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完整)

时间:2022-08-11 08:15:04 疫情防控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完整),供大家参考。

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完整)

 

 斌,杨 易,蓝庆新: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

 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

  籍 斌 1 ,杨 易 1 ,蓝庆新 1,2

 (1. 北京华夏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2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摘 要:

 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传播显示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流动特征,也加剧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有限性和国际冲突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并讨论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的战略发展建议。

 关键词:

 新冠疫情,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合作战略

  新型冠状病毒( COV I D -1 9 ,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暴发后快速蔓延, 于2020年3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为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是世界近百年来传播范围最广的大流行病,给人类健康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引发了全球生产总值的严重下降。新冠疫情的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国际经贸和科技交流合作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科技发展构成重要挑战。因此,反思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进程的影响,洞察全球格局的变化趋势,识别新格局下的科技发展机会与合作建议,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1.

 1.1 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新阶段,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综合国力正当其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一阶段应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发挥自身低成本劳动力密集的相对特点,积极投身到全球化产业链构建之中, 并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自身优势 转化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经济数据指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增长质量将成为发展重 点。2011年以来,中国的第三产业份额超过第

  作者简介:籍 斌,男,硕士,北京华夏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方向为社会变迁与基层治理。

 杨 易,男,本科,北京华夏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与公共政策。

 蓝庆新,男,博士,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国际贸易。

 项目来源: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科研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pgs-035)。

 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国内外科技发展背景与环境 变化

 科技创新 S&T Innovation

 27

 二产业,且持续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发改 委提供的数据,中国三次产业的结构从1978年 的2 7 . 7 :4 7 . 7 :2 4 . 6 演化至2 018 年的7 . 1 :3 9 . 0 :

 53.9,实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不断加深, 农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的转化过渡 [1 ]。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多年以来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加工贸易,在旧有的全球化链条中处于下游。因此,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要求实现以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由资源禀赋的驱动模式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发展 模式转变。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肯定了制造业对综合国力提 升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由大变强,推进信息化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创新驱动技术突破, 改变国际产业分工下大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目标。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攀升,是提升综合国力、适应未来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建成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然任务。

  1.2

 全球化处于解构与重构的交界期,国际合作呈现区域化和双边化的特征 目前,旧有的全球化秩序面临着较大挑战。

 作为近三十年来全球化秩序的主导者,美国认 为旧有的全球化体系使其以透支本国的方式支 援全球事务,造成了国内工业衰落、经济下滑 和失业率上升等损害本国人民利益的结果。作 为应对,美国政府秉持“美国优先”的原则, 相继声明退出《巴黎协定》、万国邮政联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全球 组织,并行使一票否决权迫使世贸组织上诉机 构停摆,通过投入加大技术优势和国际谈判, 重新梳理国际关系,在多极化格局中重新建立霸权地位[2]。在公共卫生领域,美国政府减少了对多边卫生组织的支持,并敦促各国政府加 强对本国的投入。尽管这一系列行为客观上迫 使相关经济体或相关多边组织进行改革或放弃先前主张,对重振美国本国经济和重振全球秩序形成了一定的利好,但也使得旧有的全球化合作模式加速进入解构与重构交界的“逆全球化”混沌阶段。

 在这一时期,面对投资政策、知识产权保护 等方面的复杂国际贸易争端,世贸组织缺乏高效 的监管与处置能力,造成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 义和技术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以美国为主的贸 易顺差国以加征关税的方式作为杠杆,促使贸易 对象调整经贸政策,并在全球范围内签署越来越 多的双边合作备忘录和区域贸易协定,以期取代 原有的多边秩序。自2015年至2020年1月,全球新生效了28个区域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协定(CPTPP)》《美墨加协定》《美日贸易协定》《日欧经济合作协定》和《日英经济合作协 定》 [3] ,这些协议的签署反映了主要经济体之间在 面对“多极化”趋势的预判和布局,以及未来新 型全球化格局的雏形。

 1.3

 多极化格局下科技竞争成为主战场,国际关系深度卷入国家科技发展进程 经贸关系和全球秩序发生巨变,意味着国际 的交流方式由“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化为 “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关系。在这一局势 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悄然酝酿, 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将成为 科技主战场上的关键制高地。英国在2015年发布《量子技术国家战略》,用以指导本国未来20年在该领域的发展,并投入2.7亿英镑于2019 年完成了首期计划;美国于2018年通过了为期10 年的《国家量子计划法案》,计划在2019 -

 2022 年投入12 .5 亿美元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欧盟在2018年发布《欧盟人工智能》报告,在描述全球竞争格局的同时,计划在未来

 3年投入200亿欧元升级成员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日本则在2019年于网络安全领域投资180亿

 斌,杨 易,蓝庆新: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8

 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幅高达64% [4] 。科技强 国的一系列行动,体现了面向未来竞争的白热化态势。

 在日趋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中国逐渐被视为“假想敌”和主要战略对手,而置于国际关系变化的漩涡之中。2 0 1 7 年,美国白宫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以竞争对手的姿态迎接中国挑战,并从国家安全层面进行强调,将中国列为防御对象之一[ 5]。2019 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中国:战略展望》,将中 国定义为制度性对手和追求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者,这一表述体现了科技发展在大国竞争中的重要地位[6]。作为对中国科学技术和产品主要输入来源的上游国家,美国采取限制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多方面流动的手段,持续推进一系列脱钩战略,以维护自身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以信息科技领域为例,在美国影响下,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国政府纷纷弃用与华为合作的5G基础建设。此外,截止到2020年8月,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将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增加到152家[7],全面限制了中国企业华为通过替代芯片进行必要零部件的生产。作为地缘政治的外延,科技领域的发 展势头受到了较为猛烈的阻击。

 2.1

 冲击原有全球化分工和产业链分配,全球产业布局面临重构 由于新冠病毒造成的封城、隔离等一系列必要防控措施使得人员流动、货物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大幅断裂,经济活动中的消费需求也被压缩到最低限度,资本流动也失去了明确的导向,全球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工业生产力量,新冠疫情对中国工厂的工业产能造成了较大冲击,进而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对于全球范围内实施“去工业

 化”策略的地区,也因为自身产能不足,陷入 了医疗用品和必要零件供应缺失的巨大危机。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开始反思此前的“去工业 化”策略带来的风险,并部署做出供应链转移 的调整,寻求内生型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而不 再依赖全球分工。美国于2020年4月发布了“经济繁荣网络计划”,明确提出以重组全球价值 链为目标,减少经贸方面对中国的依赖[ 8]。英国和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 产业陆续将生产线迁回本土或东南亚,同时加 大了对高端产业交流和资本市场拓展的管控, 压缩了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转让和市场环境方 面的空间。以中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 为例,其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分别拿出2200亿日元和235亿日元,用于资助本国企业将生产线迁往本土和东南亚 [9]。

 2.2

 暴露了超级大国和全球化组织的领导力下降,多极化世界格局进一步加深 在疫情发展初期,奉行单边主义的特朗普政 府并未对欧洲盟友伸出援手,全球各国各自闭 门抗疫,单边主义思潮在国际酝酿。根据皮尤 研究中心的全球调查,有35%的受访者认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冠疫情的应对不当,未能及时预警以及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同时缺 乏医疗物资的全球标准和规范,造成了病毒的 进一步扩散和各国防护用品的进出口受阻,加 剧了国际的摩擦和不信任,以及世界对全球多 边组织的质疑上升。此外,受访者对美国防疫 表现的不满意度高达84 %[ 10]。随着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并退出 世卫组织,全球卫生治理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 大,也暴露了全球化国际组织领导力高度依赖 大国金钱资本和政治意愿的实质[ 11]。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大国关系的对抗性进一步加深和 外延,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 使其更加趋于多极化。

 2. 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

 科技创新 S&T Innovation

 29

 2.3

 科技战略储备竞争提速,加剧技术保护主义思潮 新冠疫情暴发使人类更加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卫生防护和公共管理领域的长期价值,其将促使各国政府和全球资本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投入,使得公共卫生和其他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速。在全球层面,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为“保护国家安全”的技术保护主义提供了更大的正当性,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国在相关领域发展的准备期。以日本为例,其国家安全保障局计划制定国家安全战略,阻止外资进入敏感产业,防止可转化为军事用途的尖端技术外泄和相关人才流失。日本公布的《外汇法》重点企业名单中,包括武器、飞机、航天、核能、石油、电力、网络安全等12大领域1584家企业,占日本上市公司总数42%。2020年6月, 欧盟发布《针对外国政府补贴的促进公平竞争白皮书》,强调了避免关键资产与核心技术被收购,体现了加深战略自主的超国家战略,同时通过加强投资保护监管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了中欧合作的空间 [12]。2020年10月,美国政府发布《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指出美国应“通过加强技术管控和全球联盟,确保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体现了将科技作为竞争 主战场,践行技术保护主义的决心[13] 。

 2.4

 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催生未来新型经济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各经济体实现增长的主要引擎,国际竞争的方式将从传统的自然资源争夺进入先进数字技术的抢占。新冠疫情暴发改变了中国的消费模式和经济结构,对线下娱乐服务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疫情期间,线上需求暴发式增长,人口聚集从物理现实空间转向网络虚拟空间,数字经济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

 面面,以电子商务和在线教育为代表的在线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化产品支持企业远程协同办公,降低不必要的线下成本。传统的线下营销渠道和线下产品服务逐渐向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移和推进,将疫情带来损失大幅降低的同时,淘汰了旧有的落后生产方式,促进了新型经济模式的发展。人们比平常更加意识到科技为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从需求侧为信息科技的发展环境带来了更大机遇。在市场准入难度和贸易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拉动国内消费市场提振经济,科技发展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归以人为本,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作为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

  2.5

 体现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提供了多样合作方式的探索 作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的暴发凸显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此次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中国及时研究病毒样本并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对后续病例的确诊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全球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践行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交流,加深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反映了世界各国对全球化合作关系的诉求。此外,经济衰退带来的失业和贫困,加剧了全球的发展不均和财富不均。此背景下,中国在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国际形象的提升。截至2 0 2 0 年1 2 月2 2 日,中国在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中贡献了五种, 分别是国药中生武汉研究所、国药中生北京研究所、科兴中维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军事科学院联合康希诺生物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为全球疫苗研发和供应作出必要贡 献[ 14]。经过国际交流协作的实践,拓宽了国际...

推荐访问:新冠疫情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 科技发展 疫情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