XXX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XXX知道上了当,但是这边的船顺风逆水,曾经使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识人心

  ▲算XXX1.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贴心哪!”天气难料,这民气就更难测了。那XXX是不是真的不敢出来呢?

  出示:XXX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指导朗诵:观察图片,从XXX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猜XXX有多少人马,体会他的生性多疑。

  3.XXX就是算到XXX的性情,知道他肯定不敢出来。这不,XXX又笑了?抓“一定”,品读:XXX笑着说:“雾这样

  大,XXX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归去。”

  认真读句子,比较他们的意思相同吗?

  1.雾这样大,XXX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雾这样大,XXXXXX敢派兵出来。

  ▲XXX

  XXX借箭需要谁的帮助?(XXX)读读描写XXX的4.5.6小节,你觉得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1.XXX说别告诉都督,XXX“果然不提”、“私自拨船”、“照XXX说的”。

  2.抓“私自”体会XXX厚道、顾全大局、信守答应。

  3.XXX算到XXX一定会帮助他,怪不得XXX笑得如此轻松。

  品读:XXX笑着说:“雾这样大,XXX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算XXXXXX妒忌XXX,想通过造箭来陷害XXX。

  1.读句子,体会XXX的为人

  出示:

  (1)我们就要跟XXX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卖力赶造十万支。这是私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3)十天造得好吗?(4)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考虑

  出示:XXX很高兴,叫XXX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XXX很高兴,为什么?

  2.XXX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三、角色扮演,回味“神机妙算”。

  1.思维大逆转(屏幕出示,口头回答)

  1.假如第二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

  2.假如XXX不肯“帮忙”,()

  3.假如XXX听到呐喊声和鼓声就下令曹军“出动”,XXX不但(),还会()

  4.假设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逆水”,()

  XXX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他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这不是神机妙算又是什么呢?怪不得在故事的最后,连一向忌妒他的XXX也长叹一声,说:“XXX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分角色朗读:“XXX真是神机妙算啊!”体会人物心情:XXX(心有不甘,自叹不如),XXX(一拍大腿,后悔莫及),XXX(十分敬佩,心悦诚服)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3.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借箭的成败,每个细节都彰显着XXX的智慧。是神机妙算让XXX心悦诚服,是神机妙算让XXX追悔莫及,是神机妙算让XXX也自叹不如,让我们发自心底地说一声:“XXX真是神机妙算啊!”

  四、课外拓展

  1.你们还知道关于XXX的其他故事吗?(抽生汇报)

  2.出示XXX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名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反思:

  《景阳冈》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诵课文,讲讲XXX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XXX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XXX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XXX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一、比力课题,导入新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人都知道《水浒传》中描写了一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那就是XXX。本日我们就来研究XXX打虎的故事。板书:XXX打虎。

  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景阳冈》,比较一下,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可。)

  既然XXX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文章围绕XXX还写了那些内容?

  2、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文很长,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XXX还写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理清结构:

  XXX喝酒——大步上冈——XXX打虎——挨下冈去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研究XXX打虎

  同学们,在以上四部分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XXX打虎。

  我们就来看看XXX打虎的过程。自由读这部分内容,你对打虎内容有和感受?

  交流读后感受。这样的感受是粗浅的,让我们深入来研究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让我们现来读读第九节。老虎是怎样进攻的呢?这里写了两块内容,你们想读XXX还是想读老虎的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读:通过师生合作读,指导读:读通内容,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能读出老虎凶猛进攻的气势。

  二读:读出XXX机智、灵活、勇敢。

  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XXX只用了一招——“闪”。同砚们如果把这个“闪”改成“躲”,你再读读感觉有何不同?

  交流闪出了灵活,闪出了勇敢,闪出了智慧。

  引导交流闪出智慧。(闪在青石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老师读老虎内容,学生读XXX部分。读出XXX的灵动、英勇、智慧。

  三读:读出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大家读得很好,读着读着,我们发现XXX和老虎的动作描写如何结合的呢,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交流:一、XXX和老虎交叉来写。“老虎攻,XXX闪;老虎又攻,XXX又闪;老虎再攻,XXX再闪。”始终云云。

  交流:二、写老虎进攻凶猛的目的?衬托XXX的机智勇敢灵活。

  交流后,再读体会写作的妙处。

  过渡:老虎发动凶猛的进攻都被XXX逐一化解,XXX开始发起了反击。

  同桌合作练读读第十节。抽生读,小组合作读,多种形式读出味道。引导交流:“劈”劈出了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师生协作读。

  过渡:老虎这回可发怒了,前二三十人我吃得不花吹灰之力,可本日竟然三招没吃到,还想打我,它又一次发动进攻,XXX又如何表现的呢?研究第十一节:大组协作读,读出每次打法不同。指导朗诵后,师生协作读。赛读。

  整体朗读9-12节,交流你感受到的XXX形象,同时再次感受描写方法。随机板书:机智勇敢敏捷力大无穷

  四、小结

  我们通过朗诵感受到了XXX机智英勇灵动的体态,也感受到了交叉举行描写的方法。

  五、通过研究XXX打虎的过程,XXX那勇猛机智灵活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让我们再来研究,对人物形象更全面的了解。

  (一)研究XXX喝酒(捉住语言)

  自由读冈下喝酒,交流: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XXX?

  创设情形,举行对话:店家和XXX喝酒部分(捉住人物的主要语言)

  交叉想象店家的心理和XXX不同心理,再次朗诵对话。

  交流你感受的XXX形象:倔强暴躁艺高胆大豪爽

  (二)研究大步上冈(捉住心理)

  自读大步上冈的部分,划出XXX心理部分,你又从中感受到怎样的XXX?交流:自负多疑死要面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引导朗读XXX心理,读出多疑、自负、死要面子。

  六、团体回归

  综合人物形象,总体感受XXX人物形象。

  同砚们,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两个XXX:一个XXX只要长处,他勇猛,矫捷,机智。另个XXX缺点多多,他勇猛,矫捷,机智,但是他暴躁、倔强,他多疑、死要面子,还非常自负。同砚们,你们喜爱哪个XXX?感受到XXX优缺点的同一体,英雄因长处而可敬,因为出缺点而可爱。

  板书设计:

  XXXXXX喝酒——大步上冈——XXX打虎——挨下冈去

  倔强多疑勇猛

  暴躁自负矫捷

  XXX要面子机智

  胆大力大无穷

  豪爽

  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方针

  ㈠知识教学点

  1.研究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XXX”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台甫著之一的《西纪行》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群众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篇三: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5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依据诗句想象出紧急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用心致志的得意形象,培育想像力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力量,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喜爱美妙事物的情趣,感受农夫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悟感情,培育想像力量。

  三、跟教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日,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访金国,表现出不畏_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

  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爽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宽阔;文字精致,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索: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试读全诗,答复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肯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与。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洁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夫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围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得意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夫勤劳简朴的生活),观看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光和农夫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夫患病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宠爱劳动,于是“也傍桑

  阴学种瓜”,也就在茂密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季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衬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闹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仔细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爽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急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夫劳动的状况:初夏农事正忙,农夫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终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夫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爽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急而又开心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妙。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赏课文中美丽的语言,积存美丽词句。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光及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一)入题展想象作画导入。

  1、教师板书流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吗?2、再写小桥、人家,你又想到了什么?也请你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意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训练学生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按预习提纲检查预习状况。

  1、认读生字;2、理解词语;3、读通课文;4、你知道了什么;5、你还哪些疑问。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完成下面要求。留意要会用我们阅读的方法:如:用笔圈画、找出重点语句、朗读等。

  1、对家乡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记?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难忘的景,如课文的第一段。难忘的事,如捉鱼虾蟹、丢花、采花等。

  同桌相互沟通。

  练习朗读。

  2、体会文章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A、早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快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适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爱扒开石头,查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C、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诞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诞生的那间卧房,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特别爱它。(诞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的老家,是的诞生地。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议。这里直接表达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2)自读课文,写一写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3)全班沟通。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进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教师、学生、文本、、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拓展:

  1、积存词句,进一步体会通过详细的人、事、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学习古诗:《净天沙·秋思》

  板书设计:小溪

  景垂柳查字典

  小桥流水水鸟

  人家

  本文是略读课文,用清爽美丽语言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对家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凡写得美又简单理解的文章,我通常实行的教学方法是多读少讲,意在通过学生的读去领悟,去感悟,甚至去背诵,从而积存美文,为写作打根底。反思本课教学优点是:

  1、揭题激趣

  提醒课题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并了解了文题的出处。再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重读感悟

  略读课文重点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产生共鸣。我大胆放手,的确给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反复地朗读、细读有关的句子等)让学生能真正沉着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学问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美丽

  风光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领悟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3、深化课文,拓宽思维

  “依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爱的景致。(沟通、汇报)”这局部,学生的发挥是我意想不到的,原来这环节的设计只是想看看学生的动手力量,想不到学生特别喜爱这环节,不但发挥想象力把画画得好,而且(沟通、汇报时)熬炼了学生表达力量,培育学生的审美力量及动手探究力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3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变化。首先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然后进展梳理,列习作提纲;再依据提纲分段表达,把重点写详细;最终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环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2、梳抱负象到的场景或大事,仿按例子列习作提纲。(重点)3、根据提纲,分段表达,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详细,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重点)4、相互提出修改意见,仔细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预备范文。

  学生预备: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索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旧比照,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教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些照片,请看——(课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教师二十年前的家乡。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洁。(课件出示现在的家乡照片。)这是现在的我的家乡,看,变化多大啊!2、过渡:你的家乡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采访活动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3、导入:二十年的时间,景在变,人也在变,瞧,我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美丽了,现在的楼房也越来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未普及呢,而现在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啊!(课件出示问题。)再过二十年呢?我们的家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日,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习

  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将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资料展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时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中的“二十年后”,知道这次要写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过渡:同学们,《二十年后的家乡》毕竟应当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习作要求。

  3、学生自读,梳理这篇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家乡的变化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

  设计意图:小学生写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么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实际。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忙学生选材,并且使学生明白要在真实生活的根底上合抱负象,而不是胡编乱造。

  三、举例指导,启发想象

  1、教师引导学生详细说一说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街道公园、住宅广场、科技交通……

  2、教师以“街道”的变化为例,指导学生绽开想象。

  (1)现在的街道给你什么感觉?怎么形容?

  (2)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街道的样子、街道的栏杆、街道边的植物、街道边的建筑、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说。

  3、连续启发,拓宽学生思维:还有哪些变化呢?(1)小组沟通自己最感兴趣的变化。

  (2)全班沟通,教师适时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情节说详细,使自己的想象更饱满。(留意引导学生进展“合理、详细”的想象。)

  设计意图: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绽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环节着重从今入手,通过举例引导,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量,为后面的写作供应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布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四、列出提纲,理清思路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提纲,引导学生读一读,并认真观看,沟通思索:列习作提纲有什么好处?2、争论沟通:如何列好提纲。

  3、沟通总结,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仿照编写提纲。

  4、集体沟通,适当修改,教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之前列提纲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提纲,就好比盖房子有了一个框架,墙怎么砌都不会歪倒了。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在仿照的根底上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以便能写出好的文章。

  五、动笔写作,完成初稿

  1、依据编写的提纲,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

  2、教师巡察,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教师的巡察就是要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进展启发指导,帮忙他们遣词用句,把作文写得生动详细。

  六、展现作文,沟通评点

  1、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善。

  2、邻座沟通:与同桌或邻座沟通作文,提出建议。

  3、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沟通一下,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习作富有共性,推举优秀习作在全班沟通。

  4、全班点评:小组评议,每组都评出优秀习作。展现佳作,共同评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沟通中倾听,在沟通中学习,在沟通中共享。通过沟通,提修改建议,思索如何写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沟通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力量。

  范文引路

  二十年后的家乡

  有一天,我开着太阳能时空车,穿越到了我始终想去看看的二十年后

  的家乡。

  ①我的太阳能时空车特别先进,由于它只需汲取阳光就有动能,输入目的地后就能自动驾驶,直接把人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我还以为只有我拥有这样奇妙的汽车,结果发觉,在将来的家乡,这种智能汽车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人们都在使用它。

  ②我开车来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过去这里又窄又脏,可是现在,这里的街道却变宽了,宽度足足是过去的三倍。

  ③路两旁的绿化带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一棵棵茂盛的大树,像撑开的阳伞一样直立在那里。翻开车窗,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

  ④街道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但均遵守交通规章,井然有序。啊!街道的变化可真大呀!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我家四周的那条环城河。过去的环城河,废水染脏了她的脸庞,污泥抹黑了她的肌肤,垃圾熏臭了她的身躯,简直是“死气沉沉”的世界。我驱车来到环城河,下车一看,呀!小河变了,变得清亮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条晶莹透亮的水晶腰带。河堤上,也是绿树成荫,花草芳香,小鸟、蝴蝶、蜻蜓来来往往,男女老少沿着河堤漫步,有说有笑,这里不再死气沉沉。

  ⑤将来的家乡变美了!我爱我的家乡!

  行文写法赏析

  1、开头直接交代来到二十年后的家乡,自然引出下文。

  2、内容设置奇妙,用小的“出乎意料”从侧面说明白将来家乡的进展。

  3、比照写法的运用,突显将来家乡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4、描写“切身感受”,增加了习作内容的真实感。

  5、细节描写让人充分感受到将来家乡环境的美妙。

  总评:

  1、习作语言描述生动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将想象中家乡的景物写得很美。

  2、通过将二十年后的家乡与过去进展比照,充分、有力地呈现出家乡变化的巨大,构思奇妙。

  3、想象大胆合理,既引人阅读,又奇妙地突出了家乡的变化。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

  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时间跨度大——二十年后。对于学生来说,入境想象是比拟有难度的。所以课堂导入不仅要直奔课堂的主题,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设计了课前预备活动——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索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对写好作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并非易事,尤其是岁月沧桑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绽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设计着重从今入手,运用多媒体、各种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量,为后面的写作供应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布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缺乏之处:

  学生赏评的方法较为单一,而我没能准时地洞察到这一点,准时地教给学生多角度赏评的方法,学生只是主观地评赏,需要反思和改良。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4【学习目标】

  1、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力量,形成共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育丰富的联想、想象力量。

  3、积存咏月的诗词。

  【学习重点】

  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力量,形成共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培育丰富的联想、想象力量。

  【学前预备】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抄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沟通。

  【学习时间】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力量。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展美的想象和描写。

  4、你是课堂的小仆人,请你大胆与教师对话,此堂课你表现棒吗?你学到了什么吗?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学得欢乐吗?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存古诗的重要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日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生轻声吟咏,走进诗中,答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3、请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请加以体会,并进一步

  绽开争论,哪些地方特殊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定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字用得好,好在:

  “”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预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共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沟通。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现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

  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展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缘由。

  (六)诵读此诗,竞赛默写: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5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咆哮、恶劣、残酷、攻击、严峻、掩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上课后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信任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殊留意:啸(xiào)劣(liè)塑(sù)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订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白?(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

  (为什么说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像之处?)2、同样教师信任大家通过阅读思索,相互沟通,肯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根据怎样的挨次写的?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像之处?(画批在书旁)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像之处,按4人小组进展沟通。

  5、在全班进展沟通。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根据思想感情进展变化的脉络进展表达的方法。

  2、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熟悉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根据思想感情进展变化的脉络进展表达的方法。

  2、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根据思想感情进展变化的脉络进展表达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斗时代,一支队伍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咆哮,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画出一座雄伟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咆哮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像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像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芒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1)怎样读,才能把“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芒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当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其次个相像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其次个相像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全部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薄弱、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假如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我可能会迟疑,虽然我从心里也情愿给战士们棉衣,但严寒的味道

  太难过了;我将毫不迟疑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假如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怀战士。)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薄弱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状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展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忧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念十足,坚决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念十足,迈着坚决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爱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进展的变化挨次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

推荐访问: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下册 小学五年级 语文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