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扶贫感人故事

时间:2022-06-17 13:1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部扶贫感人故事,供大家参考。

干部扶贫感人故事

干部扶贫感人故事

 

 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篇一】

 隆冬时节,积雪成冰。笔者来到**乡**村**组,去采访一位解放初期参军转业回乡务农的老退伍军人**。

 走进**家,院子里四间砖瓦结构坐北朝南的房屋格外引人,明亮的塑钢门窗,更是十分醒目;窗前足有两万多斤金灿灿的玉米堆积如山;暖棚里,五十多只绵羊和三四十只欢蹦乱跳的羊羔,十分可爱。

 走进装修一新,温暖如春的屋子里,给人的感觉,像是城里的楼房,那么温馨典雅。87 岁的**得知笔者的来意,情不自禁地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给他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拿出来欣赏;不时地指着墙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克旗委、政府赠给的一面写着“继承红色基因,永葆军人本色”的金字锦旗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每年给我 2 万多块钱的转业军人补贴,现在三个儿子也都成了家,儿子媳妇个个孝顺,日子过得都不错,这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好政策啊!”

 记得七年前,笔者曾到过刚近八旬的**家,那时,老伴已经过逝,长子**家另过,老人同次子和三子两个四十多岁,都没成家的儿子一起生活。一家三口人住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的三间旧土房子,屋里窄小,破烂不堪,俨然一个懒汉子店。提起他家,人们嘲讽地说“四条腿除了一张桌子,喘气的就‘仨光棍’!”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穷户子。

 自**年,精准脱贫开展以来,**在乡、村干部和热心的邻居们帮助下,次子张青与本组丧偶女子结合,上门另过。三儿子**经本组好心人撮合,与一外地离异女子**结为伉俪。**也跟着三儿子**一起生活。

 婚后,会过日子,聪明贤惠、孝敬老人的**对丈夫**说:“常言说,‘夫妻同心黄土成金’,咱俩没病也不残,有手有脚有力气,只要一门心思勤劳苦干过日子,还愁日子过不好!”于是,两口子投亲问友借了 10 万元钱,不仅盖了四间里外装修的砖瓦房,还买了十几只绵羊进行饲养。**常年外出打工,**一人在家养羊、种地。由于两口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庄稼连年丰收,绵羊数量不断增长。一年下来,加上外出务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收入,纯收入 10 万元。四口之家,人均 2.5 万元。

 现如今,**家种地 20 余亩,养羊 80 余只,还清了外债,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富富有余。在村子里再提起**,人们都伸出大拇指:“真没想到,**一家还成了村里上等户呢!”同时,在他们夫妻二人的带动下,全村还形成了“致富光荣,贫穷可耻”的**尚。

 【篇二】

 他,曾是一名军人,说话、做事,雷厉风行;

 他,也是一名住建干部,工作认真、吃苦耐劳;

 他,更是一名驻村队员,进村入户,风雨无阻。

 他从机关干部变成了村级组织的“准班长”;

 他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了田间地头;

 他从城市生活走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责任所在,使命担当。**县住建局干部**受组织安排,于**年 2 月开始在**镇**村担任驻村干部,**年 10 月转岗为第一书记。两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在**村留下了一串串辛勤耕耘的足迹……

 知民意、懂民情,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

 **村是**县深度贫困村,户籍 709 户,人口 1533 人,常住户数 189 户,人口 343人。**年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 90 户 174 人,其中:因病致贫 62 户 121人,因残致贫 8 户 17 人,因学致贫 5 户 15 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 15 户 21人。截止**年底已脱贫 88 户 168 人,其余 2 户 6 人已列入明年脱贫计划。贫困发生率从最早的 12%下降到目前的 0.39%。受自然条件约束,传统农业收成不佳,加之农户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致富信心,没有产业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困难重重。

 **驻村后,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认真细致地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入户调研工作。参与了**村“两委”工作会议,研究精准脱贫、民政救济、医疗救助、危房改造、人畜饮水、教育资助等工作。深入村角落、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拉家长、谋发展,基本掌握了**村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精准脱贫等情况,对贫困户的诉求一一记在心头,也从中了解分析本村致贫、致困、制约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

 在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发现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大部分是癌症患者,且人畜饮水困难。通过进一步与农户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得知,全村患有癌症的村民较多,因此驻村工作队对全村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发现患有各类癌症患者 21 人,癌症发生率占全村人口的 1.3%。超出全国癌症发生率 7.2 倍。针对这一情况,部分村民怀疑**村水质存在问题。于是**专程前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对该村的人畜饮用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检验科还出具了检测报告,并在村内进行了公示。因水资源短缺,**不辞辛苦,多次辗转奔波到县水利局联系,上报人畜吃水工程项目,提前一年实施,目前已新打 96 米深水井一眼,解决冬季冻水 90 处,重新铺设管道 680 米。

 档案,促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找对穷根、明确靶向的关键举措,也是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脱贫成效的重要基础。按照县委、政府及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与驻村工作队员利用“百日会战”期间与村委会成员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重新梳理,完善了所有贫困户档案,在全村逐户开展了贫困调查和精准识别,全面摸清贫困底数,不断完善全村建档立卡工作,做到科学识别、信息准确,为下一步精准实施扶贫举措提供有力支撑。

 知民情、为民富,全力以赴为民谋发展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的扶贫措施。**年,**村发展产业扶贫共计31 户,为贫困户建设圈舍及草料棚 12 户,种植业 24 户(45 人)。养殖业 7 户(16 人)。补贴资金已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村的集体经济主要依托脱贫车间,目前脱贫车间吸纳务工人员 23 人,其中有贫困户 5 人,每人每月工资约 1200 元左右。按照村委会与服装公司的合作协议,腾飞服饰车间每年向村委会交纳 5 万元租赁费。**年,投入平缝机 12 台,钉扣机 1 台,包缝机 4 台,主要加工服装、絮片,吸服装车间日生产装 300 余件。

 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驻村工作队流转村民耕地 15 亩,**年试种板蓝根、白毛草等中药材,年底毛收入 3.1 万元。下一步将引导村民继续发展壮大中药材种植,替代葵花种植业。通过与安国县药业公司建立订单式种植,并在村租用村委会闲置房设立中药材收购点,租金充实到集体经济当中。

 今年开春,**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班子对接、和村民座谈,共同谋划村内产业发展。通过走访农户,访谈驻村工作队,大部分村民们有种植青玉米的意愿。住建局党委积极筹措资金,为**村内 207 户常住户发放青玉米籽种 5500斤,耕种面积达 330 余亩。

 贫困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年**村共有 12 户贫困户享受金融扶贫贷款,贷款资金 49 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资金困难。

 知民需、为民谋,积极协调为民谋利益

 要想把工作做实做细,让老百姓认可,就必须深入了解“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填写帮扶记录,完善个户档案及帮扶通信息上传。并要求包扶干部每月入户不少于二次,开展实质性的包扶工作,随时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宣传政策、主动参与帮助的方式为贫困户答疑解难。在帮扶单位的带动下,有的干部帮助贫困户申请低保,有的帮助贫困户出售农产品、猪肉,有的给贫困户送去服装衣帽。今年中秋节,帮扶单位为全村 200 余户的常住户送上了月饼和苹果。

 今年 8 月以来,**结合村内文化活动设施短缺和单一的现状,共协调帮扶单位及**县文广局安装 23 件崭新健身器械及演出服和常规乐器等,在帮扶村组成了老年秧歌队。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了驻村帮扶力量。

 村民任建国和谢有爱,他们两家分别供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其中谢有爱的二女儿读高中。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村“两委”班子召开专门会议,核算以上俩户的经济收入和支出,将其识别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使他们得到了教育上的帮扶。目前,全村享受资助政策的学生共 13 名,其中小学 6 人,初中 4 人,职高 2 人,大学专科 1 人。

 **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为总目标,举力全部力量发展产业,极力扩大利益联结机制覆盖度。一是继续推进发展柠条饲料加工厂的建设,占地面积约**0 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选址工作。二是进一步扩展脱贫车间,计划 2020 年再扩建服装加工车间 200 平米,在原有25 名工人的基础上再吸纳 10-12 名贫困户的劳动力从而增加贫困户的务工性收入,为**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回顾这三年的驻村工作,**觉得收获颇多。现在**村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在逐步改善,与此同时,他对农村工作更加熟悉。在和群众交往中,他始终把群众当作亲人,村民有困难,就全力以赴帮助解决,贫困户不脱贫,就不离开。**表示,将继续在扶贫攻坚一线冲锋,全力配合好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力争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做细,为群众谋福利,为村民办实事,不辜

 负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帮助**村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篇三】

 驻村扶贫 236 天,**写了 85 篇工作日志,记录了自己在**嘎查扶贫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他是**团委机关第一位驻村扶贫团干部。

 **年,**团委开始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旗**镇**嘎查。从**年派驻扶贫工作队员至今,先后有 3 名团干部在扶贫路上接力“追梦”,带领全嘎查 36 户贫困户、98 人摘掉贫穷帽,齐力迈向小康之路。

 “把脉问诊”的团干**

 **嘎查位于**旗有名的贫困地区“**”,绝大部分耕地为山坡地。**刚到**,放下行李就开始入户走访调查,“把脉问诊”。半年多时间,为嘎查贫困户逐一建立了帮扶档案,根据致贫原因“对症下药”。

 **年 4 月,**通过争取、协调,嘎查每户贫困户得到了 2 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用于购买基础母羊,发展畜牧业。

 同年 9 月,**又联系、协调中国尼尔森社会调研公司为嘎查希望幼儿园捐赠了价值 5000 元的图书、衣物和玩具。10 月,他再次协调**团委“百企强百乡”行动对口帮扶**嘎查,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团委为**镇中心学校捐赠了价值 3000元图书。另外,他还从**总工会、**扶贫办等单位为嘎查协调了 100 万元建设资金及医疗设备等物资。并联系**青基会为嘎查每年 15 名考上大学的学子每人提供 5000 元助学补助。

 “下沉”团干**

 **年 2 月,**一来到**嘎查,就积极协调**扶贫办、交通厅等单位和**盟、**旗党政部门,为嘎查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完成了 2.959 公里的通村公路“青春路”,建起了跨度 42.5 米的“青春桥”、4500 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 160 盏路灯,改造危旧院墙 6500 延长米,硬化街巷 5.498 公里。

 嘎查的“硬件”得以改善后,**最挂心的还是村民的收入。经过调研,他看准了肉驴养殖这个特色产业。在他的各方协调下,经过 2 个月努力,该项目终于成功落地。为每户贫困户提供 2 头基础母驴、8 头猪仔、200 只鸡雏,实现了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相结合,构建起嘎查有主导产业,农牧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格局。

 同时发展种植业,实施了 3000 亩“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打井拉电,铺设输水管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老团干”胡日沁毕力格

 **年 10 月,53 岁的胡日沁毕力格接替**走上“扶贫岗位”,驻村帮扶 2 年。胡日沁毕力格是**团校的一名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志智双扶”上。

 为了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胡教授组织了一支名为“草原梦想乐队”的村民乐队,自掏腰包为贫困户购买了 15 个葫芦丝,手把手教农牧民演奏方法。乐队由最初的一支 10 几个人发展到现在 10 支乐队 200 多人,辐射**镇、**苏木和国营牧场 3 个乡镇。**年 2 月 27 日,在嘎查举办了以“美丽** 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春节晚会。

 **年 5 月,胡教授被评为**区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篇四】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念兹在兹,没齿不忘。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人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感情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奋力前行。半年有余的驻村生活,让**县交通运输局的**不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也收获了难以忘怀的扶贫经历、感情和力量。

 第一次走进**县**镇**村,**有些退缩。这里距**县城 45 公里,地广人稀,全村面积 58.7 平方公里,水浇地仅有 1050 亩,其余是林地、草滩地和荒山地,是**镇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常住人口 168 户 361 人,其中贫困人口达 200 人,无劳动力、无产业、无资金“三无”情况尤为突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部分村组出行的真实写照。村民文化生活单调,卫生脏乱差,这样一个贫困村想发展产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对**的驻村工作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为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把长发剪成短发、高跟鞋换成运动鞋、长裙变成运动服,她也从一名着装精致的职场女性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姑”。第一次参加村里大会时,整个会场就像赶大集似的,有抽烟唠嗑的,有调侃说笑的,毫无会场纪律,村民在台下窃窃私语着“这么年轻能有啥扶贫经验。”“是呀,你看她白白净净的,庄稼地的活儿一定都不懂。”他们的话就像针一样刺痛着**。就这样,第一次村里大会在嘈杂声中结束了。**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散会后**认真梳理工作思路,并带着热情和真诚开始走家串户。

 4 月的**,虽春意已来,但寒意未退。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笼罩着*...

干部扶贫感人故事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3 篇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男,汉族,系****中心小学教师、后勤副主任。该同志于**年**月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或学校表彰,于**年、**年分别被**镇人民政府授予、等荣誉称号。

  **学校位于**区西 16 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一个中心校、两个完小、三个村小。其中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小学、幼儿园贫困生***人,在镇外就读6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 多人;2016 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户,?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和各校点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中心小学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教育局、镇教督办下发的名单,同时甄别新出现的贫困学生及时上报,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名贫困学生名单在学校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各类扶贫资金,解决贫困学生急需。

  **同志在学校中负责整理贫困寄宿生资料,发放午餐工程、寄宿生资助、三儿资助等。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工作中的困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 2012 年开始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起,均将学生各类资助金及时、顺利送达学生家长手中。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难处、如学生因意外情况暂时不

 在校,因家长原因班主任都联系不到该学生、有的家长领取了资助金却因多方面原因在上级调查时却说不清楚这种种情况。对于暂时不在校的学生,他想方设法亲自找到该生家中,将资助金送到家长手上;为了避免家长因其他因素说不清楚领取情况,影响我区的资助工作,他不怕麻烦,要求每次领款均要学生、家长、班主任在场、有学生签字,家长领款,并且给学生领款留照存档,做到了工作细致扎实,受到上级、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发放资助金时都给予贫困户、贫困学生鼓励、教育。如在**完小发放午餐工程教育资助金是,听老师反映一个学生家长以前领取了资助金就去街上喝酒打牌把钱花完,连孩子必须的文具都不买,为此他特意同这个家长深入交流,对他的人生观进行再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孩子的伤害,该家长通过谈话后表示要痛改前非,从新振作,对家庭作出贡献。在**完小发放资助金时,一个学生家长每次不来,并且老师反映该家长以前也是领了政府发放的救济款就去乱花,于是他就找来村长和该生的当村干部的姑姑,委托该生的姑姑代为保管资助金,并要求她将资助金给学生的情况记录下来,每次领取叫学生签字,这样就圆满地解决了这个困难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志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县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勤俭节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违规违纪现象。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教师,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梦想拥有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心中的自我,却发现翅膀早已给了他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就能听见理想搏击长空击的回响。这就是化处中学教师——张升。张升于 1997 年 8 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 20 年了。在这20 年的时间里, 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事业,把心血和智慧融入他所珍爱的校园,使这块沃土更加美丽富饶。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了教育扶贫的重任,作为教师进行的教育扶贫,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下面,就其工作情况与各位分享。

  一、主要工作情况 本年度张升的主要工作是:

 分管全校的寝室、 学校基建、后勤工作,任政史地教研组组长及七年级 5 个班的地理课程。

  二、心有所向,情有独钟

  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他的心中永存。安顺高等师范专科毕业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他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曾不只一次谈到自己要用心地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纯洁的心灵。他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他最好的荣誉证书。所以,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他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在教育学生时,他奉行的信条是“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

 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 行的影响。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

  四、严爱互济,诲人不倦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他对于他的学生,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他教育的座右铭。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他还兼顾着全校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五、创新方法,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校园风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

 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六、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变成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学校一名领导,他率先垂范,不管工作多重,时间多紧,仍然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其撰写的学习心得、教研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表彰。

  七、身先士卒,公而忘私

  2018 年是脱贫攻坚年,作为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化处镇教育系统先后召开了扶贫攻坚筹备会、扶贫攻坚安排会、扶贫攻坚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并具体落到实处。作为水母片区的大组长张升,不但要统一调配各小组组长及组员,还要具体处理各种各样在调查核实中的问题。每个小组有什么疑难,就会看见其不辞辛劳的身影。为了解决调查人员就餐,张升不但私自买了菜,还让自己的妻子义务准备午餐。当调查组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时,可忙坏了大组长,没日没夜,历经数日,有数据不符时,瘸着病腿的他又会冲向最前沿。作为一名基层扶贫的一线教师,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他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悉心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用心做事,当好学校后勤的勤务兵。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那样感动。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张瑜,男,中共党员,现任东上官中心小学总务主任,2004 年 7 月毕业于湖北省襄樊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同年参加教育工作,从教以来,一直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终身的职业。2017 年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勇挑重担的勇气,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学生所需,积极联系其他包联帮扶人员,动员社会力量,解决贫困家庭所需。为学校精准扶贫作出突出贡献。

  自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按照中、省、市、县打赢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的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贫困家庭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在阻止贫困代际相传拔掉穷根方面。面对教育上开展的这一份新工作,面对东上官中心小学成立帮扶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可是具体工作谁来做,张瑜建议由自己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自己担任。自接手工作以来,他迅速对全校 1***名学生认真摸排,精准识别,分类统计,建好台账;自查了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对关爱帮扶台账中的学生,如何提升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品行修养,心理素质和学业水平他想办法并依据上级要求推行精准育人帮扶导师制,要求依据实际,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一生一卡、一生一师、一生一策”的全程帮扶机制,目前,学校共有建档立卡学生 9 人,张瑜同志选择了最为特殊的闫**和黄**两名学生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

  问起闫**,他如数家珍的说,是他帮扶的第一个学生,闫**家住东华街道办北里村焦河组,村子西头数第四家,门口有一个棵枣树。家里有六口人,爷爷闫**,奶奶李**,爸爸闫**,妈妈陈**,还有一个妹妹叫闫**。爷爷奶奶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爸爸由于车祸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妈妈是个农村妇女,还有一

 个不足一岁的小孩子。面对这一情况,闫**失去了学习兴趣,人也变得沉默寡言。张瑜多次深入他的家里,送去了学习用品,在学校里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困难都是暂时的,你的爸爸只是暂时的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也只是暂时失去了经济来源。他又与帮联的村镇干部联系,

  待他爸爸身体康复后,想办法解决家里的困难。现在他爸爸在县城某小区开电梯,妈妈在小区里打扫卫生,家庭现在也有了经济来源。还在的脸上微笑也多起来说话,学习劲头也大了,期中考试每门课程都在 85 分以上。

  “如果把脱贫攻坚比作战役,那么教育脱贫就是持久战”,这是张瑜同志总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如今闫**已经脱贫了,但是黄**还没有,所以我将继续战斗”。比起闫**,黄**的情况要特殊很多。黄**家住东上官街道办五星村黄组,家里有四口人,爷爷脑梗,常年依靠药物控制病情,妈妈是个聋哑人,家庭收入依靠父亲种地生活,日子过得可想而知。在第一次去黄家的时候他就自己掏腰包送去一份慰问金,每次去黄家他都要带上一些学习生活用品,他说这些东西虽然很多人不稀罕,可是在黄家那就是温暖。黄健健家里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他的学习家里是帮不上任何忙的。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就让学生加上了自己的微信号,学习上有什么不懂得都发过来,他自己帮忙解决,然后在发过去。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这样的家庭,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就在前一段时间,黄**在家里烧水做饭的时候,又把自己烫伤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瑜同志第一时间赶到黄**家里,抱起孩子赶快送到医院。

  医生说伤情比较重,需要住院治疗,他就这样,一边忙学校的工作,一边抽时间到医院看望他,每次去都会带上一些营养品。出院后,由于伤情比较严重,暂时不能来校上学,孩子也萌生了辍学的想法,说自己回家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

 的事情,还能帮着减轻一份家庭负担。他又多次耐心的做孩子和家长的工作,告诉孩子和家长,受教育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义务,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不让孩子上学,这样都是违法行为。做通了孩子和家长的工作,家长又提出孩子现在不能去学校,学习也落下了,跟不上,怎么办。他承诺忙办理休学手续,解除家庭的后顾之忧。在黄**休学期间,他多次前往黄家帮忙补习功课,告诉孩子虽然休学了,可是不能忘记学习。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他和孩子谈心,找心理老师进行疏导,让老师同学对他多加关爱,生活中处处照顾,学习上多方帮忙,可是孩子的脸上一点都看不到开心,学习成绩也一直平平,没有多少明显的变化。面对黄**的这一情况,他沉默了。我们教育人能做的,在这个家庭都是杯水车薪,我们都是工薪阶层,都有一家子人。虽然黄家是低保户,享受政府兜底扶持。可是远远不能解决黄家所面对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个关爱,不仅仅是来自学校,来自政府,来自村组。还应该有社会人士多多的走入这些家庭,让他们感受全社会的关爱。想到这一点,他就动起了脑筋,联系自己的同学熟人,看看有没有企业人士,能伸出...

干部扶贫感人故事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1974 年,我 17 岁,与姐姐一起从辽宁来到云南支边,开启了我的教育生涯。经历过一段人生的波折与兜转,我最终留在了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这里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不久之后,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来上学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刚开始我很不理解,就跑进山里学生家做家访。有一次从山里回来,半路上天黑了,一个人又累又饿,脚也肿了。我坐在公路边休息,竟然不知不觉倒在地上睡着了。幸亏县里干部下乡发现了我,把我带回了学校。

  每次家访,都给我很深的触动。有一次,初三班级团支书林秀(化名)不想上学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何要辍学?第二天我就跑到林秀家问了个究竟。家人说,家里太穷,哥哥在读高中,再也承担不了女娃的学费。我磨破了嘴皮反复劝她和家人,但家里人不吭声,林秀一直低头哭泣。第一次没劝动,我不甘心,又来了第二次,终于说服家人让她重返校园。

  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家访,我终于弄明白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

  渐渐地,一个念头在我心里滋长起来,越来越强烈: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专门收山里的贫困女孩,让她们无忧无虑地接受教育,这或许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命运。

  办女校的路,并不平坦。奔走筹款时,有人质疑、有人反对,有时山重水复,有时柳暗花明。5 年过去,我仅筹到了 1 万元,而这连建学校的零头都不够。

 转机总在心情跌至谷底的时候出现。2007 年,我当选为党的十*大代表,一家媒体报道了我筹建女校的梦想,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地政府在学校建设、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捐款也纷至沓来。2008 年,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成了,女中教育扬起了前行的风帆。

  学校建成后,家访依然在继续。为了留住学生,我 12 年来走过了将近***万公里家访路,走进了 1300 多名学生家里,尽己所能给她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为了培育好学生,学校实施极其严格的管理模式,以锻炼她们的刻苦精神,帮助她们获得接受更高层级教育的机会。现在,已经有 1***名女孩从这里走进了大学校门。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很多名校都有来自华坪女中的星星之火。

  这些年,我时常在想,我什么都没有,无车、无房、无存款;但我又什么都有,有一颗火热的心,这心里有党、有国家、有人民、有学校,有千千万万的孩子。

  海兵同学是一位智障学生,我每时每刻都担心他的安全,生怕有什么闪失。每天上学他都要在路上“漫游”,上课了座位上还空着,我经常到路上接他一程。有一次我发现他坐在田地里哭泣,裤子、鞋子全湿透了。“可怜的孩子,要是我早点来就不会这么遭罪了。”我深深自责。我连忙扶起他,先送他到家换好衣鞋,再护送其到学校。还有一次,他将圆珠笔芯含在嘴里,猛地一吸,液体全流出来了,嘴巴立马变成了蓝色。天啊,要是吞下去可不得了!我迅速找来清水,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清洗污渍。

  9 月 27 日下午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海兵同学在一口井边玩水,他匍匐身子,头和胸伸到了井的上空,稍不注意就会掉入井里,发生溺水事故。于是我停下来送海兵同学到家,耐心地告诉他玩水的危害,教育他绝不能私自下

 塘下河洗澡,绝不能到不明水域摸鱼。我还拿出手机播放一段防溺水教育视频给海兵看,以引起他的高度重视与警觉。随后我与海兵同学的爸爸一起探讨如何关注他的安全,怎样提高其安全系数。我们分析了存在的特别突出的安全隐患:喜欢玩水;喜欢拉过往的车辆;喜欢在马路中间嬉闹;喜欢捡垃圾箱里的食物吃;喜欢攻击他人。他爸爸哽咽着诉说家里的基本情况: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下有三个智障小孩需要抚养,生活真是举步维艰。我安慰他:有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勤劳致富的劲头,一定能走出困境,奔向小康。这位中年汉子表示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定配合学校管教好孩子,让其拥有快乐童年。

  特别的学生需要特别的爱。希望海兵同学能拥有阳光一片,开心度过每一天,平安相随每一天,希望他能与班里同学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扶贫先扶智”,因此帮扶贫困生自然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每年都开展帮扶贫困学生活动。这项活动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一座桥梁,拉近了贫困儿童和教师的一颗颗心。它抒写着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诗篇,唱响了一曲曲爱心乐章,演绎着一幕幕人间真情。

  本学期,我帮扶的对象是我们班的田嘉欣和范雨轩两位同学。

  田嘉欣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她如花般的童年本该享受阳光般的生活,可是在这个孩子的生活中却笼罩着一层阴影。开学初,我发现这个孩子总是闷闷不乐。课间活动时,别的孩子都跑去操场活动,只有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不知道在沉思什么,忧郁什么?她平时在校的作业能完成,但是家庭作业却

 不能按要求完成,这是为什么?我非常着急,一种心酸涌上心头。她的一举一动我看在眼里,惦在心里。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来到教室与她谈心,之后得知她平时在托管所。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孩子缺少爱呀!我没事就和她交流,渐渐的,我们成了朋友。

  范雨轩,她的父母离异,现在和养母在一起生活。但是养母身体不好,常年生病。因此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显得特别懂事,那种超乎年龄的沉稳让人觉得实在有些心疼。

  一个星期天,我驱车十余里路第一次去家访。得知田嘉欣的父亲经常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在家务农,还有个常年卧病在床的爷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妈妈一个人操持。万不得已才把孩子放在托管所的。

  看到两个孩子的情况,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他们。每周,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和他们交流,询问在家情况。对于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单独辅导。经常与家长通电话,及时汇报孩子的情况。

  课堂上,我特别关注他们,发现孩子心猿意马的时候,我对孩子投去提醒与鼓励的目光,或轻轻敲桌子提醒他们,或者叫他们回答问题,此时,同学们的掌声带给了他们自信和快乐。

  课后,我从关注他们的成长日记入手,用文字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渐渐的,田嘉欣同学变得开朗了,课间,她慢慢地走出教室,与同学们快乐地玩耍。范雨轩同学课堂发言可活跃了,作业字迹整齐多了,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

  国家政策好,学校帮扶氛围浓,给予了孩子们物质方面的资助。而我能做些什么呢?针对中年段孩子喜欢阅读这一特点,我特意去书店给孩子们选了两本书:一本是《爱的教育》,一本是《名人传》。在第二次家访的时候把书分别送到孩子

 的家里,希望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两个孩子在慢慢地成长,我也在帮扶工作中收获了快乐。其实,我们班还有好多学习上,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孩子。我将时刻以“怀家长之心,尽教师之责”勉励自己,让更多有困难的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呵护。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在帮扶之路上走下去,让每一个称呼我“老师”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干部扶贫感人故事

 

 扶贫感人故事演讲稿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立下愚公志、真情为扶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父老乡亲:

  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立下愚公志、真情为扶贫》

  近年来,扶贫工作日益繁重,扶贫压力逐渐增大,相信大家都切身感受到基层干部的不易,隔三差五有个会,到乡里来更是天天有的事;层层压实,层层传导,最终的压力大部分顶在最基层的干部头上。在这种高压工作环境之下,确实有少数干部已经出现了畏难抵触情绪。抱怨扶贫就是天天做资料,不停做资料,因为精准,所以资料很多很多,而且有时候翻来覆去;多得可以让你无法想象,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太多重复,形式的资料,从摸底表到汇总表,从电子稿到纸质档,每天高负荷,神经紧张,埋头做资料,错了又重来,一个数据变动,整个资料或许就要改半天。但扶贫工作确实是松不得,放不下。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情况复杂,要想在这项伟大事业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干部不畏艰辛、扎实苦干的奉献精神,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全力支持的奉献情怀。

  扶贫工作,软件材料是基础。但最终要实现脱贫致富还是要在因户施策,在加强干群联系上下功夫。入户调查走访是密切干群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没有什么比走访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要让百姓觉得是自己人,有空就往百姓家里走,即使工作再忙再

 累,也要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才能让贫困情况由枯燥的数字变为具体的详情。当我第一次走进我所帮扶的贫苦户家中,看到破败的院落,窘迫的生活,我的心猛地一颤。10 几年前一场意外的变故让她儿子英年早逝,老伴前几年逝世,因病重拖了好几年,欠下了一大笔医药费,留下了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子。这样的家庭境况连我看到都觉得毫无希望,那天从我进到家里一直到我离开,她一共说了 5 个谢谢,即使在我没有给她带去半点帮助的时候她依然心怀感激,更让我惊讶的是她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想养 2 头猪,我这个身子喂个猪还可以,猪卖掉就有钱了",看到她行动吃力的身体却还满心斗志,我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她说:反正要实现脱贫奔小康,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一味等、靠、要是不可能的,我被她的这种志气所振奋,现在每次看到她都觉得她比之前更加开朗。在我所走访的贫困户中,虽然并没有给老百姓带去万贯家财,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但在油盐柴米与鸡毛蒜皮中,却服务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期盼。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一个正在经历扶贫的干部,接触到贫困户,心里五味杂陈,累并快乐着,真的很想帮他们多做些实事。对很多贫困群众而言,资金是发展产业的拦路虎。记得有一户贫困户主动要发展产业,由于资金不足,想申请政策性扶贫贷款,在贷款过程中需要填写各种申请表等软件材料,但由于他文化水平有限,面对各种表格绞尽脑汁、不断询问,也还是无能为力。再加上身体残疾,来回县、乡办手续非常不便,看着他无助的神态,我就利用中午、晚上时间帮他赶写申请书、承若书等材料,来回几次帮他去县里办审

 批,前几天他的贷款终于拿到手了,我心里有满满的充实感、成就感、获得感。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几个小故事,也许在大家看来太过平凡,但是于我而言,是鼓励、是肯定、更是历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以此为训,始终牢记当初的承诺: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以平凡之我,平凡之事,在扶贫路上播撒青春,勇敢前行!

  精准扶贫路上,那些感人的故事

  患难夫妻情长在

  洋坪镇西线几个村子正好处于县域交通动脉之间的大块脂肪肌上,我的印象里它们一直就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神秘而安详。当我们龟伏于动脉上的某一点,或者爬行于某一段,时不时会瞟上一眼,心里想起伏的群山之巅、茂密的层林之中、隐秘的白云深处,那块肌肉是肥是瘦,是抢手的精选三条线还是食之无味的鸡肋?那里的村子为什么叫金竹园?那里修竹茂林,有文人墨客于曲水边亦觞亦咏,还是有药师穿行攀援采药其中?

  8 月中旬,炎夏刚过,大地饱满浆果初成。近些年分批完工的交通毛细管道发达到村组联通,各户联通。神秘的金竹园跟山外走动频繁联系紧密起来。一个小时到村委会,山里人家也似乎睁眼醒来不久。豆腐王孔祥兵家里已经坛子罐子、簸箕晒箕、辣椒土豆的热闹起来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孔祥兵,1963 年生,属兔,水磨冲人。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偏远农村,高中毕业生基本可以引领时代潮流。孔师傅有文

 化有思想,又一表人才,很快就被当时的回马乡信用社招聘。一个农家出了个有稳定工作吃商品粮的人,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孔师傅没干多久就返乡回来了。回来干啥?结婚,跟一个梳着辫子的邻村姑娘结婚。姑娘金竹园人,小他四岁,长得水润丰满,说话一脸笑,和气又大方,家里家外一把好手,能干又能吃苦。孔师傅十分满意。得知姑娘也中意他后,孔师傅坐不住了,他不顾家人宗亲的反对,毅然决然舍下人人歆羡的商品粮户口,他要回家娶媳妇儿。

  媳妇进了门,小两口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日子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问世,随着家里老人年岁的增长,这个家庭虽然越来越感艰难,但维持尚不成问题。

  突遭困厄,患难与共

  两个女儿渐渐长成,读书求学费用越来越高,老人要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单靠三亩农田是不行了。孔师傅决定农闲时外出赚钱以补贴家用。2007 年春他到附近的杨青岭煤矿挖煤,狗血的剧情竟然发生在他的实际生活中,煤矿事故他受重伤瘫痪在床,医治之后因腰椎神经损伤导致双腿肌肉萎缩而失去运动能力,末梢神经无知觉,只能靠轮椅勉强自理。看着妻子里里外外辛苦,得知大闺女不得不辍学,孔师傅后悔又着急,心疼又无奈,他一定要站起来。70 多岁的母亲给他找了一根木棍,他一边拄着木棍,一边揪着母亲,在无尽的疼痛和麻木中,在看不到头的摔倒和爬起来之后,三年之后他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这时他家已负债过万。

  站起来的孔师傅仍然无力干重体力活,但他想尽办法减轻妻子的

 压力,用他所有的智慧把妻子用汗水换回的农产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玉米没人要,变不出现钱,孔师傅就喂猪;黄豆价不高,他就磨豆腐。伤后不仅行动不便,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他慢慢作,慢慢磨,开始换点油盐钱,村民知道后凡有需要都来找他。他的豆腐生意有了起色。

  屋漏偏逢连阴雨,上帝似乎格外考验他。他刚刚站起来,妻子就倒下了。长期积劳成疾,严重的妇科病,严重的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堵塞。妻子一直舍不得医治,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一次孔师傅远远望见妻子跪在田里劳作,他万分吃惊,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先是子宫切除,然后是天南地北的寻医问药。后来经人介绍,找到南漳巡检的一个转业军人中医,十天跑一趟,两天一副药。为给妻子看病,他学会了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骑三轮车。

  在他们辗转求医的几年里,已经出嫁的大女儿和女婿忙完自家那头,又赶回来忙这头。收割结束,第一茬大米就送过来了,朴实懂事的女婿还帮忙扛起了一部分外债。苦心人天不负,2016 年妻子的病情渐渐好转。

  精准扶贫,春风暖心

  就在孔师傅一家相濡以沫,艰难度日的时候,习总书记在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孔师傅等 100 多户低保贫困户的情况被有关部门精准掌握,扶贫的春风吹开了斑驳的贫寒之门。他家三亩六分田,按每亩 600 元流转了一亩六,剩下两亩各种一亩包

 谷和反季辣椒,村里产业扶贫项目另外扶持他两亩反击辣椒,又拨2000 元资助他发展养殖。2017 年上半年,勤劳的孔师傅一家已经出售肉猪两头,栏里还存一头,新添的母猪又即将产崽儿,添丁进口,一家人喜不自胜。

  再过个把月,天气转凉,孔师傅就要开始磨豆腐卖了。如今他的豆腐卖到了镇里县里。他 87 岁的老母亲告诉我们,她今年特别开心,一家老小受尽磨难,现在总算是苦尽转甘,春上又带她到城里转了一圈儿,走了亲戚。十年没出家门的老人坐着孔师傅骑的小三轮,看了街道,看了高楼,看了热闹的世事,看了散在远安各地自立自尊自强不息的儿孙们,她这算安了心。

  无需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分明是患难夫妻情长在。也常看到一些人在物质和利益面前呈五短身材,孔师傅却常恨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没能撑起一个家。有的人手脚利索健壮魁梧却柔弱无骨,有的人筋断了,肌肉萎缩了,骨头却仍是硬的。现代社会,每一个生命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却只有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才会赢得尊敬。

  个人精准扶贫发言稿篇

  同志们:

  按照州委的部署要求,我们督查指导的任务主要有 5 项:一是督促到村到户扶贫措施落实;二是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三是了解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职尽责、各部门配合联动、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及政策措施宣传培训情况;四是经常深入农村和群众开展调研;五是协调督促州直相关部门做好保障和帮扶工作。下面,我就抓好 xx 县精准

 扶贫工作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从平时掌握和今天现场察看、汇报发言的情况来看,全州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以来,xx 县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紧盯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1+17”精准扶贫方案为统揽,立足自身实际,理清扶贫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完善保障机制,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总的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思路清。县上把 4 个贫困片带、61 个贫困村、8490 户、3。27 万贫困群众整体脱贫作为主攻重点,确定了“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谋加工利、挣劳务钱、往好处搬”的扶贫开发路子,坚持吃透政策与尊重实际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典型带动相结合、统筹全局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二是标准高。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把精准识别作为前提和基础,先后组织 6000 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坚持“四优先、七不准”的原则,严格5 道程序,通过 3 轮反复甄别贫困户,做到了对象精准,群众认可度比较高。对新农村建设坚持高标准、全方位,包括村级活动场所、幼儿园、小学等都整合在一起推进,搞得比较好。三是方式活。突出富民导向,坚持做到产业扶持、扶持资金、技能培训、结对帮扶到村到户,量身定制扶持项目,差异化扶持贫困户,精准定向施策,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确保了扶贫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

 这方面有很多创新,比如在危旧房改造的同时,还推出了危旧墙的改造。四是措施实。实施以项目到村改善发展条件、资金到户增加群众收入、帮扶到人确保扶贫实效为主的系列“组合拳”,统筹用好扶贫专项资金和部门涉农资金,财政扶贫项目带动群众筹资筹劳近1。5 亿元,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突出抓好 12 个整村推进及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制定落实《xx 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户扶持项目菜单》,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发放“双联”惠农贷款 xx 万元、互助金借款 xx万元、精准扶贫贷款 xx 万元,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培训“两后生”180 人,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xx 人。五是保障强。县委县政府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下大气力抓责任落实、督查考核、组织保障,层层靠实责任;先后 3 轮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促进了工作落实;大力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先后选派 17 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软弱涣散的 33 个村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将 62 名农村致富能手、典型大户发展为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提升了村班子致富带富的能力。建立县乡两级精准扶贫工作考核验收机制。六是成效好。经过县乡村三级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

  二、找准差距、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尽管全州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贫困现状仍然没有

 彻底改变,扶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7 县 1 市均属六盘山扶贫攻坚特困片区,贫困人口 42 万人、贫困面 24%,是贫困中的特贫、困难中的特困,今年 10。5 万人的脱贫任务非常繁重。xx 县是全省58 个贫困县之一,县上的贫困程度如何、群众的收入怎样,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比我们清楚。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山区与川塬乡镇之间差距大,特别是西部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群众增收致富门路少,如期实现与全州全县同步脱贫,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严峻形势,县上的工作与中央、省州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工作进度不平衡。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上不平衡,个别地方在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上还有差距,没有完全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二是政策把握不精准。县乡层面在掌握政策精神方面做得较好,但有些基层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对政策的掌握程度还不够,措施办法不多,推动精准扶贫的能力素质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是群众参与不广泛。有些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度还不够高,个别群众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力量资源需进一步整合到位。总体上县...

干部扶贫感人故事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充满新奇,充满动力,参加名相村扶贫工作的十名同志在当天下午来到官底镇名相村村委会,名相村闵顺利书记和郭卫东主任热情地接待了老师们。张春红老师忐忑的心在村干部亲切的问候声中平静了下来,找到了工作的信心。认真负责的闵顺利书记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所包联的每位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在他娓娓道来的介绍中,张老师感受到村干部工作的艰辛,了解到他们不知多少个白天夜晚进行摸排定位,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准确找出贫困的原因,制定了贫困计划,他们的辛勤付出,令张老师深深敬佩。

  张春红老师的帮扶对象是名相村三里东组的田省民,他今年刚刚 60 岁,没有成过家,从小智力就有问题,有二级残疾证。大前年出过车祸,大腿上带有钢板,一人不能独自生活。他没有宅基地,也没有房子,托管在他弟弟的家中生活。站在田省民弟弟的家门口,红漆大门镶嵌在一座土木结构的房子中央,穿过土木房子,高大的水泥结构平房宽敞明亮,家里收拾得很干净、整洁。田省民的住处在房子的最后面,贴着平房突出的 25 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里,一席大炕,不大的走道,炕边上一个小台扇不紧不慢地转动着。听田家二哥说田省民去地里拾麦子了,等找着人后再送到村委会。

  过了一段时间,田省民终于出现在村委会里。他个子不高、瘦瘦的,显得很拘谨,紧贴着田二哥,身上的衣服已看不出是什么颜色,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地流淌。张老师赶紧走上前,热情地问好、拉话,了解田省民大哥的情况。从交谈中,张老师了解到,木讷的田省民大哥是跟着弟弟过日子的,智力残疾的他也

 算是有吃有住了。田二哥的日子过得不错,可没有儿子,闺女已嫁,他自己也已经 50 多岁了,能带着大哥生活就不错了,一个好字就谈不上了。随着交谈的深入,张老师明确了帮扶的重点:关心他的生活、帮他干点活、协调好他与弟弟家的关系、落实扶贫救济金。

  7 月 4 日,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田间的玉米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修路的尘埃不断的漂浮在眼前,张春红老师顾不上路途的疲惫,顾不上满脸的汗水,脚步匆匆,再次赶往包联的贫困户家中。田省民大哥正蹲在后门口吃饭,张老师连忙冲着收拾厨房的田二嫂说:“嫂子辛苦了。”走进田大哥的小房子,看见地面上脏了,张老师二话没说便拿起笤帚扫地、洒水,收拾大哥炕上的铺盖。干完活,又拿出自己爱人的几件短袖送给田省民大哥。那一刻,张老师总想着自己的感谢、自己的融入会让田大哥的生活幸福一些。

  第三次进户时,田省民大哥坐在大门口,看见张老师,笑着说:“你来了!”似家人一样的问候中,淡淡的温情在春红老师的胸中回荡。看着田大哥拾的三口袋麦子,张老师夸赞:“你很能干!很棒!”田大哥竟然像个孩子一样笑了。紧接着,张老师给田家兄弟宣讲《临渭区产业扶贫办法》。张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田家兄弟聚精会神地听着。田二哥还提出田省民大哥的残疾补助不知是否到位,请张老师帮忙给问问。张老师一回到村委会,就向包村干部孙皓反映贫困户的问题。那一刻,张老师感觉到自己的进户走访更像是走亲访友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亲情的帮扶吗?

  在以后的进户日子里,张老师向他们转达了民政同志的答复,田省民大哥的残疾补助资金在 8 月份也到账。她和他们一家一起学习健康扶贫政策、对他们进行防暑知识普及、“八个一批”的政策学习等。在打扫卫生、干干家务、聊聊生活的过程中,他们越来越像是一家人了。田二嫂的热情招待、田大哥的笑容让张

 老师倍感温馨,甚至他们小孙女一声“奶奶”的称呼让张老师受宠若惊!

  朗朗政策的宣讲,淡淡温情的陪伴,在扶贫的日子里不断的发酵成亲人般的情感,流淌于每一个人的心间。看着田间一串串长势喜人的葡萄和红提,看着左家小学旁的寇准坟墓,张老师默默祈祷:有一份幸福一定是属于自己的帮扶对象。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一年最美是春季,一生最美是奉献,播撒教师所有的爱,让孩子们茁壮的成长。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的要求,我校开展了“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活动。

  兴化学校七年级(2)班的魏怡和段欣雨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刘蓉的帮扶对像,两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有些相似,魏怡的母亲因病致贫,父亲没念过几天书,主要在家打理家务,收入微薄。魏怡怡听话懂事,但较为胆小,平时班内的活动很少参加。段欣雨的父亲常年在外,不回家,母亲离家出走,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特殊的学习环境使他对学习没有信心。

  认识到孩子们的优点和缺点,就要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杨老师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在平时观察入微,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活动,解决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

  充分利用课余及周末期间采取家访、电话、微信等形式,为了孩子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增强了其父母的责任意识。

  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一位洋县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

  仲夏时节,炎日蒸灼。

  从县城出发,南行 15 公里,来到磨子桥镇金土村,这里群山环绕,满眼葱绿,平坦光洁的水泥大道在山阴间延伸,徐徐的山风穿过松林,迎面送来无边的清爽,喧嚣之音、污浊之气顿失,忍不住要下车,站在小土坡上,敞开衣衫张开双臂尽情拥抱这凉爽的山风;或是坐在松树林里,垫着厚厚的松针靠着粗壮树干静听鸟儿婉转快活的鸣叫。

  不多一会儿,就来到彭玉同学家门口。这是一座建于九十年代的四间砖木大瓦房,房檐下吊着五六串玉米,粗大的棒子昭示着今年风调雨顺年景。门前搭一瓜架,鲜嫩的丝瓜还戴着黄花,像羞涩的少女藏在翠绿的叶子下面,旁边是几株凤仙,花瓣白里透红。形成一道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

  对于这里,我还有些陌生。自从去年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以来,虽然我已经说不清去过他们家几回了,但大多是去他们在城里的出租屋,老家以前仅来过一次。

  彭玉家原本虽不富裕,但在当地也不算贫穷,只是造化弄人。三年前,彭玉爷爷被查出患有肺癌,一年的治疗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也没能挽回爷爷的生命。俗语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爷爷去世不久,奶奶有被诊断为肝硬化、糖尿病,平时服药,严重时住院,花费甚巨,幸有农合报销一部分,但求亲靠友,四处举债,让这个家的经济雪上加霜。2016 年,彭玉家被确定为贫困户。

  “老师来了!快请进屋坐。”小彭玉笑着从家里迎出来,一条长毛短腿、毛色发黄的狗倒是先蹿了出来,就像一片飘动的绸布,在脚下绕来绕去,尾巴摇的整个屁股都扭了起来。不一会儿,彭玉的妈妈和奶奶都出来向我热情的打招呼。

 “谢谢老师,总叫老师破费,让我们的心里过意不去。”彭玉妈妈说。小彭玉也不住地道谢。

  “我们都是朋友了,就不要客气了。”我拍拍彭玉的肩头说。

  彭玉奶奶端上了一杯热茶,递来一把蒲扇。我把小彭玉的假期作业大概翻阅了一遍,为他找出做错的地方,对难点作了讲解。屋后的大树上,知了在拼命地叫着,小黄狗正趴在桌子底下,半闭着眼睛养神,那长长的舌头吊在嘴边,肚子一鼓一鼓的。

  接着,我又询问了孩子假期的情况,地里的农活和收成,询问了彭玉爸爸打工的情况,询问了奶奶的病情,详细询问了彭玉妈妈的网店经营情况。愿来,彭玉妈妈心灵手巧,从小爱做手工,平时里在城里租房照顾彭玉上学,闲来无事时就用塑料珠子串串打发时间,谁承想串得越来越好,那一件件作品不光造型别致、形象逼真,构思也很新颖。半年前,我偶然得知这一情况,一天,我突然想,如果这些物件拿到市场上出售,一定会受人喜欢的,那样的话还能增加收入。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彭玉妈妈,彭玉妈妈说其实她也想过,但是,她要照顾彭玉上学,还得兼顾家中农活,谁去卖呢?我想了想,给她推荐了开网店的方法,帮她在淘宝开了店。

  得知家中一切情况正常,网店生意不错,我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看来,明年脱贫已经不是问题。”我说。

  “嗯嗯。”彭玉妈妈自信地回答道。

  “有一点遗憾,就是你们脱贫了,我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不好到你们家里来了。”我笑着揶揄道。

  “不会的,不会的,你是我们的朋友,永远欢迎你。”女主人爽朗地说道。

  ❖

 车行到高处,才发现太阳还没有沉下山,但已没有那耀眼的光芒,尽可以睁大眼睛去一睹它的真面目。太阳的周围一片火红,在它的映照下,大大小小的山头、沟壑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辉里。金土,金土,金色的土地,此刻不正应了这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吗?多么可爱的山川,祝福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