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枕前位的分娩机制》教学设计【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25 09:35: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智慧课堂的《枕前位的分娩机制》教学设计【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基于智慧课堂的《枕前位的分娩机制》教学设计【精选推荐】

基于智慧课堂的《枕前位的分娩机制》教学设计

 

 妇产科护理《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教学设计

  妇产科护理《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教学设计

 学校: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授课教师:杨祺

 学校: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授课教师:杨祺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我本次课的题目是《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我将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等从以下八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设计:

 1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教学以《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师生互动”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背景分析

  2.1 学生情况分析 2 教学背景分析

  2.1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已学习过相关的解剖知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对视频、动手方面的内容兴趣较大。

 2.2 教学内容 本次说课内容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文娜老师主编的《妇产科护理》中第四章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本章节介绍了枕先露分娩的衔接、下降、俯曲、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身娩出等全过程。

 2.3 教学的重点、难点

 分娩机制既是本章节的重点,也是本章节的难点,还是整个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娩机制是学习分娩助产技术的前提,只有理解分娩机制,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助产和处理难产。我们说这部

 分知识是难点,是因为胎儿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不同的径线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的转动,期望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胎儿转动时学生容易糊涂,尤其是内旋转时一定要强调胎头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一致。找准了胎头矢状缝、枕骨和骨盆的位置关系,难点就被攻克了。

 2.4 授课学时

 2.4 授课学时

  本次课内容授课一个课时(40 分钟)。

 2.5 教学资源

 2.5 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的骨盆模型、胎儿模型、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中等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本次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3. 1 知识目标: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推断出其它先露的分娩机制。

 3.2 能力目标:熟练应用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知识,应用女性骨盆和胎头各径线的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正确助娩的能力。

 3.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生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同情心。

 4 教学流程

  4 教学流程

 5 教学活动的实施 5.1 启发提问—导入教学

  5 教学活动的实施 5.1 启发提问—导入教学

  有关骨盆方面的问题(骨盆入口平面径线:前后径?横径?斜径?中骨盆平面径线:前后径?横径?骨盆出口平面径线:前后径?坐骨结节间径?前矢状径?后矢状径?)。

 有关胎儿方面的问题(双顶径?枕下前囟径?枕额径?枕颏径?)。

 5.2 模型指认—复习旧知识 学生演示学生用模型演示

  5min 导入新课 启发式提问、模型指认

  5min 讲解新课 动画演示、模型演示

  20min 评估反馈 察看学生掌握情况

  1min 补缺补差 动画演示

  2min 临床情景体验 临床实景视频

  2min 在线测试练习题

  5min 在线测试 结束

 教师举起骨盆模型,指出骨盆各结构和 3 个平面径线,让学生辨认并且回答各径线的正常值。

 教师举起胎儿模型,指出胎头各条径线、颅缝及颅囟,并且说出相关正常值。

 5.3 动画演示—认识分娩整体过程

 5.3 动画演示—认识分娩整体过程

  通过分娩机制 3D 动画演示分娩机制全过程,让学生对分娩先有初步的、整体认识,分娩是通过一些列连贯的动作来完成的,引出分娩机制的定义:是胎儿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不同的径线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的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系列动作包括:衔接、下降、俯曲、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身娩出。

 5.4 讲授结合动画演示—分娩机制各分解动作 5.4 讲授结合动画演示—分娩机制各分解动作

 按照教材顺序,动画演示各分解动作,结合动画过程讲解各动作。

 5.4.1 衔接

 结合“衔接”动画讲解衔接的定义、衔接的时间、衔接的径线枕额径、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平面右斜径上。

 5.4.2 下降

  结合“下降”动画讲解下降的定义、判断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坐骨棘。

 5.4.3 俯屈

 结合“俯屈”动画讲解俯屈的定义、俯屈时胎头径线的变化枕额径→枕下前囟径。

 5.4.4 内旋转

 结合“内旋转”动画讲解内旋转的定义、矢状缝与中骨盆和出口前后径一致、胎儿呈头肩扭转状态。

  5.4.5 仰伸

 结合“仰伸”动画讲解仰伸的定义、仰伸的支点。

 5.4.6 复位及外旋转

  结合“复位及外旋转”动画讲解复位及外旋转的定义、恢复头肩一致的关系。

 5.4.7 胎肩及胎身娩出

  结合“胎肩及胎身娩出”动画讲解胎肩及胎身娩出的定义。

 5.5 模型演示—巩固新知

  再次利用骨盆、胎儿模型演示分娩机制的各个过程,巩固新课。

 5.6 评估反馈

  观察学生反应,了解有多少学生完全理解,多少学生似懂非懂,多少学生完全不懂。

 5.7 再次演示—补缺补差 再次动画演示分娩过程。再次评估,观察还有多少学生没有完全理解。

 5.8 临床实景视频演示—增加临床情景体验

  通过临床实景视频再现分娩的过程,增加学生临床情景体验以及临床思维意识。

 5.9 学生演示—巩固新知

  按照分娩机制的步骤,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

 及外旋转→胎肩及胎身娩出,1 位学生采用模型演示,其他学生共同矫正,边演示边说出关键性的知识点,这样使每人都动脑思考,此时,学生们应该掌握了。

 6 板书设计 正常分娩机制简图不容易画,板书采用提纲形式。

 7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7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评价:

 7.1 通过抽取学生采用模型演示分娩机制评价学习效果

 边说边演示,通过观察学生的演示、其他学生的反应,学生演示步骤正确、与口述表达一致,其他学生能正确评价演示学生的操作,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7.2 进行在线测试评价学习效果 设计在线测试题,学生做每一题目提交后即刻知道回答是否正确,前肩及后肩娩出复位外旋转仰伸内旋转俯屈下降衔接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做完所有题目后,自动统计得分情况。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练习或课后自测掌握程度。

 8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分娩机制是难点,是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时要动脑,尤其教师演示时,学生要边看边动脑思考。

 (2) 学生通过动手采用模型演示分娩过程,加深了印象,几种了听课注意力,观看视频,反复练习,方能真正理解分娩机制,为今后学生阴道助产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基于智慧课堂的《枕前位的分娩机制》教学设计

 

 侧俯卧位对枕后位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矫正效果研究

 陈巧娟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妇幼保健院

 350200)

  【摘要】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矫正枕后位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3 年 3 月-2014 年 3 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枕后位和枕横位患者 124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 62 例采用自由体位,观察组患者 62 例通过侧俯卧位指导改变孕妇的体位来纠正胎儿的胎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胎位纠正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胎位矫正率为 72.58%,对照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率为 54.84%,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 12.9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 40.32%,观察组产妇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产妇来说采用侧俯卧位合理的指导方式能有效的纠正其胎方位,减少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分娩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侧俯卧位;枕横位;校正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37-02

  Effect research on Lateral prone position on the pillow after a former with occipital transverse to the pillow a corrective

  Chen Qiaojuan. Changle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of Fuzhou.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side pillow after a prone position correction and occipital transverse to the pillow before a corrective effect.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ere the pillow and the pillow after horizontal patients 124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the control group, 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he free

 position, through observing group, 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teral prone to guide change to correct position of the fetus of a pregnant woman position.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position correction rate was 72.58%, the control of maternal position correction of abnormal rate was 54.84%,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esarean delivery rate was 12.90%,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sarean delivery rate was 40.32%, two groups of data contrast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s

 For pillow and the pillow after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maternal side prone position reasonable guidanc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the fetal position, reducing dystocia and the incidence of caesarean section,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in clinical delivery.

  【Key words】Lateral prone position; Pillow horizontal; The correction effect

  待产孕妇胎儿的体位是否正常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正确、合理的体位能够让待产胎儿逐渐将胎位进行纠正,与此同时对于孕妇来说还能有效的提升孕妇的舒适度,因此在新时期的妇产科应用十分的广泛[1]。研究资料显示通过科学的指导方式来纠正枕后位和枕横位至正常胎位,能够很好降低剖宫产和难产的发生情况,确保母婴的平安和健康,本文就对侧俯卧位对枕后位和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矫正方法与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有的对象均是我院自 2013 年 3 月-2014 年 3 月间收治的胎位异常的待产孕妇,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 62 例,该组的孕妇年龄分布在 23~3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1.4)岁,孕周在 36~39 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2±0.4)周,其中初产妇 40 例,经产妇 22 例;观察组患者 62 例,该组的孕妇年龄分布在 25~3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1.2)岁,孕周在 36~40 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7±0.3)周,其中初产妇 47例,经产妇 15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孕周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的患者骨盆外测量正常,胎心监测均正常,胎儿的体重监测值均在 4000g 以下。排除标准:排除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心、肾、肺等重要脏器缺陷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产妇均由助产士进行心理疏导,通过鼓励和交流让产妇增加分娩的自信心,如果必要则需要进行补液治疗。对照组:该组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分娩的体位;观察组:该组孕妇在待产时指导其行侧卧位,让产妇朝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以利胎头枕部转向前方,对于左枕后卧位、枕横位产妇应该指导其行左(右)侧侧卧位,主要是利用胎儿的自身重力、子宫的收缩力和羊水浮力等情况,然后逐渐纠正胎位的位置。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情况和行剖宫产分娩方式的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处理分析,技术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对比采用 x2 进行检验,P<0.05。

  2.结果

  2.1 两组孕妇的胎头移位的矫正效果

  观察组胎儿的胎头矫正成功率为 72.58%,对照组为 54.8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所示。

  表 1

 两组产妇胎头异位矫正情况

 2.2 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情况

  观察组患者 17 例进行剖宫产,剖宫产的发生率为 27.42%;对照组患者的行剖宫产的例数为 28 例,所占的比例为 45.1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胎位异常是难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所有的胎位异常中胎头位置异常发生率最高,比如胎头在盆骨腔内无法正常的旋转导致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情况;或者胎头附屈不良所导致的面、额先露的情况,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胎位异常所占的比例在 10%左右,因此在待产的过程对于胎位异常的患者如何降低难产等并发症是所有的产科医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2]。

  胎儿在羊水中发育,其机体具有可动性,他的身体需要在各种作用力的情况下进行或静止或转动,但是因为人类盆骨的特点是入口平面的前半部比较狭窄,因此非常不适合胎儿的头部发生衔接,所以胎头非常容易出现枕后位或者枕横位进行衔接。除此之外如果胎儿的脊柱和母体的脊柱比较靠近,这样的体位非常不利于胎头发生附屈,在转动的过程中胎头会一直下降到最低点,如果前囟转至前方或侧方时,胎头枕部转至后方或侧方那么就会导致持续性的枕横位和枕后位的情况[3]。纠正胎位异常主要从检查开始,目前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腹部检查、肛门检查、阴道检查、超声检查等方式来进行诊断,尽可能的早发现早纠正从而有效的避免难产情况的发生。本次试验中观察组产妇由助产士和医生根据检查的结果了解胎位或者胎头异常的准确情况,然后指导产妇通过改变体位来改变胎儿的受力作用逐渐使其位置转至枕前位,比如侧俯卧位让胎儿的重力、羊水的浮力作用,再加上产妇的宫缩力等的作用,促使枕横位和枕后位逐渐趋于正常,继而顺利的通过阴道完成分娩。本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的矫正的成功率为54.84%,其中矫正失败的产妇均行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为 45.16%;观察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成功率为 72.58%,剖宫产率为 27.2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的矫正治疗过程中采用侧俯卧位的方式进行矫正,能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效果,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虹霞.使用侧俯卧位矫正枕后位和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临床分析[J].中

 外医学研究,2014,12(12):123-124.

  [2] 葛志红.产程中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的相关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08):686-687.

  [3] 张秀梅,王炬红,张士莲.对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临床干预的研究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37(03):232-233.

推荐访问:分娩 教学设计 课堂 机制 智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