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打击乐器——铜钹

时间:2022-08-08 18: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老打击乐器——铜钹,供大家参考。

古老打击乐器——铜钹

 

 古老的打击乐器——铜钹

 摘要:

 钹, 也被称作“铜钹”、“铜盘”, 民间叫做“镲”, 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 属“八音” 中的金类。

 是我国满、 蒙古、 保安、维吾尔、 藏、 羌、 彝、 傣、 白、 佤、 哈尼、 纳西、 景颇、 阿昌、 苗、壮、 土家、 京、 黎、 畲、 汉等四十六个民族的互击体鸣乐器。

 其历史久远, 品种较多, 常用于各民族民间歌舞、 文娱和宣传活动中, 并在民族音乐、 地方戏曲、 藏戏、 傣戏、 壮剧、 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流行于全国各地。

  关键词:

 钹; 铜钹; 打击乐器

  铜钹构造简单, 整体呈圆形, 由“响铜” 制成, 中间部分隆起呈半球状, 称“碗” 或“帽”, 中心钻有小孔, 以拴系绸布, 即“钹巾”, 碗根与钹边之间的部分叫作“堂”, 演奏时, 用双手通过钹巾持住钹身, 相击使堂振动发音。

 许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对其的描述。

 如唐代杜佑《通典》 中说:

 “铜钹亦谓之铜盘, 出西戎及南蛮, 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 贯之以韦, 相击以和乐也。

 南蛮国大者, 国数尺, 或谓齐穆王素所造。”

 “自宣武以后, 始爱胡声,

 于迁都。

 屈茨, 琵琶,五弦, 箜篌, 胡笳, 胡鼓, 铜钹, 打沙罗, 胡舞铿锵镗鎝, 洪心骇耳,抚筝新靡绝丽, 歌音全似吟哭, 听之者无不凄怆。

 琵琶及当路琴瑟殆绝音。” 南宋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中也有记载:

 “铜钹亦谓之铜盘,本南齐穆王素所造, 其圆数寸, 中间隆起如浮沤, 出西戎、 南蛮、 扶

 南、 高昌、 疏勒之国。

 大者圆数尺, 以韦贯之, 相击以和乐。

 唐之燕乐、 清曲, 有铜钹相和和之乐, 今浮屠氏清曲用之, 盖出于夷音。

 然有正与和, 其大小清浊之辨欤。”

  关于铜钹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晋法显所著的《历游天竺记传》 一书中。

 铜钹乃是外来乐器, 源自西亚, 最早见于埃及、 叙利亚, 后在波斯、 罗马等国流传; 在东方, 先见于印度, 后而中亚。

 据《北帝书. 神武记》 记载, 铜钹大约是在公元 350 年左右, 随 《天竺乐》传入我国中原。《隋书· 音乐志》 曰:“ 《天竺》 者, 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 ……乐器有凤首箜篌、 琵琶、 五弦、 笛、 铜鼓、 毛员鼓、 都昙鼓、铜拔、 贝等九种, 为一部。

 工十二人。” 佛教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 67年) 由印度传入中国, 而铜钹作为佛教梵呗赞诵法器随之或随后传入。诸多佛教石窟、 壁画中对其都有描述, 如云冈第六窟西壁最上层的击钹乐人; 麦积山 127 窟石刻造像背光上的击钹伎乐人等, 可见铜钹与各种乐器的组合形式以及它与佛教音乐的密切关系。

  至 6 世纪初, 铜钹在北魏民间已很流行。《北齐书· 神武记》载北魏孝明帝时(公元 516 一 528 年) :“初,

 孝明 之时, 洛下以两拨相击, 谣言日: ‘铜拨打铁拨, 元家世将末。’” 文中之“拨” 即为钹。

 隋唐时期, 钹曾在宫廷多部伎的胡乐中大量应用。

 有资料显示, 钹在隋代九部乐中, 已用于天竺、 西凉、 龟兹、 安国和康国五乐中。

 清人徐坷《清稗类钞· 音乐类》 :“钹, 本名铜钹, 又曰铙钹, 南齐穆士素所造。

 其圆数寸, 大者出扶南、 高昌、 疏勃等国, 圆数尺,隐起如浮沤。

 中有孔, 以黄绒绦贯之, 两面相击以和乐。

 始于隋九部

 乐, 唐乃用之燕乐。” 到了唐代, 十部乐中有七部用钹, 尤其在燕乐中。燕乐中的法曲和胡乐多用到铜钹, 并有“正铜钹” (主器) 与“和铜钹”(副器) 配合使用。

 而到了唐末, 乐器散亡。

 辽得之, 用于大乐。

 皇上行幸则用此, 而优伶于剧场, 僧道于佛事亦有之。

 在敦煌千佛洞的隋唐壁画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 已绘有敲击铜钹的人像。

  宋代时, 佛教庙寺中又出现一种与钹相似的“铜铙”。

 铙和钹的区别在于, 铙的碗部较小, 其圆形铜片薄且周边翘起, 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 而钹的碗部较大, 其圆形铜片平而厚, 发音较浑厚, 余音较短。

 此后, 铙与钹逐渐普及于民间。

  明清以来, 不同类型和不同型号的乐器在民间戏曲、 器乐、歌舞和曲艺音乐中广泛运用, 从而产生了数十种不同的名目。

 而此时,铜钹成为了昆曲等地方戏剧的伴奏乐器。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 载,昆曲伴奏曾用大铙和小钹。《大清会典》:“钹, 铙歌清乐皆用之, 左右合击, 面径六寸四分八厘, 中隆起一寸二分九厘六毫, 径三寸二分四厘。” 对钹的形制和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经过长期的流传和改进, 钹已成为具有我国民族色彩、 表现力丰富和用途极为广泛的一种互击体鸣乐器 。

  根据钹的大小及重量等不同, 钹分为双光钹、 水钹、 京钹、小钹、 中钹、 大钹等几种, 因钹表现力丰富, 善于烘托气氛, 常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用于各种管弦乐队和地方吹打乐队中, 在用于吹打乐等地方乐种的强奏时, 其极富气势, 通常烘托一种辉煌雄伟的气氛;

 用于弱奏时, 其作用类似大鼓, 属于节拍乐器。

 其中小钹和京钹发音较高, 多用于京剧等地方戏曲中的武戏或伴奏吹打曲牌, 常与奉锣和仿苏锣配合使用; 双光钹和水钹发音较低, 多用于文戏, 与虎音锣或中堂锣配合使用, 其中双光钹是粤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铜钹, 作为一件传承千年的打击乐器, 自传入中原以来, 在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舞文艺、 地方戏曲以及宗教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资料的匮乏, 给我们研究铜钹带来的一定的困难。

 随着我国文物和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l] [唐]魏征等. 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 1973.

推荐访问:古老打击乐器——铜钹 打击乐器 古老 铜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