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制度建设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完整)

时间:2022-08-05 20: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制度建设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完整),供大家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制度建设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完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作者:

 作者:

 赵铁锁,肖光文

 时间:

 2010-07-07

  浏览次数:

 2268 次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回顾党的制度建设历程, 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曲折性、 长期性、 实践性和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特点。

 制度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制度建设与其他建设相结合,贯穿党的建设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积极的东西,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基本特点;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8594(2009)05-0105-04

  党的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党的制度体系。

 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是我们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党的制度建设的初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由一个革命的党变成一个长期执政的党的转变。

 面对新形势、 新情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总结和继承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和传统, 对执政党的制度建设进行了初步积极的探索。

 首先, 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原则。

 创新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指出民主集中制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的统一, 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1957 年 2 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中提出:

 “在人民内部, 民主是对集中而言, 自由是对纪律而言。

 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 它们是矛盾的, 又是统一的, 我们不应当片面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

 ”“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1]209 毛泽东同志还把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将民主集中制细化为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认为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因而使党的组织原则又具有了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意义。

 1957 年 7 月, 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目标。

 他指出:

 “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2]543 其次, 提出建立党代表常任制。

 1956 年 4 月, 毛泽东指出:

 “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 设党的常任代表。

 ……设常任代表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可以一年开一次代表大会。

 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 有了常任代表制度, 每年就非开会不可。

 是不是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 比如五年一任。

 ”[1]54 毛泽东的意见, 很快被吸收到党章修改稿里。

 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中贯彻了这一思想, 指出:

 “党中央

 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 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 就是把党的全国的、 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 都改作常任制, 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

 ”[3]233 最后, 初步建立党内监督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领导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曾说: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 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 是根本大法。

 ”[4]328 章程就是制度, 这对于党及其监督工作来说, 同样是这样。

 毛泽东还要求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监察机关,加强党内监督。

 中共八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 明确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中指出:

 “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 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 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规定, 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

 ”[3]2151957 年 4 月, 邓小平还指出:

 “党要受监督, 党员要受监督, 八大强调了这个问题。

 毛主席最近特别强调要有一套章程, 就是为了监督。

 ”[3]270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党的制度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总结我们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时, 邓小平深刻阐述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理论。

 首先, 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深刻总结和反思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教训, 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党的制度建设没有搞好。

 他指出:

 “我们过去的各种错误, 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 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领导制度、 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

 这种制度问题, 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5]333 其次, 明确提出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在深刻总结党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时, 邓小平明确提出健全民主集中制应成为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

 进一步明确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1979 年 3 月, 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 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 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5]347-348 邓小平同志指出, 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 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1992 年 7月, 邓小平在审阅十四大政治报告稿后指出: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也是最便利的制度, 最合理的制度, 永远不能丢。

 [6]75 民主集中制是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邓小平指出:

 “各级党委要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要明确哪些问题应当由集体讨论, 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

 ”[5]341 为了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一方面, 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教育, 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的观念;另一方面, 健全和建立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党委会制度、 集体领导制度、 组织生活制度等各项制度, 使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

 再次,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使党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邓小平强调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指出, 通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一要坚持实行权力下放、 党政分开的原则。

 解决以党代政的问题;二要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 委托和聘任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 退休, 要按照不同情况, 作出适当的、 明确的规定;三要健全干部的选举、 招考、任免、 考核、 弹劾、 轮换制度;四要有群众的监督制度, 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

 干部。

 按照上述思路, 中共十三大对党的领导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要决定, 在完善和健全党的各项制度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最后, 注重修改党章,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邓小平同志认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就是要加强党章建设, 因为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 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处于“宪法”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明确指出,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必须修改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党章。

 在邓小平的指导下,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对十一大党章作了很大的修改, 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干部制度等作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彻底纠正了九大、 十大党章中的错误, 消除了“左”的影响。

 1987 年 11 月, 党的十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 对十二大党章中的部分条文又作了修改。

 这些修改体现了邓小平注重修改党章, 从根本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党的制度建设的丰富和创新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 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党的建设理论, 提出了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 组织、 作风建设之中的重要思想, 并赋予党的制度建设新的丰富内涵。

 首先, 区分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明确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从理论高度总结对党的制度建设的认识, 表现为一方面不断充实党的制度建设内容, 赋予党的制度建设以强化党章约束、 健全党的制度体系、 完善民主集中制、 深化干部制度建设改革等理论内容, 使其和党的组织建设区别开来, 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明确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地位作用。

 他提出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 组织、 作风建设之中,实现党的生活制度化、 规范化、 程序化、 等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一定要把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 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7]568-569 党的制度建设独立地位的取得, 为进一步拓宽党的制度建设领域提供了前提。

 其次,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更加注重制度保证。

 江泽民同志强调:

 “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 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 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

 ”[8]172 要以保障党员权力为基础, 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为重点, 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扩大在市、 县进行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

 他从定期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 完善议事规则、 完善选举制度等方面提出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按照“集体领导、 民主集中、个别酝酿、 会议决定”[8]171 的十六字方针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进一步发挥党委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

 再次, 深化干部制度建设。

 江泽民同志主张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选任制度和管理机制。一是要对干部实行分类管理;改变管理权限过分集中、 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现状, 实现各负其责、 责权统一;扩大干部公开选拔的比例, 等等。

 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改进干部管理方法。

 按照不同门类、 不同需要, 采用不同模式选拔领导干部。

 三是努力构建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 择优选拔、 优胜劣汰、 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2000 年 6 月中央颁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 提出了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方针和原则。

 2002 年, 中央

 正式颁发《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 标志着领导干部选拔工作向制度化、 规范化、程序化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 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体系。

 1996 年, 江泽民同志指出:

 “党内监督要有效, 监督水平要提高, 有赖于党内监督制度的加强。

 ”[6]207 更加注重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

 “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 领导干部, 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

 ”[6]205 江泽民健全党内制度监督体系主要体现在:

 建立结构合理、 配置科学、 程序严密、 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监督;强化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 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等等。

 此外, 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党的纪律处分条例, 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 逐步建立健全党的内外监督制度等。

 (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党的制度建设的巩固和深化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的制度建设。

 首先, 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

 改革开放以来, 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情况总体上是好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党员权利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04 年, 当中央正式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 它坚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则, 对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出了更明确、 更细致、 更全面的规定;突出强调了 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而不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人;完善了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具体措施, 规定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方面应尽的职责。

 这一条例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巩固和深化了党的制度建设。

 其次,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干部管理制度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 坚持民主、 公开、 竞争、 择优,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

 2004 年, 中央集中颁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 、 《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 、 《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

推荐访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制度建设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新中国 制度建设 成立以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