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设计

时间:2022-08-20 14:00:04 教案设计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物皆设计,供大家参考。

万物皆设计

 

 万物皆设计 万物皆设计

  这里的设计比欧洲更贴近自然, 即使是工业产品, 也都是从环保和人文的理念出发, 有一种无形的亲和力时刻感染着你。

 什么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以功能为第一要素, 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设计简单、 大方、 实用, 针对普通大众, 突出功能, 没有太多繁琐装饰, 尊重功能主义和传统, 在形式与功能上一致且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 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

 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 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

  在欧洲的北部, 有一片被海水围绕的土地, 东临波罗的海, 北部一直延伸到北冰洋, 期间散布着无数岛屿与河流, 还有大片的森林,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与自然有着无比亲密的关系, 不仅造就了 直爽、热情的性格, 在长时间的探索中也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此次我们受 VOLVO 公司之邀, 在北欧最著名的工业城市哥德堡体验这个有着 80 多年历史的汽车品牌沉淀出的强烈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在这个形式主义横行的世界中, 原来还有如此清新、 简约、 贴近自然的风格。

  简约但不简单的现代实用主义设计

 其实在设计界, 以瑞典或者 VOLVO 为代表的北欧设计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了 自己的风格, 由于当地地理和气候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于自然的感悟要比欧洲大陆更加纯粹,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精髓也就是尊重自然的功能主义, 这与德国的保守风格和意大利、法国的浪漫主义人文设计有着本质的不同, 套用一句广告词:

 简约但

 不简单。

  开着 S60 走在哥德堡的大街上, VOLVO 是最主流的汽车品牌, 但是大多数 VOLVO 都是有着十几二十年车龄的老车, 而且以 V70、 V50等 wagon 居多, 那时候方方正正的造型在如今开来似乎有些过时, 但是从一个侧面看, 这里的人们崇尚功能主义, 交通工具的服务性大于炫耀性。

  要想深入了解 VOLVO 的设计, 必须要从它的历史入手, 如今的VOLVO 博物馆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团必去的景点之一。

 这里总共陈列了将近 100 辆老爷车, 记录了 VOLVO 从创业开始到现在的发展轨迹。

 其实从设计上看, VOLVO 的简约风格并不是与生俱来, 而是有一段很长的摸索过程。

 在二战以前, 欧洲流行的厢式车身结构一样影响着它,其产品与德国、 英国厂家没有本质区别。

 二战结束后, VOLVO 开始关注美国前卫的设计风格, 船型车身变成其发展方向, 但是很快瑞典人发现这种造型与自己倡导的功能主义格格不入, 于是有着身后工业基础的 VOLVO 开始探索适合北欧人群审美的独特风格, 从 P1800 开始,VOLVO 走出了自己的路, 此后的 240 更被看做里程碑作品, 确立了自身简约的设计风格, 从此一成不变地坚守下来。

 因为北欧的地理环境,这里的人们更加喜爱旅行轿车, 像 1800 尾部大面积尾窗如今被 C30完美地移植过来, 形成了 VOLVO 两厢轿车新的设计语言。

  从 VOLVO 最新的产品一样可以看出,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现实主义特征, 虽然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简单, 只是直线条的堆砌, 有了很多曲面的变化, 比如梯形车头, 增加大灯的面积, 运用更为动感的腰线,但这一切的根源还是设计本身, 以人为尊, 只不过人们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体现在设计上就会有进化。

  万物皆设计, 工艺与安全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如果我们狭隘地理解所谓设计, 就会停留汽车外观和内饰上, 其实从工艺流程到安全理念都是 VOLVO 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面。

 在瑞典,冬季很漫长, 冰雪路面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 所以在这方面 VOLVO走在了所有汽车厂商的前面。

 从第一条安全带到安全气囊, 框架式车身, 行人安全保护, 交通事故跟踪, VOLVO 力图在未来的十年内达到

 “零伤亡” 的理想目标。

 在安全体验中心, 我们了解到更为透彻的安全理念, 从一个只有 10 度的斜坡上滑下来感受撞击力度, 其实速度只有 6km/h, 但是整个人已经被撞击的非常猛烈; 而从摞起来的 8 张椅子上自由下落, 相当于以 30km/h 的速度撞击地面; 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吧, 80kg 的正常人在 60km/h 速度下产生的冲击力有 3 吨多, 这些不为人知的数字时刻提醒着 VOLVO 对于安全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们是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VOLVO 首次对中国媒体开放了安全碰撞中心, 并有幸目睹了一次真实的碰撞试验。

 一辆 C30 以60km/h 速度追尾前方静止的轿车, 一声巨响之后, 两辆车的损毁情况都非常理想, 后车车身基本没有变形, 气囊全部打开, 车门也能顺利开启, 其实这种试验每年 VOLVO要进行 300 次左右, 目的只有一个,造出更安全的汽车。

  严谨的工艺流程和对安全不懈的追求并不仅仅是技术的升华, 也是设计上的升华, 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实用主义。

  不一样的世界

 体验顶级相机品牌哈苏

 玩相机很长时间了, 一直都不敢对中画幅有所幻想, 不仅仅是成本太高, 而是担心无法驾驭, 但心里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情节, 就像玩车的都梦想拥有法拉利一样, 玩相机的没有哪个人不希望拥有一台哈苏。

 究其原因, 他们都代表了该领域最顶尖的制造工艺, 一旦拥有,即使像神器一样膜拜, 也是一种享受。

  在哥德堡近郊的一处港口, 由一座由废弃船厂改造而成的工业园区, 大名鼎鼎的哈苏就在这里。

 Ove Bengtson 是哈苏的产品经理,曾经主持设计过经典的哈苏 H1 相机, 他不仅热情地接待了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 还破天荒地允许我们深入哈苏工厂的生产线, 一探这个顶级相机品牌的制造工艺。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 这里并没有现代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 所有工艺流程基本上都是由技术工人手工完成, 当然这里只是组装车间,电子元件和机身都已经在不同的供应商那里生产完成。Ove 告诉我们,

 一台哈苏相机从订单到生产完成大概要 3 个月的时间, 由于相机是精密仪器, 所以每一台在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 从色彩艳丽度、快门灵敏度, 对焦的准确度等, 而有些是检测室仪器不能完成的, 完全靠人的经验和手感。

 因为这不仅仅是普通的影像产品, 大多数人用它来创造商业价值, 对于机器本身的要求就更为严格。

  几年前哈苏就已经不再生产传统胶片相机了, 主要产品就是 H4D系列数码相机。

 去年哈苏推出了一款法拉利限量版, 黄色的跃马标志首先出现在顶级相机上, 此款相机限量 499 台, 每台售价大约 20 万元人民币, 专门针对时尚高端客户。

  最后, Ove 告诉我们, 哈苏相机的设计到工艺都遵循这北欧简约设计的理念, 一切以实用为主, 没有多余哗众取宠的部分, 这也是长久以来大家对哈苏形成的固有认识。

 虽然胶片相机停产了, 但是在数码时代, 哈苏一样会延续自己的设计思路和严谨的工艺水平, 这个瑞典精密仪器的代表一定会继续书写传奇。

  采访 VOLVO 设计总监彼得・ 霍布里

  他曾经是 VOLVO 新设计语言的开创者, 此后离开 VOLVO 转战欧洲顶级汽车品牌, 任职于阿斯顿・ 马丁、 捷豹、 路虎等公司, 在 35 年的职业生涯里, 他参与了 60 多款交通工具的设计。

 但最终又回到了VOLVO,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魅力让他难以割舍。

 AF:

 在设计师眼里,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彼得:

 我虽然是一个美国人, 但是在瑞典 VOLVO 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 对于北欧设计, 我觉得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人为尊” , 这个理念现在已经成为 VOLVO 最新的设计宗旨, 从表面上看, 北欧的设计简洁, 没有多余表现的元素, 注重功能主义在设计上的统治地位。

 具体到汽车上, 你会发现 VOLVO 内饰在设计上没有过多牵扯注意力的地方, 已经都以人的便利操作为主, 我不希望我们的操作系统给驾驶者畏惧感, 一点也不繁琐, 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苹果的设计, 像 iphone,只有一个按钮, 用最简单的操作完成了别的手机最复杂的功能。

 AF:

 VOLVO 的设计总是给人一成不变的印象, 是因为过于保守还是刻意保持?

  彼得:

 VOLVO 在设计上还是以功能为导向的, 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汽车品牌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 80 年的发展中, 我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有风格, 这种风格不是一个线条或是一个曲面可以表达的, 而是一种实用主义精神。

 不过你也可以发现,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理解的变化, 我们也在从“以人为尊” 的角度出发, 探索 VOLVO 新的设计方向, 最新的 S60 车头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还有我们刚刚发布的概念车“天地” , 都是在探索汽车与人的关系。

 AF: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VOLVO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会不会考虑到中国客户的影响?

  彼得:

 VOLVO 是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我们希望各个国家的消费者都能接受 VOLVO 的产品, 所以我们也在包括中国的很多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 吸收当地本土设计师对于汽车的理解, 融入到我们新产品的开发中。

 但是, VOLVO 还应该是 VOLVO, 而不是哪个国家的 VOLVO,所以在设计上一定会继续保持北欧设计的精华, 同时还要更加贴近人的需求。

 AF:

 中国的设计师一直都在讨论有关民族的设计风格, 但是感觉只是简单的照搬, 您认为所谓的中国元素是什么?

  彼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所谓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一种对于功能和自然的抽象理解, 我们不会把树干、 海湾或者帆船的元素简单地复制到汽车设计上, 不是为了表现而设计, 是为了功能而存在, 这一点是根本所在。

 中国也许有着太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 所以很难归纳出一种简单的表现手法,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设计师重要的还是应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一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 体现在设计上就会是自己的风格。

  要环保也要乐趣

  体验 VOLVO C30 纯电动车

  这是一个拼人品的年代, 此次 VOLVO 瑞典之行最大的意外收获就是有幸试驾了 VOLVO C30 纯电动车, 可以自豪的说, 这是目前国内媒体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今年 VOLVO 推出了“DRIVe” 环保战略, 其中纯电动车无疑是整个战略的最终目标。

 而且已经探听到 VOLVO 马上就要把第一批 C30 纯电动车交付给欧洲的租赁客户, 既然来到了总部, 我们岂能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经过一系列的软磨硬泡, 让陪同的公关总监深感我们此次肩负的重任, 终于在她不懈努力下, 赢得了短暂的试驾时间, 简单体会了一下 VOLVO 在新能源方面的建树。

  先来了解一下 VOLVO C30 纯电动车的技术特点吧。

 C30 纯电动车与媒体的首次见面是今年的底特律车展, 它是 VOLVO 绿色环保战略中重要的一步, 基于传统汽车结构开发的一款纯电动车。

 难能可贵的是, 在倡导绿色驾驶的同时, VOLVO 也不忘安全, 前不久, C30 电动车顺利通过了 VOLVO 安全碰撞中心的测试, 电池组的合理布局使得它的安全性比传统轿车还要高。

  试驾感受

  说实话, 我一直对电动车不太感冒, 倒不是对保护环境无动于衷,而是受不了驾驶电动车时的感觉, 也就是“没有 feel” 。

 对我来说“feel” 是什么? 就是来自传统发动机的震动与噪音, 降挡时带来的冲击, 甚至是排气管排放的尾气味道, 有了这些才是一辆真正的汽车。但是, 眼前这辆 C30 却将我固有的 feel 全部抹杀了, 叫我情何以堪呀。

  言归正传, 因为没有怠速环节, 启动车辆后会不由自主地看一眼仪表, 好在上面的信息提示我它已经准备好了。

 轻踩“电门”, 扭矩输出并没有我想象中迅猛, 按理说电动机的起步那是相当猛的, 看看国内满大街的电动自行车就能体会到, 而 C30 电动车的这种调校显然是为了 舒适性考虑, 而且瞬间高电量的输出也会降低电池使用寿命。原来的转速表变成了 电能释放与回收表, 当你持续踩下“电门” 时,仪表会显示此刻的放电功率, 而当你的脚离开踏板, 系统立刻变成能量回收状态, 通过电动机给电池充电, 这一点有点像混合动力的招数。

 C30 电动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 130km/h, 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10. 5 秒,试驾过程中电动机可以一直保持在最高 220Nm 的输出上, 而不像传统汽油机有一个扭矩曲线, 这种特性就会让你在大部分时间里感受到加速的快感, 没有明显的噪音, 只是电机的“嗡嗡” 声, 与国内自主品牌电动车相比要安静得多。

 在 D 挡位上还可以选择 H 模式, 既高速模式, 在 H 模式下系统切断了能量回收功能, 让电动机一心一意地驱动车轮, 适合高速巡航使用。

  在操控感上, 由于电池组的重量让车身重心降低了一些, 以至于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所提升, 电动助力转向的力度要比 S60 小很多, 适合女性或者在城市里使用。

 由于采用了能量回收系统, C30 的制动会更为主动一些, 减速度会比传统轿车更大, 这一点也会让后面跟车的人紧张一下。

 试驾时间并不长, 所以只是浅显的体验了一下, 总体感觉它是一款技术含量很高的电动车, 采用了现有车型结构改造而成, 集安全与环保于一身。

 如果让我选择, 我更喜欢坐在副驾驶上在安静的旅途中享受时光, 至于驾驶么, 还是缺少一点乐趣。

推荐访问:万物皆设计 万物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