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什么茶最有名4篇

时间:2023-04-30 16:15:07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河南信阳什么茶最有名

  

  ??名茶?信阳?尖(?):历史起源各位茶友好,这?是茶在端。信阳?尖?称豫?峰,属针形烘青绿茶类,是中国??名茶之?,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今天,就让我们?起了解下信阳?尖的历史起源和传说故事吧。?、历史起源东周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在河南。当时,茶在河南传播,并在具有?态优势的信阳?带?根发展(今浉河区、平桥区?带)。唐朝时期,茶叶?产发展开始进?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唐代,信阳所产的茶为饼茶,这时信阳茶的名字称为?模茶。唐《?货志》载:“贞元江淮茶为?模”。到了宋朝,全国有?三个卖茶?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宋代以后,散茶开始出现,信阳茶?称为“?茶”、“散茶”。宋《?货志》载:“茶有两类,??茶,?散茶……散茶出淮南归州。”明代,朱元璋禁制饼茶,散茶代替了饼茶,信阳的散茶?被叫做“芽茶“和“叶茶”。清朝时,信阳已发展有6个产茶县,即信阳、罗?、光?、固始、商城、潢川(时名光州)。据考证,“信阳?尖”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们把产于信阳的?尖称为“本??尖”或“?尖”,?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毫、跑?尖等等。民国?年(1913年),当地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尖茶,已经开始命名为“信阳?尖”,但这个名字在当时并未?规模传播。后来,信阳车云茶社派?到名茶产区浙江西湖龙井和安徽六安等地购买茶籽、观摩学习制茶?法。“信阳?尖”这?定名字形成与它独特的风格有关,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制茶?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当时,信阳茶叶炒制的过程是:青叶??锅→熟锅→初烘→摊晾→复烘→揉拣→再复烘。在?锅中炒制茶叶时,茶?双?各握?只??枝制作的?茶把同时操作,久之?分疲劳,难以长时间坚持。民国14年(1925年),车云茶社的唐会卿试?“散把”炒茶,茶条满锅散开不成团,茶条也较紧匀,但茶仍?直,外形不够美观。第?年,车云茶社茶?吴彦远于试?炒熟锅的?茶把代替?茶把炒“?锅”。茶?可以两?同握?只?茶把,左右?重?互相交替,减短劳累,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炒出来的效果更好。

  茶?可以两?同握?只?茶把,左右?重?互相交替,减短劳累,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炒出来的效果更好。这种?法被纷纷效仿,称“握把炒”。然?,这样炒出的茶叶茶条弯曲?光润,于是茶?们?设法改进。后来,吴彦远在?散把炒制过程中,不时??抓起茶叶,观看炒制程度,同时把结成团块的茶叶撒开、甩出再炒,如此反复,炒出的茶条?较紧、直、?泽也变得鲜绿光润。?们称之为“理条”,即抓条、甩条。“理条”使茶叶呈现出现在信阳?尖细、紧、圆、直的形状特点和品质。经唐会卿、吴彦远等茶?的?步步改进,信阳?尖的炒制?法逐步被完善起来,信阳?尖这?名号也越来越深???。此后,产于董家河“五云?”、浉河港“两潭?寨”、谭家河“?门”(?门)的茶叶被正式定名为信阳?尖。?、??茶社说起信阳?尖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当年?名??的“??茶社”。“??茶社”指的是清末?以敬等?兴建的元贞(震雷?)、宏济(车云)、裕申、?益、森森(万寿)、龙潭、??、博厚等茶社。当时正值清朝末年,受戊戌变法影响,李家寨??以敬与彭清阁、蔡?贤、陈?轩、王选青等筹集资?,先后兴建了??茶社。他们作为维新变法的?持者,决???发展农业,在家乡开垦茶园、种植茶叶,茶叶?产逐渐复苏。清光绪??九年(1903年),???以敬与王?漠、彭清阁等?商量种茶,招股集资,在震雷?成?“元贞茶社”。他们在历史上的?茶区震雷?北麓垦荒30余亩,种茶树3万多窝,这是近代信阳历史上的第?个茶社。1910年?以敬?邀陈?轩、王选青、陈相延等?在骆驼店商讨办茶社事宜,在车云?组建“宏济茶社”。?以敬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埠?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著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茶的炒制?法,??平锅分?锅和熟锅两锅进?炒制。1911年,?以敬?在柳林?家冲?孙家冲集股,建?“裕申茶社”。此外,信阳当地还有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炒制法的基础上,?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法融?到信阳?尖的炒制中去,改?锅??把炒制为?熟锅均??帚把炒制。?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尖的雏形。1913年,宏济茶社试采,因种植的茶树是从杭州龙井购回的茶籽所?,所以茶社为制出的茶起名为“车云龙井”。“车云龙井”成为信阳茶叶的第?个品牌。

  在茶社相继成?,境内茶业透出???机之时,传来“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将于1915年在美国旧??举?的消息。信阳茶?陈善同在当时的缉私拿统领蔡?贤的?持下,到各茶社串联,并搜集到了境内著名的车云茶、贡针、?毫、雀?等11种茶样。每种约选3?,?瓶装交信阳地?道署衙门实业厅所属的商会,转交省出?协会。1915年2?,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由车云?采制的信阳?尖以其外形美观,??清?,滋味浓醇,独树?帜,获得普遍赞赏。据《信阳?商历史特产资料》记载:“1915年信阳?尖经该会评判结果,颁给世界茶叶?质奖状与奖章”。“??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尖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改进完善了?尖的炒制?艺。在这?批茶?以及?数后来者的共同努?下,信阳?尖逐步?上好的品质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绿茶。民国时期,茶叶?产继清朝之后,?得到??发展,信阳?尖的?产技术?渐完善。新中国建?后,国家对发展茶叶?产极为重视,采取了?系列扶助措施。信阳茶叶?产得到更?的发展,信阳?尖茶?产技术得到推?,?产区域不断扩?。如今,信阳当地的茶?们不仅继承了优良的传统,还将传承百年的精神进?步发扬光?。新时代绝不是信阳茶?们所追逐的终点,相信在未来,信阳?尖?定还会创造新的辉煌。

篇二:河南信阳什么茶最有名

  

  中国十大名茶之信阳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信阳毛尖主要产地在浉河区西部的浉

  信阳毛尖开汤河港、董家河、吴家店乡的深山区、南部东双河、柳林、李家寨、谭家河、十三里桥以及平桥区的平桥镇等乡镇的部分高山区和浅山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开创了茶树北上过淮河的先例。正宗信阳毛尖的产区,除浉河区外,还含平桥区和毗邻罗山县南部灵山一带涩港、彭新、青山三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信阳毛尖的荣誉和价值

  2010年中国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全国113个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首次发布了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茶叶品牌价值前三甲: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总量达810亿元,平均品牌价值8.62亿元,其中信阳毛尖45.71亿元位居第三。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

  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工艺特点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清时张铙有诗描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上等优质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封园早。每年隆冬季节,冰雪封冻了高山,覆盖了大地,万物失去了生机,唯有茶树傲寒而立,青枝绿叶,茶花次第怒放,浓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强者。人们为了给这强者注入更强的活力,每年都及时对茶园进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机肥。茶树借助这特殊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贮存了大量的养分,满足了翌年生长需要,加之深山区阳光迟来早去,所以这里茶叶内含物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均优于南方茶区,为南方茶区所不及。这里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每逢采茶季节,满山遍野身着红、绿衣的采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的嫩手,一朵朵、一芽芽的采摘细嫩芽叶。你怎会想到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竟然需10万多个芽头。这里凝结了多少采茶姑娘的心血啊。“谁知杯中茶,朵朵皆辛苦”,可想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要求是如此严格。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占70%左右;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及对夹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鱼叶。80年代后期,新开展的特优珍品茶,采摘更是讲究,只采芽苞。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新采摘的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品质也逐渐成。“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生锅”用细软竹扎成圆扫茶把,在锅中有节奏地反复挑抖,鲜叶下绵后,开始初揉,并与抖散相结合。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实成圆条,达四五成干(含水理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时,进入“理条”,这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国外四指张成“八”定形,使茶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落入锅心。“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类。上等信阳毛类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把成条不紧的粗老茶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拣剔出来。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属五级茶,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经拣剔后的茶叶就是市场上销售的“精制毛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这是一个科学而明智的举措,起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

  2003年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

  证明商标是公益性商标,可授权符合条件的单位使用。该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品质特点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

  一般顾客上门,都会先询问其想要购买什么价位的茶,送人还是自己喝,然后拿出两三种价位相近的茶供客人品尝挑选。“开汤”是购茶必不可少的程序,所谓“开汤”,即指现场品茶。提醒茶客要仔细观察茶汤和闻香气。品味道,优质信阳毛尖头道苦二道甜,并且耐泡,一般能泡3~5道,而劣质的毛尖最多泡2次。

  品饮方法

  使用纯净水和玻璃器皿,依据个人口味酌量投放毛尖。品饮时先用水冲洗茶具,然后再投放毛尖;洗茶用85℃的水冲泡摇晃茶杯并随即倒掉清洗水,再加水冲泡。过半分钟后再品饮,茶汤饮至1/3添水续饮。继续添水续饮至茶汤变淡。一般可品饮3至5次。

篇三:河南信阳什么茶最有名

  

  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峰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优异,炒制工艺独特,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是绿茶中的珍品。被全国茶学专业大、中专统编教材《制茶学》及众多的茶学专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优茶选集》、《茶业大全》、《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收录入册。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峰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板栗香。

  【历史】

  据史书记载,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以至国外。陈椽教授所著《茶叶通史》中就这样记载着:“茶树随交通的方便而移入陕西。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南部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转入东周政治经济中心—河南(东

  周建都河南洛阳),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信阳)生根。”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发掘的古墓中出土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香味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

  “信阳毛尖”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清光绪末年,在秀才甘以敬(字周源)、翰林陈雨人等人的影响下,信阳城乡的一些绅士、地主、商人相继集股建社种茶,先后成立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八大茶社”在安徽六安、麻埠和浙江杭州等地购买茶籽,并学习了六安瓜片和西湖龙井的炒制技术,由于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逐渐改进完善了信阳茶叶炒制工艺,在1913年生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后更名为“信阳毛尖”。

  【产地】

  信阳茶区处于高纬度地区,具有适宜茶树生长和形成优良品质茶叶的自然条件。这里四季分明,森林密布,雨量充沛,云雾弥漫;土壤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5~6.5之间。而且茶树多分布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等含氮化合物积累较多,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现在的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以“五云(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一山(震雷山)、一寺(灵山寺)”所产茶叶最受消费者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信阳的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1994年元月,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原信阳地区行署组织国内专家论证,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茶叶统称为信阳毛尖,从而使信阳成为全国第一大名优茶生产基地。

  2003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将信阳毛尖茶的产地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沿线;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浉河港等乡镇沿线;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具体包括:地处北纬31°23′~32°27′,东经113°45′~115°55′之间的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所管辖的133个产茶乡镇。

  【工艺】

  一、传统手工工艺

  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由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申报的信阳毛尖采制技艺作为民意手工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政〔2007〕11号)。信阳毛尖传统的采制技艺具有较深的社会效益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生锅

  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锅温较高,各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中低档鲜叶180--200℃。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一种竹茅编扎成事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经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叶质变软,叶片卷缩,手握成团改用起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如此交替进行,约经

  7分钟左右,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粘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二)熟锅

  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锅温80—90℃。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叶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当茶条紧细,进行“赶条”。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沿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五分之二。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得匀,甩的开,摆的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三)烘焙

  烘焙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

  初烘(毛火):熟锅出来的叶子摊放在烘笼上,约半小时,每烘笼摊放4—5锅叶量,即可上炕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时间20—25分钟,每隔5—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含水量15%左右,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以使叶内水含量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复烘(足火):采用文火慢烘,火温60℃左右,每烘笼叶量2.5公斤左右,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含水量达6%,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条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

  (四)拣剔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拣去粗老叶和黄片、茶梗及碎片,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

  二、机械加工工艺

  传统的信阳毛尖茶制作工艺均为手工操作,存在着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力日趋紧张、扩大生产受到限制限制工制茶人员技术差异大,加工不规范,产品质量难经标准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信阳市茶叶有关企业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对信阳毛尖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成熟的以振动理条技术为关键技术的信阳毛尖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技术和半手工半机械化加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信阳毛尖全程机械化加工技术

  根据绿茶初制的基本原理和传统制作工艺,信阳毛尖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确定为:鲜叶?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快分筛?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工艺技术要点

  1、鲜叶筛分

  选用6CXF-70型鲜叶分级机对鲜叶进行分级,特别是中、低档茶鲜叶,通过筛分,将老嫩大小不一的鲜叶区分、实现分级付制。

  2、鲜叶摊放

  鲜叶经筛分后,应及时摊放。薄摊在箩席上或洁净的水泥地坪上,摊放厚度4厘米-5厘米,每隔2小时反一次;摊放时间6小时-8小时.。至叶质变软,叶色由鲜绿变暗绿,鲜叶减重率为12%左右为宜。

  3、杀青

  摊放后的鲜叶、用6CST-30型或4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滚筒温度控制在115℃~120℃之间,按照台时产量标准均匀投入鲜叶,杀青时间掌握在2.5分钟

  ~3分钟,以鲜叶失去光泽,梗折不断,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稍有弹性,无青草气为适度。鲜叶杀青后要立即摊凉,开启电风扇,降低叶温。

  4、揉捻

  用6CRW系列揉捻机进行,按照揉捻机投叶量要求投入杀青叶,揉捻压力掌握“轻—重—轻”的原则,高档茶揉捻程度宜轻或不加压、中、低档茶适当增大压力。揉捻时间:高档茶6分钟~10分钟,中、低档茶15分钟~20分钟,揉捻至茶条卷拢,茶汁稍沁出,成条率95%以上,即可下机解快。揉捻过重,虽能揉紧茶条,但茶汁被挤出附于叶表,易使茶多酚被氧化,叶绿素脱镁变色,成茶色泽灰暗。

  5、解快

  揉捻叶下机后,用6CJF-40型解快机进行解快。

  6、理条

  选用6CIZ----60系列往复理条机,锅温控制在90℃~100℃,投叶量0.75公斤—1.00公斤。炒至条索紧直,含水量25%左右即可出锅,时间5分钟~6分钟。

  7、初烘用6CIIW系列连续烘下机。将理条生的茶叶均匀摊放在传送网上,厚度约1厘米控制温度120℃左右,烘干时间8分钟~10分钟,烘至含水量10%~15%即可。

  8、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要充分摊凉,摊凉时间4小时~6小时,促使茶叶内含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以利于茶叶继续烘干。

  9、复烘

  用6CIIW系列连续烘干机或烘笼进行。采用低温慢烘方法、温度80℃左右,时间25分钟—30分钟,烘至茶叶含水量5%~6%下烘,充分摊凉后包装密封。

  (二)半机械化加工工艺

  研制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小型信阳毛尖炒制加工机械,如6C-120炒茶机、JD-6型家用炒茶机、手动电炒把等,加工工艺为:生锅小型信阳毛尖炒制机杀青—生锅小型信阳毛尖炒制机揉捻—手工熟锅理条—烘干。解决了生锅作业不脱离传统方式的茶把杀青、揉捻,实现生锅的半机械化作业,而熟锅的理条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目前在浉河区应用较为普遍。其优点是成本适中,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工效明显提高,所制信阳毛尖茶外形及内质与传统信阳毛尖茶差别不大。但所制干茶色泽稍暗,有时碎未偏多。

  2005年开始浉河港乡一些茶叶专业户在此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工工艺流程为:小型滚筒连续杀青—名优茶揉捻机揉捻—生锅小型信阳毛尖炒制机热揉—手工熟锅理条—烘干。劳动强度进一步降低,工效大大提高,干茶质量稳定,外形更加紧细,目前浉河区茶叶专业大户应用较为普遍。但所制信阳毛尖茶存在汤色混浊、香气不高等问题,其加工工艺值得进一步改进。

篇四:河南信阳什么茶最有名

  

  信阳毛尖是什么茶

  信阳毛尖的属于一种绿茶,是十大名茶之一,而且的信阳毛尖的主要是以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信阳命名的,主要是河南信阳的茶叶,比较有特色而且是茶叶中的上品,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还有很多的作用绿茶呢,对于身体是非常高的作用,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阿对人身体那有非常高的功效。

  信阳毛尖的主要是以河南信阳命名,信阳毛尖主要是茶之上品,主要是采用茶叶最经典的部分进行制作。所以信阳毛尖呢,不是浓而且汤色绿主要是一种茶特产茶叶的独特风味。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信阳毛尖主要产地在信阳光山、罗山县一带,那里海拔在300-800米之间,浓雾环绕,并且光照适宜很适合茶叶生长。在那里人们经过多年的辛勤耕种,大大的改变了土壤,使该土地的含肥量很大,故很适合茶叶的生长。

  在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

推荐访问:河南信阳什么茶最有名 信阳 河南 最有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