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精品合集)(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18 15:05:04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精品合集)(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精品合集)(精选文档)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 ( 精品合集) )

 笔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 1: 且说且思,且思且行

 不久前,读了一本由美国从事三十多年幼教工作的卡罗尔·哥哈特·穆尼撰写的《让幼儿都爱听你说——幼儿教师说话的艺术》。刚开始翻阅的过程中,我甚至还怀着自己十五年教龄的些许自诩,因为自认还算得上是孩子比较喜欢与之交流的“老”教师。细细拜读完了整本书,我却着实为自己的十五年感到深深的惭愧,因为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并未让我真正成为一名“会”说话的老师。

 书中有一则关于大雪覆盖的冬季,老师讨论着带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又担心其中一位情绪不安的孩子会“消失”的案例,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与共鸣……“消失”一词,也许我们作为同行看来只是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作者反观却提出了一系列不得不发人深省的疑问:孩子会怎样理解这个“消失”?老师无心的一句“消失”,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无从知晓!

 “消失”的启示——谨言

 案例一:我想到了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同是“无心之失”:班级里有个叫“小 A”的孩子,做事情马虎、拖拉,我有时心里暗暗想着:说不定爸妈给他起了这个“小A”的名字起坏了,总是糊里糊涂的。这一天数学操作题,小 A 居然完成得又快又好,我肯定了他一番后,调侃着回头跟搭班老师说“糊涂的小 A 消失了,小 A居然开窍了!”事情就这么不经意地过去了。有一天放学碰巧是小 A 妈妈来接小 A,我特意兴高采烈地在他妈妈面前夸奖了他一番,没想到他妈妈却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小 A 回来告诉我小程老师说糊涂的我消失了,还说我开窍了……”我猛的一下懵了,对!这是我当时的原话,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过:小 A 会怎么理解“消失”的含义?家里会不会把某位亲人的离开说成是“消失”?“开窍”这个词会不会让家长认为我否定了小 A 以前的一切……“开窍”一词,虽算不上完美的褒奖,但当时的我丝毫不是贬低孩子的意思,没想到一个 4 岁的孩子能记住我的这句评价,更没有想到此刻跳出当时我的立场来重新审视这句话,似乎还带着丝丝嘲讽之情,这就是作为老师一句不当的话,虽然是无心之失,却带给了我深深的懊悔与反思。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并非有心,但却言辞不当,说出一些“不中听”的话,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尊

 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所以幼儿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不仅要“因人施教”,更要“因人用语”。

 “消失”的启示——善言

 案例二:关于“消失”,我还有另一个案例。班里有个孩子叫小 Z,不幸的是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因病去世了。妈妈为了给他一个健全的童年,于是编织了爸爸常年在国外做保密工作的“美丽谎言”,为此我们老师、阿姨都小心翼翼的,尽可能不在小 Z 面前过多地聊及爸爸的话题。每次幼儿园有亲子活动,小 Z妈妈就借着工作忙而选择不参加;班里实施的课程需要绘画爸爸,妈妈也借着爸爸工作的特殊性不能让别人见到爸爸的容貌而为小 Z 请假……刚开始同伴间聊及爸爸,小 Z 都能理直气壮地用爸爸在国外回应大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小Z 始终以爸爸在国外工作回应同伴的时候,渐渐开始有了不少反问:总有电话号码?难道不发微信,不用视频吗?你爸爸在你过生日、过年的时候也不回家……面对同伴的质疑和自己心里那份模糊的疑惑,小 Z 显得不再那么理直气壮,有时被问急的时候甚至眼眶都是红红的。于是我和小 Z 妈妈进行了沟通,小 Z 妈妈也决定将真相告诉他,我们商量后决定由妈妈先说,我再作为老师找小 Z 谈心。那么如何组织合适的语言帮助小 Z 尽快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就需要我再三斟酌了。我决定谈心的时候尽可能让小 Z 感受到爸爸的因病去世是一种“消失”,而这样的“消失”只是爸爸去到另一个没有病痛的地方同样生活着,“消失”的意义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虽然小 Z 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但是爸爸一定会在另一个没有病痛缠身的地方同样爱着小 Z、爱着小 Z 妈妈、爱着这个家……小 Z 听了我这番“消失”的言论后,表示爸爸的“消失”只要他不再生病、不再痛了,他还是会高兴,就是见不到爸爸觉得很伤心。我告诉小 Z,他看不到爸爸,但是爸爸可以透过照片看到他,有什么想说的话对着照片说,爸爸一定能穿越照片感受到来自儿子的想念、儿子的关心和儿子的爱。小 Z 在妈妈和我逐步的引导下,坚强地接受了爸爸的“消失”,虽然知道事实真相的那天他哭了,妈妈也哭了,母子俩抱在一起哭得非常非常伤心,但是哭过之后的小 Z 就像是历经风雨洗礼的雏鹰一般,变得勇敢、更加自信,甚至还像个小男子汉似的告诉妈妈:“爸爸虽然消失了,但是家里还有我,我会保护你的……”

 同样是一句“消失”,对于前者小 A 来说,可能我无心却不当的这句“消失”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但是对于后者的小Z来说,别样的“消失”却也能充满着温情、充满着激励……可见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孩子、不同的情况下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语言,本是老师与孩子间最基本的沟通,但现在看来我离让每一位孩子都爱听我说还有很远的距离:正如书中提及的老师最简单的指令“坐好”,我也必须要重新规范,使指令具象,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第;亦如案例中在课堂上面对思维发散的孩子,我们要注意在保护孩子好奇心的前提下,发挥语言的睿智将他们的思维重新拉回,做到言之有趣,妙趣横生;再如书中谈论的与孩子涉及有关“监狱”这种沉重又敏感的话题时,应该利用语言加以正面引导,让孩子感知监狱既是犯了错的人承担责任的地方,同时也是改正错误通向新生活的地方,既能教育孩子不要犯错,也能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并接纳曾经犯过错的人,做到言之有理,领悟其中;我们更应该像书中的老师那样,即便孩子对活动材料本身的兴趣超越了老师精心准备的活动内容时,我们依然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意向,做到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书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带给我的反思和思考却是无限的。让我将书中对幼儿教师语言的所感、所想、所思、所悟都化为跟孩子交流中语言的“趣”化、“简”化、“诗”化、“激”化,悉心聆听每一位孩子,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都爱听我说!

 且说且思,且思且行……

 笔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2: 把阳光和爱带给孩子

  明天开始

 做一株美丽的向日葵

 当阳光洒下的时候

 静谧,安详

 播满种子的世界

 四周都是勇敢的枝头

 掉落的每一片叶子

 都在颤抖着渴望

 无意间读到这首诗时,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对自己说以后我也做这样一株美丽坚强的向日葵,让自己充满爱。因为只有自己充满爱,才能给予孩子们无限的爱。而让我坚定这个信念,是因为实习时班级里的一位孩子。

 他是一名智力落后儿童,我常叫他阳光。第一次看到阳光时,同班老师告诉我他的智力测试在 69 左右,属于轻度智力迟缓。爸爸妈妈都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小朋友们也对他敬而远之。慢慢的我发现他对画画很感兴趣,但是他却从来不会和我们交流。有一天他躲在我身后,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他一推,我直接扑倒在地。旁边的小朋友都涌上来扶我起来,"哼,他真坏想推老师。思思生气的说。小朋友们跟着起哄,把阳光围住不停的质问他为什么推倒老师。我看到阳光的身体在抖,但是脸上却没有表情的。我心里觉得他并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从未伤害过别人。我让小朋友回到座位,我拉起阳光的手,跟他说别害怕,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我傻傻的以为阳光可能听不懂,还特意比了一个爱心的手式,我想让他知道我也爱他,像爱其他小朋友一样。他还是依旧什么都没有说。这件事后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手拉手走进你》的课,课的结尾部分我跟孩子们说我们是一个小集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份子。我们要理解关爱我们身边的人,也许他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与众不同”。很快我实习快结束了,同班李老师送了我一个礼物,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阳光画的他心中的周老师——我。画里有一群人围着他,而我站在他面前头顶上是一颗爱心,我的脚边画了一个虫子。我恍然大悟,他是怕虫子咬我才会推开我。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当时的心情,只有眼泪

 倔强的拼命往外冒。原来他真的能感受到我的爱,我却天真的认为他不懂。因为当我还在学校学习幼教知识时,觉得幼教是一份轻松又愉快的工作,每天跟孩子一起玩耍、游戏,是多么愉快而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当我真正踏上这条育人之路,才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这条艰巨而漫长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好的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做好的教育?在那一刻,我坚定的告诉自己要用自己爱的力量去温暖孩子的心。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爱就是小屋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爱是茫茫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我愿意永远做一株灿烂的向日葵,把阳光和爱带给孩子!

 笔 幼儿教师优秀教育随笔 3: 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 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 的教学思想。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轻松容易的学习儿歌:

 a、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b、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 春天的秘密 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可以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笔 幼儿教师优秀教育随笔 4: 命令的口气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 小皇帝 小公主 ,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与自己的父母讲话也用命令的口气,很多孩子把这样的不良习惯也带到了幼儿园。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区域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气对小朋友讲话。如:奎瑶给我拿铅笔来,润琪给我拿着树叶和剪刀等等,针对班级的这种情况,我分析了各种原因。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的幼儿着想,幼儿的行为动机初始一般都是 为我 而不是 为他 。4---5 岁的幼儿是自我保护

 意识产生的阶段,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幼儿更多的注意 我的观察 我的能量 我的作用,这一时期 自我中心 占了上风,所以 4---5 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来进行选择和活动的,他们往往不去考虑别人。2、幼儿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成员间进行语言交流,往往认为自己不必客气,常常有意无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3、情绪的好坏也能影响孩子说话的口气,幼儿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绪的影响。为了改掉幼儿用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互相团结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级更注意从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气对幼儿讲话,创造处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并且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怀、爱护,其次要耐心细致地给幼儿讲道理,让他们懂得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请别人帮助应该有礼貌别人才乐意帮助你,说话像下命令、别人会讨厌你,不愿帮助你。我们还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引导孩子想到他人、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然后,要在一日活动中我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随时纠正幼儿命令式的讲话。如果发现幼儿是在情绪不好时命令别人,老师就告诉他:

 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告诉老师,用命式的口气讲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情绪带给别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引导,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渐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气讲话的不良习惯,还学会了更多的礼貌用语,我非常高兴。

 幼儿教师优秀教育随笔 5: 别让孩子在抱怨中成长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

 这孩子不行! 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 我不行 的念头。

 我们班李欣航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们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殆尽,所以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他看见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便会乏味的说:

 那种事真没意思! 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经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指...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精品合集) 合集 随笔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