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9篇)

时间:2023-05-04 15:30:06 事迹材料 浏览次数:

篇一: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医护人员抗疫事迹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一

  王xx,中共党员,本科学历,xx县中医院急诊科医生。2023年下半年他在xx结了婚,因为是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张罗了好多礼品,按老家的习俗,他要领着新娘子到亲戚家走访拜年,他老早就请准了假,盼望着放假这天的早点到来。突如其来的xx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xx月xx日,医院党委决定让其主持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王xx接到医院通知后,毫不犹豫地肩负起了这份重任,表示“疫情不退、决不收兵!”回家后,王xx很快做通了爱人和老人的工作,妻子和父母的“给力”支持,打消了王xx的所有顾虑,他日夜驻守在医院,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王xx还是医院防控小组成员、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成员,他还要参与对单位职工进行全员防控培训,参加现场演练,进行专家会诊等工作。每天近十个小时一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从来不说受不了,王xx每天都在认真地接待着每个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一系列工作总是做得规范有序。特殊时期下的繁重任务,回家吃顿饭对王xx来说也成了“奢侈”,爱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每天都坚持往医院给他送饭菜。

  xx月xx日凌晨,xx县中医院党委接到组派医疗队赴xx援助新冠肺炎救治的通知,王xx得到这一消息后,第一个请缨要求到xx抗战一线去,院党委同意他的请求并决定让他肩负带队队长,他没顾上和妻子道别就到医院报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医疗队队长王xx同志出征前回答同事的询问,他说,“如果派一个人去,那个人就应该是我!”。

  xxx,中共党员,xx医院xx分院甲乳血管骨科修复病区护士。

  此次作为医院第一批支援一线抗疫的护士,3月24日,xxx随队出征长兴岛方舱医院,在接受一系列系统培训后便展开了一场与疫情直面交锋的战斗。随着病人的增多,工作量也非常繁重,xxx每天和同事们开展收治患者、办理出院、转出患者、照顾饮食起居、发放物资、测量体温,还有大量的核酸检测工作。除了这些以外,时常会遇到一些紧张焦虑的患者,xxx耐心地讲解和细心地安抚,一天下来也不记得自己讲了多少话,只感觉到喉咙已经沙哑。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时开心的笑容,她觉得再累也是值得。

  现在,xxx到花博隔离点工作,依然奋战在疫情的最前沿,继续用专业守护患者的健康,用爱心向患者传递信心。xxx说,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出去,她将和千千万万个医务人员一样诠释医者的初心和使命,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群众的健康。

  xx,区传染病医院应急病区护士长。2023年3月本土疫情的暴发再次拧紧了逆行者的发条,xx带领她的队员们再度奔赴应急救治中心,开启她们为期1个多月的闭环工作。xx常常手机不离手,一边各方协调重症患者的救治护理,一边安抚患者家属情绪,还时刻督导护理人员和保洁人员院感防控工作,事事以身作则,亲力亲为。

  为了顺利与境外入沪患者深入交流,她带领护理人员努力学习英语;为了保障科内物资储备,她冒雨和保洁人员自行搬运“庞大”的防疫物资;为了缩短骨折患者的CT检查时间,她和2名护理人员帮扶体重达170斤的患者上下床进行检查,患者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许短暂的筛查停留无法让患者记住她们的容颜与姓名,但她们的精心照料与努力付出悄悄浸润了每个患者的心灵,一句又一句由衷的感谢时常在病房中响起。在这里,医患双方成为共同体,彼此守望相助,一起面对,一起战疫!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四

  有一种奉献,叫做无私;有一种付出,叫做忠诚;有一种行动,叫做坚守!

  鉴于病毒凶险,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有效护卫人民安全,医院不提倡家属前来探视,家属也自觉不来探视。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口罩等物一般人穿上一小时就会汗水湿透全身而受不了。没有家属陪护的这些患者护理起来工作量何其大?xx他们一穿就是八九个小时,忙到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有些同志甚至使用了纸尿裤,每个人都在挑战着自己的生理极限。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生命重于泰山。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毒的肆虐,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守护患者,为了守护xx这片净土,xx和他的战友们卯足了劲,下班不下岗,观察巡视,疏导解释,翻身拍背……,每一项都精益求精。一天工作下来,浑身冒汗,手脚发软。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各个病房巡视完毕,精密检测后没有患者温度异常,才能长长地舒一口气,缓缓劲儿……,他拿出手机,给父母、妻子、两个孩子说说话,报个平安……二月中旬的xx大街小巷有稀疏的人和车流,我们看不见疫情狰狞的面容,微熙的春风中有花开的声音,但我们知道,病毒凶未已,万家安稳尚在求。所谓英雄者,国之脊也,是你们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这是一个普通民建会员初心使命的自觉,是一份舍我其谁立于潮头无声有力的引领。

  原以为战“疫”已成为了过往,尘封在了昨天,没想到2023年的初春它又卷土重来。再次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但已经不像两年前那样紧张害怕了。环顾四周的环境,是那样的陌生却又熟悉。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不同的是,这次面对的是我的家乡,我的父老乡亲。

  进入病房,自认为经历过一次的我能坦然面对,但当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还是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巡视病房时,看到几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不禁和他们聊了起来。攀谈中欣慰的笑容代替了我脸上的泪水,孩子们很配合,也很乐观。其中一个男生格外活跃,说:“姐姐,你吃饭吗?姐姐,你是哪儿的呀?姐姐,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啊?……”我假装生气的说:“叫阿姨,我儿子和你们差不多大,叫姐姐可不行”。但一会儿,他还是一直姐姐姐姐的叫。

  疫情当下,孩子们没有哭闹,没有害怕,一阵阵咳嗽声后,仍然是欢声笑语。疫情所带来的寒冬阻挡不了爱带来的温暖。我相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跑得更快。愿孩子们早日重返校园,大人们早日回到工作岗位,街头重现繁华,巷尾重闻欢歌笑语!

  2023年3月,生我养我的城市病了。整座城按下了“暂停键”,让大家猝不及防,更让我这个援鄂“抗疫老兵”心急如焚。

  3月17日上午9点43分,我又一次接到出征的命令:“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家里有没有困难?”“好的,没有困难,马上收拾东西。”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顾虑,毅然决然的加入到这场保卫战中去,守护家乡。上午11点,带着院领导的嘱托,带着家人的担忧,带着对家人的不舍,我们再次踏上了征程。

  新的战场,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群策群力,优化病区,组织培训,到定点医院不足10小时,我们便开始接收了第一批患者。看着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心里一阵心疼,他们本该在教室里“贪婪”地吸收着知识,为成为国家的栋梁奋力拼搏,却因为疫情,让他们住进了医院,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不安。来不及说安慰的话,火速带他们进病区,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我还是那个赤诚的“光头常”,今天是我来战斗的第七天,虽然辛苦,但看着新增病人数在不断减少,心里踏实了许多。忙碌和疲惫阻碍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疫情不退,我们不归。愿疫情早日散去,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七

  李xx,男,中共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二区副主任医师,隔离病房第一、第二梯队执行主任。李xx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已经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23年在钟南山院士带领下的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进修1年,学习呼吸重症及呼吸介入等方面技术。得知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向医院主动请缨,在医院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下作为隔离病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执行主任正式进驻。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严格规程,严防感染,积极作为,从病人入院、治疗措施、病区感控,到查房制度、外出检查等等,各种规章制度、流程从无到有、逐渐完善,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带领团队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日一方”,中医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全程参与治疗,共收治郑州及焦作、济源转诊病人12例,其中重症5例,全部治愈出院,疗效显著。在隔离病房工作53天,所有患者临床痊愈率100%,中药使用率100%,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阳。疫情期间因表现突出受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通报表扬。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优秀事迹篇八

  今年__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__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3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王xx,中共党员,迁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早教、水疗专科负责人,她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扎实工作。“非常时期,我作为一名党员,冲锋在前,防控疫情,誓与大家同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她在疫情发生第一时间说过的话,也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王xx腿部伤痛未痊愈就重返岗位,充分发挥着党员“排头兵”的作用。返岗第一天,听说预检分诊值班同事的小宝宝生病需要照顾,王xx主动请缨接替预检分诊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冲锋在前,对每个来院人员认真做好登记,量体温,办理就诊卡,为患者取血、取药等等工作。原本身体就不太好,担心自己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口袋里面一直准备几颗糖,以便及时补充能量,避免影响工作。

  进入传染病医院后,除了正常的护理工作外,王xx还主动承担了病区的消杀工作,同时兼顾为病人送物、送饭。主动为护士长分担重担,成为护士长的得力助手。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次给病人发放口罩时监督他们正确佩戴,科学处理废弃口罩。每次送饭时监督他们洗手、消毒。王xx有着丰富的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方面的经验,承担起隔离小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从专业出发,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植入阳光的雨露,使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很多时候都是一连几小时不吃不喝,奔波在病房中,衣服湿了被体温焐干、干了又湿,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平日里最爱装扮的人也毫无美丽可言,勒红的耳朵、额头,脸颊上深深的凹痕、干裂的嘴唇……说不累是假的,但大家发誓,一定要让自信而坚定的眼神,化成病区里最靓丽的风景。

  在这里,工作虽然忙碌劳累,但心里充满温暖。因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爱护。后勤保障组的同事们每天为大家提供丰富的营养餐,各种水果、牛奶、鸡蛋等营养品人人有份,电热水器、洗发水、香皂、毛巾、纸巾等生活用品样样齐全。领导和同事们用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医护人员衣食无忧,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大家表示无以为报,一定会百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殷切期望。

  不知不觉王xx已在这里度过了半个多月的时光,她说,虽然疫情防控形势渐渐稳定了,患者也在逐渐减少,但我们绝不会放松警惕,越到最后越要坚守阵地,站好最后一班岗。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十

  林xx,男,35岁,汉族,xxxx人,中共党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2023年参加“知享呼吸”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呼吸疾病知识和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得优秀奖。

  2023年2月成为xx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获得先进标兵。

  疫情当前,林xx毅然请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时期,xx市人民院党总支部坚持顾大局观念,迅速发出《全力以赴抗击疫情致全院干部职工的倡议书》后,全院医护人员争先报名加入,全力以赴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林xx是呼吸科首位报名者。根据《xx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各有关地市组建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粤卫办医函[2023]10号)文件的要求,经过挑选,林xx被确选为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防控有责,党员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前方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人员,面对疫情选择逆行而上!林xx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前线,愿为战胜疫情,义无反顾,时刻准备着,共同抗击疫情,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林xx与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起经过一个月辛勤付出,确保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疗工作顺利完成,于3、8号正式休舱。目前疫情仍然未解除,还有患者等待着救治,林xx作为汕尾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继续待命,听从指挥部调遣。

篇二: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护事迹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护事迹1“最美老师”,她的学生这样说。“美丽小花”,她的同事这样说。她叫冀红,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工作已有8年。

  “不用”是冀红的口头语,“寡言”是同事对她的印象。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闻令而动,立即组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冀红很早就给护士长王静发来信息,依旧寡言,信息中只有“报名”两个字。通知出发的当晚,是冀红的夜班。考虑到她次日便要启程,护士长想找备班同事替冀红值班,以便让她好好休息,冀红说“不用”。同事们想帮她去购置些生活用品,冀红说“不用”。护士长怕她太累,让她有困难和领导讲,别扛着,冀红说“不用”。大家想帮她去照顾家人,想帮她做这做那,但她只会弱弱地摆摆手,轻声说:“不用。”

  “冀红很能干,是我们临床的护理组长,也是我们的业务骨干力量。”王静说,她的性格内向、低调,虽说外表看起来有点冷,但是心却很细腻。由于担心瘦小的冀红在武汉孤单,又怕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咬牙坚持,王静特意把科里的老中青护士代表拉进“智囊团”,想让大家得空多关心她。谁知人家一到,就默默写好了入党申请书,“惊”得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冀红的入党申请书中写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期望。这次疫情来临时,我没有恐惧,没有退缩,有的是焦急的心,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抗疫第一线。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来越疲惫的一线医务人员,看到我的同行们生病倒下,我泪流满面,作为一名护士,我内心深处有着重重的使命感。

  在得知自己能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消息后,冀红开心得无以言表。然而,她没敢第一时间通知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但是,当到了武汉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却说“去吧,女儿,国家有难需要你,这是你的责任,爸妈支持你”。同科的同事更是送出了各种祝福,希望冀红这个小身板儿大能量的“美丽小花”能够百毒不侵,早日凯旋。同事们说:愿你平安归来。这一次,不许说“不用”。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护事迹2“没有阳光的日子,我们携手共同度过,你大声地告诉我,我们会胜利欢呼,我把英雄的城市,写成这首歌……”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为了给战友和患者打气,急诊科医生李玉涛创作了一首歌,取名为《英雄城市》。

  “军队中有军歌鼓舞士气,我们也是战士,也需要歌曲激励。”李玉涛说,由于长期疲劳作战,一些同事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创作了这首歌。之所以取名《英雄城市》,是因为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而在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们不分昼夜与病毒作战,正是一个个穿着白衣的英雄。

  “他是个‘乐天派’,是病人的‘治愈系’。”同事严华说,李玉涛每天在一线救治病人,不知疲倦。

  “乐天派”的李玉涛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便是详细询问病人的情况。“他挨个看望病人,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然后对症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赵晶说。

  让赵晶感动的是,查房时,李玉涛总会不厌其烦地鼓励患者,哪怕患者已经昏迷。他对同事说:“相信我,患者一定能听见的。”

  严华说,天天笑呵呵的李玉涛,其实年前就检查出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同事劝他早点做手术,他却说:“现在正是需要医生的时候,等疫情结束我肯定去。”

  “治疗重症病人,最重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李玉涛说。2月10日,58岁的王女士被确诊感染,她家里几个人也被感染了,分别在不同的医院治疗。渐重的病情和心理的恐惧,让王女士情绪不太稳定。李玉涛一边给她治疗,一边哼唱《英雄城市》。慢慢地,王女士平静下来,更加配合治疗。现在她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但很多患者听了都有共鸣。”李玉涛说,这是他自创的心理疗法。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护事迹3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身着迷彩的队员成为2022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门诊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进队伍中,她和爱人王新相视一眼,两人比了个胜利的手势,一起登机奔赴武汉。

  唐都医院1月22日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点医院的第一梯队。经历过援非抗埃、抗击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几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毫不犹豫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1月24日凌晨4点多,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命令,同是军人的丈夫王新立刻起床帮她收拾行囊。作为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他,已经习惯妻子多年的紧急出征。王新一边往仲月霞行囊里塞酒精,一边叮嘱:“照顾好自己。家里放心,天亮了我去给咱爸上坟,再把妈接回家过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没多久,85岁的岳母身体不好。无需嘱托,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经背上行囊去科里再转一圈。王新打开手机,在群里落实科室人员休假情况。突然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他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拨通电话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医疗队。作为国内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希望能尽一份力阻击疫魔。

  除夕当晚,王新和仲月霞携手踏上武汉,并肩战斗在前线。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圆年。”

  虽然同在一支医疗队,战斗在同一家医院,夫妻俩却忙得碰不上面。作为医疗队管理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治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和队友到达之后,她立刻与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医院布局、人员配备、物资装备情况,清点分发防护用品,同时对队员展开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防护流程。身为护理组组长,她还承担着病区的护理任务,和队员们一起科学救治、精心护理。

  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负责进驻医院一层隔离病区,每一张床前都要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并根据病情的程度指导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个小时就过去了。人累得几乎虚脱,但王新一脸坚定:“虽然任务艰巨,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日夜奋战,仲月霞与王新偶尔能碰到,他们虽顾不上说话,但一个眼神就能读出对方心中的关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夫妻并肩,成为武汉前线一道动人的风景。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护事迹4近日,一张照片在朋友圈被很多人点赞,主人公穿着防护服,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打盹,照片中的人是李莎,湖北武汉开发区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参加工作已有12年。

  1月25日,正在沌口街全力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的李莎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立马赶回医院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从那天开始,她就基本上以院为家了。

  近期,武汉发起战“疫”总攻,对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50多名医护人员都冲上了一线:在预检分诊台给病人量体温、打针输液,随车接护送患者和密切接触人员到定点医院或集中隔离点……

  李莎的身体并不是很好。2022年,她患过急性胰腺炎,病愈后身体仍然虚弱。在上了一个夜班之后,她感冒发热。幸运的是,排除了新冠肺炎。于是,她再次请战一线。2月9日下午4点到10日上午8点,轮到李莎上夜班,在这10多个小时内,她和同伴连轴转,把15名患者分别送到了多个隔离点和医院。

  深夜的武汉街头,寒冷刺骨。“有时候在社区门口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又冷又累。送完病人返回时,我就蜷缩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休息一下。”李莎说。目前,她已经参与转运了50多名患者。每天一趟一趟地往返于社区、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之间。

  为了全身心投入这场战役,李莎把儿子送到了父母家。10日上午下夜班后,在返回自我隔离点的途中,李莎到父母小区墙外,隔着窗户远远地看了一眼儿子,便匆匆离开。

  按照排班,接下来几天,她还要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每个班都是12小时。“穿上防护服,就不是普通人,咬着牙也要向前冲!”李莎说。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护事迹5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时间就是生命,无论甄别病毒,还是筛查病患,医务工作者们都在和时间赛跑。

  武汉肺科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见到

  检验科副主任陈军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他和同事正匆匆赶往门诊,接一批要连夜检测的咽试子样本。

  每一次核酸检测,从标本处理到核酸提取扩增再到检测结果,至少需要6个小时。接到样本的一刻,新的战斗已经打响。

  49岁的陈军双腿因为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但他凭借惊人的毅力拿到了博士学位,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9年。疫情暴发后,他带领检验科的27名同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每天常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由于工作强度大,年轻妈妈辛秋丹硬是给六个月大的孩子断了奶。小辛说,等疫情过后,她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抱抱儿子。

  疫情来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发现疫情的“哨点”,基层医护人员就是“哨兵”,他们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谭伟,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武汉科技大学医院院长。为了全力抗击这次疫情,这位博士院长带领全院320名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奋战在防疫一线,从春节前至今都未回过家。

  协调人员、协调防疫物资,是谭伟每天最操心的事。从2月9日起,武汉发起应收尽收总攻后,谭伟又主动申请将所在医院纳为第四批定点医院,分担重症患者收治压力。同时,这里还要收治从定点三甲医院转运过来的慢性病患者。从年前集结开始,医护人员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超负荷运转。

篇三: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防控疫情中医生的感人事迹

  防控疫情中医生的感人事迹1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场,当“集结号”吹响时,挺身而出,永不退缩,这是战士的豪情;当疫情警报拉响时,夜以继日,守护生命,这是医者的温情;当面对求助声音响起时,谆谆叮嘱,殷殷关切,这是侠者的柔情。

  __,__一医老年医学科主任,省内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从医近40年,17年前曾在__抗非典战役中任专家组组长,__市甲流指挥部首席专家,获得“抗非典杰出贡献”荣誉。她是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建国60年__市巾帼女杰。在同事的眼中,__主任还保持着年青时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做事永远身先士卒,干脆利落。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__一医启动应急响应,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由副院长、主任医师谭小平全面负责,呼吸内科主任肖卫任专家组组长,老专家__临危受命,与其他两位主任任专家组副组长。此后,__主任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新型肺炎防控临床救治专家会诊中心,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

  她的一天是从了解回顾前一天危重症病人情况开始,接着,是通过网络远程调阅每一个病例的医学影像等检查报告,并听取每个隔离病区治疗小组组长汇报每个病例的病情变化、治疗进展,救治专家组专家共同商量,决策每位病人的治疗方案,因为病情进展很快,专家们要根据每位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救治方案。他们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诊疗方案,最后证实与后来湖北省下发的新版防治指南高度契合,这让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同时,每天的工作量也可想而知。__却说,自己没有想别的,医生的任务就在于救治患者,把病人治好,才能将传染源控制住。

  __主任介绍,她在西院发热门诊坐诊时接诊过一位50岁的患者隐瞒行程,在看过他的医学影像学资料后,再次耐心询问他是否去过武汉,告诉他检查显示有问题并请他对自己负责,这位患者才承认去过武汉。她提醒大家,一定不要隐瞒接触史,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当然,是否去过武汉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黄主任还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老爷子,他没有去过武汉,每天就是接送孙子上学放学,但根据医学影像学检

  查结果,__团队考虑,老爷子也许在外出的时候接触了新型肺炎患者,于是立即启动了二级防护级别并向院部汇报。患者发病很快,确诊后就进了重症隔离病房。__主任凭着抗非典时积累的经验和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救治专家组其他专家们一起研究讨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其制定个体化方案对症治疗,维持患者脏器功能,2月2日,老爷子从重症隔离病区转入普通隔离病区。

  早在疫情一开始时,__一医西院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__主任就主动承担起大年三十的西院发热门诊坐诊任务,她说:“我作为老年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就必须身先士卒,就像打仗一样,只有我上了,才能带领科室的其他医护人员。”她也经常这样交待护士长,只有自己在前面带好头,才能影响周围的人。大年初一、初二,她又出现在老年医学科查房,查看患者的病案资料,给出治疗意见。医院开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上线上线下咨询通道,一天就有上百人向她求助咨询,面对市民的焦虑她感同身受,只想尽快回答大家的问题,忙起来她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1月27日,医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她又来到抗疫前线。结束一天十几个小时工作后的她,仍然放不下科室的工作,经常很晚了还在通过电话与科室的二线医生、护士长联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从大年三十到现在,黄主任就没有见过家人了。记者问:“家人担心吗?”__说:“因为17年前上过抗非典前线,家里人知道我这回又上前线了,都很理解,也很支持。弟弟是医生也在外地坚守岗位不能回来,家里母亲有弟媳照顾,爱人一个人去照顾另一边的老人了,儿子他们在武汉没有回来。”家里人都说,会把自己照顾好,不增加她的麻烦。1月28日,经__主任儿子牵线,爱心厂家向医院捐赠护目镜__个。

  当前疫情防控任务愈加艰巨。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症患者救治工作,邱院长、杨书记多次视察,副院长孙亚凌关心关注、副院长谭小平全面负责,救治专家组的资深专家深夜仍在讨论病案,年轻的主任们责任心强,每一件工作都做到严谨细致,护士长和一线护士兢兢业业,抗疫前线的点点滴滴,都坚定我们的信心,黄主任说,面对这场战役,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病人配合,医生护士努力,还有我们这些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专家”指导,比起17年前,现在医疗设备更先进了,治疗水平更高了,治疗手段更多了,积累的经验更丰富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取得这场疫情狙击战的最后胜利!

  防控疫情中医生的感人事迹2“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因为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他。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

  由于身患渐冻症,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生命的守护,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时间何曾给他们特别的眷顾?疫情又何曾让他们有片刻的喘息?他们不能停下,他们要跑得更快,来不及想一下自己,也来不及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家。

  防控疫情中医生的感人事迹32月6日0:30,__一医发热门诊医生__,接到一个报喜电话,身在__的妻子,0:30产下一名6斤半的健康男婴,由于身在抗疫一线,__却无法陪在他们身边。

  __是__一医呼吸内科的一名年轻医生,1月20日,科室接到支援感染科发热门诊的命令,虽然家有怀胎十月的妻子,但他毅然主动请缨,同样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于是成为了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生,不仅负责接诊,检查判断、收治住院等工作,还要耐心的安抚患者的情绪,__一心为患者,总是工作到很晚,最忙的时候甚至饭都吃不上一口。

  然而即将为人父的他,又怎么不挂心自己的妻儿,手机日历里,清晰的记着孩子的预产日,但只有到换休息,他才能通过电话关心一下妻子。2月5日20:00,他接到了妻子发作的消息,才坐了一天发热门诊的他恨不得马上飞到妻子的身边,但知道职责在身,他只有焦急的守着电话,4个多小时后,母子平安的消息才让

  他放心下来。

  又忙了一个上午,午饭时间,__匆匆扒了几口,又拿出手机与妻子视频“感觉怎样?现在吃饭还好吗?”“宝宝眼睛好像你啊,我觉得他在对我笑呢!”“宝宝,等疫情结束了爸爸才能回来,你可能都2个多月了……”几句简单的关切和话语中,尽数都是对妻儿的愧疚和思念。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众多医护人员像__一样连续坚守在隔离和治疗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行为,彰显着身为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防控疫情中医生的感人事迹4他坐着轮椅,艰难地穿梭于__社区500多户居民中,夜以继日地开展防控巡查。他在县卫健委的支持协助下,一丝不苟的做好从湖北省武汉市返回辖区的7名重点人物的护理、观察工作和家庭隔离、防护以及环境消毒等一系列防控工作,创下了辖区无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良好记录。

  他就是奋战在新冠肺炎防控前沿阵地的白衣天使——内蒙古卓资县卫健委__社区门诊医生__。

  __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右手右脚畸形、残废,做事行走全靠左手左脚。他虽然肢体残缺,但当一名医生,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是他的初心,更是他毕生的追求。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乡村职业医师”证书。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经过考察考核,给他发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后,又考取了乌兰察布盟乡医“两化”函授结业证、自治区级《中医师证书》等。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充实,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__的医术一天比一天精湛,先后治愈许多疑难杂症,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__年,郝医生在原八苏木乡当乡村医生的岗位上,被县卫生局调到卓资山镇__社区任门诊室主任。__年“非典”疫情爆发,郝医生坐着轮椅日夜工作,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__医生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在脱贫攻坚战役作出了医疗扶贫的重大贡献,国家级宣传媒体曾以“奋战在攻坚前沿的轮椅天使

  ”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此次新冠肺炎防控战役中,__医生所在的__社区从武汉返回7名居民,他和

  护士第一时间对这7名人员作了医疗防护。如测量体温、必要的检查等。然后分别摸清他们的行动轨迹,如从武汉出发的具体时间、乘坐车辆、同乘人员及数量,转乘车辆及情况,到达卓资县的时间、地点,所接触者是谁等等,并将了解的情况迅速上传。紧接着对7名人员进行严格的家庭隔离。对居所、车辆等全部喷洒消毒药剂。观察中,郝医生通过*、视频进行“远程”监测体温。具体时间是每天早上八点半,晚上五点半,每日二次登记上报县卫生服务中心。在做好重点人物防控护理的同时,郝医生还要深入辖区的移民村、交警家园、110国道沿线进行普通防护工作。辖区有512户居民,人口近两千名。他和护士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不分白昼地奔波在第一线,多次摔倒在轮椅旁,摔倒在道路上,摔倒在居民的院子里。尽管这样,他没有一次推迟工作,他的信念就是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做好防控,不让疫情出现在辖区。

  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性和职业担当,无数心血汗水和艰苦的付出,化作防控的铁壁铜墙。截至2月9日下午,__社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仍处于零状态。__医生用他近乎孱弱的躯体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平安和健康,用坚韧和顽强,在这次防控的火线上,再次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白衣天使、共产党员应交的答卷。

  防控疫情中医生的感人事迹52022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正是千家万户阖家团圆的日子。下午13时零2分,某某区中心医院的*工作群,一条“下午14时召开班子会,15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的紧急会议通知进入全体95名干部职工的眼帘。

  短短十分钟之内,全体人员回复完毕!1月24日下午15时,全院干部职工一个不落,全员准点到会。面对这感人一幕,党支部书记、院长倪跃忠同志瞬间泪目,向全体到会人员深鞠一躬致谢。

  发热门诊的设置、分诊隔离通道的建立、高速路口体温检测组排班、120急诊转诊的调度、村卫生室工作的部署、全院疫情的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组的成立,在半个小时的会议中一气呵成。除了服从,除了担当,全院干部职工没有任何的怨言。

  会上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全院职工放弃休假,积极投入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自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中心医院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手术室护士文嬡、外科护士廖琼、妇产科护士朱丽臣等同志顾不上家有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照顾,义无反顾的工作在防控一线;门诊医师郭小玲同志仅用两天时间安葬逝去的老父入土后立即投入疫情防控战斗;年近六十的药剂科主任曾贤忠同志亲自驾车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十二小时往返一千三百多公里到邻省某市采购回一线医护

  人员急需的防护服;预备党员、内科副主任袁玲同志置两个孩子在家而不顾,一心扑在专业防控知识的宣讲和发热门诊的调度工作中;刘志艳、舒婷两位临床医生除了坚守本职岗位,还多途径寻找口罩供应商,自费购买后再赠送医院用于防护;支部书记、院长倪跃忠同志白天全面调度防控工作,夜晚在常吉高速某某互通口体温监测点值守,坚持用无我奉公的工作态度诠释着榜样的力量,带动着医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

  自战“疫”打响以来,全院所有同志抛却了个人困难,顽强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主题在与“毒魔”抗战的现实工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一个个白衣战士,为了打赢这一场“全民战疫”而齐心协力、风雨兼程。在这个春节里,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用无私无畏的坚守,为人民生命安全撑起一片晴空。

  逆行的人并非生而强大,只是炙热的心中有着深深的责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此刻我们必须负重前行。2022年的春节,白衣战士注定是最美的风景。病毒肆虐的当下,我们必当是最坚实的力量和抗击疫情的守门人。病毒不止,我们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绝不收兵。

篇四: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抗疫医生事迹三篇

  在抗击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他们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用大爱温暖了大家。下面是大家创业网为大家带来的抗疫医生事迹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抗疫医生事迹1两层医用防护口罩再加一个护目镜,两层防护服再加一层隔离衣,一双防护鞋再加两双鞋套,还有三层医用橡胶手套。2月12日下午,市三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__告诉记者,赴__区人民医院为新冠肺炎患者会诊那次,是他从医10多年来,头一次如此严阵以待地进行心理干预。

  __是2个孩子的父亲,平时和父母住一起,瞒着家人接受这次任务安排,他坦言“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兴奋”。“第一次觉得我的英雄梦离我这么近。”__说。

  2月6日上午8点多,__赶到__区人民医院,层层穿戴好防护设备,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轻症康复病区与重症病区。

  几天,才回到了家里。

  这些天,__一直关注着会诊患者的情况。得知前两位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那个小伙子,现在还能和医护人员调侃说笑了,他非常高兴。

  抗疫医生事迹2他坐着轮椅,艰难地穿梭于__社区500多户居民中,夜以继日地开展防控巡查。他在县卫健委的支持协助下,一丝不苟的做好从湖北省武汉市返回辖区的7名重点人物的护理、观察工作和家庭隔离、防护以及环境消毒等一系列防控工作,创下了辖区无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良好记录。

  他就是奋战在新冠肺炎防控前沿阵地的白衣天使——内蒙古卓资县卫健委__社区门诊医生__。

  __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右手右脚畸形、残废,做事行走全靠左手左脚。他虽然肢体残缺,但当一名医生,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是他的初心,更是他毕生的追求。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乡村职业医师”证书。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经过考察考核,给他发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后,又考取了乌兰察布盟乡医“两化”函授结业证、自治区级《中医师证书》等。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充实,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__的医术一天比一天精湛,先后治愈许多疑难杂症,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__年,郝医生在原八苏木乡当乡村医生的岗位上,被县卫生局调到卓资山镇__社区任门诊室主任。__年“非典”疫情爆发,郝医生坐着轮椅日夜工作,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__医生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在脱贫攻坚战役作出了医疗扶贫的重大贡献,国家级宣传媒体曾以“奋战在攻坚前沿的轮椅天使

  ”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此次新冠肺炎防控战役中,__医生所在的__社区从武汉返回7名居民,他和护士第一时间对这7名人员作了医疗防护。如测量体温、必要的检查等。然后分别摸清他们的行动轨迹,如从武汉出发的具体时间、乘坐车辆、同乘人员及数量,转乘车辆及情况,到达卓资县的时间、地点,所接触者是谁等等,并将了解的情况迅速上传。紧接着对7名人员进行严格的家庭隔离。对居所、车

  辆等全部喷洒消毒药剂。观察中,郝医生通过微信、视频进行“远程”监测体温。具体时间是每天早上八点半,晚上五点半,每日二次登记上报县卫生服务中心。在做好重点人物防控护理的同时,郝医生还要深入辖区的移民村、交警家园、110国道沿线进行普通防护工作。辖区有512户居民,人口近两千名。他和护士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不分白昼地奔波在第一线,多次摔倒在轮椅旁,摔倒在道路上,摔倒在居民的院子里。尽管这样,他没有一次推迟工作,他的信念就是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做好防控,不让疫情出现在辖区。

  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性和职业担当,无数心血汗水和艰苦的付出,化作防控的铁壁铜墙。截至2月9日下午,__社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仍处于零状态。__医生用他近乎孱弱的躯体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平安和健康,用坚韧和顽强,在这次防控的火线上,再次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白衣天使、共产党员应交的答卷。

  抗疫医生事迹32月6日0:30,__一医发热门诊医生__,接到一个报喜电话,身在__的妻子,0:30产下一名6斤半的健康男婴,由于身在抗疫一线,__却无法陪在他们身边。

  __是__一医呼吸内科的一名年轻医生,1月20日,科室接到支援感染科发热门诊的命令,虽然家有怀胎十月的妻子,但他毅然主动请缨,同样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于是成为了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生,不仅负责接诊,检查判断、收治住院等工作,还要耐心的安抚患者的情绪,__一心为患者,总是工作到很晚,最忙的时候甚至饭都吃不上一口。

  然而即将为人父的他,又怎么不挂心自己的妻儿,手机日历里,清晰的记着孩子的预产日,但只有到换休息,他才能通过电话关心一下妻子。2月5日20:00,他接到了妻子发作的消息,才坐了一天发热门诊的他恨不得马上飞到妻子的身边,但知道职责在身,他只有焦急的守着电话,4个多小时后,母子平安的消息才让他放心下来。

  又忙了一个上午,午饭时间,__匆匆扒了几口,又拿出手机与妻子视频“感觉怎样现在吃饭还好吗”“宝宝眼睛好像你啊,我觉得他在对我笑

  呢!”“宝宝,等疫情结束了爸爸才能回来,你可能都2个多月了。”几句简单的关切和话语中,尽数都是对妻儿的愧疚和思念。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众多医护人员像__一样连续坚守在隔离和治疗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行为,彰显着身为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篇五: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疫情中的舍己为人医生感人事迹1当看到一个个身影奔赴一线,你是否潸然泪下?当知道一个个身影知难而进,你是否鼓掌赞美?每当见到这一个个身影坚毅倔犟,你是否说真美啊!

  这不仅是视察,还是一种关切。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人民打响了“战疫”第一枪。虽然这次“战疫”非常困难,但是国家对我们的安抚也是无处不在。在医院、超市等地方皆留下他的身影,总理一举手一投足,我仿佛感到了一股暖流贯通血液,那一句“你们辛苦了!”让多少医务人员泪流满面,让他们有信心与病毒抗争。让人民有了信心和力量。给了人民群众打赢这场“战疫”的决心。这身影,真美!

  这不仅是责任,还是一种情怀。钟南山爷爷告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为防控疫情踏上了去武汉的路。高铁上,84岁的老人忍不住身心强烈的疲惫,靠在餐车旁小憩,那一刹那被拍成照片,深深的印在我脑海中,让我回想起“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的勇士精神和“重症病人到我这来”的英雄气魄。再看现在,战疫情,钟南山爷爷威风不减,“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带着专家组第一时间逆流而上,给了武汉人民莫大的鼓舞。如今钟南山爷爷年事已高,是什么让他如此刚强,我想是拳拳赤子心和殷殷爱国情。这身影,真美!

  这不仅是祝福,还是一种大爱。他的妻子就要前往武汉救死扶伤,他在她临走时说:“赵英明,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深厚的感情,很可能赵医生一去不复返,但他作为赵英明的丈夫,懂得掂量夫妻私情和国家大爱的分量,这看似玩笑的一句俏皮话,浓缩了多少不舍,表达了多少恩爱。他们深知,“国有难,召必回”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赵英明是投身战疫一线的千千万万个医生护士的缩影,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正因为有像他们这样的一个个“小家”,才让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美丽的“大家”。夫妻分离的身影和话语在空中飘荡,久久难以忘怀。这身影,真美!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身影!是这些平凡又伟大的“逆行者”身影,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宝塔,无论任何灾难,都会变得更加坚强。向最美身影致敬!

  疫情中的舍己为人医生感人事迹22020年的春节,注定会让我永生难忘,因为今年的春节与以往不一样:没有了走亲访友、没有了老街灯会,没有了心仪已久的旅游——“宅”在家里是2020年春节的“新风尚”,因为就像朋友圈中写的那样“待在家里,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这一切,只因“新冠”!

  大年初一“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刷屏了我们的朋友圈。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刚开始我并没有在意,不过是一种感冒病毒罢了,可是不到半天的时间,我就意识到我错了,这种病毒的致命性让我毛骨悚然,它的狡猾、它的高传染性,令人惊叹、防不胜防。

  可就是在人人惊恐、躲在家里自保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逆人流而动!全国各地一批批的医务工作者自愿报名奔赴武汉,他们要和病魔抗争,要和死神搏斗!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真实与伟大。坐在家里看新闻,一篇篇报道让我泪目。还记得一篇报道中写到:“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是的,他们为人儿女,却没有与父母团聚过年;他们身为父母,却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家人照管,自己却奔赴救人的第一线!也许,只是也许,他们可能再也不能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了,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太多的场面让我动容:年轻的护士姐姐剪短了那长长的秀发,只为能穿上防护服;因长时间带口罩,她们的脸都磨破了,露出红红的血丝;他们有的已经在发热病房坚守了432个小时;他们有的因夜以继日的救治工作而感染病患;德高望重

  的钟爷爷,已经84岁高龄,却坚定的走在逆行的最前方……

  正是这些白衣战士以命来拼,才让那些患者重新看到希望,才让我们这些后方的百姓,心有所依。看到他们,我心无惧。因为我相信,在国家的科学防控部署下,在钢铁般坚毅的白衣勇士的捍卫下,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一定能所向披靡,战胜新冠!

  2020,让我们为逆行者点赞!加油,我心中的英雄们!

  疫情中的舍己为人医生感人事迹3在大家欢天喜地庆祝鼠年来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蔓延,短短数日,感染者已经增至数千例。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形状好像普通病毒戴上王冠,患者会感觉浑身无力、发热,慢慢出现呼吸困难。而且现在还没有研究出可以治疗的药物,听起来十分可怕。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原本红红火火的农历新年笼罩了一层阴影,大家都闭门不出,防止传播传染。

  我们小学生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应该号召身边的人,科学防治、拒绝谣言。我们应该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和父母亲人在一起宅在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同时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开阔眼界。如果非得出门那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后要科学洗手洗脸,将衣服挂在阳台上晾晒。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增多,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都放弃休假,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加入到与疫情斗争的救治工作中,尤其是钟南山老先生,他今年已经84岁高龄,17年前他带领人们击退了“非典”,他曾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现在又投身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队伍中来,在他眼里,“医院是战场,医生是战士!”在人们恐慌地从武汉逃走时,他却义无反顾

  地进入武汉,成为逆行的战士。

  我的三爷爷是一名外科医生,常常半夜还在做手术,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他也会对我说:“手术台是他的阵地!”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医生护士,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就是我最敬爱的人!

  钟南山爷爷说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同源的,很多野生动物们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随身携带了各种超级病毒,人们却把这些动物当野味吃下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啊!疾病虽然可怕,但是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记住这个教训,像钟爷爷那样奋勇向前,携手共同抗击病毒,众志成城,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美好的春天就在不远的明天!

  疫情中的舍己为人医生感人事迹4这个庚子鼠年可不一般!从寒假开始,就有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坏家伙,迫使武汉在腊月二十九“封城”了!在武汉的亲友们都买了一大堆吃的喝的准备冬眠了。而我那不是那么坚强的“小心脏”,也是随着各种新闻,就像做了过山车一样起伏跌宕!

  这个病毒最开始源于一个海鲜市场的“小事件”,一下子因为新病毒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让人们持续发热,重一点的呼吸窘迫,更加严重的还导致胀气衰竭,甚至死亡。然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政府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停了,不让武汉人出门。这时候武汉还缺口罩、缺隔离服、缺消毒液,缺病床、缺医生,还有好多病人不能到医院救治。哎!武汉已经乱套了!

  就在这么严重的病毒环绕之下,腊月三十晚上,上海却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逆行到了武汉。这些人是谁?他们为何还要去病毒泛滥成灾的地方?没错,他们就是我们最敬佩的白衣天使——医生!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武汉的市民渡过难关。

  我在电视里看到,这些来自于上海各个医院的医生,他们是自愿报名的,他们和家人分别时都掉下了眼泪,因为他们知道将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大年,一起吃上和呼呼的年夜饭。他们要穿上厚厚的隔离服,陪伴着武汉的病人。顿时,我落泪了!我们伟大的150名白衣天使,不顾自己的安慰,放弃自己的家庭,逆行进入到武汉重灾区,帮助救治武汉的病患,这是多么的伟大呀!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做不到像医生一样,冲进武汉疫区救治病患,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待在家中,看书学习;出门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我们保护好我们自己,不要被传染上病毒,不给医生们找麻烦。

  预祝这些白衣天使在武汉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回家!

  疫情中的舍己为人医生感人事迹5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量出现时,一个名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他一出现,病人就有救了,他应该是呼吸疾病人的大救星。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2003年钟南山的研发组织在战胜非典疫情时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钟南山曾有一句名言“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而今,耄耋之年的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再征武汉。早先在他分析研究病情消息之后曾立即传达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在劝别人不要去武汉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作为战士他再次冲锋在前!多么可爱的老人啊,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更有@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

  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不只是他,医护人员也一直冲锋在前。当面对很多危险和特殊情况时,他们仍旧义无反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很多人都惊恐不安的时候,蓝莓医生的微博里就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同济医院第2批志愿者报名已满员”,在其中一份志愿申请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铮铮誓言“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字字千钧,字字难忘,难忘他们风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身影。

  医生的劳动强度很大,工资并不很高,而且最近几年来发生的医闹事件也不少,从医是一项高危的工作。但是为什么学医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呢?我找到了答案。

  这些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个拯救万千人于疾病水火之中的梦!他们是伟大的!药王孙思邈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舍己为人,默默奉献,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白衣天使,这个名词,指代医生名副其实。医生不正是把爱平分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天使吗?把生命献给事业的天使吗?把健康还给病人的天使吗?对于这个名称,他们受之无愧。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行业繁多,唯相医并论。白衣天使,多么高贵的称号。吾向往之!行医之道,需德才兼备,高明的医生一生为病人忙碌,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拯救生命为己任,我想当医生,我想做一个以拯救生命为己任的高明的医生。我会为之奋斗,争取早日站到拯救生命的最前线。

  在防控救援中,我们又再次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怎能不热泪盈眶?怎能不励志奋起?这也再次让我坚信,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毕竟14亿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希望病友快点好起来,希望病毒早一点得到遏制,这样医疗人员

  就可以早点休息休息了……

  我的梦想是成为医务工作者,像他们这样替他人负重前行,替病人负重前行,还人类一份岁月静好。

  疫情中的典型感人事迹1“他没有钱,但有爱,他不是明星,只是个凡人,但他是我的爱人。向逆流而行奋斗在防疫前线的勇士们致敬,愿你们平安!”这是农发行应城市支行副行长_在战疫日记中的一句话。她的爱人,是奋战在基层防疫一线的勇士,而她,则是义无反顾和爱人并肩作战的无畏战士。从腊月三十到大年初十,她放弃春节休假,放弃陪伴半年多未见的儿子,和丈夫二人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决然的投身扶贫驻点村的防疫一线。

  2020年春节,当全国上下的人们正准备庆祝鼠年新春到来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__及周边城市悄然蔓延。应城市位于_省中部偏东,距_市仅96公里。在汉的应城人基数很大,春节期间从_回家过年的人更不在少数。疫情形势十分严峻,防疫工作刻不容缓。1月24日,大年三十,应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紧急下发了《关于选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驻村防控工作队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队。接到通知后,原本不是驻村工作队队员的_没有迟疑,没有犹豫,主动请缨,要求组织允许她和丈夫二人前往应城市陈河镇中街村开展驻村防疫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作为应城市支行支部委员、副行长的_和她的丈夫支行驻村队员龚莉鹏,迅速投入到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来。家中年迈的父母问她:“你是女同志,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能让其他男同志上?”_只回答了一句:“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分男女,这个时候就得我们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您老放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您们在家保重身体。”

  考虑到中街村有三千多人的在册人口,防疫物资匮乏,_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到全市各个药店购买口罩、消毒水、红外线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先后自购了1000余只口罩、两台红外线测温仪,并将从市防控中心领取的防疫物资全部捐赠给中街村,为中街村的防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面对拥有1715户在册人口达3622人的中街村,_白疫情防控形势是何等的严峻,刚到的第一天她放下物资就和村委防疫队员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分发宣传单,测量体温,上街张贴宣传标语。提醒村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举办红白喜事、不去人口聚集的地方。刚开始宣传的几天,很多村民不理解,不听劝的人有、不配合测温的人有,甚至有村民说:我没病,不需要戴口罩、量体温。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站出来,用女性的温柔来化解矛盾,宣传新冠病毒的威力,讲解防疫工作的必要,慢慢的,接受宣传的村民多了,戴口罩的村民多了,扎堆聊天打牌的人没了,防疫战疫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月3日,共入户检测1648人,发放宣传单800余份,粘贴宣传通告1800余张。

  疫情一天天在蔓延,看着不断攀升的数字,_和其他防疫工作队队员争分夺秒,在走访的近一半村民家中摸排记录了_离境返乡人员46人。并坚持每天到户测温,宣传防疫知识,对发热的村民,及时将他们护送至镇上的定点发热门诊,并上报疫情,对其家人进行居家隔离观察,每日监测健康状况,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基层农村医疗条件差,难免有村民对新冠病毒产生恐惧,这种情况下最容易滋生和传播不实的信息,为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_在宣传如何防控疫情的同时,还积极披露疫情信息,号召村民科学防治,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抵制恐慌情绪的扩散蔓延,为中街村营造了良好的疫情防控舆论氛围。

  转眼间,第一轮排查防控工作结束,紧接着第二轮开启,新的社区、新的摸排,新的挑战。_圆满的完成了第一轮的防控工作,现在她将手中的测温仪交给了支行副行长邹丹,并叮嘱他时刻注意安全,早日凯旋归来!她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支行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

  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疫情中的典型感人事迹2“您好,我们要的口罩赶紧再加加急、催一催,基层干部们防疫急需啊!”“朋友们,谁家有枪式体温计,借我用一下救急,等我们订的货到了一定还崭新的体温计给您。”……电话打爆、微信刷屏,一向运筹帷幄的“85后”企业家_,这个春节过得很焦虑。不过,他焦虑的并非生意,而是“战疫”。

  “2015年,我创立的盛开花卉有限公司入驻土柏岗乡北神岗社区。5年来,乡党委政府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社区百姓们更是把我这个外来户当亲人看待,天时地利人和,公司逐渐小有名气。尽管不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但土柏岗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每每谈到企业的发展史,_的讲述中总离不开“土柏岗”三个字。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乡的基层干部防护物品紧缺,却义无反顾投身防疫工作,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得知医用口罩严重不足,不等组织号召,_便多方奔走,打了50多个电话,终于找到货源,当即出资5万元购买2万个口罩。“反复催促下,口罩终于到了开封,我兴高采烈跑去提货,一路快马加鞭往乡里赶,满心欢喜打开一看,竟然不是最急需的三层医用口罩。那一瞬间,我心里真是哇凉哇凉的”,_苦笑着摇头说道。不过,疫情让他来不及多想,当机立断联系其他货源顶了上去。

  “媳妇儿,闺女们的枪式体温计快帮我找找,现在乡里就缺这个,就算只有俩,好歹送过去也能应急!”常年奔波忙碌,没时间照顾两个年幼女儿的_,这次又把孩子的体温计“捐”了出去。

  当听说全乡有72名从_返乡人员在家隔离观察后,_又坐不住了:在家隔离14天,乡亲们的粮食够吗?不够的话怎么解决?会不会因此产生怨言,给政府带来

  负面影响?_这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紧急购买了米、面、油、莲菜等价值5万元质量上乘的生活物资,捐赠到居家隔离的群众手中。

  在别人看来,_慷慨解囊捐献10万元物资,公司效益一定不错。实际上,企业去年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本想借祖国70周年大庆大干一场,却遭遇“滑铁卢”,亏损了一二百万元。

  大年初八,又到社区防疫执勤点询问物资储备情况的_说:“去年,种植基地80多万盆菊花滞销,全乡上下自发为我打广告、寻销路,解燃眉之急。现在,是我回报土柏岗的时候了!”在他的带动下,土柏岗乡辖区内的爱心企业和热心群众纷纷捐款捐物,善心善举在乡间传递。

  _虽是公司董事长,但从不摆架子,干部群众们喜欢把他当做自家晚辈,总是亲切地叫他“小苗”。一路走来,这棵“小苗”在土柏岗的守护下,历经风雨仍蓬勃向上。2020年的疫情寒冬里,“小苗”虽不高大葱茏,却在茁壮成长,以略显稚嫩的枝干竭力为父老乡亲撑起一片蓝天。

  疫情中的典型感人事迹3宝应县安宜镇东门社区_同志,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战“疫”来时,她毫不犹豫奋战在一线。在社区她负责宣传工作,防疫工作宣传要先行,只有户户知晓,人人知道,才能化为居民的行动。她深感自己的责任,准备各种防疫宣传资料,与同事和志愿者们上街入户散发;制作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做到小区和主要道口全覆盖;录制防疫宣传音频,安排志愿者走街串巷进小区进行流动宣传;作为网格员挨门逐户登记,排查外省市入宝人群,及时把防控知识宣传给居民,处处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整个春节假期前后,她都始终坚持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家住商业广场的一户居民,父女二人从浙江温州回来,一家人都需要居家隔离观察。在居家观察期不能外出采购,_主动为他们采购蔬菜等生活所需,还留下

  电话,嘱咐有事随时联系。

  生活中,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5岁,儿子2岁,都还年幼,需要妈妈的看护照料。但她深知,这是一场危险却不能退却的战斗。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家庭不能影响工作,但更怕自己万一被感染而传染给孩子,与丈夫商量后,她咬牙把俩个孩子都托付到自己老人家里,偶尔跟孩子视频,叮嘱老人一些防疫的注意事项。每一次和孩子视频后她都转过身潸然泪下,擦干泪,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疫情中的典型感人事迹4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公安民警,要带头站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关键时刻不畏险,挺身而出显警色。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之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悄然打响。_洪湖市公安局螺山派出所所长_,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一线“疫情”防控战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应对疫情的挑战,在战“疫”中挥洒激情,撸袖实干,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春节没休假投入战“疫”中

  _春节以来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在老百姓春节团圆之际,义不容辞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积极参与洪监高速螺山卡点、351国道卡点执勤等各项工作,在抗“疫”中数十次与疑似病毒携带者“近距离接触”,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在螺山与监利交接的国道卡点上,_带领卡点民警检查公务、物资保障、医疗车辆500余台次,人员600余人次,劝返发热病人19人次,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测,并时时嘱咐群众提升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带领全所民警把初心落实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中。

  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112019年腊月至今,_一天未休,也没有和家人相聚,接到命令时,_给妻子拨通电话说道:“我是一所之长,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你照顾好自己和女儿,家里交给你了。”说完便义无反顾冲向防疫一线,坚定走上辖区防控点前沿指挥岗位。他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一边要做好所内警力调配调度指挥工作,一边要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一线主官,他密切关注着所内民警、辅警的身心健康,在休息时间以微信、短信等形式向警员们宣传个人防护知识,保障所内防护装备配备、做好警员心理疏导,事无巨细地安排后勤人员对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杀菌,确保所内卫生安全。作为战斗员,他每天24小时都处于战斗状态,手机不离身,时时关注每一条预警信息。他每天都要对卡点、派出所内进行仔细检查,不厌其烦的叮嘱同事们各司其职,确保关键时间点不出“岔子”。为了确保螺山卫生院抗疫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他带领所内民警、辅警执勤轮班严密防护,让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护理中,同时,对前去就医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加油鼓劲,减轻其思想负担,全力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测。疫情管控期间,许多群众未引起充分重视,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打牌,当了解此情后,_都第一时间带领民警予以驱散劝离70多次,查处赌博情况严重的警情8起,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风险。

  进村搞宣传为民服好务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升群众防范意识,_常常带领民警、辅警开着架有高音喇叭的警车走村穿巷对群众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对各类聚集人员进行劝阻劝离,杜绝辖区群众聚集活动,阻断疫情源头传播。巡逻时他总是携带热心企业捐赠的医用口罩,当看到有在街上行走的个别群众未带戴口罩时,便主动跑去为群众送上口罩并示范正确佩戴方法,并叮嘱群众闭门不出,宅家防“疫”,尽全力减少危险因素。_心系群众,见难就帮,当有群众求助时,他便热心排忧解难。正月初三,辖区内_某医院护士刘某和母亲一起到派出所求助,因抗疫工作需要刘某要赶赴_到医院上班,但因无交通工具和通行证无法出行,一时心急如焚。_获悉后第一时间协调相关单位为其开具证明,同时主动联系车辆将其送往返汉抗疫人员集合点,保障了刘某及时安全返汉投入战“疫”工作。刘医生对洪湖公安民警这种倾情为民、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12疫情中的典型感人事迹5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面对突发疫情,_市烈山区古饶镇党委书记_同志以实际行动践初心使命,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领古饶镇广大党员群众共筑抗击疫情“防护墙”。

  责任扛在肩上,做好疫情防控战役“指挥官”。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组织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成员、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部取消休假,立即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临时工作机构及时组建,21个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相继应需成立,各村(社区)道路劝返卡点党员先锋岗24小时轮班值守;疫情防控工作宣传组张贴悬挂宣传物料55000余件,网络推送宣传1000余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迅速建立重点防控人员“大数据”;疫情期间市场管理临时办公室出台方案重点管控人员密集型营业场所。针对两市交界点,她实地调研重点部署,古饶镇王店村蔡桥集毗邻宿州市邵杨村,两个地区群众生活混居在一起,针对宿州疫情严峻的现实,她果断关闭集市上最大的购物中心金园超市,安装铁栅栏,将两各地区隔离开来,快速有效地阻止了人员流动。在_同志的带领下,同志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在紧张的氛围中有序进行。

  团结凝聚力量,吹响疫情防控工作“集结号”。疫情防控中,她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的工作思想,凝聚全镇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疫情。疫情爆发后,古饶镇21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号召动员群众参与抗击疫情,短短两天,召集志愿者636名,其中党员317名,入党积极分子86名,村民理事会成员211名(含党员)。针对志愿者群体的工作管理,她主持制定《关于加强各村(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作用发挥的通知》,明确志愿者成立宣传巡逻队、卡点劝返队、环卫督查队、重点人群服务队,进一步强化组织分工,并针对服务群众态度,捐赠物资使用等提出具体要求。面对物资匮乏的严峻

  13疫情,镇党委号召人民群众充分发扬“小推车”的优良传统,全镇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纷纷捐款捐物共抗疫情。连日来,古饶境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共自愿捐赠消毒药剂1300多斤、食品饮料计1000余箱,棉大衣150余件,现金累计十余万元。各村党员群众,甚至低保户、小学生都加入到捐款队伍当中,为防疫一线送去采暖炉、口罩、手套、热水等防疫物品。为表达对全镇党员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的感谢,_同志带领镇领导班子赴一线慰问工作表现突出党员志愿者、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乡村环保工人等26人。

  扎营一线指挥,勇当防疫阵地前沿“急先锋”。面对当前严峻疫情,她日夜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双带班”24小时值守制度。每天督查各值守在岗情况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亲临一线观察各村地形地貌,研究绘制《古饶镇疫情防控标识图》,标记镇内道路封闭、通行情况,21个村(社区)设置65个疫情防控检查点,对所有过往人员进行实施管控,外来人员全部进行登记和健康检查,外来车辆禁止通过,最大限度地控制人员流动。有效地阻断抑制了疫情传播。_同志每晚调度疫情防控综合办工作人员梳理最新排查数据,累计摸排外地来烈人数5856人,隔离湖北返乡人员199人,梳理“四同人员”564人,并全部落实“三同时”措施。及时关停全镇棋牌室、菜市场、浴池、网吧等营业场所91家,迅速规范46家村级卫生室、药店防疫期间的营业管理。安排梳理全镇经营红白宴席“一条龙”服务人员38人,采取强硬措施共取消全镇红白宴席310起。2月1日在得知山西村大杨家杨子士被定为疑似病例后,_同志拖着重感冒的身体,迅速赶往现场,查看地形地势,了解村内实情,迅速摸清密切接触者名册,连夜拿出预案,采取果断措施封村隔离、消杀防疫,成立物资保障组、应急小分队、稳定宣传组,确保防控无缺项无死角。

  立足镇村实际,做好服务人民群众“勤务兵”。一段时间的封闭防控,病毒蔓延得到有效阻断,同时也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为此_同志带领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调研,制定《古饶镇各商店超市经营疫期临时管理办法》,全镇按统一规范要求保留开放超市48家,按经营面积分类管理,入口设置隔离登记区,排号入店购物,同时,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设置“流动超市”、“夜间超市”,有效控制人流

  14量,并保障了群众生活物资需求。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作为劳务输出大镇,古饶面临着大量的人员进出流动,_同志提前谋划,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古饶镇村(社区)返工人员进出临时管理办法》,《办法》中除明确本辖区务工人员核查登记和出入证办理流程外,还要求境内企业提供其他外地返工人员健康证明,确保本地村民“高高兴兴上班去,健健康康回家来”。_同志在疫情期间依旧十分牵挂困难群体,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带领镇领导班子入户慰问扶贫户、低保户、五保户105户,送去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保证防疫路上不落下一人。

  灾难考验人性抉择,挑战锤炼党性修养。作为一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_同志在困难挑战面前毫不畏惧,不顾个人安危冲锋一线;在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果断决策,部署施策迅速有力;在个人得失与为民服务的抉择中毅然决然,抛下照顾年迈父母的义务和陪伴面临高考的女儿的责任,始终与古饶人民共同坚守前沿阵地。“岗位系于身,责任千斤重;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组织给予我信任,我要给予百姓依靠”作为一名基层干部,_同志常以这样的信条时刻激励着自己,为党和人民努力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15

篇六: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篇]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1今年,武汉爆发了新型肺炎,举世恐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七年前的今天,非典爆发,全国上下皆陷入恐慌。如今战争再次爆发,我们必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多少人不幸感染,生命垂危;又多少人勇敢上前,不畏牺牲。

  病毒在武汉瞬间蔓延开来,无数市民相继中招。而且病毒已传向了全国各地,目前全国共报告新型肺炎病例1345例,死亡41例。这些数字令人震惊,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不禁发自肺腑地说一句: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尽管这样,我们也不曾退缩。一位即将出院的新型肺炎患者高兴地说:

  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给了自己战胜病魔的信心。

  尽管他仍戴着口罩,但仍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喜悦。

  成功治愈的消息无疑给了人们天大的喜悦:肺炎是可治的!这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病毒的信心,这件事意义重大!一位老记者说。

  /在治愈成功的捷报传来时,还有一则更暖人心的消息传来:钟院士乘车抵达武汉。没错,就是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亿万人民高呼: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医者心父母心,医生们在此时此刻像个战士一样挺身而出,纷纷前往武汉去救治病人。他们放弃了假期,也不顾忌了自己的性命,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医生在申请书中这样写到:

  不记报酬,无论生死。

  一句话,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气概可见一斑。

  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武汉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记者问:你会有什么感受吗?护士回答:在走进监护室前肯定会有点紧张,甚至有点恐惧,但进去后就不会有这些心情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穿上了白大褂,就有一份医者的责任感在心中,就不会害怕了。

  面对提问,护士坚定地说,双眸中闪着坚毅。此时此刻,她正披着白褂,握着拳,喘着气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战士在前冲锋陷阵,我们一定要做好后勤防护工作。千万要少外出,出门要带口罩,抵住病毒的进攻,让我们的战士无后顾之忧。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相信,我们一定能很快取得战争的胜利!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2铁娘子

  落泪: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从医22年。因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坚毅,她是急诊科医护团队眼里的铁娘子

  。武汉发现新型肺炎后病人骤增。急诊科下夜班后,严丽还要去支援发热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

  说不怕是假话,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

  严丽说,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

  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10到12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

  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

  1月5日,严丽发现自己发烧了。

  当时最害怕的不是自己发烧,第一反应是我去过哪里,有没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危害。

  严丽说,非典

  时,她还年轻,老师们怎么说,她就怎么执行。如今,她成了那个

  说

  的人。

  所幸严丽患上的并非新型肺炎。退烧后第三天,严丽返回工作岗位。

  病人太多,医生很紧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们就要多承担一些,而他们已快到身体极限了。

  三个月前,为了兑现对丈夫和孩子的承诺,严丽提交了休假申请,获得医院批准。疫情严峻,但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

  /20日,严丽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机场。临近登机时她却改变主意,决定重回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继续抗击新型肺炎,去机场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说我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

  严丽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备注: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报名一下就报满了。

  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有医生写下这样的申请书!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3呼吸科女医生:不告知丈夫写下请战书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女医生张旃副教授这样写道。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以来,她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并随手记录下所行所思。

  /周日夜班

  要兼顾发热门诊和二楼留观室。凌晨5点到上午10点45分,一共24个医疗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体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张旃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在本次疫情暴发前已治愈出院了两批近10个病人。根据她的记录,这些病人来的时候基本都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经精心诊治,大都10到14天明显好转出院。此时,专家已高度警惕,要求患者出院后居家隔离。

  周二上班,我戴上了N95口罩查房。我一般不戴N95,因为戴上后呼吸没那么顺畅。周二白天感到身体疲乏无力,但无其他症状

  繁重工作之余,张旃不忘结合临床思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原因,更多是当年过于恐慌,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袭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请战书。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一步分检,这样可减轻其他医生负担,病人也可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

  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备注:人民医院已组建起3组共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梯队。全院人员放弃春节休假,专家团队和应急救治梯队人员春节期间随时待命。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4隔离病房里的拄拐大夫

  :把对女儿挂念压在心底

  饶歆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9年,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

  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

  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

  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75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3-4人,在这里则需要2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成

  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

  双拐医生。/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下班后用。

  饶歆有一个7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

  传染源。爱她就少见她。

  饶歆说。

  备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只有两三天时间,各种设施完全配备到位,中南医院托管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22日晚10点正式开诊。中南医院近百名专家到该院坐诊,当晚接诊百余位发热患者。夜渐深沉,人们睡去,而医务人员的战斗仍在进行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5最美面罩姐姐

  :现在是一秒也不能停

  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持续增加。最近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门诊量在500人左右,高峰时达800人。发热门诊经过两次扩充,面积已扩大到原来的五倍。

  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喻银燕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在发热门诊,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喻银燕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被网友称作

  最美面罩姐姐。疫情暴发使发热门诊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

  大家都没怨言,只想把病看好。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如果以前我们说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我们会说忙得一秒都不能停。

  喻银燕说。

  备注:当听说医院的病人要被转送到红十字会医院集中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过去时,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纷纷主动请缨参战。报名参战的名额,一会儿就在护士长这里报满了。内科30多名党员组成了抗击新型肺炎党员突击队。护士长王伟仙理解大家的选择,她说:

  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8

篇七: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抗击疫情医生感人典型事迹1隔离病房里的“拄拐大夫”:把对女儿挂念压在心底

  饶歆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9年,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

  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

  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75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3-4人,在这里则需要2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成……

  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双拐医生”。

  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下班后用。

  饶歆有一个7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传染源”。“爱她就少见她。”饶歆说。

  备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只有两三天时间,各种设施完全配备到位,中南医院托管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22日晚10点正式开诊。中南医院近百名专家到该院坐诊,当晚接诊百余位发热患者。夜渐深沉,人们睡去,而医

  务人员的战斗仍在进行……

  抗击疫情医生感人典型事迹2“值此疫情危急之时,作为受到多年教育、党和人民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为人民服务的外科医生,我们必须尽到一个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应有职责。”1月22日,一张来自武汉市优抚医院骨外科的“请战书”出现在院办,12个签名,12个鲜红的指印,是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天里,院办里来自临床各部门的“请战书”纷涌而至。

  武汉市优抚医院地处武汉市发展大道187号,是武汉市最早的一家精神病医院,值得一提的是,该医院与武汉最早期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华南海鲜市场相距仅200米不到。据该院介绍,2020年1月11日,住院患者中出现首例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例,鉴于该院紧邻华南海鲜市场,属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该院当即对发热病患采取就地隔离措施。

  随着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例逐渐增多,该院医护工作人员也先后出现发热症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院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业工作组,分别承担起一线突击、医护后援、院感监控、后勤保障、舆情防控、统筹调度等工作。1月中下旬至今,医院462名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先后组建了两个隔离病区,并组织完成了住院楼4个病区和5个职能科室的搬迁工作。

  除夕夜,553名常住病人中出现了百余例发热和不同程度的CT影像肺部炎性改变。基础疾病导致的情绪不稳,致使他们难以配合隔离,使得防控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鉴于该院的特殊性,武汉市政府及防控救治指挥部给予高度重视;武汉市卫健委先后两次委派专家到医院指导防控救治工作,并协助该院将6名确诊病例和30名重症疑似病例转入定点医院救治;武汉市财政局协调划拔资金1270万元,社会

  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向该院捐赠了医用防控物资和生活物资。

  在如此有力的应援下,优抚医院迅速启动战时程序,突破常规,紧急抢购病床240张、呼吸机3台、高频制氧机2台、防护服20000套,大量药品、检测试剂逐渐到位,保证了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高强度的防控救治工作中,该院医护人员也出现被感染的情况。为稳定职工情绪,避免恐慌,院党委主动走进病区,深入一线,与中层干部开展了广泛的交心谈心活动,抓住一切机会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以身作则,整个春节班子成员无一人休假,24小时坚守,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天天到岗加班。院职工们以基层支部、科室或个人的名义纷纷向党委提出到一线战斗的申请。

  在刚刚开设的隔离病区里,一群90后、95后20多岁的年轻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病房中穿梭,汗水已将衣服湿透,他们却没有一个叫苦喊累。他们总是相互鼓劲、互相打气,“还挺得住吗?”“我没事、扛得住。”“加油,我们能赢!”没有什么能打倒他们。

  精神科一区科室主任朱倩芸,一直坚守在防疫战役的第一线,由于过度劳累导致两次晕倒仍不曾退出岗位。同事劝她休息两天,她说:“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休息了,我们的病人怎么办?”

  龚世虎、瞿永华是一对双职工,前者始终战斗在隔离病区第一线,后者节前离汉,得知疫情,明知危险,却想尽办法从十堰赶回单位,其事迹被十堰晚报以“高速路口,交警向一辆车敬礼送行,这是一篇写哭记者的报道”刊登。

  据介绍,截至2020年2月5日,该院549名患者中已累计确诊病例8例,出现疑似病例85例,好转36例。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战场上,优抚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仍忘我奋斗在最前线。

  抗击疫情医生感人典型事迹3“铁娘子”落泪: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从医22年。因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坚毅,她是急诊科医护团队眼里的“铁娘子”。武汉发现新型肺炎后病人骤增。急诊科下夜班后,严丽还要去支援发热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

  “说不怕是假话,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严丽说,“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

  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10到12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

  1月5日,严丽发现自己发烧了。“当时最害怕的不是自己发烧,第一反应是我去过哪里,有没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危害。”严丽说,“非典”时,她还年轻,老师们怎么说,她就怎么执行。如今,她成了那个“说”的人。

  所幸严丽患上的并非新型肺炎。退烧后第三天,严丽返回工作岗位。“病人太多,医生很紧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们就要多承担一些,而他们已快到身体极限了。”

  三个月前,为了兑现对丈夫和孩子的承诺,严丽提交了休假申请,获得医院批准。疫情严峻,但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

  20日,严丽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机场。临近登机时她却改变主意,决定重回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继续抗击新型肺炎,“去机场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医院内

  心才平静。”

  “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说我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严丽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备注: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报名一下就报满了。“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有医生写下这样的申请书!

  抗击疫情医生感人典型事迹4“最美面罩姐姐”:现在是一秒也不能停

  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持续增加。最近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门诊量在500人左右,高峰时达800人。发热门诊经过两次扩充,面积已扩大到原来的五倍。

  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喻银燕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在发热门诊,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喻银燕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被网友称作“最美面罩姐姐”。

  疫情暴发使发热门诊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

  “大家都没怨言,只想把病看好。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如果以前我们说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我们会说忙得一秒都不能停。”喻银燕说。

  备注:当听说医院的病人要被转送到红十字会医院集中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过去时,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纷纷主动请缨参战。报名参战的名额,一会儿就在护士长这里报满了。内科30多名党员组成了抗击新型肺炎党员突击队。护士长王伟仙理解大家的选择,她说:“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抗击疫情医生感人典型事迹5呼吸科女医生:不告知丈夫写下请战书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女医生张旃副教授这样写道。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以来,她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并随手记录下所行所思。

  “周日夜班……要兼顾发热门诊和二楼留观室。凌晨5点到上午10点45分,一共24个医疗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体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张旃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在本次疫情暴发前已治愈出院了两批近10个病人。根据她的记录,这些病人来的时候基本都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经精心诊治,大都10到14天明显好转出院。此时,专家已高度警惕,要求患者出院后居家隔离。

  “周二上班,我戴上了N95口罩查房。我一般不戴N95,因为戴上后呼吸没那么顺畅。周二白天感到身体疲乏无力,但无其他症状……”

  繁重工作之余,张旃不忘结合临床思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原因,更多是当年过于恐慌,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袭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请战书。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一步分检,这样可减轻其他医生负担,病人也可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备注:人民医院已组建起3组共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梯队。全院人员放弃春节休假,专家团队和应急救治梯队人员春节期间随时待命。

篇八: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医生抗疫情的事迹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许多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为抗击疫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下面我将结合一些事件,深入探讨医生们抗疫情的事迹。1.守护生命在疫情初期,各个城市的医院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医生们毫不退缩,冲锋在前。他们把自己与家人的安全都放在了最后,主动要求赶赴一线,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关怀。许多医生连续工作多天,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休息,为了守护每一个患者的生命。2.挑战困难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面对着诸多困难,但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前行。由于医院床位不足,医生们不得不将厕所改造为附加病房。由于医疗资源一度短缺,医生们不得不冒着感染的风险继续工作。即使有了防护服,但那种赤手空拳的感觉依旧让人恐惧。但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致力于救助更多的患者。3.抗争病魔为了确保患者和其他医院人员的生命安全,医生们采取了各种决不妥协的手段。他们在感染高风险环境下,挤压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率的病人救治。每次工作结束后,他们要花很长时间消毒自己的身体和用具。他们坚持不断对自己进行检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以便照顾其他患者。总之,在疫情中,医护人员表现出极大的力量和勇气,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将整个社会抬起来,让我们看到了医生们的英勇事迹。我们应该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为他们祈祷!

篇九: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1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谷伟同志始终把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担当意识融入到工作之中,高质量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时刻冲锋在前、响应在前、引领在前、行动在前、指挥在前、担当在前,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己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用实际行动和忠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工作中,谷伟同志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提炼。坚持每周到临床科室查房、检查、指导、督导,现场解决问题。主动参加各种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掌握精神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运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尤其对精神科急危重症能够进行快速识别、有效诊断、及时处理。他经常指导下级医生工作,形成传帮带教氛围。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谷伟同志带头立足本职,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坚持战“疫”情。在全院形成支部书记“带头冲”,班子成员“跟我上”,广大党员“向我看”,全体职工“跟着干”的战斗氛围。他就是这样以党员的先锋表率始终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2白雪阳同志自从承担住院部四病区及急诊科主任以来,坚持病人为亲、医院为家的原则,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及优秀医师,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他数十年如一日,以严谨的科学精神钻研提高着医术,为众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带

  来了光明和希望。

  他带领科室无私奉献,听从上级安排,积极应对各种精神科急诊出诊,完成健康扶贫及应急演练等任务。面对各种精神病患者的冲动伤人事件,不惧危险,冲锋在前,配合政府及公安系统排除安全隐患,为社会和谐安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加剧,急诊科在外出接诊一名精神病患者时,因患者具有发热症状,且是从有确诊病例的城市回来,为防止感染可能,需要给患者戴上口罩。由于患者受精神病性症状控制,极不配合,且防护物资的缺乏,接诊人员仅配备有口罩,被感染的风险很高,大家都有些束手束脚。关键时刻,接诊医师白雪阳果断上前,安抚住了患者,戴上了口罩,并将患者送至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最终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可能。事后有其他工作人员问他万一该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你怕不怕,他简单回答“没有什么怕不怕的,当时只想着赶快控制住患者,防止感染传播。”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3针对医院的决策部署,在疫情期间,考虑到精神病患者发病就诊的因素,我院应急处置病区于2020年1月27日临时组建。应急处置病区医务人员坚持8小时轮换,尽可能不接触外界,严格落实病房及办公区域每日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病人就餐前严格洗手消毒、测温,落实一人一餐桌,相隔一米,互不搭话。

  记得2020年1于28日收治患者郭某某,男,22岁,临床诊断:癫痫性精神病,在新入院病情不稳之际,癫痫发作频繁,家属因特殊原因无法照顾,宋平作为病区管理者,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密切关注患者一切动态变化,在病人不能自主进餐,不能自主解决大小便的情况下,他主动协助患者进食及排尿排便,不怕脏、不怕累,在精心的照顾与药物治疗下,于2月10日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家属对此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因住院期间关爱帮助,患者家属当面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

  疫情期间,院领导考虑到应急处置病区的特殊情况,将捐赠的口罩发送给医务人员,宋平坚持能省则省,把口罩分发给新入院的患者

  及家属,让他们感觉到安慰,觉得有保障。宋平说,在疫情没有结束之前,会继续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4余亭,今年43岁,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南四病区主任。

  从去年12月29日接到院领导的命令,火线成立全新的病区。金银潭医院成立抗击新冠肺炎病房,余亭主动请缨第一批上前线。时至今日,他已经连续奋战了近60天。目前他所在的病区6名医生,20名护士,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近200人,出院患者达150人。和以前不同,他们现在每天都会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病房住的满满当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亲属陪护,甚至有些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每次离开病房,全身都是水,但是余亭马上会换一身衣服,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疫情当中去。

  面对这次疫情,医护人员压力很大,都不敢回家,有的医生、护士就住在值班室,有的医生护士在附近酒店,这样既能够遇到紧急情况马上集结,同时也为了保护家人,他们的家人都很担心,但更多是关心、鼓励。目前,这次疫情正处于最关键的时候,余亭说:“所有医护人员更应该团结一心、互相鼓励、坚定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疫阻击战。

  余亭是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南区主任,每天,余亭一大早就进到隔离病房查房,挨个了解患者的情况,从喘气严重不严重、独立去上厕所困难困难,到血氧饱和度等医学数据,他认真记录。接近中午时,他才能脱下防护装备回到办公室,整理患者们的病情,逐一进行分析,谁需要调整用药,谁需要进一步检查,谁需要重点监护。除了技术上的治疗,也得帮患者做心理建设。他要求手下的医生护士,一定要为患者竖立信心:“患者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意志,就会更努力地去做有益于自己康复的事情,再加上实际的治疗措施,恢复就会快一些。”

  “我经常对我的医生和护士说,我们都很疲惫,但心理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线一定不能垮。当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就时刻牢记自己神圣的使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5一声电话铃响,惊醒了午夜的梦,从请愿得到组织的批准到踏上奔赴武汉的机场,李慧平一直处于激动兴奋和不知所措,激动的是承担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不知所措的是等待他的是一个陌生而又危险的境地。与他同行的天津市支援湖北河西医疗队的九名战友,即将拉开一个属于自己一生铭记的序幕。赳赳黄炎,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2月9日出征;2月11日任天津市援湖北河西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2月12日作为组长的李慧平带领队员进舱。3月10日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病区。李慧平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工作。由于他的特殊身份—男护士,被抽调物资处,负责天津医疗队和河北医疗队伍的医用物资以及将近1000病人生活物资、治疗物资、重要物资的配送。每每一个班以后他都是大汗淋漓,刷手服已经浸湿,帽子下面是湿漉漉的头发,但没有埋怨与不满,因为他坚信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职责与担当。

  2020年3月8日,这是一个双重节日,不仅仅是女生们的节日,也是江岸方舱医院休舱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队员们手舞足蹈的庆祝时,接到了新的任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病区,303人的医疗团队选派40人,而李慧平就是其中的一员。

  重症区里面临的是一个个重症的病人,紧张强度和技术强度让他感到略微的不知所措,但推起了治疗车,走进病房,每个人的生命体征,随时处理医嘱,病重的病人随时翻身拍背,推药、测血糖、打胰岛素、时刻会查看病危患者的情况,每一样的操作他可以迎刃有余,四个小时的班虽然时间不长,但一分钟也不停歇,与武汉战友扛起了那个时段的病房,出红区到缓冲区再到绿区,到车上已经腿迈不开了。回到驻地已经凌晨三点,因为关舱,身为党支部书记和宣传委员的他还需要做大量的文字和宣传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摆,他跟自己说一句“继续加油”,它不是终点,而是驶向另一个彼岸的开始。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6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威胁着菏泽百姓的生命健康。在这

  关键时刻,有无数的勇士挺身而出,为守护菏泽群众的健康呕心沥血。海岩同志是菏泽市立医院药学部的一名主管药师、中共党员、转业军人,他于第一时间就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医院领导的号召,勇于向“疫”而行,扛责在肩,不畏辛苦,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新时代的军人本色。

  疫情面前,他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心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海岩同志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7月24日起,他总是利用休班时间,主动参加小区的志愿者服务:协助小区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认真帮助查验身份信息,并耐心向居民讲解核酸检测注意事项等。有时刚刚下夜班后他也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为了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他还带领16岁的女儿一起服务,通过言传身教,让女儿也感受到了“不忘初心、服务大众”的精神操守。女儿向爸爸妈妈表示,自己感受到了服务工作的价值和不易,自己平时会多学做家务,让爸爸妈妈少操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

  疫情面前,他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据了解,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以来,海岩同志总是第一位报名,请求投入到第一线服务工作中,至今在医院发热门诊药房已连续奋战3年时间。7月31日,海岩同志被抽调到菏泽市方舱医院进行支援。菏泽方舱医院紧急启动后,一切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工作内容和流程也是千头万绪。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海岩同志在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地梳理和执行工作。有时,他连续工作3天,每天都工作达13个小时以上。由于废寝忘食,他经常错过饭点,饿了就用泡面充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方舱医院建立和实施了全面地购药、验收、入库、出库、养护等流程,全力保障了方舱医院的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安全,极大地提升了方舱相关工作的效率。

  疫情面前,他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者”。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为了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海岩同志真正做到了顾大家、舍小家。海岩同志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夫妻二人都坚持在抗疫一线。两人协商错开排班,轮流照顾老人。由于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他对于近70岁的母亲和16岁的女儿不能给予及时地照顾和关心,因此心有愧疚。但是他表示,由于防疫工作的特殊性,他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因为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小家。在公与私的天平上,他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甘于奉献、扎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海岩同志作为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7岁末年初,本该热闹、温馨的春节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我叫xx,xx中心卫生院的一名防疫医生。新年第一天清晨,我从老家赶回医院,来不及思考疫情防控工作的风险,一心想着: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院领导的工作安排下,我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和密接者体温监测工作。

  从1月25日起我每天穿着白大褂、防护服,戴着防护帽、口罩、手套,抱着体温计盒穿梭在石宝镇的大街小巷,为密切接触者进行每天两次的体温监测和异常症状信息登记。随着疫情的发展,我镇疫情防控工作越来越严峻。在感染病例持续新增的同时,意味着需要体温监测人员也越来越多,工作量增加,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我迅速熟悉全镇每条街的位置、环境,合理规划每天的步行路线。即便如此,一轮体温监测下来也需要花上3、4个小时,每次脱下防护服时,后背已经打湿一片,取下手套双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每天至少步行2万余步。有好几次,当我在入户爬楼梯觉得疲惫吃力的时候,当我戴着口罩一路小跑踹不上气的时候,就想想在前线抗疫、逆风前行的同行医务人员,在四处筹措防控物质、加班加点工作的医院领导,在挨家挨户排查外来人员的镇村干部,深夜还在烈烈寒风的值守交通要道的同事和民警,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出力,我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坚

  持下去。一天的体温监测结束后,数据登记汇总上报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一是因为看到记录本上没有一个异常数据,觉得一切辛苦都没有白费;二是终于可以不用再走路,因为实在迈不动腿了。

  在近2个月的体温监测期内我共为14户人家61名密接者监测体温,未发生疫情扩散,所有密切接触者顺利解除医学观察。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如释重负,顺利完成了使命。

  作为一名“90后”医务工作者,代表着新时代的精气神,我们怀揣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亮丽风采。这场特殊的战役于我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想,在未来,它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崇高信仰,支撑着我一路向前,并为此感到自豪!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8疫情如火,分秒必争。连日来,xx街道广大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踊跃捐款捐物的事迹层出不穷,让人无不感动落泪,充分彰显了全村广大群众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今天是谁在值班?我要为国家抗击疫情捐款。”x月x日上午,xx和xx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xx办事处,将自己的压岁钱xx元捐给街道里,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姐姐xx就读于xx中学x年级,弟弟xx就读于xx小学x年级,这让值守人员很是诧异和感动。

  当班值守人员看到是两个孩子捐款后,提出他们是孩子,执意不接受他的捐款。“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是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听说现在国家有灾难,疫情严重,有很多人在受苦,大家都在为国家捐款,我们也来表个小小的心意,我们就把春节的压岁钱捐给国家”。两个孩子说。

  “作为一名党员,我经常教育他们要做党的孩子,爱党爱国,看到他们长大了,很欣慰,我今天带着孩子来,把他们攒的xx元零花钱捐给国家,用于这次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心意。”孩子父亲xx说。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该街道积极号召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捐款,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包括很多贫困户、五保户也都积极捐款,大家用爱心绘就出一幅幅温暖的画卷。群众的行动给疫情防

  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巨大鼓舞,大家纷纷表示,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要严防死守,抗击疫情,坚决打好疫情阻击战,守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像这样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在他们当中,有党员干部,有做生意的个体商户,有衣着朴素的村民,还有小学生。他们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捐赠款物的同时,彰显了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在国家有难时,此举更加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彰显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体现了干群同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决心,必将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动力。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9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把最高的荣誉给医护人员!把最美的称赞给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条件给一线的战士!把最优厚的待遇给为这次抗疫做出贡献的人!张继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经百战的,临危不惧,敢于担当,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战斗最前线。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让我们向张继先奶奶致敬!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10目前,新冠肺炎重症人数占确诊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治愈率也显著提高。今天(3月14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医学专家。17年前他曾参与抗击非典,17年后他再次站到抗疫一线。他说,我是一名老兵,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每天要巡诊两到三家医院的重症病房,除了武汉,还要奔赴孝感、黄冈、黄石、鄂州等地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每到一个床位,他都会向主管医生和护士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督促医护人员专注于每一个诊疗细节。

  17年前,童朝晖在北京临危受命,担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无一病亡。17年后的今天,他再次请缨来到疫情一线。

  刚到武汉时,童朝晖用了两天时间,把当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医院的收治情况摸查了一遍,并做了详细的查房笔记,总结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为后续来到湖北的重症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湖北已汇集了1.9万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

  每天在不同医院的重症病房之间奔走,分析病例、参与救治,忙碌之余,童朝晖还会及时整理发现和思考,写下诊疗日记。关口前移,就是他和专家们经过临床观察和研讨之后,提出的重要诊疗建议,已经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经过他们的努力,很多重症患者都在逐步恢复中。

  白天忙完病房巡诊,晚上回到驻地,童朝晖还会和国内外的同行们交流会诊心得,探讨和分享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

  童朝晖是湖北黄冈人,父母就住在离武汉两个小时路程的黄冈蕲春县,而来武汉的这50多天,童朝晖却没进过一次家门。母亲发来微信说:你听从党的召唤,从北京来到武汉。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们二老在家不出门、不串门,你不必担心,就是守望你早日归来。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1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疫情袭来最危险的第一线,是驻守乡村的村医,坚守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躯,守护你我的安危。就是这些平凡的村医,为我们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三口塘镇两位年过七十的老村医,原本应该退休在家颐享天年,但毅然选择了成为一名抗“疫”战士,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仍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们。

  郑新选是三口塘镇石湖塘村的村医,今年73岁,身患肝病,体质很差。为了抗击疫情,积极响应县防冠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坚持上门为湖北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触者极不配合,且体温反复,每次测量体温郑新选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反复宣传,风里雨里从未间断,积极为该密切接触者联系上级会诊,并安排了4次转诊检查,成功排除了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

  莫朝雄是三口塘镇豪山口村的村医,今年71岁,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腿脚行动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从未抱怨,坚持为武汉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宣传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关政策。一开始也受到了武汉返乡人员的冷讽和口头谩骂,但是通过不断的解释宣传,最后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及配合。因工作劳累,在2月9日发生低血糖反应

  导致昏迷不醒,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儿莫金梅(本镇另一个村的乡村医师)继续给豪山口村的医学观察人员测量体温,自己身体略好就坚持要出院回来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给村民带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战士郑新选、莫朝雄,就是我们身边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线“最可爱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郑新选、莫朝雄一样的人,在危难面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他们平凡而伟大。作为被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护的普通人,为乡村医生郑新选、莫朝雄点赞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12“医学的使命,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为民服务,我会从一而终的坚守一个医者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这就是家庭医生医生邓青当初选择医生行业时的内心宣言。13年来,她始终不忘初衷,在平凡的医生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行着她当年的承诺。她认为凡是关乎生命健康的都不是小事,作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要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医者父母心”,在她这里从来就没有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之分,只要来她这里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她都认真对待,仔细检查、耐心施治,用真心、爱心、耐心去呵护每一位患者。

  4岁的小琳,从小一直反复咳嗽,四处寻医,久治不愈。邓医生耐心的接诊了这位瘦弱的小患者,经仔细听诊后发现其心脏有不明显的杂音,综合分析后邓医生向其家属提出了“先天性心脏病”的考虑,给出转诊建议和指导,嘱咐其家长尽快带孩子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由于诊治及时,为治愈疾病赢取了时间,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孩子出院后,邓医生做好追踪随访和术后健康指导,小琳及其家人表示邓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并感激邓青医生首诊负责和细心医治。鲜花和掌声固然美好,但是对于邓青医生来说,最让她感到幸福的是患者痊愈后的笑容。

  病人的信任和认可,是她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所以她在临床工

  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同时,还广泛涉猎心理学,营养学,健康管理学,中医适宜技术等学科。她总是自嘲的说:“家庭医生在同行口中就是“万金油”,但是不要介意,我们更不要低估一个家庭医生的职能,作为一个健康守门人,我们要像一个超人,方方面面都要替居民考虑到,并且照顾到位,若想真正做到防治结合,是真的需要我们这些一线的全科医务工作者去担此重任,其实我们就是“万金油”中的战斗机,也是群众生活中的刚需。

  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跟踪病情,邓医生利用网络优势组建了一个家庭医生群,她坚持在群里面分享正确的养生知识,她说:错误的观点可以害人,但是一个正确的知识可以救人无数。为此她还亲身录制视频教大家去做养生操,手部穴位操,分享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所以群里每天都那么热闹,如果家里有什么头疼脑热的,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想起邓医生平时普及的一些简易的中医适宜手法,也会第一时间在群里电话咨询,邓医生总是不厌其烦的解答与帮助。

  每天在群中公布自己的坐诊时间,所以她出诊的那天就经常会被围得不能准时下班。然而她总是说:“医生的辛苦外人难以想象,但是医生的幸福亦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我很知足,也很幸福。”再苦再累都会在患者的一句“谢谢”中烟消云散。接诊每一个患者,邓医生都会和患者聊生活细节,因为她认为:现在基本大部分疾病都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想要根治疾病一定要从生活细微入手,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有时候同事不解的问,为什么病人愁眉苦脸的进诊室,面带笑容的走出来?邓医生笑笑说:其实现在很多人哪来那么多严重的疾病呀,年轻人有工作家庭上的压力,老年人有特殊的空巢期,他们此刻最需要的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说白了就是平等的聊天方式,心理的疙瘩解开了,病也就好了一大半。基于邓医生独特的诊疗方式,让很多周边的群众慕名而来,有的甚至是邻近乡镇专程赶来的。她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甚至为病人垫付药费,因而锦旗不断,“妙手回春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这是病人对她的高度评价!

  她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高度境界。邓医生及其团队成员不辞劳苦,常年为困难孤寡老人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送医送药,她是村民口中的“好医生”。

  她还致力于宣传急救知识,常常受邀到学校和企业进行健康讲座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保障万千居民健康。邓医生常说:生命极其脆弱,自救和他救同样重要!

  医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责任的漫长路,医疗事业是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一个伟大工程,尽管从医路上有多少阻碍和艰辛,她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个职业,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中国医生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慢慢摸索出一条新型的改善医患关系的路子,她坚信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只要你用心待人,对方一定会感受的到。

  医路走来,不忘初心!这就是我们可爱的邓青医生,一个睿智俏皮的姑娘,本着对医者的执念,风风火火的追逐着。

推荐访问:疫情期间医生们的事迹 疫情 事迹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