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看作风建设发展史党课讲稿【精选推荐】

时间:2022-06-13 20:3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看作风建设发展史党课讲稿【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看作风建设发展史党课讲稿【精选推荐】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看作风建设发展史党课讲稿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世界贡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始终作为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还始终胸怀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必将载入世界文明发展史册的卓越贡献。

 第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为世界现代化进程开辟出崭新的路径和方案。

 现代化起源于欧洲,迄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16 世纪以来,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现代化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波及世界各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都先后走上现代化道路,向着现代化的目标奋起直追。中国虽然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东方农业大国,但是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中国也被裹挟着走上了漫长而崎岖的追赶现代化潮流的道路。这一过程充满曲折和悲情的道路,受到重重阻碍,屡屡被打断。历史证明,照搬西方各种现代化方案,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无

 法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深刻地认识到,教条主义式、本本主义式地照搬照抄,只会给中国革命造成无比惨痛的损失和挫折,使得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再度陷入彷徨和迷茫。为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迥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提出 21 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大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的深刻转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现代化道路并非固定、唯一,不同国家基于历史文化、基本国情、历史使命的不同,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也会有所不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

 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第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产生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自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高举真理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社会主义的参天大树在世界东方根深叶茂。

 1949 年,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成功范例,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极大推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发展。

 然而,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犹如一场政治地震,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有论调鼓吹社会主义崩溃了,妄言共产主义消亡了,叫嚣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在这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毅然扛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坚定捍卫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用铁一般的事实终结了“历史终结在资本主义”的谬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从实践出发,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可感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

 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更是深深懂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和平的基因”深深地镌刻在政党文化之中,始终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近 110 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中国共产党坚持认为“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向世界公开宣示“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坚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向世界

 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共产党爱好和平,但也崇尚独立自主。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定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积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周边及贸易伙伴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强大引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新平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各国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看作风建设发展史党课讲稿

 

 11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方面是内部危机日益严重、正在走向衰落的清帝国;

 另一方面是有三百年殖民地经验的西方国,它们获得新的扩张动力,并对古老的中国虎视眈眈——中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2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当时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是从贸易开始的,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工业品的输人有着顽强的抵抗力,再加上清廷在外贸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因此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不能获得广泛的销路。这样,在中英贸易中就形成了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的局面,而且这种逆差越来越大。这是英国资产阶级所不能容忍的。英国人决心改变这一局面。鸦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输进中国的。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脱开原有的轨道,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3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 1840 年至 1919 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所以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于它带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并由资产阶级领导。

  19 世纪 20 年代,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这种局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当中包括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结果怎么样?——都失败了。孙中山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呼喊。

  面对这样的境遇,中国人不禁要问:“路在何方”。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震醒了中国的苦难弟兄,带来了一剂治理中国的良药——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政党即将诞生,这个党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将带领着这个国家重新站起来,并实现新的崛起。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阶级基础)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基础)

 3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

 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从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的。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党的一大

 1921 年 7 月 23 日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上海法租望志路一○六号开幕。

  出席会议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共 十三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出席会议。

 会址是李汉俊之兄 李书诚的家

  嘉兴南湖游船

 22关于党的诞生纪念日的由来 :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 7 月 1 日为纪念日。

 1941 年 6 月,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在“七一”采取多种方式举行纪念活动。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型政党,她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其行动指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党成立的伟大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它的成立,不但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战斗司令部,同时也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从此,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 党的二大

 1922 年 7 月 16 日一 23 日 时间、地点:1922 年 7 月 16 日一 23 日,党的“二大”在 上海召开。开幕式地点是英租界内成都路铺德里 625 号李达家。

 代表人数:到会代表 12 人,代表全国党员 195 人。

 中心任务:讨论和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第二届中共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 李大钊 蔡和森 张国焘 高君宇

  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制,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机会。”

  最低纲领指出:“消除内论,达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党的三大 1923 年 6 月 12 日—20 日 1923 年 6 月,党的三大在 广州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国共合作,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一的独立性。

  大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 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委员长。

  主要历史功绩: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大大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1924 年 1 月 20 日至 30 日,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大会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

 33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运动的恢复的发展表明,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为了迎接全国革命高潮,我党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革命运动的领导问题。

 党的四大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 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 20 人,代表党员 994 人。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在 上海举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问题。

  ⑴它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⑵它为即将到来的革命运动新高潮作了政治上、组织上的准备。

 四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党的四大结束后不到两个月,3 月 12 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巨大悲痛。国共两党组织各界人民举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活动。国民革命的呼声在全国各地更加高涨。一场新的大规模的革命风暴就要来临。

  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 1925 年的五卅运动开始的。

  统一战线的建立,迅速地掀起了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四一二”叛变和“七一五”叛变时,我们党措手无策,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全国革命势力受到严重摧残。党员数量急剧减少,由 5.7 万多人减少到 1 万多人;全国工农运动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也拉开了距离。

 党的五大 1927 年 4 月 27 日—5 月 9 日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武汉召开。参会代表82 人,代表着 57967 名党员。

 第五届中共中央局常务委员:陈独秀 蔡和森 张国焘 瞿秋白 李维汉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这是在非常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大会,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半个月后举行的。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仍选举他担任党的中央书记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 1927 年到 1928 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33.7 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44 八一南昌起义 1927.8.1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大革命惨痛失败的历史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面对着当时的严重政治形势。为了挽救革命,七月中旬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中共中央,成立临时中央常委会,陈独秀停职,常委由周恩来、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李维汉组成临时中央决定在南昌奉行武装起义。周恩来被任命为前政委员会书记。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 1927.8.7——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

 会议的主要成就:

 ①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③会议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秋收起义

 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 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到 1928 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 100 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 年 10 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 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 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 33 万人,共产党员也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 1 万人发展到 30 多万人。

 党的六大 1928 年 6 月 18 日—7 月 11 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 142 人,其中有表决权的 84 人。第六届中共中央常务委员:向忠发 苏兆征 项英 周恩来 蔡和森

  大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革命的第二次低潮

  从党的“六大”以来,李立三实际上主持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开始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全党的统治。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推行,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正受重要损失。六届三中全会基本上结束了立三“左”倾错误。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冒险主义,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 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 1934 年 10 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当红军到达陕北时,全国红军由 30 万人减少到 3 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 30 万人减少到 4 万人左右。

 遵义会议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

 1、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和组织问题

 55的会议;

  3、它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党的七大 1945 年 4 月 23 日—6 月 11 日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 755 名,代表全党 121 万党员。

 突出贡献

  1、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

  2、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3、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

 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任弼时 陈云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