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心得体会座谈发言(二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06 09:0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心得体会座谈发言(二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习“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心得体会座谈发言(二篇)【优秀范文】

 

 学习“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重大论断心得体会座谈发言 (二篇)

  篇一

 2022 年 3 月 6 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明确提出, 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第一个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 指明了 中国奇迹的关键所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层揭示。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的领导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根本而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党的坚强领导力源于坚定的初心使命意识。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 血脉在人民、 力量在人民,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 任何权势团体、 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初心作出了富有时代内涵的创新性诠释, 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 就义无反顾肩 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这样一种坚定的使命意识使得中国共产党不拘于眼前、 不困于私利、 不碍于困难、 不畏于挫折, 而是以一种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 注重长远、 敢于斗争, 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中流砥柱和主心骨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党的坚强领导力源于鲜明的政党组织特性。

 组织形成力量, 组织就是力量,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组织边界严明: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党的章程对党员的权利、 义务、 入党程序等作了非常严格且详尽的规定, 努力保持党员对党的强烈的组织意识和身份认同, 这和俱乐部化的西方政党具有很大差别。

 党的组织体系严密:

 党的组织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组织的渗透性与严密性有助于确保党的领导, 实现党的使命。

 党的组织原则一贯: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

 运作实现了民主与集中、 自由与纪律、 多样与统一、 活力与秩序、 决策与执行的有机统一, 对于党的事业的推进与使命的承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组织纪律严格:

 为保证组织纪律的严格执行, 党章规定了针对各种违纪行为的处分标准和程序, 同时设立了各级纪检机构, 通过巡视、 派驻、 监察等各种方式, 正风肃纪、 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严整而鲜明的组织特性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自我革命统一全党思想, 规范全党行为, 理顺全党关系, 集中全党力量, 把党中央确定的路线、 方针、 政策迅速有效地贯彻落实。

 党的坚强领导力源于深厚的政党战略素养。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战略素养集中表现在其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与突出的战略思维。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接受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坚信事业的正义性与胜利的必然性, 经过艰苦历练、 善于学习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的不断成长过程中, 在事业的不断推进中逐渐培养出了一种强大的战略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和实地调研时反复强调“战略定力” , 强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做到“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台” 。

 与这样一种强大战略定力相适应的, 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积淀形成的突出战略思维

 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是一个大党, 领导的是一个大国, 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 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 想问题。

 ”各级党员干部要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做到因势而谋、 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 在具有无比坚强领导力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克服各种困难、 化解各种风险, 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篇二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是“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既是党坚守初心使命、 在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 也是党坚持人民立场、 在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着力实现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战略思维, 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研判, 彰显了长期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有利条件, 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广义上说一般指包括政治、

 经济、 文化、社会、 生态等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长期处于协调发展和动态平衡中;从狭义上理解,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要指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人民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显著增强, 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 正因为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才能实现政治长期稳定、 经济持续发展和文化广泛认同, 从而不断续写新的发展奇迹。

 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强调, 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

 社会稳定、 国泰民安, 是党带领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期, 我国经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和国内外的各种重大历史考验, 在坚持社会大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巩固了人民政权,保证了人民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以来, 党始终重视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反复强调“坚持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 从而在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历史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 将改革、 发展、 稳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支点, 在不同场合

 反复强调:“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 “离开社会稳定, 不仅改革发展不可能顺利推进, 而且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 。

 将这一理念付诸社会建设实践, 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等问题的过程中, 紧紧围绕“社会治理”这一重大核心问题, 积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 逐步作出了“完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建设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经过不懈努力和执着探索,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群众安全感近五年持续保持高位, 2021 年更是达到了 98. 62%; 在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布的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中, 中国名列第二,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因此, “中国之治” 的显著优势, 在民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不断彰显。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有利条件。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不仅是政治、 经济、 文化等领域

 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新形势、 事关全局的战略性有利条件, 是续写新时代中国发展新奇迹的强大支撑。

 其一,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事关国家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石。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能在巩固根本政治制度中推动政治生活和政治秩序正常运转; 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 平稳、 健康发展, 能在社会稳定与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逐渐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 有利于繁荣文化, 能在和谐有序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坚定文化自信、 增进文化认同。

 其二,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应对新挑战、 把握历史主动的强大支撑。

 新形势下, 放眼全球, 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一方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 人类命运面临共同考验; 另一方面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遭遇严峻挑战, 个别国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肆意横行, 俄乌局势风云变幻, 世界格局进入急剧动荡和调整时期。

 面向国内, 一方面, 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巨大压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 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经济发展出现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继续保持平稳健康、 国泰民安的经济社会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在追求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过程中, 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 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社会阶层结构加剧分化、 社会矛

 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严峻复杂。

 总之, 应对新形势下国内外面临的重大挑战, 需要以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强大支撑。与此同时, 解决好这些问题, 又能进一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三,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面对动荡变革的复杂世界, 处在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关口的中国, 能否化解风险考验迎难而上,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 40 多年改革开放中社会发生的变革前所未有, 同时又保持了安定团结。

 这充分证明,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艰难, 只要在党的领导下, 勠力同心、 踔厉奋发, 保持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就一定能攻坚克难, 在变局中开新局, 把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有利条件转化为战略力量, 最终实现伟大目标。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倍加珍惜和坚决维护。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有利条件, 也是党着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因此, 要在百般呵护和充分利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 续写社会环境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

 首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也是社会的稳定之基。

 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证全体人民在现实

 生活中有更多、 更直接、 更实在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补齐民生短板、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抓住人民急难愁盼问题,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重视群众呼声, 一切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最高标准和最终尺 度。

 其次, 坚持“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的有机统一, 在良性互动中推动社会长期稳定。

 五个方面既有各自特点又相互影响, 既有自身优势又有内在逻辑一致性。

 从整体上来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 是沉着应对各种挑战、 创造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定海神针” ;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 是 通达“中国之治” 、 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是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质基础和坚强保障; 坚定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是激发中国人民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的强大动力, 是凝心聚力、 保持战略定力、 化解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撑。

 再次,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 应对社会危机、 凝聚社会共识, 都需要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既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又要未雨绸缪完善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 提高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 既要打通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从整体上谋划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又要从细微处着手关注群众个体切身利益, 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有利条件, 是续写中国发展新奇迹的坚强基石, 也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支撑。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 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复杂多变, 无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艰巨, 只要继续维护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有利条件、 继续推动形成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 民族团结、 人民幸福、 社会安宁、 国家统一的良好局面, 中国这艘巨轮必将行稳致远。

推荐访问:学习“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重大论断心得体会座谈发言(二篇) 论断 战略性 心得体会