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支教志愿者回应(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13 09:4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位支教志愿者回应(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一位支教志愿者回应(全文完整)

 

 一位支教志愿者的回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叫《叔叔阿姨, 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 的文章, 被多处转载分享。

 笔者便是前往这样短期支教的“叔叔阿姨” 之一,看完该文, 十分心痛。

 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支教活动都大致如此——假期或周末, 来到各个学校, 给孩子进行 2~15 天的支教活动, 课堂内容一般是趣味文化课、心理辅导、 德育、 音乐、 美术、 手工、 体育等。

  这样的模式已经进行了 几年, 并且笔者参与这样的支教活动多次之后, 看到这篇《叔叔阿姨, 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 之后感到很惊讶、 很痛心, 但是冷静下来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文章应该并非出自孩子们, 而是出自社会上一些对短期支教活动存在不理解和质疑的人之手。

  “每年, 在假期, 你们带着大包小包结伴而来的时候, 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我们不得不放弃亲近大地、 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 放弃为自 己的父母干点农活的机会, 放弃踏踏实实地锻炼一下我们筋骨的机会, 去倾听你们给我们的帮助, 接受你们传授知识的火花。”

  上述文字所描述的让孩子失去一定的假期时光所言不错, 孩子确实是应该“亲近大地呼吸新鲜空气和为父母干农活” 的。

 然而, 我们前往支教前也是有过考虑的。

 我们之所以坚持每月前往山区支教, 是因为我们觉得,在这几天里, 让孩子提升一些学习兴趣, 接触到更多的教育, 比接近自然

 和帮父母干活更加重要。

 他们虽然是大山里的孩子, 但是我们并不希望他们一直待在山里, 亲近自然着实能洗涤人的灵魂, 可是那些孩子更应该了解外界, 才能在中高考的时候对“去外面闯闯” 抱有更大的决心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样, 帮助家里干活确实能减轻父母一点点的负担, 但是, 相信他们的父母也会更愿意孩子不是在家劳作而是在学校, 谁都会明白:

 对于父母来说, 孩子的未来比自己当下的辛苦, 实在是重要太多太多……

 打点着 7 天的收获, 突然间明白, 你们的故事你们的游戏你们所给予我们的, 远没有我们土生土长、 喝着泥巴水、 口口声声“再不念书, 我打断你× × 腿”、 脸上永远没有微笑的老先生来得实在, 他们更能让我们感悟知识的力量。

  笔者沉思之后, 也不得不承认, 大学生支教为了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提升学生们的兴趣, 确实是在课堂里加入了很多的故事和游戏,没有学校老师那么严肃和实在。

 只是, 这只是代表着教育方法的不同吧。我们只能短时间在学校, 所以尽量多地让孩子快乐。

 我们确实花很多时间讲故事, 但是我们讲述的是霍金的坚强、 海伦· 凯勒对知识的渴望、 奥巴马代表的希望、 岳飞的忠心以及成语故事里救人的司 马光和让梨的孔融……我们也确实花了很多时间玩游戏, 但是我们的多人多组背夹气球无疑不是希望让孩子从中了解团结的力量, 我们那些像是变魔术一样的物理化学实验表演也无疑不是希望孩子学会探索学会求知……而我们也确实用了课堂时间带着孩子唱流行歌曲了 , 但是我们唱的是“曾经哭泣, 也会看不见未来, 总会有别的喜悦”, 是“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

 我们的课堂知识确实对考试的直接作用没有老先生教的大, 但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拾回孩子的心, 让他们对学生不再厌恶和反抗, 这比什么都重要, 不是么?

  开始的时候, 我们从你们扔在校园走廊上矿泉水瓶子上知道了水是有区别的, 原来纯净也是一种享受; 开始的时候, 我们从你们舞动的青春飞扬的气息, 牵着手很亲昵地漫步在下校园的小路上知道了 原来男生和女生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浪漫, 怪不得每年的假期支教的人这么多。

  这里提到了 支教所带去的弊端, 不得不承认, 不严谨的支教队伍着实会给孩子带去伤害, 城市的虚荣、 拜金着实不适合孩子。

 这里我们很感谢《叔叔阿姨, 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 一文的作者为我们提这个醒。

 虽然笔者所在团队一向有“支教过程不允许佩戴任何首饰和化妆”“任何电子产品不允许给孩子把玩”“情侣不允许同时前往同一所学校支教”“在孩子面前禁止使用网络流行语和脏话”“支教中任何品牌服装鞋帽禁止穿戴”的规定, 并且也一直在实施, 但是我们确实还没有使其成为更正规的条例,这里是我们没有做好的。

 经过《叔叔阿姨, 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 一文的提醒, 我们会制定更严格的条例并且在日后与其他支教团队交流时着重讨论这方面问题的处理。

  开始的时候, 我们因为你们的到来, 热血沸腾, 我们单纯地以为, 你们会和那些“三支一扶” 的叔叔阿姨一样, 至少能待三年。

  在校大学生支教, 确实不能和长期的支教老师一样, 给孩子带来持久的爱。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团队中也有过很多因为参加过短期支教而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研究生支教团在西部支教一年或更久的伙伴。

 能够长期待在山

 区确实需要克服太多的阻力, 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短期支教为长期支教提供了一个平台, 让更多人在接触了 支教之后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坚持自己做公益的心。

  又记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内容是“大学生支教艰难, 有人建议不如将支教费用直接捐出”。

  对这样的新闻, 笔者想说, 捐出支教费用是做加法, 而支教是乘法。讲得详细一点, 就拿笔者经历过的故事说吧:

 一家敬老院有很多社会团体支持和扶助, 但大家都是在重阳节去服务, 让一个老人一天被梳十几次头,经过院方决定, 仅允许一个社会团体, 其他改为经济扶助, 院方的做法就是加法; 而其中一个机构走访了所有其他团体并与院方沟通, 最后制定了一个扶助时间表, 于是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团体来帮老人梳头聊天, 这样的做法就是乘法。

 支教也一样, 支教费用或者能给孩子带来一些新文具, 支教却带给孩子更长远的爱。

  当然, 遇到这样的批评文章, 我们也从中受到警示和提醒。

 虽然这样的短期支教模式已经运行了近五年且各大团体的效果都不错, 但是我们确实还有很多要改进的。

  笔者所在团体再一次讨论后, 着实发现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比如在支教队返航后, 我们采取的只有书信引导方式, 这样也许还不够。

 我们将考虑努力联系社会机构, 为孩子带去小型的图书馆; 也会尝试通过书籍、 VCD等方式为学校老师提供一些技能提升平台, 尤其是英语、 音乐、 德育、 生理等科目的各种培训和技能提升书籍, 因为贫困地区的老师本身对这些科目的掌握便不足, 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潜能发现。

 另一方面,

 在帮助学校引入社会企业捐赠的时候, 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们之前只是给学校带去社会企业捐赠的物资, 却忽视了 孩子在接受时的心理, 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和学校的自尊, 我们需要的是寻找一个平衡, 即能让社会企业愿意捐赠, 又能顾及孩子的感受。

 同时, 我们对支教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我们的行为不了 解甚至是存在误解, 想要改变误解仅仅靠讲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

  写了 那么多, 只是真的不想太听到那句“叔叔阿姨, 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

 也希望所有坚持支教的公益团队在日后一起努力, 共同改进。

  (文章来自网络, 作者为支教志愿者之一, 题目为编者所加)

推荐访问:一位支教志愿者回应 志愿者 支教 回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