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时间:2022-06-13 14:4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供大家参考。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听武凤霞老师《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体会

  本次学校为我们老师推荐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的《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

 说到统编教材,作为一名小语人自然就会想到“语文要素”。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要素?在前几期的学习中各位专家们都有过各自的见解,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给出的答案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引导或习题设计之中。这一个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就叫做“语文要素”;在上期学习中,吴中豪教授将语文要素简单地梳理为:语文知识、学习策略、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期学习中武凤霞老师又通过网上的一段话指出: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语文要素有机地分布在每册

 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中,给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有利的抓手。

 不论是哪位专家的见解,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要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语文要素的存在到底会给我们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成长带来哪些好处呢?武老师通过切身的感受从“语文要素让老师知道‘这一篇’文章重点教什么”和“语文要素凸显了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尤其在“凸显了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性”这部分中,武老师通过列举“比喻句”以及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等要素在不同年段、不同单元中的编排目的,清晰地介绍了语文要素为什么会成梯级排列,怎样进行梯级排列的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从中不仅让我对语文要素存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对怎样把解读“要素”的视角具体到单元课文中,并理清具体课文与单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到底什么是“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认识。

 那么,在教学中又该怎样具体落实这些语文要素呢?武老师又通过具体课例为我们指明了七个策略,分别是:1.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训练;2.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3.抓住语文要素中“特别的要求”展开阅读;4.用丰富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5.用“阅读手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文要素;6.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隐含的语文要素;

 7.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武老师的这七个策略,可以说是全面、细致地为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扎实、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指明了七条捷径,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本次学习中,武老师通过细致入微地指导,不仅为我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到底要“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提供了路径、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对如何教好语文有了更大的信心。在未来的教学之旅中,我一定努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充满幸福和快乐!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学习《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 心得体会

  今天我聆听了武凤霞老师《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方法例谈》的讲座。统编教材 “双线组元”的结构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如何通过教材落实语文要素,逐步提高语文能力;如何明确语文要素的训练点;如何研读语文要素,养成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如何把握落实语文要素学习和训练的程度上很是欠缺。武校长给一线我们传经送宝,她从“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存在的好处”以及“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有哪些策略?”让我们对怎样落实语文要素有了清晰而深入的理解,对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武老师讲述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语文要素的学习应该和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具有具体、可操作和检测的特点。同时用具体的几个单元为例,教我们如何读懂语文要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抓关键词理解语文要素。她以《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为例,让我们明白当读懂要素中包含的关键词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教学应该抓住的线索是什么,明白本课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方向。图片

 其次,武老师介绍语文要素存在的好处。语文要素让老师们知道文章的重点教什么,明确了语文要素就拨开了教师教学中的迷雾,有利带领教师从关注“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教出课文的特色。语文要素凸显了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性。如:同一个语文要素出现在不同的年段、学期中;同一个语文要素在单元内部推进;单元内容按照具有系列也系列推进性。所以,教师应该把解读的视角具化到单元课文中,并厘清具体课文和语文要素中间的关联,做到在教学“这一篇”的时候,有着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方向。

 最后,武老师重点讲述了第三个部分: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有哪些策略?武老师给出了七个方法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1.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训练语文要素。武老师以《自相矛盾》为例,让老师扎根文字深处,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从而理解主人公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2.用语文要素的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本部分以《一粒豆荚的五粒豆》和《蝙蝠和雷达》为例,告诉我们如何用阅读策略中“提问”来深入学习课文。3.抓住语文要素中的“特别要求”展开阅读。4.用丰富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5.用“阅读手段”帮助学生升入领会语文要素。6.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隐含的语文要素。7.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

 武校长的讲座有理有据,有章法,有策略。通过培训,

 我对统编版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编者意图,教材各框架编排的特点及教学重点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有了更清晰的航标,为今后深入挖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便会汩汩流淌,永不枯竭,我们的教育方塘也终将洒满美丽的天光云影。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教师 学习《统编教材语文阅读要素解读与指导》感悟

  我们学习成长的脚步并未因暑假的来临而停止。近期我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聆听了知名小语专家吴忠豪教授《统编教材语文阅读要素解读与指导》的讲座。

 吴忠豪教授针对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提出四个教学建议:1.抓住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2.深刻认识语文要素的学习价值;3.设计有效的语文要素指导方法;4.反复实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一个半小时专家引领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认知,现将自己的学习收获梳理如下:

 一、再次明确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有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习作设计之中。这一个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就叫做“语文要素”。从我们教师的教学角度看,语文要素体现了我们单元主要的学习目标,避免了我们教学中的随意性。统编教材每个单元设置一个单元

 导读页,其中就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也可以说是统编教材的创新之处。

 二、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反复诵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得,读有所值,学生在读中积累丰富语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这样建议:“各位老师记住,要让孩子朗读!读出声音来,这不但容易记住,而且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可惜,我们好多老师都没这样做。”“书面语言是怎么学来的?是读。语感是怎么培养的?还是读。在这方面花时间是值得的。在初读课文中,我不放过任何一点错误,不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绝不罢休。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只要我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多多鼓励,人人都可做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好的学生,可以在瞬间缀字成文,不假思索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感从哪里来,主要靠朗读,其次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回顾自己的语文课堂,滔滔不绝、费劲心力地讲解生怕学生听不明白,其实只有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有所感受、有所收获。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语言文字自然在学生心中真正丰盈起来。

 三、丰富语言积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中,教师要有目的培养学生广泛观察,大量阅读,主动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吴忠豪教授在讲座中以统编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教学案例,指出本课不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交流分享有新鲜感的词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精彩词句的习惯。教材中精心选取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犹如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例如: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三月桃花水》《海上日出》),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引导学生多朗读多积累,倘若能一如既往地坚持,那么学生的文化素养必然会有所提升!

 接触统编语文教材已整整五个年头了,每次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我乐于参与,虽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但总给人一种常听常学常新的感受,教学之路漫漫,且思且行方能致远!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学习《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有感

  我走进吴凤霞老师,认真聆听课改中国行专题讲座中的《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收获着我的快乐。

 武校长从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存在的好处和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有哪些策略来详细讲述,让我在葡萄架下品尝到了别样的“葡萄佳酿”,沉醉其中。独乐乐而不如众乐乐,独沉醉而不如众沉醉,我摘下自认为最甜最美的那一串想和沉醉小语教学的同仁们一起共享。

 武校长在解读语文要素存在的好处时,特别强调了老师们要知道“这一篇”文章重点教什么的中的“这一篇”,是要求教师把解读的视角具体化到单元课文中,厘清具体语文与单元要素之间的关联,这样在教学“这一篇”的时候,才能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方向。接着教给大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七个策略,分别是策略一: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训练;策略二: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策略三:抓住语文要素中“特别的要求“展开阅读”;策略四:用丰富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策略五:用“阅读手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文要素;策略六: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语文要素;策略七: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单从这七个策略我们就可以看出,每个策略都紧

 扣“语文要素”这四个字,环环相扣,直至落实,武校长还针对每一个策略的具体落实,结合课例,让我们有章可循,有方法可以借鉴。我感触最深的是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这一策略,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武校长提出语文要素不是隐藏在文字中、故事的情节里,而是一种阅读手段、阅读策略,学生使用这种策略,促进阅读的深入开展,而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提问”“预测”等这一类语文要素在学习中的落实,接着用课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蝙蝠和雷达》进行课例分析,这两篇课文都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者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不同的角度?该提出哪些问题呢?从大的版块来说,可以从题目的角度,从内容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等等。从小的块面来讲,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标点符号的角度等等。也就是说,凡是你有疑问的地方、你感觉精彩的地方、你想进一步探讨的地方都可以提出问题。

 接着进行课例分析,最后小结方法:“学习提问词——自由提问——发现提问角度——选择问题交流”四步,一步步完成了由浅层次阅读到聚焦中心部分深层次阅读。《蝙蝠和雷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语文要素同样是“提问”设计又有所不同,教学活动设计是:因题质疑,分组识词—

 —关注“内容”,学会提问——聚焦“写法”,学习提问——当堂练习,迁移运用,放在一起我们教师就要思考:《一个豆荚的五粒豆》先是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通过提问深入阅读,《蝙蝠和雷达》则是直接运用提问的方法推进阅读,为什么在教学设计上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就是两篇课文在编排上一个是本单元第一篇,一个是第二篇,在学习第二篇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大致的基础,这就是真正落实了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

 联系我们的实际教学,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老师们还是有畏难情绪,包括在我们的听评课活动中,也纷纷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设计教学,这类课型大部分的课堂,老师就是鼓励学生不断去提问,看似学生热热闹闹提了一节课的问题,但是走出课堂,学生到底学会了该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提问,估计也是一知半解,我们的老师也许自己都弄不明白该如何去提问。我想有了武校长的点拨引领,再上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我们不仅明确方向目标,更是知道该如何去有效教学。

 我也在思考,新课改中,我和许多老师一样时时有困惑,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教了。我想与其困惑畏难,不如先从专家们指导的课例入手,先拿来用,一边用一边思考设计的缘由,从模仿借鉴到张驰有度,总会有收获、有进步,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知何时,那斑驳的阳光似乎夺目了许多,晨风中空气也逐渐灼热起来,抬头看稀疏的葡萄藤架,不知何时又冒出几颗紫珍珠来,真好,你也如我一般愿意再成长,那就一起吧,相互鼓励陪伴,终会硕果累累。是呀,万物生长皆有时,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愿意!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关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落实

  摘要:语文要素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推广,挖掘和落实教材中的语文要素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文章着眼于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有效落实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3-0049-03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更加突显语文要素,并采用了 “ 双线组织单元内容 ” 的方法,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文本,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基本方法融入于各个单元中,从而形成一条贯穿于语文全套教。

 材的显性线索。也就是说,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维度了解语文训练基本要素的内涵,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各项语文要素的落实。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目标追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唤醒学生学习主体意识。语文要素的落实对于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落实语文要素更是学生认识世界,得到情感陶冶的有效途径。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就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

 使语文学习活动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将语文知识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此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学习世界。

 第二,唤醒学生生命感悟。叶澜教授认为:“要从生命高度的视角与动态生成的观点审视教学活动。”毋庸置疑,教学活动应该视为一种重要的生命经历,而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意义、有生命的构成部分,所以教师需要将个体精神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说,语文要素的落实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火花相互碰撞的活动。教师只有唤醒学生的个性生命,使学生保持独特性,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生命感悟。

 第三,构建师生互动交往过程。教育家雅思贝尔将教育视为一种“富于爱心的师生之间的交往”。相对于传统的语文学习,语文要素落实过程中的语文学习活动更加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間的互动,并将互动过程视为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真挚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童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丰盈自己的生命活力。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更具生命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一)落实识字训练要素 1.引入多种方法 在汉字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使用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以此来给学生的汉字学习提供更加全 面的帮助。毋庸置疑,识字教学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理论都难以解决识字教学中的全部问题。因此,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

 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识字教学方法,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中,以下两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第一,集中识字法。尽管汉字的数量很多,结构与形态各异,但依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集中识字法正是根据汉字的规律将其进行分类,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认识更多的汉字。比如可以根据偏旁部首带字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归类,以“口”为例,可以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喝、吃、吐、唱、吹、吵等以口为偏旁的字。再如,可以利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进行汉字归类。以“方”为例,根据这个字可以引出房、芳、纺、防、放等字。利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汉字的结构产生准确的认识。第二,分散识字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随文识字”。作为一种和集中识字相对应的识字方法,分散识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将识字活动融入于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教学“河”字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这句话。学生发现课文里提到了小鱼,而鱼一定是生活在水里的。所以借助课文中的句子,更加容易使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涵义。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字族识字、部件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不同的识字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逐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丰富识字载体 从年龄特点来看,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汉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使用直观化的识字教学载体,以此来将汉字内容以一种更为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文字建构。

 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融合了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介要素,不但可以增强识字教学的直观性,而且有利于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日”字为例,这个字最初是为了表示太阳,一开始的字形是一个圆圈。之后,人们发现太阳不是空心的,而是一个实体,所以在圈里加了一横。随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将圆形字体结构变成了方框形。之后,我利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呈现了“日”字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再如,可以结合生活场景与生活实物引导学生理解汉字。以《操场上》为例,这篇课文描绘了体育活动的场景,而本课的生字也和体育活动有关。比如“球”“跑”“跳”等字。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描述了自己熟悉的体育运动,并利用图片呈现了相关的场景。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落实阅读训练要素 自主解读文本:

 ,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 “ 以学生为主体 ” 日益成为一种受到教师广泛认可的教学原则。在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中,教师转变以往的课堂角色,使学生逐渐摆脱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这样一来,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浸润学生的心灵。同时,从教师的课堂角色来看,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一来,能够使其学习过程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桂花雨》为例,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并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文本自读。同时,为了优化学生的阅读过程,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问题:(1)哪些地方看出“我”喜欢

 桂花?“我”这样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2)对于“我”来说,为什么摇桂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呢?(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桂花?“桂花雨”是一种怎样的场景?(4)母亲一直认为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为什么母亲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呢?设计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意图就是给学生的阅读过程提供一定的线索。接着,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课文,并对问题进行了思考。之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其在交流讨论中扩大了认识。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授,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落实口语训练要素 1.明确交际主题 毋庸置疑,在口语交际训练要素的落实中,选择交际主题是组织口语交际训练的首要 环节。新颖有趣的主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在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统筹的考量,以此来选择恰当的交际主题。唯有如此,才能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口语交际主题的选择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兴趣特点、思维深度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对有趣的事物产生新鲜感,但在表达中往往缺乏逻辑性,所以还要合理控制交际主题的难度。第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应该以生活为依托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在比较熟悉的环境当中进行表达和交流。贴近生活的主题,有利于使学生原有的生

 活体验迅速得到激活,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同时,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薄弱,而生活化交流主题则可以使学生的交流过程更加顺畅。第三,合理应用教材内容。以《听故事,讲故事》为例,在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听故事的要领,再引导学生以连环画为载体讲故事。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尝试多种不同的讲故事方法。总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合理选择交际主题是极为必要的。

 2.模拟语用环境 从本质来讲,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相对于一般性的语言知识建构活动,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也就是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避免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提供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口语交际的主题模拟相应的口语交际环境。这样一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如:角色扮演是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情境模拟的有效方式。以《打电话》为例,在这次活动中,基本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打电话的过程。由于这一主题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所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规范电话沟通的过程,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加条理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一个谜语引出了“打电话”的主题。然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了打电话的情境。同时,为了优化情境模拟过程,我根据交际主题设计了具体的任务。如:假设你要给同学打电话请教问题,但是接电话的是同学的妈妈。根据这一情境,学生需要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有礼貌地询问对方的身份?(2)如何向对方介绍自己?(3)如何向对方说明自己打电话的原因?总之,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主题进行表达与交流,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口

 语交际能力。

 (四)落实写作训练要素 积累生活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重要构成内容,没有素材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的。

 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同时,缺乏素材的作文,其内容也必然十分枯燥。简单来说,素材是一种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材料。在写作训练要素的落实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素材进行解析与提炼。在小学阶段,为了使学生对素材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可以使学生从生活当中获取素材,从而积累第一手的写作材料。

 為了在生活当中获取素材,需要掌握一些观察生活的方法。以“植物描写”为例,为了在生活中积累与之相关的写作素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按照部位观察。首先,可以从整体上观察事物的轮廓,了解植物的形态。其次,可以按照顺序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比如植物的果、枝、叶、根等。第二,分阶段观察。植物是不断生长的,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植物的形态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观察植物在萌芽、结果、凋亡等不同阶段的形态。第三,对比观察。尽管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千姿百态的,但依然有些植物的形态具有相似之处。利用对比观察的方式,不但可以对植物进行准确的辨别,而且有利于突出观察对象的特征。利用上述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

 综上,落实语文要素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内涵,并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逐步促进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钟凤英.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2(18):179. [2]高国云.如何围绕小学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2022(47):181. 作者简介:黄翠霞( 1976 ~),女,汉族,福建南安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观摩武凤霞老师《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心得体会

  今天,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的讲座《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使我对新教材语文要素如何落实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武老师从“语文要素是什么”“语文要素存在的好处”和“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有哪些策略”三大板块展开交流,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解读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整个讲座有梯度、有理论、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可谓是干货满满。

 自从部编教材使用以来, “语文要素”成为热点话题,“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它分布在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中,让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抓手。在几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知道了语文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呈阶梯式螺旋上升,在教学活动中要紧扣语文要素进行教学,但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却还有待老师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武老师讲座中的第三大板块就结合具体的课例探讨了“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问题,她从“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运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抓住语文要素的特别需要展开阅读”“用丰富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用阅读手段帮

 助学生深入领会语文要素”“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隐含的语文要素”“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解决落实语文要素的困惑。

 其中,给我留下深深思考的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训练”这一策略。武老师列举的课例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在以前的教学方法中,我们会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主要意思,会背诵,知道这篇文言文蕴含的道理即可。但是,结合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就知道,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思维过程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非常困难。如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显性的人物语言,动作等来揣摩、领悟。这篇文章中,楚人在卖自己的矛和盾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记得我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孩子们学得很开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把握得非常好,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让

 孩子们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让学生用演一演的方式汇报了自己的阅读成果。但是,结合武老师的讲座,我发现,我的教学过程还缺少一个内容的升华,对语文要素的落实还不够到位。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这一篇课文来说,读懂只是一个基础,了解楚人的思维过程才会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要想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抓住文章里的关键句“其人弗能应也”来深入理解课文。因为弄懂了“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也就弄清了楚人的思维过程。在我的教学中,如果在学生汇报表演之后,再梳理一下“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对楚人的思维过程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还要更加深入,多问几个为什么,以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让语文要素得到有效落实。

 再看看《田忌赛马》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耳熟能详,从七八十年代的语文课本到现在,经过几次修订,这篇文章依然保留,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新教材中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会讲故事层面上,还要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大家都知道这场比赛的结果是“田忌胜两场输了一场,赢了齐威王”。要想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就要抓住比赛的结果,再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孙膑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去梳理课文内容就会发现,

 原来孙膑经过几场比赛发现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所以才有了孙膑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思维过程。

 像这一类文章,结果在文章的后面,而思维的原因和过程在文章的前面和中间,我们就要带领学生站在结果之上联系前文推测思维过程。这个推测的过程一定是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两篇课例大家也不难看出,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读懂是基础,如何落实语文要素是关键。同时新教材对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要从内容中教会学生习得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语文要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语文要素的解读与落实却需要老师们有一双慧眼和善于对教材的深入思考。武凤霞老师的讲座从多个角度为我们一线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提供了教学思路与方法,使我收获颇丰。我是一名从事十几年语文教学的老师,教材在不断修订,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为了更好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仅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是不行的,还必须多去学习,了解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观 看 武凤霞老师的讲座《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 心得体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提供给学生。虽然时值暑假,但是我们学习脚步一点都没有停歇。本周,学校组织观摩了武凤霞老师的讲座《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大家受益颇多。武凤霞老师从三个板块解读了语文要素,通俗易懂,尤其是举出了大量的课例,让我印象深刻,很好地指导了我今后的教学设计。

 其中,第三个板块是“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有哪些”是本次讲座的重点。武老师共列举出了七种有效的策略,每一种都对应有具体的课例。比如,通过五年级第六单元《自相矛盾》《田忌赛马》两篇课文的解读阐释了第一种策略: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语文要素;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章《一个豆荚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阐释了第二个观点: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紧接着又阐释了“抓住语文要素中‘特别的要求’展开阅读”“用丰富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用阅读手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文要素”“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隐含的语文要素”“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

 在武老师所举出的课例当中,最能引起我思想共鸣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设计。这个暑假,为了准备省级青教赛,我也准备了这一课,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六年级学情的分析多方面综合考虑,最后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如下:在朗读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启迪和感染;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教学重点目标,是基于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将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融合并行发展。今天听完武老师的分享,我有几分小窃喜,因为自己的设想和她的分享有许多相同之处。

 武老师在讲座中分享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设计,将本课的学习分为五个活动,其中第三个活动是“关注场面描写,体会人物英雄形象”详细地分析了第 2 自然段的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一段是点面结合,还要通过朗读,发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点”的,体会这样写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互为依托,完成了群像的塑造。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对怎样写“点”更清晰。紧接着,让学生讨论这样点面描写的作用,让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又对个体活动有具体的认知,还能渲染气氛,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在第四个活动中,是学习“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两个场面,在这里学习之后,将这两个场面与“痛击敌人”进行对比,体会作者在“点”的选择上的不同

 之处。“痛击敌人”这个场面“点”的描写将五位战士依次进行细致刻画,其他场面的“点”只聚焦了班长马宝玉一个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的“点”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体会一开始五位战士面面俱到,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总体的了解,有利于群像的塑造,后来抓住重点人物马宝玉具体描写,可以凸显主体人物的壮言壮行,让其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从而以点带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到这里还不够,最后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画面,会怎么选择人物和镜头? 我认为这份教学设计最可贵之处是老师善于捕捉到这个文本中“点面结合”的不同,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几个场面的相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同之处是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思考、比较才能发现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到深度阅读,克服了浅表性的教学。我认为一节好课,学生会的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通过读书、讨论,在深入思考后能引起思维碰撞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才叫真阅读。语文课标中对第三学段提出了“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要求,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候,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更要学习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并对文章的内容或者表达方法有自己的思考与评价。归根结底,语文课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正如吴忠豪教授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必须要经历从‘批文得意’到‘缘意学文’这个心理过程 ”。对于《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来说,文章处处都是“点面结合”,这是学生自己读一读就容易发现的,可是作者为什么要把选择不同的“点”,“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是什么。才是六年级学生应该思考的。只有深入探讨,学生在自己习作时候才能熟练运用这样的写法,才知道怎么进行“点”“面”的选择。

 语文要素是一个与统编教材一起诞生的核心概念,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老师都有落实语文要素的意识,但是也会走偏,有的在教学中给语文要素贴标签,有的只注重语文要素而忽略了人文主题,也有的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文课本来有的朗读、默读、识字写字这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太极端了。所以,今天听这个讲座很有收获,我们要通过不同的策略,在语文课堂上以将语文核心素养为“标”,语文要素为“航”,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谨防“五化”

 

  学习《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例谈》 心得体会

  7 月 25 日晚上,聆听了武凤霞老师关于《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方法例谈》的讲座。武老师从“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存在的好处”以及“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有哪些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让我明晰了今后如何利用语文要素展开教学。

 一、什么是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语文要素有机地分布在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中,这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抓手。图片 二、语文要素存在的好处 1.让老师们知道“这一篇”文章重点教什么。

 2.凸显了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性。

 三、 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有哪些策略 讲座中,武老师运用大量统编教材实例,重点阐述了具

 体的教学操作。针对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武老师提出了七大方法,即:1.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训练;2.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3.抓住语文要素中“特别的要求”展开阅读;4.用丰富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5.用“阅读手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文要素;6.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隐含的语文要素;7.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图片 武老师在讲到“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步步深入”时。列举了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刚好,我对“如何让学生提问”这个概念有些模糊,便将这一部分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先是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然后通过提问深入阅读,让学生明白提问可以从整体提问也可以从局部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则是直接运用提问的方法推进阅读。第一课伊始就对题目提出问题:蝙蝠和雷达什么关系?在第二课时开门见山:“不仅可以对题目提问,还可以对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来提问。”然后借助文中批注,利用文中范例提供提问的样子,让学生有样可学,接着聚焦第 3 自然段,让学生尝试从“内容”这个角度自由提问,降低了提问的难度,再读其它部分,继续操练围绕“内容”放开提问,针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聚焦重点问题深入阅读。从“内容”这个角度提问算是比较容易的,随后让学生试着聚焦“写

 法”,学习提问。从“写法”这个角度提问显然要比从“内容”的角度提问难得多。怎么办?一是提供范例:第 3 自然段为什么要用关联词语写这段?最后一句用了反问句,这样写好在哪里?告诉学生这就是从“写法”上来提问。二是告诉学生从“写法”上提问,可以从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等去考虑。接着以第 2 自然段、三次实验等为例练习从“写法”上提问。又结合后面学生批注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启示”的角度进行提问。最后以课后片段《它们是茎,还是根?》为例进行操练,综合运用所学习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提问。

 本单元是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首先这两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只是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而《夜间飞行的秘密》则是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很明显,从单元内课文的安排就可以看出语文要素在单元内的步步深入,梯度上升。另外《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学设计也很好地体现了这点,从“内容”到“写法”“启示”,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例可学,有法可依,加上反复操练,学生轻松掌握“提问”这个策略真是水到渠成。

 另外武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多角度提问”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中所提到的“内容”“写法”“启示”,还可以从遣词

 造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提问,凡是有疑问的地方,感觉精彩的地方,想进一步探讨的地方,都可以提问。这同样给我了很大启发。

 越学习,越发现语文教学的“难教”,但这种“难教”会让我继续督促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个假期在吴小红工作室各位小伙伴的陪伴下,我会认真研读每一次的培训,拓宽自己专业领域;努力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