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9篇

时间:2023-04-30 15:40:0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建立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④参加各类现代技术信息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3)

  磨上课:

  一是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个必须”原则:即教学常规管理必须有助于促进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必须符合教师的工作和心理特点;必须有助于教师的工作创新和专业发展;必须有助于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落实“四个凡是”原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以求每位教师都能立足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

  二是建立学科指导小组,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

  三是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4)促交流:

  ①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导处、备课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

  ③邀请专家、学者作教育形势和学科前沿信息报告;有计划谴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兄弟县市考察、学习、教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④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

  和校本教研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⑤实行年轻教师导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⑥开展校际交流互助活动。(5)倡反思:

  ①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②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③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3、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优化教师整体队伍。①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校要在提升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方面下功夫,要努力通过研究生院校学历进修,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愿望,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本规划由校长负责制定,副校长负责实施。然后根据计划,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③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是课程的规划者、发展者、评价者。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实践能力。④抓好“名师工程”的实施

  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他们发展的广阔空间,切实抓好学校“名师工程”,以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使学校拥有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⑤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学校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年教师制订出不同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起步阶段

  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宣传动员教师自我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参加师德建设讨论,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增强对个人专业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师自我诊断,专业发展自我设计阶段。

  教师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自我剖析,找准优势,明确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三阶段:立足校本课程开展、校本研修、探索个性化教学实施阶段。第四阶段:小结评估阶段。学校、教研组对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及个性化教学集体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改进阶段。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凸现并形成鲜明教学个性或特长。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和推广阶段

  1、教师成果展示:收集资料、个人阶段总结、获奖论文、个性化成长档案盒。

  2、学校成果展示:原始资料、汇编成册、音像集、阶段总结、积极推广。

  计算机专业2012年9月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西里镇中心小学

  关于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建设行政驱动和自发组织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科学引导,双轨运行,互补互助,共同发展。盘活区域名师资源,培育团队精神,造就专业领军人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一个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管理指导、评价奖励机制,保证团队的有序、有效、有为运作,树立教师的团队发展意识,强化团队的自我管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打造特色品牌自主发展团队。

  建设两个团队:以行政驱动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以各级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为核心成员,打造区域内业务精湛、视野开阔、善于创新、能示范引领、培训指导的专业发展团队。以自发组织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积极引导、支持核心教师牵头自由组合形成专业发展团队,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开展相关教科研活动,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和合作发展意识。

  强化三项职能:引领教研方向,加强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掌握前沿信息,以前瞻性的眼光开展团队教研活动,提升团队研究水平;开展课题研究,把影响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列入研究范围,积极申报立项课题,扎实开展过程研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整合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团队成员智慧和研究潜力,建立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渠道,集团队活动成果为区域共享资源,提升团队工作质量。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导向

  1、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将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开展作为教师专业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制定专业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立足实际,开放思想,构建典型带动,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全面展开,跨学科、跨学段、跨校际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格局。要明确责任要求,加强组织管理,整体推动团队发展,使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真正成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广泛宣传发动。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工作的宣传,将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意义、要求、制度和措施,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倡导“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组建专业发展团队”的建设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教师组建团队。在倡导教师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各级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都要积极组织建立目标明确、主体多元的专业发展团队。

  (二)创新活动路径,搭建团队发展平台

  1、立足校本教研平台。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实践基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要把团队专业发展建设融入校本教研管理。一要明确内容。要根据团队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进一步调整、筛选、创新校本教研主题,特别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小问题、真问题、新问题,开展理论学习、专题攻关、案例研究等活动,突出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二要明确责任。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立足校情,为团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要提供时间、空间、人力和物质支持,注重多方合作,积极推进学习交流,创造专业引领机会,聘请教育专家、名师作为学科学术导师,以外出进修、与名校联谊等形式引领教师体验幸福成长,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团队负责人是团队活动开展的第一责任人,是团队开展活动的组织者

  与实施者,要合理规划,带领团队成员积极进行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提高研究实效。三要高效开展活动。要立足课堂进行开放式研究,开展研修课、评优课、调研课、精品课等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论坛展示、教学比武、读书交流、教学开放等多元研修形式,为团队提供锻炼发展平台,使不同团队、不同层次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密集、有序、优质的研究活动,累积团队的战斗力,拓宽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提升团队专业水平。

  2、深化联片教研平台。联片教研是拓展提升团队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要继续深化、创新联片教研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把联片教研作为助力教师专业团队建设的广阔平台倾力打造。一是继续深入组织固定片区联片教研。落实小学《关于建立联片教研固定片区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初中学校联片教研固定片区暨全面推进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立足片区实际,协商制定片区活动计划,加强

  联片教研。把片区内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研究项目纳入联片教研主题,适时组织固定片区教师团队的培训指导、研讨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片区召集人要协同片区联系人,创新教研机制,建立积极有效的制度、策略,引领区域内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到团队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加强交流切磋,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县、镇、校要表彰奖励在联片教研活动中成效显著的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促进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倡导自由联姻式的联片教研。鼓励各镇、学校根据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发展目标和自身校外资源优势,以开放的眼光和发展理念,内部挖潜,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外部联姻,借力外部优势对口资源,跨片区、跨县域、跨市域构建开放的大联片、多维互动教研模式,建立专业优势共同体,协同发展,共同提升,建设一支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3、依托课题研究平台。课题研究是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有效

  载体。课题研究是必须依靠团队力量、集体智慧、分工协作才能出成果的教育活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能更加有效地的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积淀、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加快团队成长步伐。深入落实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意见》要求。一要建立团队。构建以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骨干团队,以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培训与指导为主要职责,引领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全县具有教育研究兴趣和研究专长的一线骨干教师,建立课题研究专业团队,加强对各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提高科研能力,打造有优势、有特色、善创新的研究团队。二要加强研究。加强选题研究,坚持务实、量力、前瞻性原则,鼓励团队教师从自身的特长、经验、兴趣、爱好出发,协同制定团队研究课题,积极申报立项研究课题。加强过程研究,创造学习培训机会,为团队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引领与支持,组织团队集体攻关,挖掘个人潜能,展示集体智慧,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形成品牌团队、特色团队。三要强化管理。课题研究基地在学校,学校要统筹、规划课题整体工作,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加强对学校课题研究的实施、组织、管理、指导工作,关注过程,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要服务保障到位,把团队课题研究工作与校本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利用校本教研平台促进课题研究日常化,要特别给予团队负责人具体实施课题研究的时间、空间、物质等保障,使各层次团队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到实处。

  4、借力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研是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互动空间和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要认真落实淄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网络教研。一是用好已经建立的省、市、县教科研网络平台。给校内所有任课教师分配账号,实名注册,对所有教师进行平台使用培训,熟悉

  平台栏目、功能和使用操作方法,熟练应用。二是积极申请建立自己的网络教科研平台。已经审核通过的教研室和学校,要合理设计栏目,充实网络平台优质资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保证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未申请的学校,要在新学期开始后,及时申请,保证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加强网络教研管理。制定网络教研计划,建立网络教研评价制度,加强和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开放、丰富的教研教学资源库。培育教师有效运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把进入网络教研平台自主学习、上传下载资源、参与教学论坛讨论、按时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的网络教研活动成为一种习惯。四是探索运用网络学习教研新途径。建立专业团队交流QQ群、博客,用好知网平台、积极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开展研修、研讨和专业交流。

  (三)建设团队文化,激发团队发展活力

  建设团队文化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有力措施,会有效促进个人和集体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激发团队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团队建设,必须重视建设团队合作文化,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一要建立学校发展、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共同愿景。学校要树立育名师、创名校的意识,将拥有名师、名团队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培养一支名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倾注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团队共享的理念,建立彼此支持、相互配合、相互

  信任的价值观,努力营造资源共享、个性自由表达、身心愉悦的成长空间,在团队发展中,实现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的目标。二要形成良好的合作环境。要通过建立有效地沟通交流机制、适当的激励机制、适度的良性竞争机制等,形成领导和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信息畅通、技能互补、决策高效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做到日常工作不推诿,遇到难题群策群力,优化团队合作过程,使教师在团队中分担任务与责任,共享信息与荣誉,在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消除人浮于事的“人造团队”现象,以优秀的学校文化、团队文化,实现团队内部深层次的真正合作。

  (四)建立管理制度,保障工作规范有序

  1、建立分级备案制度。各专业团队建立后,要明确团队名称、规模、活动形式、及研修方向,在尊重团队成员意愿的前提下,积极申请,逐级备案。

  2、建立指导培训制度。要积极聘请专家,对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充分利用各级培训为团队组织者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要定期组织召开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举办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团队评比、活动展示等方式主动搭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影响力,推广团队建设先进经验。

  3、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从师德建设、组织管理、活动开展、成就效果、创新实践等方面,定期对全县所有教师专业发展团队,进行全面考核和动态管理,对于成绩突出,连续考核优秀的团队成员,在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管理不善的给予注销处理。要适时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团队给予适当资助和扶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

  2013年9月15日

  第三篇:加强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团队建设

  实施方案

  企业建设的核心是团队建设,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为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的工作,经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二次创业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提升干部队伍、员工队伍素质为根本,以加强基层建设为中心,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形象标准建设,打造一支和谐型、知识型、服务型、民主型、人文型团队,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目标要求

  班子建设目标:以争创“四好班子”为目标,通过创建“四好班子”活动,增强班子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班子达到“四好班子”标准。

  总体要求:爱事业、肯钻研、善管理、讲团结、有胸怀、干事实。干部队伍建设目标:以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习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执行推进能力,达到“六型”标准,既:奉献型、服务型、规范形、创新型、学习型、廉洁型。

  总体要求:三创、两爱,争一流)、“三创、两爱、争一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爱公司、爱岗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

  员工队伍建设目标:在创建“五型班组”标准标准的基础上,强化班组自身建设和班组长素质的提升,以此推动员工队伍建设。

  团队建设的总要求: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格、语言文明、行为规范、服务过硬。

  三、主要内容

  (一)齐心协力,打造和谐型团队

  一是创建“四好班子”。建设和谐型领导队伍。班子成员之间做到“职责分、思想合,制度分、目标合,工作分、步调合”;班子成员要利用民主生活会、谈心等形式,交流思想,取长补短,做到思想

  上融心,行动上合力;班子成员之间遇事相互沟通,做到:每天一碰头,遇事勤商量,重大问题上班子会研究,不断增强班子的合力。

  二是营造“优良环境”,建设和谐型干部。营造诚信友爱的环境,干部之间做到信任、沟通、帮助;营造公平公正环境,做到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展示能力,用业绩评价人;营造民主环境,做到讲尊重、讲配合、讲团结。通过优化环境,提高干部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团结意识,打造一支和谐的干部队伍。三是开展“五型班组”活动,建设和谐型员工。继续实施“一线工程”建设,改善班组的工作、生活环境,是班组建设达到公司“八个一”的标准;班组成员之间营造一种健康、绿色、阳光的人文环境;班组之间开展服务竞赛、技能交流等活动,达到和谐团结。

  (二)强化素质,打造知识型团队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挖掘员工潜能。加大干部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干部测评,根据工作业绩决定干部的使用。加大优秀员工、岗位明星等典型的奖励与使用,充分发挥模范引领的作用。

  二是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干部员工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收益一生的理念,在统一学习的基础上,抓好“自学”学党史、学管理、学技术、学服务,在员工中开展“自读、自学、自进”活动,鼓励员工岗位成才。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干部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以学习、培训为只要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干部以素质提升为主,以会代训等灵活方式每年进行业务培训2次,员工队伍以规范服务流程、规范服务礼仪等培训内容,年培训2次,******将组织1次员工服务流程全程演示比赛。

  (三)注意细节,打造服务型团队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干部员工要树立四个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环境意识。遵守“三个”准则:

  形象准则:精神饱满、乐观开朗、言行得体,仪表大方。统一着装,佩带标识。

  人际关系准则:互相尊重、友好合作、融洽沟通,以诚相待,遇事公道,乐于助人。行为准则:遵章守纪,作风严谨,恪尽职守,礼

  貌待人,敢于创新,务实高效。

  全体员工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对工作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力求服务细节完美,管理水平提挡升级。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中细化执行

  “七个一”和“八不准”等服务模式。在细化服务的基础上,推行超值服务,通过点将卡用户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技术强的员工上门服务,亲情服务卡,特困家庭帮扶卡,把我们的服务延伸到用户最需要的地方,拉进和业户之间的距离,与业户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三是树立品牌服务。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打造品牌服务。通过培养、选树、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广大员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苦练基本功,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业户的满意。

  (四)聚心合力,打造民主型团队

  一是依靠员工,让员工成为****发展的参与者,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提高运行质量。让员工从源头上参与制定深化改革配套方案和重大举措的出台、参与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参与研究解决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不断推进民主决策的科学化。

  二是依靠员工,让员工成为****发展的监督者。继续推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向职工代表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厂务公开制度,拓宽厂务公开的工作领域,增强厂务公开的实效性。三是依靠员工,让员工成为****发展的建设者。深入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的开展,强化员工创新工作的潜能。在员工中积极开展“优秀员工、品牌员工”的评选,引导员工从要我工作到我要工作的思想上的转变。为业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五)关爱你我,打造人文型团队

  一是为员工送健康,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全面落实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切实加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职工带薪休假的规定,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组织好员工的体检、健康疗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

  二是为员工送温暖,解决实际问题。以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入点,健全完善送温暖工作体系;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助学”活

  动和患重病员工住院报销“绿色通道”活动,解决员工实际困难

  三是为员工送快乐,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坚持“业余为主、小型多样”的原则,重点组织员工球类比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把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融入到文体活动中,要文艺塔台,服务唱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保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为保证****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党支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副组长:********成员:************2、注重活动宣传。要对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体进行及时报道,展示活动成果,提高****的知名度,打造品牌队伍。

  3、扩大执行力度,全体干部员工要认真学习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统一思想,认真落实。

  长青物业******长青物业******党支部

  2008年4月24日

  第四篇:旅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报告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旅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报告

  旅游专业在两年的教师团队建设中,秉承“专业带头人引领方向,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全体人员和谐进取”的工作方针,以“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互利共赢”为宗旨,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了师资整体素质。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教师树立了市场观念,理解企业文化,提高了专业技能,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工作重点:

  一、提升文化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技能是决定人才提升速度的先决条件,文化素养是决定人才提升空间的重要因素,二者必须兼而有之,才能造就出高素质、高品位的劳动者,实现“学科人”向“专业人”,“专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因此,本专业除要求专业课教师培养自身的文化品位之外,还着重要求文化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相当的专业素质。

  从2008年起,学校即提倡并安排全校教师走进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至今坚持不断,已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安排为专业课教师每人每年20天、文化课教师每人每年10天。从2011年申报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来,我校又对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企业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到旅游专业,要求每名文化课教师必须熟悉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旅游企业的运作流程、用人标准、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和必须的文化知识,从而对整个旅游行业及企业有一个大致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能更好地配合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

  同时,从2011年至今,通过学校组织安排,旅游专业全体教师分批分次赴山东、辽宁、云南等省多个城市的二十多所先进职教学校进行参观、考察,共计32人次。经过这些交流活动,让广大领导、教师充分接触、了解、摸清了国家职业教育东西部、南北方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专业课程设臵、教育教学手段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到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为本校将来的工作建言献策。

  另外,我校每期还定时开展教师大会、教研组会、教师考核等多种校本研修活动,让各科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融入整体的专业氛围,促进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更好结合。

  通过以上几大方面活动的长期开展,目前旅游专业的文化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能够制定更符合行业实际与企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更新文化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专业课与文化课更进一步的紧密结合。

  二、加强实训教师的指导能力

  本专业实训课程科目多、课时多、实训质量要求高,因此对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向来实行高标准、严要求。本专业除对实训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师范培训之外,2011年7月至8月,还组织张静、张阳、张桂容、周艳红等4名实训员在峨嵋山红珠山宾馆的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顶岗实践。同年7月,实训员季娜参加了饭店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7月,实训员李巧月也参加了该项培训。

  通过一系列多方式有针对性的培训,本专业现在拥有了一批持证上岗、强于动手、精通操作、具备一定教育管理能力、能有效辅助专业教学的实训员队伍。

  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专业兴;青年教师强则专业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专业部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针对近三年进校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请来”、“师带徒”、“一帮一”、“压任务”、“企业实践”、“校本研修”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工作责任更强,工作热情更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无论是月教学工作检查还是平时督查、抽查、随堂听课、家长和学生评教都反映良好。每位教师的汇报课,都能深钻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程,精选教法、撰写教案、苦练基本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好,达到了预期效果,例如石智慧老师、刘毅老师参加市级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推荐参加省级比赛。通过一系列的青年教师培训措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四、开发、完善骨干课程题库

  针对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为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全面实现教考分离,提升学生理论水平,自2011年起至今,由专业带头人牵头,相关骨干教师为主要支撑,全体相关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邀请企业人

  员与出版社专家一起,建立并完善了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三个工种的理论考试题库。

  三大题库中,餐饮服务题库总题目数量共计605题,客房服务题库总题目数量共计330题,前厅服务题库总题目数量共计275题,以选择题、判断题、应变能力题为主要题型。其中应变能力题为特色题种,在传统纯技能操作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服务环境,加入了突发事件处理、服务心理和服务理念测验等机动、灵活的软实力考核内容。考核标准除具体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等职业技能之外,还加入了国家职业标准、临场应变、语言表达、仪容仪表、礼节礼貌等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纪律评分项目,充分体现了四职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

  题库建设实现了教师共同参与、集体教研的团队合作,不仅完善了考核体系,还打造了自主创新的教研氛围,锻炼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提升了教师教学考核的业务能力。

  五、建设激励机制,创新人事分配制度

  2009年8月,我校制定了《乐山一职中岗位聘用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实施全员岗位聘任和三级聘用制。2011年以来,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之上,我校又相应出台了《班主任管教学考核奖励办法》、《任课教师管德育考核奖励办法》、《乐山一职中教职工基本工作量及津贴标准调整方案》、《乐山一职中关于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2012年,学校实行管理重点下移的方针,强化各专业部自主内部管理,旅游专业部由此制定了《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质量”奖励考核实施细则》、《旅游专业任课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通过学校用人、职务聘任、考核机制等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学科建设得以良性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直线上升,科学研究工作硕果累累。

  小结:

  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逐步培养了文化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较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了一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实现“学科人”向“专业人”、“专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在乐山区域内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头作用。

  旅游专业部2013年7月25日

  第五篇:美丽教师和魅力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乍浦天妃小学美丽教师和魅力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2013年8月

  学校一向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风教育,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今年,我校将以“爱岗敬业,铸造师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契机,在全校教师中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管理,精心组织。

  学校重视美丽教师和实施魅力团队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以党支部为牵头,班子成员共同协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全员培训与分条线培训想结合的培训原则。通过隔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青年教师学习会、班子成员学习会、党员学习会等开展理论、业务、技能培训活动。

  二、实践活动,注重实效1.师德学习,提升教师内涵。

  以政治学习、暑期集中师德培训为载体,继续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本学期主要安排:(1)开展暑期集中学习,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展开中国梦教育梦大讨论,开展“中国梦——教育梦”主题征文活动。本次学习重点体现师德学习校本化。分团队建设、魅力班级、生本课堂专场,体现学校本学期的三大重点工作。(2)重温学校规章制度,主要有《教工一日工作要求》《教职工请假制度》《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名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文明办公室评比条件和办法》《天妃

  小学博客叙事要求》等等。(3)开展师德承诺签名活动。根据教育局要求,每个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承诺签名活动。全体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承诺。(4)邀请平湖市师德报告团成员,作师德报告。(5)观看优秀教育电影,评析教育热点。(6)开展“天小十年——我与天小的故事”主题论坛活动,分享你我的故事,为天小十年献礼。(7)规范青年教师学习会。在团支部的组织下,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学习活动,开展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学习的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本学期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每日练粉笔字活动,并开展阶段性评比,具体团支部负责。

  2.业务学习,提升教育能力。

  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重视校本研训、教育科研,从教学常规入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本学期围绕“生本课堂”开展小班化理论学习、导学案设计、小组合作等探讨。(1)精心组织校本研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精心组织教研大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2)教育科研继续深入。进一步规范博客、叙事的评选,规范课题管理,加强论文、叙事、个案等的评选,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减轻教师职业(3)有效提升教师基本素养。开展会前文化、主题论坛、教学比武、名师展示、听推门课等活动,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崭露头角,中老年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体验活动,丰富教师生活。

  学校工会配合行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1)本学期继续开展文明办公室竞赛,以年级办公室为单位开展竞赛,在原有十项竞赛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抓好办公室环境文化建设,以洁净、温馨为重点,开展创建活动。(2)继续开展教工社团活动,规范开展广场舞、篮球、羽毛球社团活动,组织或参加相应的比赛,以赛会友,加强校际之间的联谊活动。(3)结合教师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教职工体验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庆祝活动。

  三、考核评价,创建和谐团队。

  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队员、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人文的管理、考评机制能挖掘各队员的潜能,让1+1>2。开展各类美丽教师、魅力团队考核评估,制定捆绑式评价方式,先进带后进,促进团队内全体成员的发展。

  1.设置多项“美丽教师”评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设置以下几个类型:综合类设:名班主任、名师评选;单项类设:优秀辅导员、特色班主任、艺术特长教师、优秀博客、美丽组长。各项美丽教师评选活动有各条线负责,奖励办法按照绩效奖励相关要求执行。

  2.年级组魅力团队。

  (1)布置舒适温馨的团队环境文化。重视年级组团队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感恩、书香、陶艺三大特色,创设富有年级组特色的团队文化,通过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等布置,形成年级组教师之间和谐、团结、竞争、合作的良好氛围。本学期对年级组文化的总体要求是,洁净、舒适、温馨。走入办公室,地面、桌面洁净,整体布置舒适、温馨。

  (2)打造舒适温馨的教工之家。深化文明办公室评选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务生活。开设职工社团,健全社团组织,定点、定时开展活动。投入资金,打造温馨舒适的教工之间,为教职工的悠闲提供保障。

  (3)评选温馨和谐的年级团队。根据每周、每月的评选分数汇总,结合团队一学期来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团队内教师的凝聚力等进行评选。分设魅力团队2个,美丽团队4个,学期末进行表彰。

  3.教研组魅力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质量,教育课题研究,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评选。(教学线具体负责)

  4.青年教师魅力团队。以青年教师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成员学习、教学等质量开展评选。

  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

  育,是平湖教育的中心任务,我校围绕这个中心,要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教学、后勤服务上不断创新;教师围绕这个中心,要在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上狠下功夫。

篇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一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3.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3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二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81%;博士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40-50岁12人,占57%,40岁以下6人,占28%。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很多成为中学教学骨干,如涟源一中邹伟光,醴陵四中何辉龙,衡阳一中周明海等人在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历史专业本科生获国家级优秀班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

  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第三,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教学日历、考试试卷、教研室活动记录、课程建设规划等进行规范,确保课程的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

  第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每年对历史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经费均在20万元以上,并通过交流交换等方式获取较多的资源。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三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篇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篇一:美丽教师和魅力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乍浦天妃小学美丽教师和魅力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2013年8月

  学校一向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风教育,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今年,我校将以“爱岗敬业,铸造师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契机,在全校教师中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管理,精心组织。

  学校重视美丽教师和实施魅力团队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以党支部为牵头,班子成员共同协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全员培训与分条线培训想结合的培训原则。通过隔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青年教师学习会、班子成员学习会、党员学习会等开展理论、业务、技能培训活动。

  二、实践活动,注重实效

  1.师德学习,提升教师内涵。

  以政治学习、暑期集中师德培训为载体,继续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本学期主要安排:(1)开展暑期集中学习,20161/2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展开中国梦教育梦大讨论,开展“中国梦——教育梦”主题征文活动。本次学习重点体现师德学习校本化。分团队建设、魅力班级、生本课堂专场,体现学校本学期的三大重点工作。(2)重温学校规章制度,主要有《教工一日工作要求》《教职工请假制度》《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名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文明办公室评比条件和办法》《天妃小学博客叙事要求》等等。(3)开展师德承诺签名活动。根据教育局要求,每个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承诺签名活动。全体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承诺。(4)邀请平湖市师德报告团成员,作师德报告。(5)观看优秀教育电影,评析教育热点。(6)开展“天小十年——我与天小的故事”主题论坛活动,分享你我的故事,为天小十年献礼。(7)规范青年教师学习会。在团支部的组织下,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学习活动,开展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学习的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本学期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每日练粉笔字活动,并开展阶段性评比,具体团支部负责。

  2.业务学习,提升教育能力。

  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重视校本研训、教育科研,从教学常规入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本学期围绕“生本课堂”开展小班化理论学习、导学案设计、小组合作等

  20162/2探讨。(1)精心组织校本研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精心组织教研大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2)教育科研继续深入。进一步规范博客、叙事的评选,规范课题管理,加强论文、叙事、个案等的评选,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减轻教师职业(3)有效提升教师基本素养。开展会前文化、主题论坛、教学比武、名师展示、听推门课等活动,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崭露头角,中老年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体验活动,丰富教师生活。

  学校工会配合行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1)本学期继续开展文明办公室竞赛,以年级办公室为单位开展竞赛,在原有十项竞赛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抓好办公室环境文化建设,以洁净、温馨为重点,开展创建活动。(2)继续开展教工社团活动,规范开展广场舞、篮球、羽毛球社团活动,组织或参加相应的比赛,以赛会友,加强校际之间的联谊活动。

  (3)结合教师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教职工体验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庆祝活动。

  三、考核评价,创建和谐团队。

  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队员、管理机制、考核评20163/2价机制是关键,人文的管理、考评机制能挖掘各队员的潜能,让1+1>2。开展各类美丽教师、魅力团队考核评估,制定捆绑式评价方式,先进带后进,促进团队内全体成员的发展。

  1.设置多项“美丽教师”评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设置以下几个类型:综合类设:名班主任、名师评选;单项类设:优秀辅导员、特色班主任、艺术特长教师、优秀博客、美丽组长。各项美丽教师评选活动有各条线负责,奖励办法按照绩效奖励相关要求执行。

  2.年级组魅力团队。

  (1)布置舒适温馨的团队环境文化。重视年级组团队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感恩、书香、陶艺三大特色,创设富有年级组特色的团队文化,通过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等布置,形成年级组教师之间和谐、团结、竞争、合作的良好氛围。本学期对年级组文化的总体要求是,洁净、舒适、温馨。走入办公室,地面、桌面洁净,整体布置舒适、温馨。

  (2)打造舒适温馨的教工之家。深化文明办公室评选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务生活。开设职工社团,健全社团组织,定点、定时开展活动。投入资金,打造温馨舒适的教工之间,为教职工的悠闲提供保障。

  (3)评选温馨和谐的年级团队。根据每周、每月的评选分数汇总,结合团队一学期

  来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团队内教师的凝聚力等20164/2进行评选。分设魅力团队2个,美丽团队4个,学期末进行表彰。

  3.教研组魅力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质量,教育课题研究,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评选。(教学线具体负责)

  4.青年教师魅力团队。以青年教师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成员学习、教学等质量开展评选。

  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平湖教育的中心任务,我校围绕这个中心,要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教学、后勤服务上不断创新;教师围绕这个中心,要在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上狠下功夫。

  篇二: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目录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1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2(一)队伍规模????????????.????.1(二)队伍结构????????????.????.220165/2(三)专业梯队??????????.??????.2(四)机制建设??????????.??????.2(五)制度建设??????????.??????.3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3(一)四种方式引进人才???????.?????.3(二)四种措施提高素质?????????????4(三)两个优先突出重点?????????????6(四)一套管理系统激发活力???????????.四、项目进度与资金安排??????????..????8(一)总体项目进度与资金计划表??..???????9(二)各监测指标发展计划表????????????1附件二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院现有在校生11608人,专任教师662名,兼职教师130名,生师比16:1。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87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7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2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33%。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152人,占36%。有高级技师10名,20166/2技师35名。教师年均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主编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61部,获得专利9项,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有2人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荣誉称号。承担了“金蓝领”培训工程、计算机、普通话、职业资格证书等多项培训工作,共为社会培训各类人才2万人次。

  不断加强了教师队伍的管理,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薪、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聘用原则,加快推进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全员聘任制改革,逐步形成人员能出能进、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局面。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分配制度向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师倾斜,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和考核,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打造了一支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0167/2(一)队伍规模

  通过引进专任教师、聘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返聘离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在校生数到2007、2008年分别达到12000人和13000人计算,教师数分别达到805人和860人,生师比保持在15:1左右。

  (二)队伍结构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达到40%以上。每个专业都从企业行业聘请4名以上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

  (三)专业梯队

  构建专业梯队。培养1至2名本市行业内知名专家,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威海市首席技师,10名高级技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的教师达到50名以上。每个专业都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1至2名,骨干教师4至6名。

  (四)机制建设

  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五)制度建设

  20168/2全面贯彻落实《教师

  法》,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师资建设规划和管理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全面实施“4421”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即:四种方式引进人才,四种措施提高素质,两个优先突出重点,一套管理系统激发活力。

  (一)四种方式引进人才

  1、完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员来我院任教。对于重点建设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除继续执行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发给2-10万元安家补助等优惠政策外,进一步给予提供科研启动费、配备工作室、租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2、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引进“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优惠政策,对于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给予不占编制、不占岗位的引进政策,优先引进。对于企业行业一线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采用人事代理制的模式,实行合同聘用制。对以上人才,一次性分别给予5万元和2万元的安家费补助。

  3、重点面向社会,招考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面向企业、行20169/2业一线招考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技术人才,壮大

  “双师”

  素质骨干教师队伍。深入重点高校,选拔招考优秀本科毕业生。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分层次安排好人才引进规划,有计划地到在相关专业具有优势的重点院校,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骨干

  教师。

  4、利用社会资源,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不断加大投入,从与专业设置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使每个专业都从企业行业聘请4名以上专家。重点选聘名师专家、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使各专业至少聘请1名在本市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技术或管理专家。

  2007年,计划培养和引进

  “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25名,骨干教师118名;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教师40名。兼职教师达到190名,其中为20个左右的重点或特色专业各聘请1至2位名师专家、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

  2008年,培养和引进

  “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35名,骨干教师60名,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教师40名。兼职教师达到220名,其中为50个专业各聘请1位名师专家、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

  (二)四种措施提高素质

  201610/21、实施两个“百人培训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继续实施自2004年开始启动的教师“百人培训工程”,即每年安排100名左右教师外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锻炼。启动教师“境外百人培训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共安排100名左右教师到境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参加技能培训。

  进一步加强培训的计划管理,根据教师特点和专业建设要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对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要以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并重,同时考虑技能培训。对技能型教师,要以业务理论进修为主进行培训。对于高学历教师,要以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主进行培训。境外培训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为主。加大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到2008年,投入612篇三: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保证课改深入进行、保证学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学校创新发展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力。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以校为本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我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心小学,有学生680余人,教职员工37名,16个教学班。现有县级骨干教师2名,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又不201611/2强,原有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些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鉴于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地位;坚持以师德教育为主线,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推进干部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整体发展;坚持以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为主渠道,倡导严谨治学、注重实际的治教之风;坚持制度建设,规范教师队伍的教育行为。

  二、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建设学习型团队,培养魅力型教师。

  通过以校为本的培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进一步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德目标

  师德的高尚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能否成长为一代“四有”新人,教师的道德行201612/2为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我校的教师要求。是要求教师不但把教师作为一项职业来作,而且要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让教师将教师工作与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幸福融为一体。

  (三)教学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四)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的名师工程要求,先从学校的骨干开始培养,到县级,市级。力争在几年内培养县级骨干5名,市级骨干1名、学科带头人3名。

  二、具体措施

  (一)落实组织领导

  1、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为单位第一责任人,教导处为具体的负责工作机构,分阶段制定目标,落实责任考评机制。

  2、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研究队伍建设的专题会议。

  201613/23、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之中,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职、晋级挂钩。

  4、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任务划归到各处室,责任落实到人,形成管理网络,建立完善的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文字档案。

  (二)加强师德建设

  1、坚持和完善教师政治或业务学习制度保证每周一小时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2、坚持党员教师和普通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坚持忌事忌语和应事应语,接受社会监督。

  3、每学年评选

  一次师德标兵,在学校广泛宣传树立典型,推动师德建设。

  4、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师德调查问卷,对表现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其改进。

  5、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考核成绩记入考核档案。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2、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基本能力培训,做到全体教师的普通201614/2话、计算机水平均达相应要求,95%的专任教师中级信息技术培训考试合格。30%专任教师高级信息技术培训高级考试合格

  3、加强教师理论培训,通过网络联盟和光盘,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至两次理论培训,培训内容为新课改、专家讲座。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良好师德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认识,把认识统一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上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

  4、提倡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搭建交流平台,适时召开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交流会,用正面教育、榜样激励、典型带动、自我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校正,提高师德品质,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在学期末对优秀的教学反思进行汇总,装订成册。

  5、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同时利用三级研培网络的活动,利用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倡导个性教育教学,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促使优秀教师向名师转变。

  篇四: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615/2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201616/2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篇五: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面对二十一世纪,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德、才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总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617/22、目标: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指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各科教师各项结构的比例合理。

  数量稳定:指各学科教师数量基本稳定。以利教师定向发展。

  素质较高:德才兼备,敬业乐群,教有特色。

  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紧紧把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两个重点,分别为他们设计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要以德为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骨干教师:能在改革实践中学习提高,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基本原则:

  (1)适应当前与面向长远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基本的教育理论,研究大纲与教材,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参加科研活动,以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

  (2)要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同时,要为教师成长创造相应的外部条件,使二者相互作用,有机结合。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201618/2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目标导向:

  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成为每个教师的内在要求,我们重点抓两项工作:

  (1)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表,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我们把"敬业、爱校、爱生、善处"作为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

  (2)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引导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可以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工作现状,因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理论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内在要求。

  2、精心培养: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精心施工,引导教师一步步地逼近目标,做好四项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的两翼,只有两翼完全展开,教师才能迅速提高。几年来,我们在组织教师参加继续201619/2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教学实践活动,教研科研活动,借此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3)开放学习,使教师获得多方面信息。

  信息,是知识,也是动力。善于接受新的信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经常不断地接受各地教学改革的信息,了解教改动态,教科研发展的新趋势,就会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为教师订阅教学杂志8种,报纸5种,请市区教研同志来校讲学,听课;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开放式的学习,使教师提高了认识水平,拓宽了教改的思路。

  (4)严格要求,培养教师的求实精神。

  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础,对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我们坚持严格要求,培养教师脚踏实地工作态度。

  3、科学评价:

  评价是以一定的目标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对教师工

  作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调整,完善自己,以逼近评价目标,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4、用其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教师扬长避短,用其所长,就能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

  201620/20

篇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六篇)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一

  (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教师2名,现代汉语教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4名,外国文学教师2名,文艺学教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1名,还有1名教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教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能力。一旦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情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教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主要分三种情况:1.个别特色课程,要求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比如“汉字学与汉语正字”“汉语表达与应用写作”需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方向,“公文与实用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2.师资充盈的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本可以安排教师轮流上课,但中青年教师占比大,迫于职称晋升的要求,多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3.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吸收转型教师或非核心课程教师为储备师资,需与本专业方向教师同上一门课,如“文学原理”。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时,在教学进度、参考教材、教学内容、平时成绩标准、试卷命题、阅卷、录入成绩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仔细地沟通与协商。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比较繁杂的工作,要做到统一行动并和谐有效地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一)鼓励校外学术交流,发掘教师潜力。

  鼓励教师利用游学、访学等機会提升个人学术水平。目前已选派1名教师到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游学,3名教师分别到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访学。

  充分借助母体学校资源,安排青年教师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旁听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该团队已有4位老师坚持听课一学年。期间,2位老师共同申请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广东汉语方言调查”的子项目,1位老师成功申请到校级教改项目。

  把握本校教师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申请“博士导研计划”,即通过校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或博士研究生指导本校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进步,目前该团队已有两位老师成功申请。

  (二)拓宽师资来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聘请学术带头人,引进高素质研究人才。聘请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宋俊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成立以宋俊华教授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小组,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广东木鱼书、木偶戏调查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2篇。聘请

  陈小辉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并发表论文40余篇。通过学术带头人与高素质研究人才,带动学术梯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的学术凝聚力。

  聘请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行业背景。聘请原长隆旅游度假区企划总监、副总经理、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李铭建副教授,前徐州报业集团记者刘皓、前晚报报业集团记者令倩倩等一批具有文化产业、新闻媒体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既圆满完成了“节事创意与策划”“新闻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傅浩泉(广州市皓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张翼鹏(《家庭医生》杂志社主编)、韦宏日(南方日报社广告部策划总监)、邹伟全(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主管)、姜迪武(国家二级演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培训部主任)等一线专家进课堂,用实际案例或亲自表演为学生讲解课程相关内容。相关教师也前去听课学习交流。

  (三)组建教学小组,合力促进教学与科研。

  结合现有师资,将相近教学课程与科研方向的教师整合成立7个教学小组,语言学2个、中国古代文学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外国文学1个,每个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组长,带领中青年教师,发展建设各个教学小组,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教学小组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小组间积极交流,主动分享校内外学习经验。如分享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经验,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广东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及保护工作;分享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培训班”的心得体会,团队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校系人才培养目标助益良多。

  教学小组形成合力,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目前已申报并获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各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这些项目的立项对增强团队的学术自信,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摸索出一套符合该专业团队建设特色的方案,充分发掘已有教师潜力、丰富师资来源、强化内部整合,使团队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思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及专业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工程团队引导、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年轻教师书友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础。

  1、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通过设计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创建良好的学习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

  2、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通过建立由校级领导、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蹲点和由市县名师、省教坛新秀、市“三坛”、县专业骨干组成的名师工作室、参与式工作坊、学科研究小组和跨学科合作小组,实施学习共同体扁平化管理,指导、激励学习型团队开展研讨活动,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各具进取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为教师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造就一支拥有“爱岗与责任、爱生与敬业、爱心与感恩、合作与共赢”的教师团队。

  4、谋求一种“自主自觉,合作和睦,开拓进取,探究创新”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合作文化。每位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坚持走“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之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作为各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毕生追求。

  1、学校需要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xx20xx)》,把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需要、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2、自主修炼与团队集训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20xx―20xx)》,把教师自主修炼计划、团队集训计划和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教师个体发展优势”的教师队伍。

  3、个性发展与差异成长相结合原则:根据学校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师团队要求,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差异性成长相结合,通过聚焦教师教学行为方式改革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新课堂,发挥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实施“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方案,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教师个性特征和差异发展规律的多元梯级团队。

  4、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把教师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特别在课堂变革、校本教研、教书育人、课程开发、选修课程执教能力和教师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苍中校本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根据《苍南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观课议课、团队研课、全员赛课、探究冷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把教

  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2、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教师〔xx〕175号)、《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温教师〔20xx〕61号)精神,引导各教研组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方便并增加本校教师参与“读书、实践、反思”的机会,推进我县校本教研、教研联盟活动的深入开展。

  3、创立年教师书友会。建立由热爱读书、有志于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的年轻教师组成的群众性的“以读书和汇谈为主,以实践和反思为辅”的年轻教师书友会(学习共同体),以“读书、实践、思考”为共同行动目标,开展读书沙龙、头脑风暴、深度汇谈、自我反思、实践磨练、同伴互助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重读书汇谈、重实践磨练、重反思整改、重互助提高”的浓郁氛围,努力让“读书、反思、实践”成为我们年轻教师的一种习惯。

  1、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优化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责。由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市名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各学科的县名师、市“三坛”教师、县府级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代表担任学术委员,负责全校的学术研究指导、骨干教师(含优质课)推选及论文评选的仲裁工作。

  2、组建市县名师和市“三坛”等工作室。聘请工作室顾问(外聘省特级教师、市名师或内聘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学科领衔人,建立工作室网站和博客,签订学校和学科工作室,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协议,结合市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出台学校学科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领衔人和成员的职责,落实工作室和领衔人、成员的考核办法。实施市、县、校层级管理,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省市县级课题研究,确保各梯级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成长。

  3、组建参与式工作坊。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团队,组建青年教师参与式工作坊(即不同层级的学科研究小组或跨学科合作小组),并邀请老教师以嘉宾身份出席指导。落实人员、场地、时间和召集人,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实践磨练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志趣和爱好。建立工作坊博客或qq群,建立网络个人工作室,方便所有教师参与网络交流、资源共享与个人信息资料的储存管理。

  1、学校成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杨道想校长任组长,黄斯敏副校长、林敏副校长任副组长,林辉华、庄传快、林德祥、陈庆锐、叶怀欣为成员。校长是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全面负责。

  2、教科室作为负责本校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职能科室,统筹安排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参加学习、研究和培训活动,负责做好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多元梯级团队考核评估工作;教务处、校办协助做好“读书、实践、思考”和“教学、教研、师训”的各项活动计划安排及评价工作。

  3、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原则上梯级团队建设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三

  一个高效团队建设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1、明确的目标——p(purpose)

  高绩效的团队建设拥有明确的目标,主要有四点:

  ①团队成员能够描述,并且献身于这个目标。

  ②目标十分明确,具有挑战性,符合smart原则。

  ③实现目标的策略非常明确。

  ④面对目标,个人角色十分明确,或团队建设目标已分解成个人目标。

  2、赋能授权——e(empowerment)

  赋能授权指团队已从集权向分权的方向过渡,团队成员感觉个人拥有了某种能力,整个群体也拥有了某些能力。赋能授权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团队在组织中地位提升,自我决定权也在提高,支配权很大。

  ②团队成员已经感觉到拥有了某些方面的支配权。

  比如说麦当劳,过去员工没有权利给顾客超过两包以上的番茄酱,而要请示主管,而近些年来麦当劳已经改变这种方式,员工可以自己做主了。

  赋能授权给员工的时候,同时需要注意:

  将合理的规则、程序和限制同时交给他。成员有渠道获得必要的技能和资源,能知道该怎样在指定的范围内做事。在政策和做法上能够支持团队的目标。成员互相尊重,并且愿意帮助别人。

  3、关系和沟通—r(relationandcommunication)

  在关系和沟通方面,高绩效的团队表现出的特征是:

  ①成员肯公开而且诚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负面的想法。

  ②成员会表示温情、了解与接受别人,相互间的关系更融洽。

  ③成员会积极主动地聆听别人的意见。

  ④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会受到重视。

  4、弹性——f(flexible)

  团队成员能够自我调节,满足变化的需求,这就表现出一种弹性和灵活性。团队成员需要执行不同的决策和功能,当某一个角色不在的时候要求有人主动去补位,分担团队领导的责任和发展的责任。

  5、最佳的生产力——o(optimalproductivity)

  团队有了很好的生产力,产出很高,产品品质也已经达到了卓越,团队决策的效果也会很好,显然具有了明确问题的解决程序。这样的团队做任何一件事情或处理任何危机都有科学的程序。

  6、认可和赞美——r(recognition)

  当个人的贡献受到领导者和其他成员的认可和赞美时,团队成员会感觉到很骄傲;团队的成就涉及所有成员的认可,团队的成员觉得自己受到一种尊重,团队的贡献受到了组织的重视和认可。从个人到团队都受到一种认可,人们的士气就会提升。

  7、士气——m(morale)

  每个人都乐于作为团队中的一员,都很有信心,而且士气高昂。如果团队成员对于自己的工作都引以为荣,而且很满足时,团队的向心力就会很强,士气高昂。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总体目标:2019—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三)择优培育,严把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布局团队建设。规范遴选流程,竞争择优,严把入口关。注重过程培育,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考核验收,保证团队高水平建设和项目高质量实施。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的学校

  条件和专业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和特色相结合,分类遴选、立项建设国家级团队,省级和校级团队建设可参照执行。国家级团队立项条件如下:

  (一)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团队负责人及教师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二)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至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其中,中职不少于2名、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少于3名。

  (三)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牵头建有省级以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优先。

  (四)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及时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承担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建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五)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积极承担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工作,承接过国家或地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省)级特色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入选专业或承担国家级教师培训任务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优先。具备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础,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六)保障措施完善健全。学校高度重视,列为一把手工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团队建设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充分保证团队建设所需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能够满足专业实际需要。建有教师发展中心(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健全。具有学分制改革的工作基础。

  (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制订国内一流、对标国际的团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按照专业领域,由若干所立项院校建立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立项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

  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开展国家级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总体安排。2019—年,每年分批次分专业进行遴选立项、培育建设、验收认定、成果推广,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年度工作通知由教师工作司另行印发。

  (二)实施流程

  国家级团队建设的实施流程如下:

  1.遴选立项。学校自愿申报,填写《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全国行业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教指委)提交申报材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指委(或教指委)根据教育部要求组织遴选、推荐,统一报送教育部。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公布立项院校名单。

  2.培育建设。各立项院校根据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团队建设方案。按专业领域加入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合作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任务;按年度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诊断改进报告。

  3.验收认定。团队建设任务完成后,教育部统一组织成果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认定为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4.成果推广。总结国家级团队以及各地各校团队建设的创新做法和优秀经验,凝练可复制、可应用的典型成果,在本校及协作共同体所在区域乃至全国职业院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一)明确职责分工。坚持国家示范支持,地方为主实施,学校自主建设,由教育部、地方和项目学校按照职责分工分级管理、分级建设。教育部做好总体规划,教师工作司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和国家级团队建设组织实施工作,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及课程开发工作的指导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各职业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团队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师资配备规划,落实团队建设、管理、激励和奖惩的制度举措等。

  (二)加强政策支持。教育部设立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课题和项目,支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成建制、分批次选派团队负责人和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立项院校团队建设情况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评价因素。团队教师参加国家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立项院校要为团队建设创设必要条件,将教师参加团队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工作机制。教育部组建专家工作组,由团队优秀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家共同组成,加强团队建设工作的咨询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采取“结对子”方式,由相关基地联系对接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完善工作机制,系统开展培训,加强资源共享,协同研究创新,推动共同体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四)加强经费保障。教育部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国家级团队立项院校开展课题研究、研讨培训、资源开发、绩效评估等工作。各地各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实施省级、校级团队建设。

  (五)强化督查评估。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覆盖项目过程管理、数据采集、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等环节的项目管理系统。采取专家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形成诊断改进报告和绩效评估报告。加强项目督查指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成果产出导向,对未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达不到绩效考核要求的,取消项目承担资格。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五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六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6.学校对新专业进行一定的扶持,鼓励团队成员促进新专业的建设。四、学校拟组建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篇五: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平台,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团队。二、建设目标1.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成长;

  2.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3.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4.培养青年教师。三、团队成员构成:(1)校长

  和业务主任为首席专家,成员由优秀骨干的学校中层干部、青年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组成;(2)由“楚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骨干成员组成;(3)其他教师包括后勤人员和校工也可参与。四、建设原则:(1)

  学校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团队优势;(2)以学校教研骨干为核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青年教。

篇六: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中共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

  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范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20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

  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

  (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

  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

  二、遴选立项

  (一)立项条件

  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

  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

  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

  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

  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

  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很多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

  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

  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

  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

  经验。

  4.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在校级、省部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教师讲课竞赛等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教学改革项目(成果)获校级及以上奖励。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水利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或主持省级或行业以上职

  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

  (含资源共享课程等)建设项目等。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创新。参与申报或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加院校间

  巡讲或举办专题报告,5.专业建设基础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担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

  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1.择优申报

  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

  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2.评审立项

  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建设任务

  (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

  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

  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

  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1.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

  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

  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

  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

  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

  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

  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

  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

  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

  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

  (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

  量效果。

  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

  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四.验收管理

  (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期三年(2020年-2022年);(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考核验收以申报时提交的建设工作方案

  为依据,分为期中考核检查和期末验收评估两个环节。考核验收结果纳

  入《CJ单位、部门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团队负责人2年内不能再次作为负责人申报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三)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不得自行调整建设方案,需要调整建设方案的,由教学创新团队申请,所在单位同意,报教师工作部

  审核,方可调整。

篇七: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引导语:教学团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好教学团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凝炼和升华,撰写具有学术价值、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或省级教研立项。进行教学研究,把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水平。

  教材建设专业论文教研项目科研项目

  2部教材,其中1部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0篇:至少有2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项:争取1项为省级立项3项:争取1项为省级立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载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面向浙江二级城市、小型外贸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外贸业务部门"为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熟练外贸业务能力的人才。重点探索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三项人才模式改革内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构建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加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力度,鼓励各主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

  建和完善。在学院统一部署下,完成系定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现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以《xxxx》和《大学xxx》两门课程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xxxxxx》、《xxxx》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xxx》和《电子商务》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的项目中,物色课程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推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1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实践课程建设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能力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英语应用核心能力为目标,研究以过程性、课内外互动、多技能交融为特点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提高顶岗实行的实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对现有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仿真国际商务实训室"项目的建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思路,调研和论证新的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

  专业教学设施和条件。在分院统筹安排之下,完成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与本教学团队相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思路,建立一批不仅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也能满足日常实训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假日实训基地,使之逐渐上规模、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化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结构。抓紧对现有讲师群体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中青年讲师的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本教学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申报数目,要提高省级课题研究的数目,力争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有突破。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举行说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切实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以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5.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要通过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新进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制度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研究以及担任行业协会的社会兼职职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二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年至201*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

  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行业现状,追踪学科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篇八: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文章导读】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破解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现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下面关于教师团队建设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思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及专业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工程团队引导、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年轻教师书友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础。

  1、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通过设计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创建良好的研究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

  2、搭建智慧同享化平台,增进教师团队化发展。通过建立由校级带领、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蹲点和由市县名师、省教坛新秀、市“三坛”、县专业骨干组成的名师工作室、参与式工作坊、学科研究小组和跨学科合作小组,实施研究共同体扁平化管理,指导、激励研究型团队开展钻研活动,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使团队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充满生气希望生机,各具进取肉体,富有立异认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为教师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造就一支拥有“爱岗与责任、XXX与敬业、爱心与感恩、合作与共赢”的教师团队。

  4、谋求一种“自主自觉,合作和睦,开拓进取,探究创新”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合作文化。每位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坚持走“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之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

  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作为各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毕生追求。

  1、学校需要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把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需要、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研究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2、自主修炼与团队集训相结合原则:按照《XXX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把教师自主修炼计划、团队集训计划和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教师个体发展上风”的教师队伍。

  3、个性发展与差异成长相结合原则:按照学校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肉体相融合的教师团队请求,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差异性成长相结合,通过聚焦教师教学行为体式格局革新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新课堂,发挥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实施“增进有效研究”的课堂变革尝试项目方案,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教师个性特征和差异发展规律的多元梯级团队。

  4、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按照《XXX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请求,把教师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出格在课堂变革、校本教研、教书育人、课程开发、选修课程执教能力和教师文化传承与立异等方面达到共同请求的基础上

  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苍中校本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1、加强教研组建设。根据《XXX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观课议课、团队研课、全员赛课、探究冷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研究型组织。

  2、建立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肉体,引导各教研组建立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方便并增加本校教师参与“读书、实践、反思”的机会,推进我县校本教研、教研同盟活动的深入开展。

  3、创立年教师书友会。建立由热爱读书、有志于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的年轻教师组成的群众性的“以读书和汇谈为主,以实践和反思为辅”的年轻教师书友会,以“读书、实践、思考”为共同行动目标,开展读书沙龙、头脑风暴、深度汇谈、自我反思、实践磨练、同伴互助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重读书汇谈、重实践磨练、重反思整改、重互助提高”的浓郁氛围,努力让“读书、反思、实践”成为我们年轻教师的一种惯。

  1、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优化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责。由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市名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各学科的县名师、市“三坛”教师、县府级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代表担任学术委员,负责全校的学术研究指导、骨干教师推选及论文评选的仲裁工作。

  2、组建市县名师和市“三坛”等工作室。聘请工作室顾问、学科领衔人,建立工作室网站和博客,签订学校和学科工作室,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协议,结合市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出台学校学科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领衔人和成员的职责,落实工作室和领衔人、成员的考核办法。实施市、县、校层级管理,组织相关教师加入省市县级课题研究,确保各梯级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成长。

  3、组建参与式工作坊。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团队,组建青年教师参与式工作坊,并邀请老教师以佳宾身份出席指导。落实人员、场地、时间和召集人,立异活动内容和体式格局,在实践磨练过程中进步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志趣和快乐喜爱。建立工作坊博客或QQ群,建立网络个人工作室,方便所有教师参与网络交流、资源同享与个人信息资料的储存管理。

  1、学校成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XXX想校长任组长,XXX副校长、XXX副校长任副组长,XXX、庄传快、XXX、XXX、XXX为成员。校长是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全面负责。

  2、教科室作为负责本校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职能科室,统筹放置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加入研究、研究和培训活动,负责做好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多元梯级团队考核评估工作;教务处、校办协助做好“读书、实践、思考”和“教学、教研、师训”的各项活动计划放置及评价工作。

篇九: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精选三篇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一篇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助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特色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目标任务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学校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

  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和谐的学校科研文化。

  三、操作流程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重要)。

  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最关键)。

  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和教学创新(最有效)。

  2、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科研团队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要遵循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改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安排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成果交流等活动。科研团队每学年编印2期校刊、1期校报。

  成员职责:科研团队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撰写读书体会至少1篇(字数自定,按时上交电子稿)。科研团队成员要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每学年应撰写至少一篇的研究论文或教学案例。

  科研团队成员要认真配合学校教科室工作,及时完成教科室布置

  的各项任务。科研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项主题征文、论文评比、课题研究等活动,并努力争取好成绩。自动成为科研团队下设组织的成员,并有交叉现象。

  成员权益:优先享有市内外学习培训、教学研讨考察、专业交流、展示、评优的资格。拥有享受所带课题组集体研究成果的权利,优先选送作品参加评奖。对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宣传。优先推荐科研团队成员的论文、案例去各类杂志、报刊发表。

  3、分步进行培训

  根据团队成员的现有水平和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分阶段采用多种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多个层面的科研培训,使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4、团队下设组织

  剡源笔会团体、校刊编制小组、校报编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组建科研团队领导小组,科研团队在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科室负责教科研团队相关成员的协调管理,保障科研团队成员及时参加研究活动,为成员提供开展研究活动的条件与环境。

  2、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加大对教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根据需要还应及时补充、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为更好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3、制度保障:制定并逐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团队的制度,确定成

  员相关的职责和权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点带面,全员参与,集众人智慧,切实推动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二篇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

  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

  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

  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三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

  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三)择优培育,严把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布局团队建设。规范遴选流程,竞争择优,严把入口关。注重过程培育,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考核验收,保证团队高水平建设和项目高质量实施

  三、立项条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的学校条件和专业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和特色相结合,分类遴选、立项建设国家级团队,省级和校级团队建设可参照执行。国家级团队立项条件如下:

  (一)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团队负责人及教师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二)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至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其中,中职不少于2名、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少于3名。

  (三)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牵头建有省级以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优先。

  (四)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及时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承担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建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五)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积极承担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工作,承接过国家或地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省)级特色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入选专业或承担国家级教师培训任务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优先。具备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础,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六)保障措施完善健全。学校高度重视,列为一把手工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团队建设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充分保证团队建设所需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能够满足专业实际需要。建有教师发展中心(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健全。具有学分制改革的工作基础。

  四、建设任务

  (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制订国内一流、对标国际的团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

  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按照专业领域,由若干所立项院校建立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立项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开展国家级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进度安排

  (一)总体安排。20192021年,每年分批次分专业进行遴选立项、培育建设、验收认定、成果推广,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教

  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年度工作通知由教师工作司另行印发。

  (二)实施流程

  国家级团队建设的实施流程如下:

  1.遴选立项。学校自愿申报,填写《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全国行业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教指委)提交申报材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指委(或教指委)根据教育部要求组织遴选、推荐,统一报送教育部。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公布立项院校名单。

  2.培育建设。各立项院校根据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团队建设方案。按专业领域加入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合作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任务;按年度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诊断改进报告。

  3.验收认定。团队建设任务完成后,教育部统一组织成果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认定为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4.成果推广。总结国家级团队以及各地各校团队建设的创新做法和优秀经验,凝练可复制、可应用的典型成果,在本校及协作共同体所在区域乃至全国职业院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坚持国家示范支持,地方为主实施,学校自主建设,由教育部、地方和项目学校按照职责分工分级管理、分级建设。教育部做好总体规划,教师工作司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和国家级

  团队建设组织实施工作,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及课程开发工作的指导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各职业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团队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师资配备规划,落实团队建设、管理、激励和奖惩的制度举措等。

  (二)加强政策支持。教育部设立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课题和项目,支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成建制、分批次选派团队负责人和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立项院校团队建设情况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评价因素。团队教师参加国家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立项院校要为团队建设创设必要条件,将教师参加团队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工作机制。教育部组建专家工作组,由团队优秀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家共同组成,加强团队建设工作的咨询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采取结对子方式,由相关基地联系对接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完善工作机制,系统开展培训,加强资源共享,协同研究创新,推动共同体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四)加强经费保障。教育部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国家级团队立项院校开展课题研究、研讨培训、资源开发、绩效评估等工作。各地

  各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实施省级、校级团队建设。

  (五)强化督查评估。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覆盖项目过程管理、数据采集、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等环节的项目管理系统。采取专家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形成诊断改进报告和绩效评估报告。加强项目督查指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成果产出导向,对未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达不到绩效考核要求的,取消项目承担资格。

推荐访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团队建设 措施 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