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时间:2022-06-17 11: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供大家参考。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学习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近日,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民生福祉,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工作,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平衡地区收支矛盾压力较大,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络。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因发展水平、社会条件和文化特征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全盘复制,而是要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

 要坚持人民至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准确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趋势,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未雨绸缪,采取防范应对措施。

 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

 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进入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必须统筹好与其他领域改革的联系,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更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保障应对风险挑战的特殊作用。切实发挥好稳企纾困、社保缴费减免等政策对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作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达到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的显著效果。

 强化监管、提 质 增 效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 服务 法治水平。

 社会保障工作牵扯面广、资金投入大,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

 业健康发展,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险、救助和福利等方面的法律,依法落实好各级政府及单位、个人和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完善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逐步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提高监管水平,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们必将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心组学习辅导发言

 “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鲜明强调要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多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 “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

 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并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二是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

 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三是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

  —— “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关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精细化管理是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并提出三方面的明确要求:一是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二是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三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 “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采取空前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将相关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及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及时对因疫情遇困群众给予救助等举措,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 年,全国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免、减、缓、降等政策合计减费 1.54 万亿元,职工医保阶段性减征 1650 亿元。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社会保障工作

 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做法经验,强调“要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 “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之初,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也存在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明确要求:要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各地区务必树立大局意识,严肃落实制度改革要求,“不得违规出台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许一定时期内存在区域间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但不能动摇统一制度的目标,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总书记还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就一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学习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近日,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民生福祉,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工作,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平衡地区收支矛盾压力较大,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络。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因发展水平、社会条件和文化特征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全盘复制,而是要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坚持人民至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准确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趋势,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未雨绸缪,釆取防范应对措施。

 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当前,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进入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必须统筹好与其他领域改革的联系,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更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保障应对风险挑战的特殊作用。切实发挥好稳企纾困、社保缴费减免等政策对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作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达到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的显著效果。

 强化监管、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法治水平。社会保障工作牵扯面广、资金投入大,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险、救助和福利等方面的法律,依法落实好各级政府及单位、个人和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完善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

 术,逐步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提高监管水平,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们必将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读《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4 月 16 日出版的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指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应加快制度改革和结构调适,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应性,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要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符合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全公众参与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公众的回应性与主动性,社会保障治理效能才能迈向更高的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全文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面向“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完善的思路,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早在 1922 年,党的二大宣言中就提出了设立工厂保险、保护失业工人等改良工人待遇的主张。瑞金时期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设专章规定了社会保险问题。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要求,于 1951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改革开放后,我们把社会保障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等会议多次研究审议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意见等,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我们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我们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我们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我们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13.6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主要是:制度整合没有完全到位,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保障“一枝独大”,而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承担的补充保障发育不够;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平衡地区收支矛盾压力较大;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地方社保基金存在“穿底”风险。对这些不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要求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多种多样。我们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但不是照抄照搬、简单复制,而是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我们要坚持和发展这些成功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第二,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要逐条逐项深入研究,纳入规划,抓好落实。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

 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 5 年、15 年乃至 3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要拓展国际视野,关注国外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汲取经验教训,既避免像一些拉美国家那样盲目进行“福利赶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又避免像一些北欧国家那样实行“泛福利化”导致社会活力不足。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

 第三,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要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要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日常性帮扶措施。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

 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2018 年以来,我们实施了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仅去年一年,东部发达地区就拿出了 1768 亿元,拨付给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省份,有力缓解了社保基金收支的区域结构性矛盾,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符合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加上医疗技术发展,更多疾病从“无药可医”变为“可医可控”,医保支出面临着更大压力。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近年来,许多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推出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计划,但实施起来并不太顺利。一些国家在这项改革上经历了波折。我们要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合力,推动这项改革任务平稳落地。

 第四,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

 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第五,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要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要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第六,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贡献。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很重。要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要根据形势好转变化,稳妥退出减免社保缴费等阶段性纾困政策,并同其他政策退出平稳衔接。要总结这次疫情防控的成功做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最后,我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要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之初,我们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现在,随着我国社

 会保障体系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要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各地区务必树立大局意识,严肃落实制度改革要求,不得违规出台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许一定时期内存在区域间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但不能动摇统一制度的目标,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从“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4 月 16 日出版的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明确新方向,坚持社会保障事业的价值取向与总体思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调机制、强基础、补短板、促平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统一、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便捷高效、社会保障成果应享尽享的总体要求下

 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协同性、包容性和适应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更多的群众纳入保障范围,补齐社会保障的短板与弱项,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让社会保障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社会保障事业与其他事业协同的发展思维,充分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注重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协调推进。同时,也要注重社会保障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项目间的整体合力。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效机制,确定国资划拨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划拨主要方式、选择最优比例是建立国资划拨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长效机制的关键。此外,更应注重在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障动态调整机制和社会保障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立足新形势,加强社会保障事业的制度改革与结构调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应加快制度改革和结构调适,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应性,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要加强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充分意识到新形势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深刻影响,树立战略眼光和新发展理念,明确社会保障体系的

 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变化,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灵活调整,完善社会保障有序运行机制,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发展。在制度上,要以社会保障权益的公平性为出发点,以促进改革发展成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为落脚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健全不同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性、公平性和统一性。在结构上,要以社会保障项目结构优化为重点,加强不同项目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充分破解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创新问题、综合社会救助制度优化问题、“一老一小”社会福利水平提升问题以及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实现问题,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应对新要求,提升社会保障事业的法治保障与治理效能。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方面,应针对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立法空缺抓紧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同时根据社会保障工作的变化,推动相应法律及时调整与修订,建立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灵活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应强化社会公众和社会保障经办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加强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监管,为社会保障事业的有序运行提供规范引导,确保社会保障权的平等共享。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政策

 工具,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建设内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法律的刚性约束和支撑,而且需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治理效能。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应加强社会保障经办服务的数字赋能,将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有机结合,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完善社会保障领域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针对不同保障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社会保障服务,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水平和服务水平。只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全公众参与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公众的回应性与主动性,社会保障治理效能才能迈向更高的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长期以来,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我们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胸怀“国之大者”的自觉,从“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学习领悟《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发言

 “我很关注你们的改革。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2021 年 3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充分肯定三明在医改这一社保制度改革关键领域的经验做法。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直面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明确强调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从多个方面阐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一是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三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

 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四是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五是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日常性帮扶措施。六是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有 2.64 亿人,占 18.7%,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1 亿人,占 13.5%。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制度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深刻指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延迟退休等相关重大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针对养老保险,总书记指出,“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针对医疗保险,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国

 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针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总书记深刻总结国外经验教训,强调“要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合力,推动这项改革任务平稳落地”。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体会文章- 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现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并轨”,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养老金等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提高,社保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但是,辽宁振兴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老龄化社会走势仍将延续,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尚有差距,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要文

 章,系统回答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工作信心和决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深入系统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上来,自觉在吃透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握基本规律,加强政策引领,集中攻坚克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辽宁人民。

 2022 年即将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紧紧围绕“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聚焦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战略,加强社会保障政策供给、服务保障和

 民生兜底,统筹抓好制度改革、业务管理、经办服务各项工作,重点在“四个确保”上下功夫。

 确保各项制度改革落实落地。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着力打通堵点、痛点、难点。全力推动企业养老保险与全国统筹有机对接,严格执行全国统一政策,建立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长效机制,做到全国统筹后保发放责任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退休人员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基金省级管理。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平稳运行,开展失业保险提质增效年行动,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防失业、保生活的功能。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发公务员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

 确保织密兜牢民生安全网。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动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参保,健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配合税务部门强化基金征缴,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落实社保助企纾困和民生保障

 政策,确保各项减缓降提补等政策措施第一时间直达企业和服务对象。积极推进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管理服务。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完善落实困难群体社保帮扶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调整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让广大参保人员及时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刀刃向内,继续开展基金管理风险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和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失业保险待遇问题专项整治,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欺诈骗保,常态化开展基金安全警示教育,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内控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推进“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完善基金监管跨部门协同机制,提高风险治理能力。严格各险种基金支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深入开展基金支出风险排查,健全与国家及省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持续做好疑点数据比对核查,严防基金“跑冒滴漏”。狠抓排查问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举一反三、综合施策,健全基金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坚决守住“底板”“底线”,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养老钱”。

 确保经办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加强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建设,统一和优化社保经办流程和服务规范,坚持数字赋能,建设融经办服务与信息系统于一体、以社会保障卡为服务载体、线上线下衔接互通的社保服务体系,建立实体窗口、互联网平台、12333 电话咨询、自助服务等多渠道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一网通办、异地通办、一卡通用。深入开展“我是人社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专项行动,深化社保服务优办快办,优化关联事项打包办,扩围高频事项提速办,推进更多事项简便办,实现民生事项就近办理、多点可办,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打造优质、便捷、智能、高效的社保服务。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奋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4 月 16 日出版的第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牢记初心使命的有力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早在 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了“改良工人待遇的主张,包括废除包工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建立工厂保险,保护女工和童工,保护失业工人”等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作出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

 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发展生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觉树立并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订一系列制度,出台一系列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践行共享理念的制度安排。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改革发展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设定的 20 项指标中有 7 个是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 1/3,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这是充分彰显我

 们党践行共享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实际举措。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凝聚民心民力的必然要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前不久在海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抓实干不懈怠、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们党持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信任信心。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凝聚起 14 亿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朝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悠悠万事、民生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意义重大、工作繁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精细观念,多措并举推进,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立足中国 国情。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 亿人口都是一项巨大挑战。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多种多样。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因素、现实国情和发展前景。在合理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续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持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格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大发展“蛋糕”,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统一起来,不做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决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强化顶层设计。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社会保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加强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就拿人口老龄化来讲,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有 2.64 亿人,占 18.7%,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1 亿人,占 13.5%,老龄化特征明显且还在持续加快。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风险意识,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科学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统筹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注重改革加强、协同发力、统筹推进。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制约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加快完善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党的政策温暖照耀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坚持法治思维。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要强化法治思维,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确保社会保障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要强化法治执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注重精细管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保障事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制度环节复杂、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度高,始终坚持“绣花”思维,突出精细管理,才能确保工作质量。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要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要强化数字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需要改善,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等。我们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的明确要求,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切实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实干实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读后感

 近日,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心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人民期待,完善社保体系,推动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统筹社保“一张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织牢社保“安全网”,彰显“中国温度”。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达 13.6 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 95%以上。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 13.52 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 5 亿……从城镇到乡村,从国有企业到各类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我国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打出了一系列提速扩面的“组合拳”,不断完善健全了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随着一张规模宏大的社会保障网络织

 密织牢,不仅彰显了民生领域的“中国温度”,更展现了社会保障的“中国力度”。

  增强“改革力”,注入“社保动能”。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等,切实把群众期盼变成惠民举措,真正守住人民安康“幸福线”。

  推进“法治化”,实现社保“可持续”。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要稳发展、保民生,就必须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其中,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实现“可持续”。各地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既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让社保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同时,又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体系,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真正发挥法治“压舱石”的作用。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本,更是社会稳定之基。只要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社会保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就定能护航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感悟2500字

 

 学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4 月 16 日出版的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让老百姓在享受高质量社会保障中过上好日子。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决心和能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成就中国奇迹的重要密码,也是迈步新征程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民生作为最大政治,不断加强中国特

 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制度引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实事求是上,积累了重要经验,总书记强调,这些成功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如此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这是党的执政根基。

  坚持锚定基本民生,织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是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运用这些民生举措,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有效地纾解了“痛点”、打通了“堵点”、补齐了“断点”,真正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目前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检验人民情怀和政绩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心中有群众,就要时刻把群众安

 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切实把群众期盼解决的就学就医、就业增收、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又要持续完善解决诸如推动新的生育政策等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补齐民生短板、守住民生底线、提升民生福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