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05 13:25:04 党建材料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范文】

 

  实施“一体两翼” 战略

  构建和谐文明新村

  XX 县位于新疆的南部, 隶属于和田地区, 位于喀喇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东与和田地区和田县、 墨玉县毗邻; 西同喀什地区叶城县相连; 南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区交界, 北与喀什地区麦盖提县、 巴楚县接壤。

 行政总面积 4. 17 万平方公里, 县境南北长 423 公里, 东西宽 67. 5 公里至 144. 5 公里。

 全县辖 15 个乡镇, 2 个国营农牧场, 1 个农业综合开发区, 1 个街道办事处。

 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 14 师 XX 农场。

 所辖乡 镇被 315 国道分为 7 个平原乡 镇和 8 个山区乡 镇, 169 个行政村分布于大小 54 块绿洲。

 XX 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05 年末,全县总人口 21. 25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162797 人。

 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 汉族、 维族、 塔吉克族、 柯尔克孜族等民族聚居的边境县。2005 年末, 全县在册贫困人口 19365 户 、 83808 人。

 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阶段以来, 特别是 2003 年以来,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扶贫开发 “一体两翼”战略, 做到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群众参与, 分步实施, 全面推进贫困村的经济、 社会和党的建设工作, 促进了 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全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2005 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49491 万元( 现价), 比 2004 年增长 10. 49%; 工业增加值达到 2469万元, 比 2004 年增长 19. 9%;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1634 万元, 较上年增长 25. 02%( 剔除国家减免农牧业税减收因素,

 同口 径比较)。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 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1322 元, 比2004 年增加 153 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568 万元, 比 2004 年增长 42. 97%; 完成抗震安居工程 10002 户 ; 完成 4097 户 、 17755 人低收入贫困人口 的脱贫任务。

 三是 2004 年-2005 年先后有 59 个重点村

 达到了 自 治区重点村工作目 标, 并率先向“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四是产业大发展。

 全县精品林果业、 设施农业、 畜牧养殖业、 红柳大芸等特色经济已成规模、 初显成效, 贫困农牧民正从中受益。

 五是贫困农牧民整体素质得到了 提高。

 累计实现 2. 2 万余人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 并输送到疆内外务工, 促进了 XX 劳务输出由单纯的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六是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整村推进和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 干部群众信心倍增, 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七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经过“八七” 扶贫攻坚, XX 的贫困人口 大幅度减少, 到 2000 年底, 全县有 191 个扶贫开发重点村( 合并前),特困人口 9268 户 、 44747 人。

 截止到 2003 年底已全部解决了 特困人口 的温饱问题, 2003 年底全县在册低收入贫困人口 26299 户 113845人。

 2004 年——2005 年, 随着扶贫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 两年使 31132人低收入贫困人口 顺利的越过了 低收入贫困线。

 “十五” 期间, 国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8471 万元, 以工代赈资金 7938 万元, 信贷资金6124 万元, 社会帮扶资金 778 万元, 累计投入资金 23311 万元。

 修建了 各类渠道 1200 多公里, 打井 137 眼, 配套 71 眼, 低产田改造3962 亩, 棚圈改造 23878. 75 平米, 实施移民搬迁 106 户 , 定植各类经济林果面积 25 万亩, 人工红柳大芸 1. 4 万亩。

 引 进大小牲畜 2. 16万头只, 累计建设大棚 2940 座。

 病虫害防治 40000 余亩, 利用扶贫资金修建乡 村道路、 畜牧草场、 人畜饮水及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这些项目 的实施, 为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 我们认真落实十六届四中、 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 立足 XX 县实际,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新工作机制, 精心组织实施, 使 XX 扶贫开发工作基本形成了 以整村推进为主体, 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新格局, 探索出贫困地区构建和谐

 文明新村的新路子。

 一、 科学规划、 稳步实施整村推进。

 贫困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规划的完善和调整, 都在群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基础上, 对照文明新村建设的目 标任务,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 并遵循重点优先、 项目 覆盖大多数、 可持续发展、 自 力更生、 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一个村一个村地解决。

 整村推进一个村, 建成一个文明新村。

 在制定和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 我们以贫困村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 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目 标, 把水、 电、 路、通信、 广播电视、 林、 田、 渠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 作为整村推进的首选项目 , 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整村推进的组织保障。

 全县191 重点村( 合并前), 截止目 前已有 59 个村完成了 整村推进建设任务。

 到“十一五” 末, 力争全面实现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 达到村有群众文化活动室、 医疗卫生室、 有村规民约、 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做到无辍学儿童、 无看病难、 无计划外生育、 无社会治安案件、无脏乱差; 完成改路、 改水、 改厕、 改林带、 改庭院, 解决行路、 饮水、 用电、 上学、 就医、 通讯等“六难” 问题, 增强对其它村镇辐射和带动作用, 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发展特色产业, 拉动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一是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重点突出发展设施农业、 精品林果、 高密度棉花、 畜牧养殖业、 红柳大芸等优势主导农产品产业, 按照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 安全的要求, 科学制定“一村一品”

 、“一乡 一业” 的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每个乡 镇培育壮大 2-3 个主导产业, 每个村培育壮大一个支柱产业, 建设一批专业村。

 二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协会、 农民经纪人组织, 拉动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大力培育发展本地的、 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种养大户 、 加工大户 。

 另 一方面开拓

 性地抓好农业招商引 资工作, 充分利用 XX 农业优势资源, 多层次、多成份、 多元化地引 进新的农业技术和资源。

 三是继续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 努力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进一步抓好皮亚曼牌大甜石榴、 薄皮核桃、 优质杏、 葡萄市场营销渠道, 提升特色林果产品的市场知名 度。

 四是注重提升农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引 进推广新品种、 新技术、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 严格落实扶贫优惠政策,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一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确保资金重点使用, 将财政扶贫资金、 以工代赈资金集中用于整村推进、 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项目 , 近两年来用于整村推进资金占到了 资金总量的 70%以上。

 二是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 管理, 专款专用并实行了 报账制, 杜绝了 违规、 违纪问题的发生。

 三是按照“渠道不变、 用途不乱、 各负其责、各记其功” 的原则, 把各渠道涉农资金整合到整村推进建设上来。

 四是扶贫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在扶贫资金管理上实行“公示”、“ 公开”、 群众评议, 真正做到了 “阳光操作”。

 四是加强检查督办, 坚持定期审计和交叉检查制度, 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一经发现, 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四、 抓好与贫困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重点村公路、 农田水利、 卫生、 通讯、 通路、 通电、 通水、 通信息等“工程, 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 生活、 生存条件。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 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整治村容村貌, 开展法制、 科技、 文化、 卫生“四进村” 活动, 倡导健康、 文明、 科学的生活方式 。

 同时, 抓好水库除险加固、 低产田改造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高效节水农业、 防风固沙的重点工作建设步伐, 全方位促进XX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 做好扶贫培训, 为劳务输出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 加快农村劳

 动力转移, 积极发展外出务工经济, 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整合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

 利用“扶贫培训、 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 ” 工作平台, 整合扶贫、 人事、 教育 、妇联、 乡 镇企业、 林业、 畜牧业、 设施农业等各种培训资源, 对计划外出务工的农民进行了 实用技术培训、 劳务输出 引 导性和技能性培训, 提高了 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和自 主发展能力。

 二是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

 我们以农机学校、 农技推广中心、 各乡 镇党校、 农牧民活动中心、 电脑信息为依托, 建立了 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网络, 尽最大所能地培训农民, 同时对各村支书、 农民党员 、 骨干进行了 技术培训, 较好地发挥了 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加强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及时为劳务输出提供服务, 鼓励农民走出去, 实践证明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 配好村班子, 健全规章制度。

 做好整村推进项目 建设的后续管理工作, 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配好班子, 选好带头人。

 二是坚持群众参与 , 实行管理民主, 遇事和群众商量, 尊重群众意愿, 发挥群众参与的主体作用。

 三是建立规章制度, 做到产权明晰、 责任分明。

 四是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素质、 科技素质和管理能力, 通过有效地管理, 促进了 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的步伐 。

 七、 社会联动。

 一是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县、 乡 两级都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每个帮扶单位都成立了 扶贫工作组, 与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 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全面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严格实行 “一把手” 负总责, 分管领导直接抓, 真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

 三是广泛动员 社会力量,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近几年, 在自 治区高度重视和关怀下, 自 治

 区 10 个厅局单位帮扶 32 个重点村、地区 17 个单位帮扶 17 个重点村。县直 105 个单位帮扶 91 个重点村、 乡 镇 30 个站所帮扶 30 个重点村。在全县实行了 县级领导分片包乡 镇重点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和 2 户贫困户 , 县直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村, 党员 干部帮扶一户 贫困户 的“一帮一” 扶贫活动, 进一步激发了 全社会关心扶贫与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参与热情。

 XX 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 一定成效, 但从目 前发展现状看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 XX 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 起点低、 任务重, 实施“整村推进” 的资金需求量与投入量差距大。

 要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完成 “整村推进村” 建设任务, 必须加大整村推进村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 XX 贫困村自 然条件恶劣, 资源贫乏, 贫困面广, 贫困程度深, 贫困户 稳定增收的基础不牢, 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短期内稳定脱贫难度大。

 三是整合各个部门的项目 资金难度大, 真正投入贫困村的项目 资金很有限, 对于“整村推进” 工作推动不大。

 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加大投入,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 如水利、 交通、 通讯、 小城镇公益设施以及教育、 卫生、 饮水等)、 基本农田、 生态环境、 和公益事业建设。

 对以往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要不断巩固完善, 促其发挥效益。

 二是大力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扶持农民产销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协会的发展; 广泛开发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供销网络; 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产前、 产中、 产后服务功能。

 三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

 大力开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各类科

 技文化培训和职业教育, 采取各种帮扶、 救济形式, 帮助贫困子女上学、 就业。

 加快农村文化卫生事业建设,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贫困人口 综合素质。

  二 OO 六年十一月 二十六日

推荐访问: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 优秀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