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学科建设规划(全文)

时间:2022-07-14 14:5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学科建设规划(全文),供大家参考。

思政学科建设规划(全文)

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英语学科建设规划

 何学彦 一、 为什么要做学科建设?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的“三个面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为发展方向, 握课程改革的前景, 立足实际, 大兴学习和教育研究之风, 以提高能力、 终身 学习、 自主发展、 提升素质为目标, 按合格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

 的培训思路, 走学科建设、 特色师资培训道路, 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

 我校英语现状分析:

 作为中职英语教学工作者, 只有深刻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 才能恰当地、 正确地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 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现就针对我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作如下分析: (1)

 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差。

 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我们学校学习的, 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也较差, 特别是英语学科, 学生的英语水平远低于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

 课堂上, 大多数学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 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 反感情绪, 课堂气氛很不活跃。

 学生的词汇量严重不足, 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 语音、 语法知识相当薄弱, 听说能力极差, 大多数中职生学的都是“哑巴” 英语。

 对于写作, 学生的弱点更是一目了然, 清晰可见。有资料显示:

 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2)

 教材选用不当。

 教材要求模糊, 特色不明显。

 不同专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 专业英语教学缺少硬性教学方案及实施标准; 教材通用, 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没有相对固定的教材, 而且教材处于不停的改版和更换当中, 不利于教研和教学定位。现行英语教材内容偏难, 偏深, 内容偏多, 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很难衔接,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英语很吃力, 英语学习效果差。

 (3)

 教学模式陈旧, 方法单一。

 目前,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局限了 学生的思维, 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中心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 服从地位, 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

 在当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下, 很多中职学校的英语课还处于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使英语学习处于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中。

 (4)

 英语教学评价分量轻, 起不到激励作用。

 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 人们都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学校和社会在各专业课上已建立了比较系统、 完善的学科评价机制, 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评价受到重视。

 而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

 对学生而言, 其学习过程、 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也越来越宽松, 这样导致英语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 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二、 英语学科建设目标内容. 总体目标 :在三年内, 把英语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标准. 具体表现为:

 (一)

 专业化目 标 1、 职业道德高尚, 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专业知识扎实, 文化背景知识丰富, 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2、 具有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为, 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

 3、 具有终身 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 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能与他人进行合作, 发展实践性知识,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

 专业发展水平标准 一是教学风格:

 形成自 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二是方法独创:

 在立足传统的教学基础上, 具有创新意识。

 三是教育意义:

 打造高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

 四是终身 发展。

 (三)

 英语组师资力量建设目 标 1、 师德师风高尚。

 2、 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先进。

 3、 团结协作精神强。

 (四)

 学生培养目标 1、 升学班学生:

 以高考要求为标准, 以得高分为目的。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听、 说、 读、 写、 译的能力。

 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 就业班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敢说、 能说英语的信心。立足于英语教材, 增设英语歌曲比赛、 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会、 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晚会等形式, 从而加强就业班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

 (五)

 课程资源建设目 标 教材建设:

 根据升学班和就业办的不同要求, 有选择性的增减教学内容。

 课题建设:

 撰写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课后反思等 资源库建设:

 (1)

 建设成长型资源库。

 (2)

 学习资源条件。

 (3)

 建设交互型教师学习平台 三、 我们怎么去做英语学科建设?

 1、 大势所求:

 提高素质, 提升能力 2、 一线所需:

 解决问题, 实用实效, 座谈请求。

 3、 更新教学理念, 实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4、 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其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

 英语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优化训练形式上狠下功夫, 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服务, 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1)

 要有效利用有声系统, 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 创设感受空间; (2)

 要举办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如英语歌曲比赛、 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会等, 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晚会。(3)

 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如进行英语故事角色表演、 英语日记讲述、 英语论坛、 英语角等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敢说、 能说英语的信心。(4)

 合理运用多媒体声、 像教学设施, 做到直观、 趣味, 使学生易于接受。

 5、 提高学科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应该包括学科专业能力、 职业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涵盖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教育能力和自 我提高的能力。

 (1)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 语篇能力、 交际策略能力。

 英语教师从事英语语言教学, 因此首先应该具有英语专业的语言能力, 掌握外语的听、 说、 读、 写四项全能。

 培养自身 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力。

 ①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技能(听、 说、 读、 写、 译)

 和语言知识(语音、 词汇、 语法、 语篇)

 两个方面。

 语言在发展, 学生也在变化, 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在发展。

 对于英语教师, 语言功底要求也要提高。

 社会语言能力:

 有知识(语用、 语境、 功能、 跨文化、 文体等)

 和能力(使用得体、 理解无误)

 之分。

 得具有文体学知识、 跨文化知识等。

 语篇能力:

 语篇类型、 语篇结构、 衔接手段等。

 交际策略能力:

 要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 还必须具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际策略知识, 如会话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以及交际过程中使用的修复和保障手段, 并能灵活运用。

 ②沟通能力:

 这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和灵活的语言沟通能力, 促使学生更好地去模仿和学习英语知识, 英语教师要过语言关, 语音语调要准确, 增强与学生交流。

 (2)

 英语教师的教育能力:

 ①教育理论:

 综合知识和教学技能。

 ②交流活动。

 (3)

 英语教师的自 我修养能力:

 知识更新能力、 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英语教师在职业务修养。

 英语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素质就是具有自 我完善和提高的能力。

 6、 提升学科课堂教学执行能力。

 (1)

 组织活动, 搭建平台。

 (2)

 抓好常规, 推进反思。

 (3)

 强化学习, 搞好研究。

 (4)

 培养学生, 加强指导。

 (5)

 规范评价, 正确引导。

 7、 加强资源库建设 (1)

 建设成长型资源库。

 (2)

 学习资源条件。

 (3)

 建设交互型教师学习平台

思政学科建设规划

 

 农商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农商学院的学科规划包括生物学、地理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电气化、市场营销(农业市场管理、农产品营销方向)、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方向)。目前的学科建设以生物学、地理学为核心展开,两个学科专业发展比较成熟和稳定,各项学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一、地理学学科建设规划 地理学学科建设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平台提升为支撑,团队建设为核心,特色凝练为重点,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多出、出好科研成果,推动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获批省部级项目 2 项,年均科研经费达到 10 万元。争取 1 项厅局级以上科技奖,发表学术论文 20篇以上,出版专著 2 部。

 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学术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学术团队的职称结构,争取 2-3 人取得高级职称,积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使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重提高,培养和引进 1-2 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学者。

 第二,科学研究项目。积极申请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力争获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 3-5 项以上,发表科研论文 20 篇左右。

 第三,人才培养。在本科生培养方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促使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力争使学生考研率稳定在 40%左右。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除了现有的硕士生导师之外,不断扩大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经历的教师队伍,力争在每个方向都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经验的教师。

 第四,开展学术交流。争取每年组织 1-2 人次参加陕西省和全国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我校作学术报告或讲学,支持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从而扩大本学科对外影响。

 第五,平台条件的构建。在现有的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先进的仪器设备,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提供平台。

 二、生物学学科建设规划

 生物学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数理化基础、人文社科素质、国际化视野和科学思维能力,接受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人才。立足秦东,面向陕西,融入“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服务全国。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接受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掌握从事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促进快速成长。五年后,生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达标,且形成稳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围绕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培养既有高等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又有理论应用及实践创新能力,既有专业知识理论和学识修养,又有社会实践经验和业务操作技能,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充分利用校内师资与实验、实训基地等资源条件培训青年教师;支持教师参加国家、行业举办的各级各类与本专业实践技能相关的短期培训及职业资质考试;支持产学研合作及校企联盟;积极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专家、高级技师等来校兼职兼课,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实训,帮助校内教师提高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计划、合理的修订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生 1-3 年级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训练实验操作能力。第 4 年以实践实训为主,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三,课程建设规划。在课程建设方面,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将所有开设课程全部建设为优质课程的基础上,争取建设 4 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加强教材建设,全部课程均选用全国统编、新近出版的优质教材;鼓励教师结合科研和地方经济建

 设需要自编可由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特色教材。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实践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逐渐从传递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实验教学逐渐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和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创新性实验转变,毕业论文(设计)从模仿性训练向研究性训练转变。

 第四,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重视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使本专业实验室布局更加合理、仪器设备配置达到评估标准,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建设好已有基地的同时,开设新的实习基地;开展大学生科技训练,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验条件支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良好条件。

 在原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在实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建立建设组织培养实验室、微生物接种室、菌种保藏及培养室、食用菌栽培实验室等。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做好与本地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建立较稳定的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规范野外实习或工厂实训等教学内容,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第五,开展科学研究。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把科研工作摆在专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积极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锻炼一支能适应本科教学和论文指导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积极到企业中寻找研究课题,筹集研究经费。力争各类项目达到厅局级以上项目 10 项以上,科研经费达到 100 万。

 第六,专业图书配备。购置相关专业图书 2000 余册,专业杂志5~10 种,基本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专业建设的创新和突破点:

 第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综合实力强的师资队伍。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的科学合理。

 第三、实验室建设能够满足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

 第四、生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经过专业建设将形成了一个效果明显、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

  预期的标志性建设成果:

 第一、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明显改善。

 第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有明显提高。如具有较高的考研率(50%以上)和就业率(80%以上)。

 第三、构建起完善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第四、“学历学位、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服务”团队整体水平、能力强。科研项目及经费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 2 项以上,厅局级奖励 3 项以上。

 第五、在省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争取有 1-2 个硕士点。

推荐访问:建设规划 学科 思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